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波斯帝国官方历史书写中的史学萌芽及其潜在局限性——以《贝希斯敦铭文》为例
1
作者 吕厚量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西方世界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居于全球主导地位,史学史与历史哲学研究在此大背景下兴起,多数有影响力的相关著作将古希腊史学视为近现代史学的唯一重要源头,同时有保留地承认,中国古代史学与《旧约圣经》等古代近东文...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西方世界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居于全球主导地位,史学史与历史哲学研究在此大背景下兴起,多数有影响力的相关著作将古希腊史学视为近现代史学的唯一重要源头,同时有保留地承认,中国古代史学与《旧约圣经》等古代近东文献中的历史书写也在世界古代史学中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书写 史学史 近现代史 《旧约圣经》 贝希斯敦铭文 保留地 古波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溯源、传统价值与跨文化叙事
2
作者 毕健康 刘欣路 +1 位作者 肖凌 黄蕙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156,共28页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绵延千年,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中东地缘格局加速调整,阿拉伯国家的秩序观、安全观、发展观等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中阿之间的共同性、共通性因素明显增加...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绵延千年,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中东地缘格局加速调整,阿拉伯国家的秩序观、安全观、发展观等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中阿之间的共同性、共通性因素明显增加。中国的国际传播理应抓住阿拉伯受众日益“向东看”的趋势,积极回应其信息需求。但由于中阿历史上深层次文化交流的有限性和当代中阿文化的差异性,对阿国际传播中还存在“文化折扣”现象。本文学者分别从历史溯源、文化传承、新闻传播和跨文化叙事构建等角度分析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特点、挑战与展望,以期提升国际社会对文明多样性价值的认知。研究表明,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与理念在促进文明间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同时,为全球南方的整体叙事重构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多样性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与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 被引量:4
3
作者 俞金尧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4,共3页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 现代化进程 16世纪 世界史 编纂 个体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中国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欣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10,127,共11页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向的生产主线与横向的交往主线。多支线是构成或依附于两条主线的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的细节线索,包括跨文化贸易、环境变化、物种传播、疾病传染、移民、战争、殖民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等。世界历史就是在双主线与多支线所体现出的各种动力的交互推动下演进的。这个编撰线索体系本身是历史发展合力的具体反映,需要不断在实证研究中检验和充实,同时也成为进一步的宏观理论构建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线 多支线 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 全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编纂中的历史分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欣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学者如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在通史类全球史编纂实践中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学者如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在通史类全球史编纂实践中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中期以来,与西方传统世界史研究相比,上述学者对人类历史整体及阶段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科学,对世界史编纂中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传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未能完全摆脱其束缚。目前,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研究对各文明社会内部发展的考察特别是发展动力的研究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已经成为西方通史类全球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通史 全球史 历史分期 历史编纂学 欧洲中心论 全球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史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旭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2,共6页
近年来,倡导全球视野,关注不同地区跨文化交流的世界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新的历史分析方法的出现,既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巨变密切相关,也与美国的政治现实、美国历史学家的努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密不... 近年来,倡导全球视野,关注不同地区跨文化交流的世界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新的历史分析方法的出现,既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巨变密切相关,也与美国的政治现实、美国历史学家的努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当前的世界史研究带有浓郁的美国色彩也必然关涉美国的价值观念。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世界史研究的内在缺陷,中国学者在接受这一史学观念的同时,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批判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成就与局限 欧洲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转向语言学的西方历史哲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20世纪 6 0年代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开始转向语言学 ,其中历史叙述研究引导了这种转向。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一些历史哲学家的思路转化 。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历史叙述 语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近代以前的“世界历史”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在古典时代,希罗多德和波里比阿把整体、联系地阐述历史的“世界历史”观念奉献给了后人。本世纪的“世界历史”观念是基督教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奥古斯丁的影响尤为重要。延展的时间、目的论、进步史观构成了中世纪“世界历史”... 在古典时代,希罗多德和波里比阿把整体、联系地阐述历史的“世界历史”观念奉献给了后人。本世纪的“世界历史”观念是基督教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奥古斯丁的影响尤为重要。延展的时间、目的论、进步史观构成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观念 古典时代 中世纪 希罗多德 波里比阿 奥古斯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潮流中的明治维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跃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2-87,共6页
对于日本而言,明治维新开启的西方化进程,从根本上来讲需要与本国历史文化相调和、相适应,而这个过程远没有完成;对于日本的明治维新研究而言,从道德的层面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意味着开启了一扇通向真理之门,也意味着开启了一扇通向救赎之... 对于日本而言,明治维新开启的西方化进程,从根本上来讲需要与本国历史文化相调和、相适应,而这个过程远没有完成;对于日本的明治维新研究而言,从道德的层面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意味着开启了一扇通向真理之门,也意味着开启了一扇通向救赎之门;对于亚洲而言,明治维新遵循的对外交往模式破坏本地区的合作和进步,而不是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其结局值得深思;对于中国而言,明治维新乃至日本近代以来的历史,足资借鉴,常看常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西方化 道德评价 亚洲 他山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干与世界历史巨变”笔谈
10
作者 陈志强 马细谱 梁占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纷争不断,战争如影随形。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巴尔干的纷争密切相关,以致“战争导火索”或“欧洲火药桶”等称谓已成其专属的负面遗产,沉重的历史包袱至今仍是阻碍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的绊脚石。... 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纷争不断,战争如影随形。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巴尔干的纷争密切相关,以致“战争导火索”或“欧洲火药桶”等称谓已成其专属的负面遗产,沉重的历史包袱至今仍是阻碍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的绊脚石。为了探究近现代以来巴尔干地区在历史关键节点的角色和作用,揭示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与世界变局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深刻理解巴尔干地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我们策划了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回顾和梳理“巴尔干与世界历史巨变”的关系。其中陈志强的《古代史视阈中的巴尔干冲突及其世界影响》从长时段梳理了古代中世纪时期不同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暴力冲突和宗教文化征服的历史表现,宏观揭示了近现代巴尔干纷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马细谱的《巴尔干国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梁占军的《二战中的巴尔干:历史与启示》则分别就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尔干各国的历史选择及其后果进行了个案解读,意在举例说明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在现实世界发生巨变的关键时期所呈现的不同张力与影响,进而展现巴尔干各民族是如何在帝国暴政与民族纷争的历史阴影下形塑今天的巴尔干现实的。希望本组笔谈能够在推进国内巴尔干研究方面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也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进程 暴力冲突 巴尔干地区 历史根源 陈志强 批评指正 历史巨变 文化征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世界史研究译介时期的俄苏史
11
作者 于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关注现实,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明确这一点,对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译介 俄国史 苏联史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和研究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12
作者 于沛 《毛泽东研究》 2016年第1期15-1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党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对党史国史的正确认识和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如何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并消除其不良影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大问题。本组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党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对党史国史的正确认识和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如何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并消除其不良影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大问题。本组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坚持正确历史观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为我们提供了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 学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智慧 治国理政 历史经验 治国安邦 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克与利奥之争:如何书写历史? 被引量:1
13
作者 景德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1828年,利奥波德·兰克的第一本著作《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1494—1535》(第一册)及其附本《近代史家批判》遭到黑格尔的学生海因里希·利奥的猛烈攻击。利奥认为,兰克的著作充满着语言文字、外文翻译与资料引用等方面的错误,... 1828年,利奥波德·兰克的第一本著作《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1494—1535》(第一册)及其附本《近代史家批判》遭到黑格尔的学生海因里希·利奥的猛烈攻击。利奥认为,兰克的著作充满着语言文字、外文翻译与资料引用等方面的错误,而且兰克对如何书写历史缺乏深刻的理论思考,他叙述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趣闻轶事以及彼此没有关联的历史细节,含有许多主观想象,并非真实的历史,而历史书写的真实只在于在所发生的事实中展示生活与精神的过程,不在于微观细节的真实。兰克对利奥的具体指责作出了辩解,同时坚持自己通过特殊性体现普遍性的历史书写方法。由于兰克著作确实存在的缺点以及利奥的雄辩,兰克在这场一个半回合的学术争论中处于劣势。但在争论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兰克学派则占据了德国史学界的统治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兰克学派在此后的发展中克服了其初期的低级错误,而以理论为导向的历史研究则一直未能克服脱离史实、自说自话的致命弱点。总体来看,兰克与利奥之争的正解应该是,历史研究与书写需要理论指导,而理论的有效性则必须接受史实的检验,只有在史实与理论的持久博弈中历史研究与书写才能蓬勃而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克 兰克史学 利奥 德国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异之间与方法内外: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之辩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宇维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1,216,共12页
西方的思想史研究在内部有着明显的区域国别差异和学派方法差别,观念史、概念史、话语分析、语境主义政治思想史等都有其代表人物、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大多不限于政治领域。在这些流派中,将研究对象聚焦于政治思想的主要是从20世纪60... 西方的思想史研究在内部有着明显的区域国别差异和学派方法差别,观念史、概念史、话语分析、语境主义政治思想史等都有其代表人物、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大多不限于政治领域。在这些流派中,将研究对象聚焦于政治思想的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斯金纳等历史学家为代表的语境主义政治思想史,其方法论与研究步骤也最贴近政治活动本身。国内学界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介绍运用,往往更强调方法的跨学科性,而忽略了不同方法本身的针对性和限制性。本文从归纳西方思想史研究的五项基本预设出发,试图进一步厘清西方思想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进而指出西方思想史研究的价值定位与方法论意义上的功能局限,以期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概念史 话语分析 语境主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文学与制度变革:17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民谣
15
作者 张炜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5,共15页
政治民谣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地下文学的代表,表达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时事变化的看法。由于克伦威尔主政期间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措施,因此这一时期政治民谣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但创作手段多样。面对英国政治制度的频繁变化,政治民... 政治民谣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地下文学的代表,表达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时事变化的看法。由于克伦威尔主政期间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措施,因此这一时期政治民谣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但创作手段多样。面对英国政治制度的频繁变化,政治民谣对时局做出了迅速且深入的分析判断。一方面,民谣呈现了克伦威尔以武力取代国王的非正义性;另一方面,民谣中的议会不得人心,议员们贪婪敛财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负面形象跃然纸上,深度解构了西方近代文明话语中“人民”“民主”等政治词汇的意涵。大量民谣将国家和人民的前途指向回归君主制,展现了君主制在17世纪英国民众中的强大生命力。在此意义上,政治民谣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奠定了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民谣 英国 君主制 护国政体 地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族传奇”与近代法兰西国族认同的塑造
16
作者 杨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国族传奇”是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被法国学界、政界和公共媒体广泛采纳并不时陷入激烈争论的术语,指的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历史学家在第三共和国政府支持下,在公立学校推广普及的基于巩固国族认同的历史叙事。“国族传奇”在19世纪末... “国族传奇”是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被法国学界、政界和公共媒体广泛采纳并不时陷入激烈争论的术语,指的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历史学家在第三共和国政府支持下,在公立学校推广普及的基于巩固国族认同的历史叙事。“国族传奇”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法国社会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对于法国从普法战争战败的阴影下巩固国民对于法兰西民族的信心和对共和制度的认同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法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族传奇”的叙述论述自从20世纪下半年以来受到各种批评,围绕其存废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当代围绕“国族传奇”的争论展现出法国各界在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局势深刻变化下,为了避免国族认同的撕裂,建立起更具包容性的历史叙事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法国 国族传奇 国族认同 历史叙事 历史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特米多鲁斯《释梦》中的罗马帝国等级和空间秩序
17
作者 吕厚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5,共14页
作为希腊罗马世界解梦手册中流传至今的孤本,阿尔特米多鲁斯的《释梦》保留了关于罗马帝国盛期小亚细亚西部地区社会生活的丰富材料。在《释梦》由梦境素材拼接而成的世界中,希腊与埃及神祇掌管着人间与下界的秩序;地方权贵把持着财富... 作为希腊罗马世界解梦手册中流传至今的孤本,阿尔特米多鲁斯的《释梦》保留了关于罗马帝国盛期小亚细亚西部地区社会生活的丰富材料。在《释梦》由梦境素材拼接而成的世界中,希腊与埃及神祇掌管着人间与下界的秩序;地方权贵把持着财富与权力,并通过社会福利手段笼络民心;社会中的穷人、女性、儿童、残疾人与奴隶在这个行将结束的盛世中面临着不同的处境;埃及文明与罗马文明则构成了与同时代的希腊文化时而疏离、时而关系密切的两大异域。阿尔特米多鲁斯笔下的梦境基本忠实地反映了公元2—3世纪期间罗马帝国统治下小亚西部地区的政治文化与希腊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但也因作品本身的论战性和对古典文学传统的借用而存在着失真的一面。通过《释梦》保留下来的丰富社会史细节是中古时代阿拉伯、拜占庭与文艺复兴时代知识精英历史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小亚细亚 希腊文化 阿尔特米多鲁斯 释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 被引量:22
18
作者 于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共9页
全球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 ,和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全球化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历史进程的全球视野和宏观历史思维的基础。全球历史观是 2 0世纪下半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全球历史观所以要强调“全球”,... 全球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 ,和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全球化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历史进程的全球视野和宏观历史思维的基础。全球历史观是 2 0世纪下半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全球历史观所以要强调“全球”,是针对西欧为中心或欧美为中心历史观的“中心”而言的。全球历史观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新的史学思潮 ,已经并将继续对当代国际史坛产生深刻的影响 ,而且它是时代的产物 ,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历史观 时代 世界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时间的科学 被引量:19
19
作者 俞金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4,共6页
自从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提出"史学是时间的科学"这一观点以来,很少有人深入探究其内涵。我们从历史研究对象的时间性、历史时间的意义、历史学家的时间观等方面入手,以时间作为历史研究中的尺度,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争取... 自从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提出"史学是时间的科学"这一观点以来,很少有人深入探究其内涵。我们从历史研究对象的时间性、历史时间的意义、历史学家的时间观等方面入手,以时间作为历史研究中的尺度,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争取时间的历史,围绕诸问题来探究历史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说,时间因素在历史学中几乎是弥漫性地存在着的,历史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历史 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历史学传统嬗变和方法论的计量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旭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0,共3页
历史学传统在20世纪,因年鉴派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研究实践而发生了科学性的嬗变,源远流长的"叙述的历史"由此转向了"分析的历史"。方法论的进步对此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的计量化不容忽视。历史学在研究上引... 历史学传统在20世纪,因年鉴派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研究实践而发生了科学性的嬗变,源远流长的"叙述的历史"由此转向了"分析的历史"。方法论的进步对此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的计量化不容忽视。历史学在研究上引入计量化方法,自其崭露头角起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20世纪最后10年,当我国史学界大部分学者对其看衰之时,国际史学界将它的应用却已是常态化了。随着21世纪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的开启,如今同信息化结合的计量化方法,融入到了信息史学的方法论之中,正成为面临新变革——"信息转向"的历史学门诸多领域,必备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传统 叙述的历史 分析的历史 方法论 计量化 信息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