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的动力来源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胡伯项 贾凌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进以社会认同为前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育人目标、思想依托和行为外化相对应的基础导向力、价值取向力、精神推动力和行为规范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的主要力量。在分析四种力的来源与作用方式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进以社会认同为前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育人目标、思想依托和行为外化相对应的基础导向力、价值取向力、精神推动力和行为规范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的主要力量。在分析四种力的来源与作用方式的基础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的动力模型,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基础导向力 价值取向力 精神推动力 行为规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传播——以嵌入生活世界为角度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凌昌 张成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需要其能够嵌入到生活世界之中,然而,生活方式多样性和价值向度多元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与生活世界脱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的实现需要从政府推动走向受众理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需要其能够嵌入到生活世界之中,然而,生活方式多样性和价值向度多元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与生活世界脱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的实现需要从政府推动走向受众理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日常生活模型;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经典文本与日常生活规范辩证联姻;需要从形式走向内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的日常生活内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传播 嵌入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当下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蔡小菊 杨智勇 韦冬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32,共4页
培养青年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辨清与选择能力,是价值多元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所在。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它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主张实现价值观教育... 培养青年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辨清与选择能力,是价值多元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所在。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它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主张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给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价值观教育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导向,这样才能确保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观教育 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样式 被引量:4
4
作者 贾凌昌 金慧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7,共6页
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兼具语境性、目的性、生成性和层级性。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内向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基本样式。这一四维传播样式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 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兼具语境性、目的性、生成性和层级性。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内向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基本样式。这一四维传播样式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价值体系中获得了合法性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 样式 合法性证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教育研究的学科立场回归与坚守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凌昌 胡水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共4页
作为塑造健康人格和良好品性的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微观组成和特殊的成长规则,它体现为其本身所固有的学科立场。在当代,诸种因素使道德教育研究的学科立场处于失守之地。因此,对道德教育研究学科立场失守以及如何进行学科立场的坚守... 作为塑造健康人格和良好品性的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微观组成和特殊的成长规则,它体现为其本身所固有的学科立场。在当代,诸种因素使道德教育研究的学科立场处于失守之地。因此,对道德教育研究学科立场失守以及如何进行学科立场的坚守进行考察,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理论推进和道德教育实践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研究 学科立场 坚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语境中的教育信仰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凌昌 张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18,共5页
教育信仰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观念和实践表现出来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准则,教育自觉、教育自律和教育自省是其三重规定。人的旅途性、未完成性和创造性要求人类确立教育信仰。在当代,保持对教育的想象和捍卫本真性教育实践是... 教育信仰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观念和实践表现出来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准则,教育自觉、教育自律和教育自省是其三重规定。人的旅途性、未完成性和创造性要求人类确立教育信仰。在当代,保持对教育的想象和捍卫本真性教育实践是教育信仰得以确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仰 教育自觉 教育自律 教育自省 教育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城乡发展的“分”与“合”—马克思恩格斯与西方学者的争论及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昌武 彭国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12期170-172,共3页
在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上,马克思、恩格斯与西方学者既存在着分歧也有一致。通过梳理社会主义城乡"分"与"合"的历史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城乡关系形成与曲折发展的历史规律,对推进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 在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上,马克思、恩格斯与西方学者既存在着分歧也有一致。通过梳理社会主义城乡"分"与"合"的历史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城乡关系形成与曲折发展的历史规律,对推进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马克思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城乡由分离走向融合,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城乡关系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活背景下规则与美德的深层关系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姜丽 陈一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2,共7页
美德伦理学过于重视美德,而规范伦理学过于重视规则。实际上,美德和规则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社会生活在历史性地发展着,人们对规则和美德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人们对规则和美德的要求是不同的。适应于当... 美德伦理学过于重视美德,而规范伦理学过于重视规则。实际上,美德和规则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社会生活在历史性地发展着,人们对规则和美德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人们对规则和美德的要求是不同的。适应于当今社会生活的特点,我们既要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又要重视美德的必要性,并融贯地理解规则与美德的深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规则 美德 深层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双重语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慧芳 卢水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2,共4页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沿着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支配下的两条路径展开的。在信念伦理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注重了普遍性价值信念而忽视了改革的特殊性,从而使改革被合理性危机所羁绊;在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由于其仅仅是合乎责...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沿着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支配下的两条路径展开的。在信念伦理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注重了普遍性价值信念而忽视了改革的特殊性,从而使改革被合理性危机所羁绊;在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由于其仅仅是合乎责任而不是出于责任的,从而使高等教育改革被正当性危机所钳制。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进行联姻,以出于责任的态度重建价值共识,理性设计制度安排,在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改革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高等教育 价值共识 教育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及其局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旭鹏 王樱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3,共6页
约翰·格雷作为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一方面梳理了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察觉到自由主义在解决现代性问题时的困局。约翰·格雷认为自由主义内部始终存在着两种面孔,一种充满着对理性共识的追求,另一种则主张多元价值... 约翰·格雷作为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一方面梳理了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察觉到自由主义在解决现代性问题时的困局。约翰·格雷认为自由主义内部始终存在着两种面孔,一种充满着对理性共识的追求,另一种则主张多元价值的共存。约翰·格雷站在后者的立场,他认为追求"理性共识"的自由主义已经无法解决现代性难题,只有顺应价值多元的现实采取一种后自由主义的"权宜之计",才是自由主义未来的正确出路。然而,约翰·格雷以"权宜之计"为核心的后自由主义设计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局限:"权宜之计"由于过分强调价值多元,极容易滑向价值相对主义的泥潭,从而使这一理论根本无法有效地解决价值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格雷 权宜之计 后自由主义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的张力:戴维·米勒论社会正义与全球正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丽 夏昌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3,共8页
戴维·米勒早期关注社会正义,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推进,后期则关注全球正义。米勒全球正义思想的前提就是批判全球平等主义。全球平等主义理念来源于世界主义,它主张国家边界内的社会正义可以扩充至全球层面以实现全球正义。米勒认为... 戴维·米勒早期关注社会正义,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推进,后期则关注全球正义。米勒全球正义思想的前提就是批判全球平等主义。全球平等主义理念来源于世界主义,它主张国家边界内的社会正义可以扩充至全球层面以实现全球正义。米勒认为全球正义与社会正义在背景条件、适用范围和责任主体等都不尽相同,全球正义不是社会正义的扩展版,国内社会正义原则不适用于全球领域。米勒在国内领域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正义原则,在全球领域坚持保障基本人权的底线原则和民族责任原则,但保障基本人权的底线原则支持的是“弱式的世界主义”,实际上认肯了某种形式的全球平等主义,这凸显了米勒共同体主义正义思想的困境。米勒的社会正义与全球正义观点的矛盾反映了道德情境主义与普遍主义正义之间存在内在张力,立足于现实乌托邦的共同体主义全球正义与立足于道德乌托邦的世界主义全球正义思想存在冲突与对抗,充满了内在思辨张力,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走出这个困局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正义 共同体主义 世界主义 全球平等主义 全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三大道德律令的等值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詹世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54,146-147,共9页
康德提出了三大道德律令,并说它们分别是从形式角度、质料角度和综合角度给出,显然彼此有些不同,但他又认为它们三者是等值的。充分论证这三者的等值性,将能更好地理解康德对于道德的本质的辩护,道德原则如何指导人们的生活行为,以及它... 康德提出了三大道德律令,并说它们分别是从形式角度、质料角度和综合角度给出,显然彼此有些不同,但他又认为它们三者是等值的。充分论证这三者的等值性,将能更好地理解康德对于道德的本质的辩护,道德原则如何指导人们的生活行为,以及它们是如何彰显出公共道德的特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律令 等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如何防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义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122-123,共2页
当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渐步入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替代传统密码等,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但实际上,个人生物信息在创造便捷之余,也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社会公众要意识到“便捷性危险”,谨慎使用个人生物信息... 当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渐步入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替代传统密码等,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但实际上,个人生物信息在创造便捷之余,也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社会公众要意识到“便捷性危险”,谨慎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国家更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立法,为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加固防护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信息 立法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以为己与以文“化”之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世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6,共8页
道德教化的本质是促使人们心灵内在、整体地成长,各种道德病症的根源是人们心灵的各种成分发展的不平衡。道德教化的目标在于形成人们的人格统一性,获得教养和培养心灵品质,既能在理智上认识道德价值,又能形成对道德价值的情感赞同,并... 道德教化的本质是促使人们心灵内在、整体地成长,各种道德病症的根源是人们心灵的各种成分发展的不平衡。道德教化的目标在于形成人们的人格统一性,获得教养和培养心灵品质,既能在理智上认识道德价值,又能形成对道德价值的情感赞同,并能形成必行道德之志。而要获得这样的道德品质,就需要以优秀的理智文化、情感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作品深入地陶冶、涵养和塑造人们的心灵,这将能贞立我们的道德人格,获得人性的尊严和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以为己 心灵结构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果主义与正义的相容——费尔德曼对功利主义的间接捍卫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凌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7,共8页
功利主义要求在每一种情景中伤害和利益必须以某种方式进行分配,然而这种分配方案由于没有考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隐含了具体的不正义。为了祛除这种不正义,费尔德曼以内在价值为基础构建了以C+JH为模型的后果主义价值论。由于这一模... 功利主义要求在每一种情景中伤害和利益必须以某种方式进行分配,然而这种分配方案由于没有考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隐含了具体的不正义。为了祛除这种不正义,费尔德曼以内在价值为基础构建了以C+JH为模型的后果主义价值论。由于这一模型既考量了后果,又兼具了正义与应得的多种维度,并把人们过去的行为与德性的品质纳入其框架,因此它不仅能保留功利主义的关键洞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平等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后果主义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学诠释——以《论语集注》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丽 周接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孔子和朱熹都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特别是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孔子提出了许多道德教育理念和原则方法,奠定了中国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架构,如"为己之学"、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和因材... 孔子和朱熹都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特别是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孔子提出了许多道德教育理念和原则方法,奠定了中国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架构,如"为己之学"、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外礼内仁、学问思辨行、学为君子儒等。朱熹是继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学集大成者,其教育思想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从朱熹《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学诠释入手,深入探析了朱熹对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而彰显朱熹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朱熹 道德教育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德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拓新之作——《美德政治学的历史类型与现实型构》评介
17
作者 姜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1-192,共2页
詹世友教授新著《美德政治学的历史类型与现实型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德政学的功能及其限度”的最终成果。该著四十六万多字,洋洋大观,内容厚实,是国内第一本较早系统研究美德政治理论的... 詹世友教授新著《美德政治学的历史类型与现实型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德政学的功能及其限度”的最终成果。该著四十六万多字,洋洋大观,内容厚实,是国内第一本较早系统研究美德政治理论的学术力作。除“导论”和“后记”之外,新著共分为八章,围绕美德政治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型构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 历史类型 美德 型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评介 政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尔泽复合平等思想的软肋——拒绝群体意识形态的失败
18
作者 贾凌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1,共7页
限制支配之善的他领域转换是沃尔泽复合平等理论的核心命意,正是借助于群体意识形态,支配之善才实现了从领域内向领域外支配的转变。因此,实现复合平等,必须拒绝群体意识形态。然而,由于其并未对领域内支配进行限制,且尚未达成限制支配... 限制支配之善的他领域转换是沃尔泽复合平等理论的核心命意,正是借助于群体意识形态,支配之善才实现了从领域内向领域外支配的转变。因此,实现复合平等,必须拒绝群体意识形态。然而,由于其并未对领域内支配进行限制,且尚未达成限制支配的共识,也没有清晰分配正义原则。所以,与其说沃尔泽拒绝了群体意识形态,毋宁说其捍卫了群体意识形态。于是,复合平等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复杂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平等 群体意识形态 正义 共识 沃尔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科技文化思想的追溯与透析——《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述评
19
作者 吴晓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历史之江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和沧桑事件,却总有那么一些伟人的所恩所行在疾风劲雨的打磨下愈发彰显智慧的光辉。身在现代化发展初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思想历程几乎浸染在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文化和科技器物之中,其生活轨迹围绕着世... 历史之江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和沧桑事件,却总有那么一些伟人的所恩所行在疾风劲雨的打磨下愈发彰显智慧的光辉。身在现代化发展初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思想历程几乎浸染在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文化和科技器物之中,其生活轨迹围绕着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与城市而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科技 文化思想 文化观 述评 透析 体性 科学技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的道德观:对启蒙时期道德哲学的本质之批判性反思
20
作者 詹世友 宋敏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7,共11页
黑格尔的道德观聚焦于对启蒙时代道德哲学的本质进行批判性反思。启蒙思潮反对任何外在权威,故其道德哲学要么采用功利主义原则,要么采取康德式的人格尊严原则。黑格尔认为,从历史上和从逻辑上看,这种注重个体自主性的道德世界观都必然... 黑格尔的道德观聚焦于对启蒙时代道德哲学的本质进行批判性反思。启蒙思潮反对任何外在权威,故其道德哲学要么采用功利主义原则,要么采取康德式的人格尊严原则。黑格尔认为,从历史上和从逻辑上看,这种注重个体自主性的道德世界观都必然要出现,但是,由于它采取抽象理智的思维方法,不能把超出个人的共同体的组织和价值整合为意志的内容,其不同的道德原则之间会产生冲突。在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中,道德法阶段需要发展到伦理法阶段,道德价值才能得到具体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道德观 主观自由 批判性反思 伦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