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石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周群 王毅兴 +1 位作者 刘平 张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58-2463,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目前西医以手术为首要治疗手段,但存在手术创伤、复发率高及术后易发生并发症等问题。中医药治疗胆石症方法多样,疗效满意,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为应用。主要从中医对胆石症的认识、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目前西医以手术为首要治疗手段,但存在手术创伤、复发率高及术后易发生并发症等问题。中医药治疗胆石症方法多样,疗效满意,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为应用。主要从中医对胆石症的认识、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等3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认为中医药可明显改善或抑制胆石症的形成,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优势。但目前因存在作用机制不清、临床研究质量不高、可重复性差等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及开展高水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胆石症的临床诊疗提供更科学、客观的证据,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中医学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优势提供临床科学证据 被引量:6
2
作者 慕永平 胡义扬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是中医学和西医学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认识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合,"病"、"证"是目前两种医学结合的核心内容。既是以疾病为基础、凸现不同患病人群的整体病理反应状态的分类模式,也是...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是中医学和西医学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认识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合,"病"、"证"是目前两种医学结合的核心内容。既是以疾病为基础、凸现不同患病人群的整体病理反应状态的分类模式,也是运用中医整体综合思维方法研究、认识现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期发现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中医病机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配伍研究10年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3
作者 葛迎利 鲁艳柳 +3 位作者 杨铭 宋海燕 刘平 季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9-1614,共6页
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近10年来,研究者从药效、药代、药效药代结合等多个角度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中药效应组分复杂多样,以及在复方中的作用、在体内代谢以及... 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近10年来,研究者从药效、药代、药效药代结合等多个角度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中药效应组分复杂多样,以及在复方中的作用、在体内代谢以及组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少合理且公认的复方配伍示范方法。本文在综合复方配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复方有效组分药效-药代(PD-PK)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实践,以期对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及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组分配伍 药效-药代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中医肝病目诊系统设计与研发 被引量:9
4
作者 朱会明 赵锐 +2 位作者 高悦 刘平 张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494-1497,共4页
立足于“目为肝之窍”的中医望诊理论,针对传统医学中肝病目诊缺少客观化及量化指标的问题,研发一种可穿戴的中医肝病智能目诊系统(设备)。本系统主要是由眼部图片自动采集、图谱智能生成设备及数字化诊断系统两部分构成。利用仿生模式... 立足于“目为肝之窍”的中医望诊理论,针对传统医学中肝病目诊缺少客观化及量化指标的问题,研发一种可穿戴的中医肝病智能目诊系统(设备)。本系统主要是由眼部图片自动采集、图谱智能生成设备及数字化诊断系统两部分构成。利用仿生模式识别理论的同源连续性算法构建眼部特征发现模块,利用仿生模式识别的高维目标识别算法实现眼部肝病图谱生成模块。通过这2个模块,根据中医目诊理论,对照片及识别结果进行分层次结构化的存储,建立有中医内涵的健康人及肝病患者人眼库,为提高中医数字化、可视化诊断水平提供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诊 目诊设备 仿生模式识别 同源连续性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胀贴膏外敷对小鼠肝硬化腹水的消退作用及对腹腔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曾贞 邢枫 +2 位作者 周爱民 陶艳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89-694,共6页
目的评价消胀贴膏外敷对实验性肝硬化腹水的药效作用,探讨其影响腹腔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药效评价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消胀贴膏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机制实验分为模... 目的评价消胀贴膏外敷对实验性肝硬化腹水的药效作用,探讨其影响腹腔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药效评价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消胀贴膏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机制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消胀贴膏中剂量组共2组,均设正常对照组。消胀贴膏组脐部外敷消胀贴膏,安慰剂对照组脐部外敷空白贴膏,每日1贴,共7d,模型对照组不敷贴任何药物。称量或测量模型动物的腹水量、腹围、体重,HE与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生化检测血清ALT活性和Alb、TBil与一氧化氮(NO)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通过测定小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伊文氏蓝(EB)含量的方法检测动物腹腔血管通透性。结果敷药前,各组模型动物的腹围、体重等基线资料一致。给药结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腹围、腹水、腹水体重比等明显增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EB含量明显增多,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安慰剂对照组的腹水量、腹围与体重等无明显改变。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消胀贴膏中、高剂量组的腹水量、腹水体重比值明显下降,高剂量组的腹围、体重也明显下降;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腹围、体重明显下降。各剂量消胀贴膏对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消胀贴膏组小鼠腹腔积液中渗漏EB含量降低,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消胀贴膏明显减少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腹水量,中剂量(0.25 cm2消胀贴膏,652.9 mg生药/kg小鼠)开始发挥药效,其部分机制在于下调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肝组织VEGF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从而抑制其异常增强的腹腔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消胀贴膏 毛细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调节差异微小RNAs表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清兰 陶艳艳 +2 位作者 吕靖 刘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03-508,共6页
目的筛选出扶正化瘀方(FZHY)调控的差异微小RNAs(miRNAs),并对这些差异miRNAs进行生物功能分析,部分揭示FZHY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CCl4皮下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FZHY组;自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共8... 目的筛选出扶正化瘀方(FZHY)调控的差异微小RNAs(miRNAs),并对这些差异miRNAs进行生物功能分析,部分揭示FZHY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CCl4皮下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FZHY组;自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共8周。天狼星红染色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应用miRNAs芯片检测各组小鼠肝脏miRNAs表达谱。基于miRNAs表达谱筛选出正常组、FZHY组与模型组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差异miRNAs,即FZHY调控的miRNAs,并以qRT-PCR进行验证。采用Target Scan及PITA数据库对miRNAs靶基因进行预测,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预测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其调控的显著性功能及信号通路。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miRNA差异基因筛选采用随机方差模型的t检验。结果 FZHY可明显降低纤维化肝组织Hyp含量,减轻胶原沉积。miRNAs芯片分析共发现3个FZHY调控的miRNAs,分别为:mmu-miR-322、mmu-miR-342-3p和mmu-miR-296-5p。信号通路分析共得到32条这些miRNAs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其中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黏着斑、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间隙连接、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32项显著性功能,其中三磷酸尿苷(GTP)酶活性调节、细胞连接、凋亡调节、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及小GTP酶活性调节等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结论下调miR-322,miR-342-3p及miR-296-5p表达,从而调节这些miRNAs对应的相关功能,如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凋亡调节及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等可能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扶正化瘀方 微RNAS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4诱导的小鼠纤维化肝组织微小RNA差异表达谱及初步功能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清兰 李俊霞 +3 位作者 吕靖 陶艳艳 闫秀川 刘成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01-2211,共11页
目的:应用微小RNA(miRNA)芯片技术研究miRNAs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纤维化肝脏中的差异表达谱,并基于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发现差异miRNAs的主要功能。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及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复... 目的:应用微小RNA(miRNA)芯片技术研究miRNAs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纤维化肝脏中的差异表达谱,并基于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发现差异miRNAs的主要功能。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及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Agilent小鼠mi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各组肝脏miRNA表达谱。用随机方差模型t检验筛选2组间的差异miRNAs,并预测其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及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发现差异miRNAs发挥的主要功能。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间共筛选出39个差异miRNAs,其中模型组较正常组上调的23个,下调的16个。GO分析及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结果提示差异miRNAs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的增殖与活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黏附、细胞迁移、炎症反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Wnt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蛋白代谢过程的调控等。GO分析发现关键的上调miRNA包括mmu-miR-322、mmu-miR-15b、mmu-miR-195、mmu-miR-200b、mmu-miR-214等,关键的下调miRNA包括mmu-miR-16、mmu-miR-130a、mmu-miR-101b、mmu-miR-30a和mmu-miR-30e等。对显著性GO与显著性信号通路所属的靶基因取交集,对网络中miRNA在网络中的调控地位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关键的上调miRNAs包括mmu-miR-200b、mmu-miR-322、mmu-miR-106b、mmu-miR-23a、mmu-miR-15b等,关键的下调miRNAs包括mmu-miR-16、mmu-miR-30e、mmu-miR-30c、mmu-miR-30a、mmu-miR-130a等。结论:纤维化肝组织miRNAs表达较正常肝组织发生明显变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各个环节,包括细胞的增殖与活化、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细胞迁移与分化、物质代谢、TGF-β信号通路等都可能受miRNAs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肝纤维化 差异表达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爽 张华 +1 位作者 胡鑫才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64-269,27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BIOSIS等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BIOSIS等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为试验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为对照组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评分来评估各个研究的质量;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完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研究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1篇研究方法学Jadad评分为3分,1篇为2分,其余为1分,共13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试验组703例,对照组683例。对于14篇的Meta分析显示: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肝功能复常率(ALT、AST)和病毒学指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联合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YMDD变异发生率,在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继续治疗至12个月,联合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6个月以上的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AST)以及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YMDD变异发生率,优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单用。由于系统评价纳入的RCT和患者数量有限,且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发表偏倚,期待有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提供有效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核苷类 核苷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肌胞对CCl_4诱导肝损伤小鼠模型肝内自然杀伤细胞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彭渊 陶艳艳 +2 位作者 黄恺 赵强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077-2083,共7页
目的观察聚肌胞(Poly I∶C)调节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抗CCl_4诱导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C57BL/6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oly I∶C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Poly I∶C组。模型对照组和Poly I∶C组予腹腔注射10%CCl_4... 目的观察聚肌胞(Poly I∶C)调节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抗CCl_4诱导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C57BL/6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oly I∶C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Poly I∶C组。模型对照组和Poly I∶C组予腹腔注射10%CCl_4(2 ml·kg^(-1)·2 d^(-1))诱导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与Poly I∶C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等剂量橄榄油。Poly I∶C对照组和Poly I∶C组均予Poly I∶C腹腔注射(1 mg·kg^(-1)·2 d^(-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均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血清肝功能及肝组织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NK细胞及细胞表面激活型受体NKG2D、抑制型受体Ly49A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时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 T3法。结果 Poly I∶C给药1周和4周,正常小鼠肝组织均无明显肝损伤。随CCl_4染毒加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逐渐升高(P<0.01),肝内促炎因子水平上调(P<0.05),HE染色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NK细胞比例及NKG2D表达减少、Ly49A表达增多(P<0.05)。Poly I∶C可改善肝损伤小鼠血清肝功能,降低肝内促炎因子,明显改善肝组织炎症,增加肝脏NK细胞比例、数量及其细胞表面激活型受体NKG2D受体表达(P<0.01)。结论 Poly I∶C具有良好的抗急、慢性肝损伤作用,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与对NK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聚肌胞苷酸 四氯化碳 杀伤细胞 天然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清热方治疗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晶晶 陶艳艳 +4 位作者 王清兰 闫秀川 吕靖 邢枫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方对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选择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方———滋阴清热方(生地、山茱萸、丹皮、山药、决明子、知母、黄芩、川牛膝)口服...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方对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选择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方———滋阴清热方(生地、山茱萸、丹皮、山药、决明子、知母、黄芩、川牛膝)口服治疗,并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易善复胶囊,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血清肝功能、血脂、肝脏超声显像、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为9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脏超声显像、BMI、ALT、AST活性及TG与TC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滋阴清热法治疗绝经后女性NAFLD的症状改善及其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滋阴清热方能有效治疗绝经后女性NAFLD,改善患者中医症候、血清肝功能(ALT、AST)、血脂(TC、TG)、肝脏超声显像及B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滋阴清热 绝经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5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朱春雾 王海南 +5 位作者 袁继丽 彭渊 张亚蕾 薛冬英 张琴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358,共5页
目的描述性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诊断为DILI的445例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 目的描述性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诊断为DILI的445例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分析DILI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445例患者中,男136例(30.56%),女309例(69.44%),以40~69岁的人群居多。194例(43.6%)应用西药导致,140例(31.46%)应用中药导致,中西药联用者92例(20.67%),服用保健品者19例(4.27%)。引起肝损伤的中药主要有何首乌及其制剂、仙灵骨葆胶囊、癃闭舒胶囊等;导致肝损伤的西药主要有心血管用药、抗微生物用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用药、抗结核药等。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黄疸、恶心等,其中以乏力(65.17%)最常见。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细胞损伤型,占70.11%。不同分型之间的ALT、AST、ALP、TBil和INR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53.584、97.366、27.781、24.177、6.236,P值均<0.05);中药导致肝损伤患者的ALT、AST及TBil峰值水平明显高于西药(P值均<0.05)。不同分型之间的肝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48,P<0.001)。98.65%的患者好转,中药与西药引起的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异(χ~2=3.663,P>0.05)。结论 DILI以女性及中老年多见;与西药相比,中药导致的肝损伤生化指标异常更明显;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