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腺嘌呤介导的适配体修饰Au@Pt纳米酶探针检测水中Pb^(2+)
1
作者 薛梅 白龙 +1 位作者 苏采薇 叶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9-617,共9页
铅(Pb)作为典型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其环境迁移特性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效应,而传统的Pb^(2+)检测方法往往依赖于复杂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因此开发简便、灵敏的Pb^(2+)检测平台对于食品安全监控及毒理学评估十分重要。为了简... 铅(Pb)作为典型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其环境迁移特性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效应,而传统的Pb^(2+)检测方法往往依赖于复杂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因此开发简便、灵敏的Pb^(2+)检测平台对于食品安全监控及毒理学评估十分重要。为了简便、灵敏检测Pb^(2+),采用聚腺嘌呤将适配体锚定在具有核壳结构的金-铂双金属纳米酶表面,构建了用于Pb^(2+)灵敏检测的纳米酶探针(Au@Pt-polyAT30695)。在金纳米颗粒表面引入铂壳层,不仅提高了纳米酶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同时利用金属铂对腺嘌呤高亲和力,实现了纳米酶表面适配体的可控固定,有效保障了纳米酶探针的识别效能。Pb^(2+)存在下,Au@Pt-polyAT30695表现出更强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催化Amplex UltraRed (AUR)氧化荧光增强。系统考察了铂壳厚度和聚腺嘌呤数量对Pb^(2+)响应的影响,在最佳检测条件下,溶液的荧光强度增益比与Pb^(2+)的浓度(0.01~300 nmol/L)呈线性相关,检出限为3.47 pmol/L(S/N=3)。此外,将该探针用于黄浦江水样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3.0%~113%。结果表明,构建的Au@Pt-polyAT30695探针能够简便、灵敏地检测Pb^(2+)且在实际水样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能够为环境水体中Pb^(2+)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适配体 铅离子 金铂纳米颗粒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生物胺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楚翘 刘振民 +2 位作者 喻东威 徐斐 袁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0-214,共5页
生物胺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碱性含氮化合物。在天然食品发酵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物理因素的影响,难以抑制或杜绝生物胺的形成,因而建立食品中生物胺的准确、灵敏检测对人体健康安全和风险规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介绍了... 生物胺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碱性含氮化合物。在天然食品发酵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物理因素的影响,难以抑制或杜绝生物胺的形成,因而建立食品中生物胺的准确、灵敏检测对人体健康安全和风险规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介绍了食品中生物胺的种类,详细综述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包括:液液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的液相萃取法,传统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基质辅助固相分散萃取、吸附分离的固相萃取方法,以及电膜萃取的优缺点和最新进展,为食品中生物胺的高效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前处理 提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检测生菜中Cd^(2+)的荧光适配体纸基芯片传感器
3
作者 申浩爽 李晨 +4 位作者 李欣培 钱世权 颜旭 袁敏 徐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7-332,共6页
为实现Cd^(2+)的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开发一种荧光适配体纸基芯片传感器。基于荧光标记适配体与Cd^(2+)之间的强特异性结合,采用竞争性荧光开启检测策略,将猝灭剂标记的互补链冲至废液区,令荧光信号在检测区域得到恢复,用智能手机捕捉... 为实现Cd^(2+)的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开发一种荧光适配体纸基芯片传感器。基于荧光标记适配体与Cd^(2+)之间的强特异性结合,采用竞争性荧光开启检测策略,将猝灭剂标记的互补链冲至废液区,令荧光信号在检测区域得到恢复,用智能手机捕捉荧光信号的变化并利用ImageJ软件进行RGB分析。该传感器的荧光信号在10~500 nmol/L范围内随Cd^(2+)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检测限低至0.83 nmol/L,能耐受复杂环境其他共存离子的干扰,检测特异性好。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生菜样品中Cd^(2+)的定量检测,检测灵敏度高于22.48μg/kg,回收率为96.34%~98.31%,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2%,适合用于果蔬农产品中重金属等痕量危害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检测 荧光 适配体 纸基传感器 手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价的特异性检测方法——铜皂络合比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文明 薛斌 屠炳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酸价(acid value, AV)指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含量,是油脂和含油食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和安全指标之一。针对现行AV测定标准的酸碱中和滴定技术的共性与非特异性的局限,旨在给复杂基质样品的特异性定量FFA或AV提供... 酸价(acid value, AV)指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含量,是油脂和含油食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和安全指标之一。针对现行AV测定标准的酸碱中和滴定技术的共性与非特异性的局限,旨在给复杂基质样品的特异性定量FFA或AV提供新思路,综述了最具代表性的FFA特异性检测技术——铜皂络合比色法的近70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有机相溶解液的毒性与显色强度之间的矛盾化解历程、铜盐-吡啶水相染色液的演化史、FFA的铜皂络合物结构解析过程,以及从pH调控的经典络合显色理论到以吡啶与铜离子摩尔比为核心的络合显色理论的新发展。吡啶与铜离子摩尔比为[1,3)的络合显色理论、具有增强显色强度和抑制乳化作用的乙酸盐-乙酸缓冲体系的中性染色液、低毒性溶剂替代传统高毒性苯的有机相溶解液,这三大创新使经典铜皂络合比色法突破了长期存在的试剂毒性与显色稳定性等瓶颈,成为复杂基质样品的特异性定量FFA或AV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皂络合比色法 酸价 油脂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4种合成抗氧化剂的QuEChERS预处理技术研究
5
作者 朱蕊 薛斌 任兴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29,137,共7页
为提高食用植物油中合成抗氧化剂相关检测工作的效率、便捷性和安全性,采用QuEChERS预处理技术,建立了同时从食用植物油中快速、高效提取,分离和净化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对... 为提高食用植物油中合成抗氧化剂相关检测工作的效率、便捷性和安全性,采用QuEChERS预处理技术,建立了同时从食用植物油中快速、高效提取,分离和净化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4种合成抗氧化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样品先采用乙腈-乙酸乙酯溶液(体积比3∶7)溶解并加入合成抗氧化剂专用提取吸附剂中静置,再加入萃取液(添加0.02 g/100 mLα-硫辛酸作为保护剂)振荡提取1 min,离心后取上层混合提取液加入C18E净化吸附剂中振荡提取2 min净化,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用高效液相色谱(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4种合成抗氧化剂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色谱上样液中的油脂残留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合成抗氧化剂在1.0~1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可达4.0 mg/kg。在10、30、200、300 mg/kg 4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2.08%~102.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0%~4.97%。抗氧化剂色谱上样液中的平均油脂残留率为0.0061 g/mL,RSD为4.81%。综上,建立的QuEChERS预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预处理效率高、结果准确性好、净化效果好等特点,适合食用植物油中4种合成抗氧化剂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 合成抗氧化剂 食用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筛选砷(Ⅲ)适配体和检测砷(Ⅲ)的QCM生物传感器
6
作者 郑楚君 钱世权 +5 位作者 李欣培 颜旭 黄海轩 王雨萱 叶煜玮 袁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2-1288,共7页
开发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用于筛选出与砷(Ⅲ)有高亲和力的适配体。设计随机单链DNA文库,以砷(Ⅲ)为靶标固定在巯基乙胺修饰的晶振片上,捕获溶液中处于游离状态的适配体,构建QCM-SELEX筛选方法。经过... 开发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用于筛选出与砷(Ⅲ)有高亲和力的适配体。设计随机单链DNA文库,以砷(Ⅲ)为靶标固定在巯基乙胺修饰的晶振片上,捕获溶液中处于游离状态的适配体,构建QCM-SELEX筛选方法。经过6轮筛选,对次级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QCM共振频率变化计算得出6S1解离系数K d值为0.36μmol/L。将6S1作为探针,构建QCM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砷(Ⅲ),该传感器在0.01μmol/L~0.2μmol/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砷(Ⅲ)检测限为5.2 nmol/L(3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Ⅲ) 适配体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QCM-SELEX)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体功能化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褚希 叶泰 +6 位作者 袁敏 曹慧 郝丽玲 吴秀秀 阴凤琴 于劲松 徐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适配体在靶标的特异性识别和信号转换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将适配体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获得的适配体功能化分子印迹聚合物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和传感性能。基于此,介绍了适配体功能化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生... 适配体在靶标的特异性识别和信号转换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将适配体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获得的适配体功能化分子印迹聚合物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和传感性能。基于此,介绍了适配体功能化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生物传感器以及分离与富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引用文献7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分子印迹聚合物 传感器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中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前处理方法的介绍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孔亚南 曹慧 +4 位作者 徐斐 袁敏 叶泰 于劲松 郝丽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6-823,共8页
介绍了固相萃取法、分散液液微萃取法、QuEChERS等前处理方法及新型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及其在粮食农药残留检测时的优缺点、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引用文献61篇),并建议:(1)针... 介绍了固相萃取法、分散液液微萃取法、QuEChERS等前处理方法及新型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及其在粮食农药残留检测时的优缺点、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引用文献61篇),并建议:(1)针对粮食中农药残留量低、粮食种类繁多及基质复杂等情况,应根据基质类型、仪器种类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2)应用于粮食中农药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各有优劣,可联合运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农药残留 前处理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荧光探针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胜洁 魏子奇 +7 位作者 曹慧 徐斐 叶泰 袁敏 吴秀秀 阴凤琴 于劲松 郝丽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5-744,共10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可特异性地从样品溶液中富集目标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粮食、果蔬等食品以及水、土壤等环境中农药的提取和检测.将分子印迹技术和量子点修饰技术相结合形成的分子印迹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据此,... 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可特异性地从样品溶液中富集目标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粮食、果蔬等食品以及水、土壤等环境中农药的提取和检测.将分子印迹技术和量子点修饰技术相结合形成的分子印迹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据此,对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并进一步阐述了量子点修饰的分子印迹荧光探针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方法 量子点 农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核酸的纸基微流控芯片测定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玉竹 曹慧 +6 位作者 徐斐 葛玉卿 王震 陈莉敏 武薇薇 朱俊杰 袁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8-576,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铅离子、镉离子、汞离子和银离子)的基于功能核酸的纸基微流控芯片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类型及检测原理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3篇)。
关键词 纸基微流控芯片 功能核酸 重金属离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峰 张坤 +3 位作者 阴凤琴 徐斐 庞雨萱 陈诗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离子印迹聚合物是利用印迹技术对模板离子进行印迹、聚合进而得到能够选择性吸附该离子的一种特殊聚合物。目前的报道大多是阳离子印迹聚合物,因为阴离子模板结构更复杂多样且电荷尺寸比更小,致使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相对滞后。为能... 离子印迹聚合物是利用印迹技术对模板离子进行印迹、聚合进而得到能够选择性吸附该离子的一种特殊聚合物。目前的报道大多是阳离子印迹聚合物,因为阴离子模板结构更复杂多样且电荷尺寸比更小,致使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相对滞后。为能更有效地指导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本文概述了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与不同阴离子有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体类型(含氨基、季铵基、氮杂环、羧基结构)以及基于上述单体制备的阴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等,综述了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合成策略及其在电化学检测和荧光传感等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当前阴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离子印迹聚合物 功能单体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纳米花”酶用于拟除虫菊酯农药的高效水解研究
12
作者 刘宇 叶泰 +6 位作者 曹慧 袁敏 于劲松 徐斐 朱佳怡 祁泓 陈佳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6-902,共7页
该文制备了交联型猪肝酯酶杂化“纳米花”酶(CL-PLE-NFs),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CL-PLE-NFs的酶活为游离酶的231%,最大反应速率(Vmax)是游离酶的134%。同时,将交联型纳米花酶在4℃下贮藏320 d后,仍能保留70.85%的活力... 该文制备了交联型猪肝酯酶杂化“纳米花”酶(CL-PLE-NFs),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CL-PLE-NFs的酶活为游离酶的231%,最大反应速率(Vmax)是游离酶的134%。同时,将交联型纳米花酶在4℃下贮藏320 d后,仍能保留70.85%的活力,表现出良好的贮藏稳定性。此外,将CLPLE-NFs应用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水解实验,发现其对Ⅰ型和Ⅱ型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有较优的水解能力,在5 min内对11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水解率均在55%以上。同时,循环使用12次后,CL-PLE-NFs对溴氰菊酯农药的水解效率仍然可达6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醛 交联 菊酯类农药 酶解 储藏稳定性 可重复利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模拟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性机理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磊 杨倩雯 +4 位作者 张静玲 徐斐 叶泰 任兴发 吴秀秀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3-1661,共19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可设计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近十几年来,有关MOFs材料的研究发展迅速。理论计算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MOFs材料的吸附机理研究、高通量筛选等工作研究中发挥了不...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可设计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近十几年来,有关MOFs材料的研究发展迅速。理论计算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MOFs材料的吸附机理研究、高通量筛选等工作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归纳了量子力学计算、分子力学模拟、介观模拟、有限元模拟和机器学习等计算机模拟方法,总结了不同层次的计算模拟方法用于解决MOFs材料研究中的主要科学问题,重点介绍了这些方法在MOFs对气体的吸附性分离与储存、溶液中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性分离与提取、催化反应和药物负载等几个典型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计算模拟应用于MOFs材料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模拟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of Aptamer-target Binding Mechanisms
14
作者 YANG Yuan-Yuan XU Fei WU Xiu-Xiu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0-1562,共13页
Aptamers are a type of single-chain oligonucleotide that can combine with a specific target.Due to their simple preparation,easy modification,stable structure and reusability,aptamer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as bioch... Aptamers are a type of single-chain oligonucleotide that can combine with a specific target.Due to their simple preparation,easy modification,stable structure and reusability,aptamer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as biochemical sensors for medicine,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However,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aptamer-target binding mechanisms,which limits thei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for revealing aptamer-target binding mechanisms at the atomic level.This work summarizes the main simulation methods used in the mechanistic analysis of aptamer-target complex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nding between aptamers and different targets(metal ions,small organic molecules,biomacromolecules,cells,bacteria and viruses),the types of aptamer-target interaction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trength.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use of simulations in understanding aptamer-target binding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APTAMER TARGET binding mechanism intermolecular for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中生物酚准确定量的瓶颈及对策
15
作者 束莉丹 李燕艳 曹文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4,共9页
橄榄油中的生物酚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极其复杂的极性酚类物质,不仅化学结构异质、性质多不稳定、异构化程度高,而且橄榄多酚等歧义概念的长期共存,使得生物酚始终没有理想的测定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橄榄油的品质控制及贸易。为了寻... 橄榄油中的生物酚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极其复杂的极性酚类物质,不仅化学结构异质、性质多不稳定、异构化程度高,而且橄榄多酚等歧义概念的长期共存,使得生物酚始终没有理想的测定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橄榄油的品质控制及贸易。为了寻求突破橄榄油中生物酚测定瓶颈的对策,为橄榄油中生物酚的准确定量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多酚、酚类化合物、橄榄油多酚与生物酚等类似术语使用范围的异同,分析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关于橄榄油多酚健康声称中术语模糊、缺失适用分析方法的争议,从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复杂异构体与衍生物、色谱基线分离不可行、标准品缺失、单体酚法与总酚法的不兼容性4个方面阐述了橄榄油中生物酚准确定量的瓶颈,并对突破瓶颈的4个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即实现全回收率与零人工产物的直接进样法,提升分辨力与准确性的离子淌度质谱(IM-MS),降低基质效应与提升灵敏度的二维液相色谱(LC×LC),加速裂环烯醚萜类标准品研制。橄榄油生物酚准确定量的瓶颈将长期存在,方法突破有赖于更深入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橄榄油多酚 生物酚 酚类化合物 裂环烯醚萜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基质和胃肠道对经口暴露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斐 姜昆 +7 位作者 黎燕 曹慧 袁敏 叶泰 于劲松 阴凤琴 吴秀秀 郝丽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6,共10页
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增加使得其经口暴露于人体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准确评估经口暴露纳米颗粒安全性十分重要。作者综述了食品中最常见纳米颗粒与食物基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对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影响,为准确评估纳米颗粒安全... 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增加使得其经口暴露于人体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准确评估经口暴露纳米颗粒安全性十分重要。作者综述了食品中最常见纳米颗粒与食物基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对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影响,为准确评估纳米颗粒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食物基质 相互作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黄酒中8种生物胺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可利 叶泰 +5 位作者 徐斐 曹慧 袁敏 于劲松 阴凤琴 吴秀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81-285,共5页
建立黄酒中组胺、酪胺、腐胺、色胺、β-苯乙胺、尸胺、精胺、亚精胺共8种生物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衍生化处理后,经C18色谱柱(100.0 mm×2.1 mm,1.7μm)分离,0.1%甲酸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 建立黄酒中组胺、酪胺、腐胺、色胺、β-苯乙胺、尸胺、精胺、亚精胺共8种生物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衍生化处理后,经C18色谱柱(100.0 mm×2.1 mm,1.7μm)分离,0.1%甲酸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的电喷雾正离子扫描获得质谱数据,并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8种生物胺可在19 min内分离,且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51;检出限为0.25~0.50 ng/mL,定量限为1~2 ng/mL,日内精密度为0.61%~5.68%,日间精密度为0.82%~5.00%;黄酒样品中生物胺的加标回收率在83.56%~117.4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生物胺 衍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膜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酪中的组胺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楚翘 刘振民 +5 位作者 喻东威 徐斐 叶泰 曹慧 于劲松 袁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8-293,共6页
该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为萃取材料,利用自行组装的萃取装置,建立了一种基于电膜萃取法(electromembrane extraction,EME)快速提取奶酪中组胺的方法。在电场驱动力作用下,组胺阳离子经聚丙烯凝胶膜孔进入接受相溶液中,采用HPLC对萃取液... 该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为萃取材料,利用自行组装的萃取装置,建立了一种基于电膜萃取法(electromembrane extraction,EME)快速提取奶酪中组胺的方法。在电场驱动力作用下,组胺阳离子经聚丙烯凝胶膜孔进入接受相溶液中,采用HPLC对萃取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胺富集倍数达到1.7倍,相对标准偏差(n=6)为1.41%~5.71%。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够满足组胺的快速分析需求,也为食品中其他无机化学危害物的提取与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奶酪 电膜萃取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酸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欣培 王秀君 +4 位作者 徐斐 曹慧 袁敏 喻东威 刘振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共7页
组胺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当人体误食高含量组胺食物时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因此需要建立对食品中组胺进行吸附与去除的方法。以组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按1∶10∶40的体积比通过表面聚合... 组胺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当人体误食高含量组胺食物时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因此需要建立对食品中组胺进行吸附与去除的方法。以组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按1∶10∶40的体积比通过表面聚合方法在二氧化硅表面制备组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组胺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高达13.1 mg/g,印迹因子达到4。相对于组氨酸、酪胺、苯乙胺等结构类似物,该印迹聚合物亦对组胺展现了良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其吸附容量是组氨酸的13倍。该印迹聚合物已成功应用于酸奶中组胺的吸附与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聚合 分子印迹 组胺 高特异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的含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晓曈 徐斐 +3 位作者 叶泰 袁敏 刘振民 喻东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建立了基于二胺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双酶显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含量的方法。取10mL牛奶样品,加入10mL 2%(质量分数)硝酸铅标准溶液,混匀,再加入20mL 0.1%(质量分数)三氯乙酸标准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将溶... 建立了基于二胺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双酶显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含量的方法。取10mL牛奶样品,加入10mL 2%(质量分数)硝酸铅标准溶液,混匀,再加入20mL 0.1%(质量分数)三氯乙酸标准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将溶液pH调至7.2,得到待测样品溶液。移取1.0g·L^(-1)二胺氧化酶标准溶液100μL,加入100μL待测样品溶液,于50℃水浴中反应15min。反应结束后,依次加入1.0g·L^(-1)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准溶液50μL,0.5g·L^(-1)四甲基联苯胺标准溶液200μL和2mol·L^(-1)盐酸溶液50μL,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样品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又变为黄色;组胺、腐胺的浓度分别在2.5~150μmol·L^(-1)和5~200μmol·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6522μmol·L^(-1)和1.1341μmol·L^(-1)。对空白牛奶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组胺和腐胺的回收率分别为80.5%~88.3%和89.5%~92.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2.5%~4.4%和4.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胺氧化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组胺 腐胺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