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性腺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章龙珍 江琪 +4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黄晓荣 闫文罡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Ⅵ期卵巢主要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长鳍篮子鱼精巢为辐射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管,同一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精子成熟后,充满整个精小管,完成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篮子鱼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三疣梭子蟹雌体不同生理阶段肝胰腺的生化组成与其组织学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姚桂桂 吴旭干 +2 位作者 成永旭 杨筱珍 王春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通过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技术,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指数(HSI)、主要生化成分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HS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在Ⅳ期[(7.46±1.23)%],... 通过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技术,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指数(HSI)、主要生化成分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HS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在Ⅳ期[(7.46±1.23)%],最低值在Ⅵ期[(4.62±0.63)%];(2)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生化组成存在显著变化,Ⅰ期肝胰腺中水分含量高达67.91%,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中脂肪/湿重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Ⅰ期最低(13.48%),Ⅳ期最高(24.24%);肝胰腺中蛋白/湿重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总糖/湿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不同生理阶段雌体肝胰腺组织学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变化—生殖蜕壳及产卵前后,Ⅰ期肝小管中B细胞占优势(约50%左右),R细胞较细长,肝小管内腔中存在大量食物残渣和脱落的B细胞顶泡等,生殖蜕壳后(Ⅱ期后)的雌体肝胰腺中R细胞数量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R细胞逐渐饱满。产卵后雌体肝胰腺中的细胞间界限变得模糊,部分肝小管的管腔开始自溶,但是此时B,F细胞数量开始增多,这说明随着春季东海海区水温的升高,雌体开始恢复摄食,以保证第二次卵巢发育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肝胰脏 不同生理阶段 主要生化成分 组织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网箱养殖长鳍篮子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36
3
作者 冯广朋 章龙珍 +4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张涛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对海水网箱养殖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的摄食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鳍篮子鱼主要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喜结群,易受惊,活动能力较强,具有争抢食物的习性,喜摄食网衣上附着的藻类。初始体重1... 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对海水网箱养殖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的摄食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鳍篮子鱼主要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喜结群,易受惊,活动能力较强,具有争抢食物的习性,喜摄食网衣上附着的藻类。初始体重17.8±3.2 g的长鳍篮子鱼经187 d养殖,平均体重达68.4 g,日均增重0.27 g,平均瞬时增重率为0.72%。长鳍篮子鱼的生长速度受水温影响明显,采样阶段平均水温23.0℃时瞬时增重率达到最高值2.10%,当水温降到16.0℃以下时,瞬时增重率出现最低值0.22%。长鳍篮子鱼的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相关方程式为:LT=0.7228LB+5.6424;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相关方程式为:W=0.00002L3.0559,其生长属于等速生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篮子鱼 生物学 行为 生长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鱼类消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4
作者 田宏杰 庄平 高露姣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鱼类消化酶的活性大小与其所生活的水环境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因子如温度、盐度、pH和重金属离子,饵料(营养成份、含有的外源性酶以及量的多少)对鱼类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状况,为水产养殖中优化人工饲料和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 鱼类消化酶的活性大小与其所生活的水环境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因子如温度、盐度、pH和重金属离子,饵料(营养成份、含有的外源性酶以及量的多少)对鱼类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状况,为水产养殖中优化人工饲料和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消化酶 温度 盐度 pH 重金属离子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科鱼类性别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峰 章龙珍 +2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张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0,共6页
性别鉴别是鲟科鱼类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对微创手术、内窥镜、超声波、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判别、基因鉴别等性别鉴别方法在鲟科鱼类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不同鉴别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鲟... 性别鉴别是鲟科鱼类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对微创手术、内窥镜、超声波、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判别、基因鉴别等性别鉴别方法在鲟科鱼类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不同鉴别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鲟鱼养殖业中性别鉴别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科鱼类 内窥镜 超声波 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 性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杂交F_1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瀚声 冯建彬 +3 位作者 谢楠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P<0.05);PT组合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随月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生长离散程度变大,而TP组合生长离散程度较小;各组合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符合W=aLb;体长、体重随养殖时间的增加符合指数函数L/W=ced△t,TP组合和PT组合的系数均显著大于自繁组合。结果表明,将日本沼虾太湖群体作为母本,鄱阳湖群体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可获得显著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太湖 鄱阳湖 双列杂交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蛭弧菌——水产动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新工具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先乐 曹海鹏 钱云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60,共6页
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具有独特的裂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虽然我国对蛭弧菌的研究滞后于国外,但是利用它作为养殖水体环境中的天然生物改良剂和“活性抗生素”,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蛭... 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具有独特的裂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虽然我国对蛭弧菌的研究滞后于国外,但是利用它作为养殖水体环境中的天然生物改良剂和“活性抗生素”,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蛭弧菌的研究历程、蛭弧菌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分布、宿主范围、生活周期、保藏、噬菌条件、除菌效果、安全性等方面,剖析了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蛭弧菌 生物净化因子 活性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肝细胞中恩诺沙星脱乙基代谢的酶动力学 被引量:5
8
作者 林茂 杨先乐 +2 位作者 王翔凌 房文红 喻文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用RP-HPLC法检测了草鱼肝细胞系(GCL)细胞中恩诺沙星(ENR)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药物利福平(RIF)和苯巴比妥(PB)在浓度分别为(12.6±0.9)μM和(34.8±3.6)μM时对ENR脱乙基酶具有最大的诱导倍数,分别为6.0±0.4... 用RP-HPLC法检测了草鱼肝细胞系(GCL)细胞中恩诺沙星(ENR)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药物利福平(RIF)和苯巴比妥(PB)在浓度分别为(12.6±0.9)μM和(34.8±3.6)μM时对ENR脱乙基酶具有最大的诱导倍数,分别为6.0±0.4和2.3±0.3;而红霉素(ERM)对ENR脱乙基酶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剂浓度EC50为(20.3±1.8)μM。RIF诱导组和对照组的GCL细胞中ENR代谢的药时曲线方程分别为Ct/Co=-0.0654Ln(t)+0.7342和Ct/Co=-0.0280Ln(t)+0.9300,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1/V=72.5530×1/[S]+1.4922和1/V=530.9800×1/[S]+3.5274。ENR消除率和环丙沙星(CIP)转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RIF对ENR的脱乙基代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酶动力学参数表明,RIF诱导的酶与底物的亲合力较高,酶促反应的强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草鱼肝细胞 酶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脱乙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回交、全同胞近交及其亲本家系的微卫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磊 陈松林 +1 位作者 田永胜 邓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共6页
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2007年建立的抗病家系之一(将其定义为亲本家系)及其回交家系和全同胞近交家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7~3.0,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53 2~2.887 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05... 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2007年建立的抗病家系之一(将其定义为亲本家系)及其回交家系和全同胞近交家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7~3.0,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53 2~2.887 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054 1,杂合度观测值为0.307 0~0.664 8,平均杂合度观测值为0.487 0,无偏期望杂合度值为0.200 0~0.606 8,平均无偏期望杂合度值为0.606 8,多态信息含量为0.233 4~0.579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99 5,3个家系均为中度多态,多态信息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亲本家系、回交家系、全同胞近交家系,其中Poli194TUF位点在全同胞近交家系中发生纯合。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67 1,表明遗传变异有6.71%来自于家系间,家系间分化较低。根据家系间的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亲本家系和全同胞近交家系聚为一类。全同胞近交家系纯化基因速率较快,适合牙鲆品系的快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家系 回交 近交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丽慧 章龙珍 +2 位作者 冯广朋 庄平 赵优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6,共6页
对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纹缟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264.5—23587.2粒,与体长(L)、纯体重(E)呈二项式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F=5185.326... 对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纹缟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264.5—23587.2粒,与体长(L)、纯体重(E)呈二项式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F=5185.326—76.501L+3.237L^2(R=0.657),F=6300.372+863.948Wn+172.25Wn^2(R=0.732);与卵巢重(Q)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6472.5e^0.519Q(R=0.598);与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生殖力(FL)为107.1—337.0粒/mm,主要与L、Wn和Q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L=204.098—1.723L+0.029L^2(R=0.298),FL=176.063—1.984Wn+2.272Wn^2(R=0.440),FL=99.654+109,137Q-17.124Q^2(R=0.462);个体相对生殖力(FW)为1611.2—5623.8粒/g,主要与L、Wn和成熟系数(G)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w=15593.38—364.455L+2.623L^2(R=0.467),Fw=6118.327—1195.697Wn+111.559Wn^2(R=0.474),Fw=3905.178—93.145G+2.168G^2(R=0.558)。处于Ⅳ期的纹缟虾虎鱼卵分为大小两个卵径群,小卵径群变幅为0.093—0.227mm,占17.7%;大卵径群为0.426—0.730mm,占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个体生殖力 生物学指标 卵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糠虾胚胎发育及母体大小与幼体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小艳 杨筱珍 +3 位作者 王金锋 吴旭干 赵柳兰 成永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1-859,共9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及新孵幼体体长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在育卵囊内完成,约需要8d(176—1...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及新孵幼体体长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在育卵囊内完成,约需要8d(176—188h)。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细分为7个时期。以胚胎脱膜和蜕皮情况将胚胎发育划分:卵期、无眼幼体期和有眼幼体期3阶段,其中卵期阶段包括:受精卵期、囊胚期、原肠期和前无节幼体期;无眼幼体期阶段包括:无节幼体期和后无节幼体期;有眼幼体期阶段即为眼柄期。卵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21.2%(40h);无眼幼体期是胚胎发育的主要时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48.9%(92h),其中肠、触角的分叉、心跳、眼点色素、腹部分节等都发生在此期;有眼幼体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27.6%(52h)。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和新孵幼体体长间均有明显的正相关。这些结果不仅为丰富糠虾基础生物学内容提供理论资料,而且还可为糠虾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新糠虾 胚胎发育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刻缘绿藻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杜道海 周志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103-106,共4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缺刻缘绿藻总RNA,采用CTAB法、TRIzol法和RNAplant法3种方法对该藻总RNA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TAB法提取获得的总RNA产率最高,但因可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多糖等杂质使得纯度最低;TRIzol法提取的总RN...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缺刻缘绿藻总RNA,采用CTAB法、TRIzol法和RNAplant法3种方法对该藻总RNA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TAB法提取获得的总RNA产率最高,但因可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多糖等杂质使得纯度最低;TRIzol法提取的总RNA纯度较CTAB法稍高,但产率最低,且仍含有DNA带;RNAplant法提取的总RNA电泳图清晰,OD260nm/OD280nm值为2.0,高于前2种方法,产率在2种方法之间,表明RNAplant法更适于缺刻缘绿藻总RNA的提取。对后者提取的总RNA,经反转录合成的cDNA产物大小在500 bp^2 kb,并能通过RT-PCR获得18 SrRNA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进一步说明利用RNAplant法可为基因克隆、表达分析等后续研究提供高质量的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刻缘绿藻 RNA提取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旭干 胡冰 +1 位作者 杨筱珍 成永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8-1045,共8页
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腹足纲贝类,其生殖系统较为复杂,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成体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及产卵前后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阴茎囊、阴茎、雄性附... 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腹足纲贝类,其生殖系统较为复杂,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成体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及产卵前后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阴茎囊、阴茎、雄性附性腺、两性腺(早期主要产生精子)和储精囊等部分组成,而雌性生殖系统则由两性腺(后期主要产生卵子)、生殖细胞输送管、蛋白腺、黏液腺、受精囊和阴道等组成;(2)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在产卵前后变化较小,但两性腺、卵蛋白腺和黏液腺的组织学在产卵前后变化显著;(3)产卵后的两性腺由于成熟卵子的排放,整体结构松散,部分腺泡中有少量未排出的成熟卵细胞和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4)产卵前的卵蛋白腺中含有许多强嗜碱性的小颗粒(组织学结构类似于卵鞘中的胚胎外周蛋白),产卵后腺体中的颗粒相对较大,且呈嗜酸性;(5)产卵前的黏液腺中存在嗜碱性区、嗜酸性区和混杂区三种区域,但是产卵前黏液腺以嗜酸性细胞为主,而产卵后的黏液腺中以嗜碱性细胞区域为主,且分泌管道中有一些嗜碱性物质。由此可见,卵蛋白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卵蛋白包裹受精卵形成卵外周蛋白层,而黏液腺则在产卵过程中分泌黏液物质形成卵鞘结构及链状的卵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产卵 生殖系统 组织学 卵蛋白腺 黏液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 3A的酶促动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聃 杨先乐 +3 位作者 张书俊 胡鲲 林茂 邱军强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草鱼肝细胞系(GCL)中 CYP3A 探针酶类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和6β-睾酮羟化酶(6β-TOH)的酶促反应。药物利福平(RIF)在浓度为40μM时对 GCL 细胞中 CYP3A 活性具有显著诱导作用,而苯巴比妥(... 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草鱼肝细胞系(GCL)中 CYP3A 探针酶类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和6β-睾酮羟化酶(6β-TOH)的酶促反应。药物利福平(RIF)在浓度为40μM时对 GCL 细胞中 CYP3A 活性具有显著诱导作用,而苯巴比妥(PB)和地塞米松(DEX)无显著诱导作用(P<0.05)。在低浓度底物条件下,对照组和40μMRIF 诱导组 GEL 细胞中 ERND 的酶促动力学方程分别为1/V=234.08×1/[S]+2.6544和1/V=85.632×1/[S]+1.9458,6β-TOH 的酶促动力学方程分别为1/V=529.91×1/[S]+14.615和1/V=56.337×1/[S]+2.1017;酶动力学参数表明,RIF 诱导的 CYP3A 亲和力较强,催化效能较高。当底物浓度进一步增高,EYP3A 活性反而降低,致使动力学曲线偏离经典的米氏动力学曲线,该结果表明 GCL 细胞中 CYP3A 存在特殊的负协同效应,这一现象是对鱼类细胞色素 P450(CYP)酶促动力学的有利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3A 草鱼肝细胞 酶促动力学 协同效应 利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lhcf4基因克隆和配子体差异表达研究
15
作者 毕燕会 周志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9,共9页
根据糖海带(Laminaria saccharina)光捕获蛋白基因lhcf4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26860)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lhcf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共1 042 bp,编码一个含21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LHC... 根据糖海带(Laminaria saccharina)光捕获蛋白基因lhcf4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26860)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lhcf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共1 042 bp,编码一个含21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LHCF4,推测分子量为23.11 kDa,等电点为5.36。与其同源基因相似度分析表明,lhc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在家族内及物种间高度保守,变异主要发生在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预测LHCF4成熟蛋白三级结构存在4个α螺旋区,其中第一、三螺旋较长,形成跨膜螺旋,第二个螺旋相对较短,完全镶嵌在膜中,另外一个为短螺旋,位于类囊体膜-类囊体腔界面上。杂色藻类、绿藻及豌豆光捕获蛋白氨基酸多序列比对显示叶绿素a结合位点及盐桥形成氨基酸残基在植物进化中高度保守;将预测的海带LHCF4蛋白3D结构与豌豆X-衍射晶体结构进行空间重叠,获得了结合在LHCF4蛋白上的5个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Neighbor-joining分子进化树显示原绿球藻、绿藻和杂色藻类的光捕获蛋白基因是三个独立进化的系统,共同起源于蓝细菌的只结合叶绿素a的光捕获蛋白;海带lhcf4基因与糖海带lhcf4及巨藻的fcpb基因为直系同源;糖海带lhcf4、lhcf7及lhcF1基因为旁系同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lhcf4基因具有雌、雄配子体差异表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配子体 lhcf4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天然食用成分对副溶血性弧菌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伟华 刘承初 +3 位作者 沈晓盛 赵勇 李应森 李家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89-292,共4页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本实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醋酸、酒精与茶多酚3种天然食用成分对菌悬液中副溶血性弧菌存活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经体积分数高于50%酒...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本实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醋酸、酒精与茶多酚3种天然食用成分对菌悬液中副溶血性弧菌存活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经体积分数高于50%酒精或质量浓度为0.5mg/mL的茶多酚处理5min能完全杀灭菌悬液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经pH2的醋酸溶液处理也能使菌悬液中副溶血性弧菌降低4.79lg(CFU/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酒精体积分数、茶多酚质量浓度和酸度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效果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H2.8、酒精体积分数20%及茶多酚质量浓度0.125mg/mL或pH2.4、酒精体积分数12%及茶多酚质量浓度0.125mg/mL的混合体系均能有效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这些研究结果说明食用酒精、醋酸和茶叶提取物的适当配合将有可能作为复合杀菌剂用于水产食品中,从而降低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酒精 醋酸 茶多酚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食不同饵料对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庄平 宋超 +2 位作者 章龙珍 刘健 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8-1004,共7页
关键词 野生 中华鲟幼鱼 营养成分 饵料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鲟不同组织抗氧化酶对水体盐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37
18
作者 赵峰 庄平 +3 位作者 章龙珍 黄晓荣 张涛 冯广朋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9,共5页
研究测定了盐度驯化过程中施氏鲟不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力变化,SOD和CAT以肝脏中含量最高,随着盐度升高,SOD活力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驯养时间的延... 研究测定了盐度驯化过程中施氏鲟不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力变化,SOD和CAT以肝脏中含量最高,随着盐度升高,SOD活力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驯养时间的延长,除心脏和肾脏外,其他组织器官中SOD活力均有所回升。不同盐度下,心脏中CAT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CAT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盐度25下,肝脏和肾脏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盐度对施氏鲟不同组织中SOD和CAT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盐度驯养时间的延长,SOD及CAT的活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盐度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篮子鱼的外形特征与消化系统结构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峰 章龙珍 +4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观察并描述了长鳍篮子鱼的外形特征,详细测量了200 ind长鳍篮子鱼的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头长(LH)与体长(LB)、体长(LB)与体高(HB)、体重(... 观察并描述了长鳍篮子鱼的外形特征,详细测量了200 ind长鳍篮子鱼的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头长(LH)与体长(LB)、体长(LB)与体高(HB)、体重(W)与体长(LB)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1.243LB+0.084(R2=0.994);LH=0.218LB+0.370(R2=0.972);LB=2.251HB+1.509(R2=0.896);W=0.011LB3.283(R2=0.991);消化系统结构特征为:口咽腔较小,颌齿发达;食道较短;胃Y形,幽门部肌肉发达,具有2~4个幽门盲囊;肠道细长,肠道系数(CI)为2.64±0.47;肝脏分左右两叶,左肝叶是右肝叶的5倍以上。胆囊位于体腔的后部,肝胆之间通过细长的胆囊管相连,胆囊距肝脏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篮子鱼 外形特征 形态参数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26
20
作者 毛翠凤 庄平 +2 位作者 刘健 张涛 章龙珍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177-181,共5页
2004年5~8月中华鲟幼鱼降河洄游途中在长江口聚集期间,收集到196ind幼鱼样本,分析研究了其生长特点.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逗留期间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分别从5月下旬刚到达长江口时的16.68±3.27cm和28.69±16.06g增加... 2004年5~8月中华鲟幼鱼降河洄游途中在长江口聚集期间,收集到196ind幼鱼样本,分析研究了其生长特点.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逗留期间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分别从5月下旬刚到达长江口时的16.68±3.27cm和28.69±16.06g增加到8月份入海时的31.90±7.77cm和236.77±176.64g,体长增长1.91倍,体重增加8.25倍.中华鲟幼鱼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其幂指数b值在5月和8月小于3,此时表现出异速生长.b值在6月和7月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6月和7月的肥满度也高于5月和8月.表明6月和7月的生长情况要好于5月和8月.这一现象可能是中华鲟幼鱼在5月和8月有2次生活环境改变和食性变化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长江口保护区 异速生长 等速生长 肥满度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