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车站的振动台试验与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51
1
作者 杨林德 杨超 +1 位作者 季倩倩 郑永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35-1140,共6页
介绍了对上海市区的典型软土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及根据试验数据建立的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的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 .内容包括模型试验的种类及其目的、模型土动力特性的确定及其模拟方法、模型箱构... 介绍了对上海市区的典型软土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及根据试验数据建立的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的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 .内容包括模型试验的种类及其目的、模型土动力特性的确定及其模拟方法、模型箱构造的特点及其模拟技术、动力分析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以及对试验数据进行的拟合分析及其结果 .采用拉格朗日差分法对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拟合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土体和结构模型的加速度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铁车站 振动台模型试验 地震响应 动力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试验中模型箱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杨林德 季倩倩 +1 位作者 郑永来 杨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介绍笔者在对软土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过程中,在模型箱设计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其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在确定几何相似比时,通过论证分析提出了对量值极大的车站结构长度可行的简化方法,及对原型半无限体场地土的模拟范围;... 介绍笔者在对软土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过程中,在模型箱设计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其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在确定几何相似比时,通过论证分析提出了对量值极大的车站结构长度可行的简化方法,及对原型半无限体场地土的模拟范围;在选定模型箱结构的外形与构造时,借助有限元分析论证了可不与模型土发生共振的箱体构造;对箱体边界,通过对刚性侧壁内衬塑料板使模型土可较好模拟原型土的变形等。上述措施对试验获得成功起到了保障作用,对同类试验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软土 振动台 模型试验 模型箱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试验中传感器位置的优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林德 季倩倩 +1 位作者 杨超 郑永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9-623,共5页
在对软土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过程中,对传感器设置位置的优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按三维问题的分析论证地铁车站结构在横向激振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征,据以确定可按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的断面的分布范围及主观测断面的位置... 在对软土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过程中,对传感器设置位置的优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按三维问题的分析论证地铁车站结构在横向激振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征,据以确定可按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的断面的分布范围及主观测断面的位置;按二维问题的分析论证地铁车站结构在横向激振作用下的变形趋势,据以确定观测断面上传感器设置的优选位置;以及在满足基本信息采集要求的前提下,对可供采用的信息采集通道进行优化分配的方法。成果对试验获得成功起到了保障作用,对同类试验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优选位置 振动台模型试验 软土地铁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超 杨林德 季倩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9-614,共6页
针对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即几乎不存在纯弹性变形阶段及应变趋于零时仍存在能量耗散,结合软土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对饱和软黏土进行的动三轴试验,利用边界面模型理论建立了软黏土的黏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进一步... 针对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即几乎不存在纯弹性变形阶段及应变趋于零时仍存在能量耗散,结合软土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对饱和软黏土进行的动三轴试验,利用边界面模型理论建立了软黏土的黏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对自由场振动台试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与试验的结果基本吻合。该本构模型可用于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循环荷载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自由场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用钢纤维碾压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郑京彪 孙家瑛 胡斌逸 《混凝土》 CAS CSCD 2002年第8期26-28,共3页
本文研究了路用钢纤维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 ,分析了影响钢纤维碾压混凝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各主要因素 。
关键词 钢纤维 碾压混凝土 力学性能 路面 高等级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