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青光眼、白内障伴虹膜根部断离的显微手术
1
作者 杨培良 殷伟民 +1 位作者 王韵华 石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眼球挫伤发生青光眼,同时伴前房积血、小梁撕裂、晶体脱位、混浊以及玻璃体疝入前房等。近年来我们采用小梁切除联合晶体切除及修复虹膜根部断离治疗二个病例,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显微手术 表光眼 白内障 虹膜断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炭剂止血之我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培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3期16-17,共2页
中医治病往往习惯地把药炒炭以止血,打开以往历代医案书籍,各医家多用此法,即使现在绝大部分医生承受师传,也惯于把药炒炭用以止血。今不考此法起于何时、何人。询其用炭之理由,都不外一点,即所谓“红遇黑则止”也。血色红,药炒成炭则色... 中医治病往往习惯地把药炒炭以止血,打开以往历代医案书籍,各医家多用此法,即使现在绝大部分医生承受师传,也惯于把药炒炭用以止血。今不考此法起于何时、何人。询其用炭之理由,都不外一点,即所谓“红遇黑则止”也。血色红,药炒成炭则色黑,原意取“红遇黑则止”之义。由是用炭止血之风大盛,名誉天下,众医习而用之。凡见出血之证,既不分病之虚实,亦不别药之寒热,皆炒炭投之,至于“红遇黑则止”其理何在,则无有深思者。夫药炒成炭以止血,至多不过取炭之吸附作用而已。然药入胃肠,血出于血脉,此炭剂如何起到吸附作用呢?其理甚不明白,并无文献可查考。长期以来“红遇黑则止”一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炭止血 血证 血症 内科杂病 寒热夹杂 辛散 虚寒证 寒凉药 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章次公应用虫类药物经验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培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2期40-41,共2页
中药以草木为主,也利用自然界中的禽兽虫类等等的一切生物,这是中医药的特点。其中虫类入药所发挥的作用,不但使它提高了在中药中的地位,也引起了历代医家的注意和重视。对它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充分的利用,并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虫类... 中药以草木为主,也利用自然界中的禽兽虫类等等的一切生物,这是中医药的特点。其中虫类入药所发挥的作用,不但使它提高了在中药中的地位,也引起了历代医家的注意和重视。对它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充分的利用,并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虫类药物其宝贵之处,在于它能起到了其它草木药物往往起不到的作用,解决了其它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治愈了许多痼疾、顽痹、重危疾病。中医常用的术语“虫蚁搜风”、“剔络”即是对于虫类药物作用的专用名。从这些术语中可以看到许多医家对虫类药物的研究付出了辛勤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类药物 章次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次公医案
4
作者 李仁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6期11-12,共2页
病者仲姓,于暑天患肠伤寒,先在其他医生处诊治。病十二天请章师诊治,连诊九次,始转危为安,兹历记于下:(其中药量从旧制改为公制) 仲君,初诊:6月24日。体温39.5℃,脉搏108/分。病伤寒十二日,其热在弛张不定中。盖热之退不足喜,热之高不足... 病者仲姓,于暑天患肠伤寒,先在其他医生处诊治。病十二天请章师诊治,连诊九次,始转危为安,兹历记于下:(其中药量从旧制改为公制) 仲君,初诊:6月24日。体温39.5℃,脉搏108/分。病伤寒十二日,其热在弛张不定中。盖热之退不足喜,热之高不足虑,所虑者,病久热之后,深防正气虚赢。故扶其正气实为当务之急,其重要甚于清热;是以医者当权衡其轻重,不当墨守成规。黄芪9克,干地黄18克,麦冬9克,潞党参12克,川石斛9克,净连翘12克,远志肉4.5克,鲜石菖蒲12克,陈胆星2.4克,粉甘草2.4克。(原注:用胆星菖蒲以其尚有神识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石解 连翘 连召 清热解毒药 肠伤寒 伤寒症 细生地 米仁 大麦冬 潞党参 党参 象贝母 浙贝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老年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
5
作者 夏廉博 许澍东 《中国医院管理》 1986年第5期15-17,共3页
一、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使不少疾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也有部分病人虽然能够继续生存,却遗留慢性功能障碍或需要长期持续的医疗措施来维持生命。这些病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据笔者在上海黄浦区牯岭路的调查,家庭病床... 一、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使不少疾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也有部分病人虽然能够继续生存,却遗留慢性功能障碍或需要长期持续的医疗措施来维持生命。这些病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据笔者在上海黄浦区牯岭路的调查,家庭病床中老年病人占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护理 中老年病 脑血管意外 性功能障碍 医疗措施 牯岭 家庭康复护理 老年精神病 脑血管病人 地段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咳嗽的证治
6
作者 陈培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4-15,共2页
儿童咳嗽是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的外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中医治病首重辨证,儿童咳嗽在临床表现上有寒,热、虚、实和兼证等,如咳而吐、咳而呛、咳不能平卧、咳则遗尿……,但它的致病根本原因却只有一种:
关键词 儿童 咳嗽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