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叶木素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蔡丹宇 王攀峰 周文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究香叶木素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50 mg/kg香叶木素)、高剂量组(100 mg/kg香叶木素)及高剂量+环杷明组(100 mg/kg香叶木素+10 mg/kg Hedgehog信号通路... 目的探究香叶木素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50 mg/kg香叶木素)、高剂量组(100 mg/kg香叶木素)及高剂量+环杷明组(100 mg/kg香叶木素+10 mg/kg 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环杷明),10只/组,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骨缺损模型,造模结束后进行相应灌胃给药;双能X线吸收扫描仪检测大鼠骨痂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HE染色观察大鼠骨缺损区域病理学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大鼠骨缺损区域破骨细胞情况;qRT-PCR检测大鼠骨缺损区域组织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缺损区域组织音猬因子(SHH)、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跨膜蛋白受体1(Ptch 1)、Osterix和Runx2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痂部位BMD、骨小梁数、Osterix、Runx2、SHH、GLI1、Ptch1表达显著降低,TRAP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骨痂部位BMD、骨小梁数、Osterix、Runx2、SHH、GLI1、Ptch1表达显著增加,TRAP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环杷明可逆转香叶木素对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愈合的影响。结论香叶木素可通过激活Hedgehog通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HEDGEHOG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智 黄轩 +5 位作者 李凤宁 张帆 何平 綦珂 侯铁胜 沈洪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08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35例,其中男82例,女53例;年龄32~80岁,平均58.2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混合型颈椎病18例,后纵韧带...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08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35例,其中男82例,女53例;年龄32~80岁,平均58.2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混合型颈椎病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7例。入院后均由同一组医师治疗,手术方式分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颈椎前路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TDR)。观察患者手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均静脉应用甲泼尼松龙及对症治疗。结果:术后共有36例(26.7%)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男11例,女25例,年龄42~80岁,平均59.6岁;其余99例,年龄32~76岁,平均52.3岁,发生吞咽困难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5)。发生吞咽困难患者中使用钛板内固定35例,其中单节段2例(9.1%),双节段13例(21.0%),多节段(包括三节段及三节段以上者)20例(52.6%);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者1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使用内固定者较人工椎间盘置换者高(P〈0.05),多节段内固定者较单、双节段者明显升高(P〈0.05)。手术最高节段累及C2或C3者23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26.1%;累及C4或C5者88例,发生率28.4%;累及C6或C7者24例,发生率20.1%,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吞咽困难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天数与未发生吞咽困难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5例(97.2%)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在术后6个月内减轻或消失,1例至随访1年时症状才消失。结论:女性、高龄、使用钛板内置物、手术节段多可能是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应给予相应重视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颈椎 颈椎前路手术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19
3
作者 傅强 侯铁胜 +2 位作者 鲁凯伍 赵杰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2-94,W001,共4页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大鼠脊髓 (T8、T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 ,分别在 30min、2h、4h、8h、2 4h、48h、72h、7d、14d和 2 1d处死取材 (各时间组n =4)。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大鼠脊髓 (T8、T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 ,分别在 30min、2h、4h、8h、2 4h、48h、72h、7d、14d和 2 1d处死取材 (各时间组n =4)。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 :损伤 4h后 ,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元 ,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 8h达高峰 ,2 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 72h达高峰。损伤后P5 3及Bax大量表达 ,而Bcl 2仅少量表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P53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交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侯铁胜 赵杰 +3 位作者 傅强 石志才 李明 何大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术后进行5~17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者7例;症状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显著恢复... 目的:探讨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术后进行5~17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者7例;症状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显著恢复者4例;优良率92%(11/12)。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钢板和螺丝钉无松动和断裂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植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 植骨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腰椎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彦斌 贺石生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5-398,共4页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经典手术方法之一,它在腰椎退变、不稳、滑脱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的开放腰椎融合手术往往需要进行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的牵拉.容易引起软组织损伤。近年来,...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经典手术方法之一,它在腰椎退变、不稳、滑脱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的开放腰椎融合手术往往需要进行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的牵拉.容易引起软组织损伤。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采用各种微创技术进行腰椎融合术可以明显减少椎旁软组织的损伤,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其临床疗效较好。笔者对近年来微创技术在腰椎融合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微创技术 软组织损伤 椎间盘源性疼痛 腰椎疾病 手术方法 腰椎退变 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椎切除术后三种不同重建方法的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毛宁方 石志才 +2 位作者 朱晓东 张晔 章筛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评价全脊椎切除术后应用三种不同重建方式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具新鲜尸体T9~L3脊柱标本,建立T12全脊椎切除模型.进行三种不同的前后方重建:(1)前方人工椎体+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2)前方人工椎体、钢板+后... 目的:评价全脊椎切除术后应用三种不同重建方式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具新鲜尸体T9~L3脊柱标本,建立T12全脊椎切除模型.进行三种不同的前后方重建:(1)前方人工椎体+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2)前方人工椎体、钢板+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3)前方骨水泥-螺钉复合体+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采用非损伤性加载对完整标本和三种重建方式下的每个脊柱标本的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三种方法重建术后在4N载荷下T11~Ll各运动方向的平均运动范围均较完整标本小(P〈0.001),三种重建方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脊椎切除术后三种重建方式均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全脊椎切除术 重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志明 赵杰 +4 位作者 连小峰 马辉 孙建伟 袁建东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7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1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1例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26....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7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1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1例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26.4个月,8个月内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及最后随访时脊髓运动功能ASIA评分分别为32.54、56.47、85.28分;感觉功能评分分别为71.20、110.73、191.46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可促进颈椎过伸性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 损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界面固定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附62例报告)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定麟 严力生 +4 位作者 陈德玉 赵杰 黄文铎 李也白 陈利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86-189,共4页
目的:比较TFC(Threadedcage,带螺纹鸟笼状椎间融合器)、BAK(BagbyandKuslichmethod,笼状椎间融合器)及作者设计的CHTF(Cervical-spineholowthreadedf... 目的:比较TFC(Threadedcage,带螺纹鸟笼状椎间融合器)、BAK(BagbyandKuslichmethod,笼状椎间融合器)及作者设计的CHTF(Cervical-spineholowthreadedfixator,颈椎空心螺纹式内固定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TFC、CHTF和BAK作为界面固定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陈旧颈椎骨折脱位和急性颈椎间盘脱出症共62例,115个椎节。其中52节采用TFC,43节植入CHTF,20节为BAK。术后次日戴颌-胸支具下床活动及步行。结果:三种植入物均较稳定,X线片未发现有位移现象。观察3个月以上的46例中24例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近于正常者15例,两者相加达85%。结论:TFC、CHTF和BAK均可使手术椎节立即稳定、促进融合,并避免了取髂骨手术的并发症。CHTF操作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界面固定 前路减压 椎体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帆 王方方 +3 位作者 杨志高 程勇军 沈洪兴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8-582,共5页
目的:比较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和常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连续两个节段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61例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 目的:比较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和常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连续两个节段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61例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钩椎关节减压+填充自体碎骨的异体腓骨支撑植骨+椎间隙四角局部自体骨移植+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76例,采用传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NDI、VAS评分)及影像学结果(手术节段高度、弧度及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切除节段1例在C3,15例在C4,26例在C5,19例在C6;B组手术切除节段1例在C3,23例在C4,32例在C5,20例在C6。A组手术时间(103.6±21.7min)和术后住院天数(3.0±0.8d)及围手术区并发症发生率(9.8%)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47.4±28.3min、5.2±1.1d和25.0%)(P<0.05);A组术中出血量(182.7±46.4ml)小于B组(227.7±42.2ml),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NDI及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单纯分析混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手术节段弧度及高度无明显差异;A组58/61例(95.1%)融合,B组76/76例(100%)融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10例出现供骨区血肿,1例感染。结论:颈椎前路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与传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术在临床疗效及术后融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更适用于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混合型颈椎病,且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钩椎关节减压 混合植骨方式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矢状面固定角度对相邻节段应力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忠海 赵杰 +3 位作者 陈志明 袁健东 徐浩 刘爱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评价腰椎矢状面固定角度对相邻节段应力强度的影响。方法9具成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L1~S2用于实验。完整脊柱测试后,在每个标本的L3、4、5用椎弓根螺钉随机顺序地进行矢状面三种角度的固定:①原位(前凸10o);②... 目的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评价腰椎矢状面固定角度对相邻节段应力强度的影响。方法9具成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L1~S2用于实验。完整脊柱测试后,在每个标本的L3、4、5用椎弓根螺钉随机顺序地进行矢状面三种角度的固定:①原位(前凸10o);②后凸位(后凸5o);③超前凸位(前凸25o)。每组分别进行加载,记录相邻节段L2/3、L5/S1椎间盘和关节突的应力强度,并加以比较。结果在前屈试验中,所有固定组的相邻节段应力强度均显著高于完整脊柱组(P<0.05),后凸位固定组的应力强度最高。在后伸试验中,后凸位固定的应力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固定组(P<0.05);但原位固定和超前凸固定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侧屈位试验变化规律与后伸试验相似。结论脊柱固定可导致相邻节段的应力强度增加,并且矢状面异常固定角度更破坏其生物力学环境。在腰椎稳定重建同时,应该获得正常腰椎前凸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 生物力学 相邻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肩部失平衡的临床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倪春鸿 李明 +4 位作者 戴炳华 刘洋 许明 宋元进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76-581,共6页
目的:对不同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IS)患者肩部失平衡情况进行观察,探讨避免肩部失平衡的融合节段选择方案。方法:对137例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及术后的肩部平衡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 目的:对不同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IS)患者肩部失平衡情况进行观察,探讨避免肩部失平衡的融合节段选择方案。方法:对137例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及术后的肩部平衡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可能影响肩部平衡的因素(上胸椎侧凸情况、各个侧凸间相互平衡情况及主侧凸角度大小)将患者的Lenke分型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分析各因素及手术融合方式对肩部平衡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前肩部失平衡的病例71例;其中显著肩部失平衡22例;重度肩部失平衡10例,均为Lenke1型及Lenke2型。这些患者均存在较大角度的上胸椎侧凸(非结构性或结构性)。术后6例显著肩部失平衡。其中Lenke1型第一类型1例,Lenke2型第一类型1例,Lenke2型第三类型4例,手术方式均为选择性融合。对Lenke2型第二类型进行双侧凸融合,术后肩部失平衡改善。结论:术前肩部不平衡主要为Lenke1型及Lenke2型患者。上胸椎侧凸畸形对肩部平衡产生关键性影响。对Lenke2型第二及第三类型不建议行选择性融合,对Lenke2型第一类型进行选择性融合时应避免过度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分型 肩部失平衡 上胸椎侧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脊柱侧凸Lenke分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明 麻文谦 倪春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分型 手术策略 病理生理 矫形技术 自然病程 分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子峰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70-72,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组织钙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纯种雄性成年SD大鼠,夹闭右肾动脉分支下腹主动脉30min后恢复血供,缺血再灌注组(损伤组)不作任何治疗,造成动物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组织钙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纯种雄性成年SD大鼠,夹闭右肾动脉分支下腹主动脉30min后恢复血供,缺血再灌注组(损伤组)不作任何治疗,造成动物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恢复血供后即刻静脉应用MP(治疗组),观察再灌注后3h、24h、72h和7d时脊髓损伤节段钙蛋白酶Ⅰ的表达以及钙蛋白酶特异性底物68-KDNFP的降解。结果:脊髓再灌注后3h出现钙蛋白酶Ⅰ阳性细胞和68-KDNFP的降解产物,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深度逐渐增加,再灌注后72h最明显,MP治疗组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脊髓再灌注损伤后静脉应用MP可以减少大鼠脊髓中calpain-Ⅰ阳性细胞的表达,对细胞骨架蛋白68-KDNFP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证实MP可以抑制钙蛋白酶的表达,可能是MP对脊髓损伤治疗的另一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损伤 缺血再灌注 钙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炯 许华 +3 位作者 葛志军 倪春鸿 李明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01-502,共2页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血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犬 6只 ,体重 12 5~ 16kg ,以 2 5 %硫喷妥钠麻醉。股动脉置管监测MAP。以尼卡地平 8μg·kg 1·min 1持续静脉注射控制性降压。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血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犬 6只 ,体重 12 5~ 16kg ,以 2 5 %硫喷妥钠麻醉。股动脉置管监测MAP。以尼卡地平 8μg·kg 1·min 1持续静脉注射控制性降压。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脊髓血流 (SCBF)。结果 降压前MAP为 (12 5 7±10 6 )mmHg ,降压后为 (72 0± 11 2 )mmHg ,平均下降 4 2 8%。降压前SCBF为 (9 80± 1 0 5 )v ,降压后为 (8 0 4± 0 96 )v ,降低幅度为 18%。结论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SCBF影响较小 ,可安全用于脊髓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控制性降压 家犬 脊髓血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痛患者的功能评估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5-447,共3页
关键词 腰痛 功能评估 健康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非融合技术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肇辉 侯铁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90-394,共5页
为避免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问题,腰椎后路非融合技术相继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相关基础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总结了当前对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包括其对腰椎的活动度、椎间盘内压力、腰椎小关节... 为避免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问题,腰椎后路非融合技术相继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相关基础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总结了当前对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包括其对腰椎的活动度、椎间盘内压力、腰椎小关节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指出后路非融合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腰椎 非融合 后路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提高颈椎管内肿瘤的诊疗水平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9-530,共2页
在颈椎外科,颈椎管内肿瘤较多见。颈椎管内肿瘤易造成颈脊髓受压,其致残率较高,甚至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和先进外科手术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内越来越多医院的脊柱外科开展了颈椎管内肿瘤的诊疗工作,其诊断的准确... 在颈椎外科,颈椎管内肿瘤较多见。颈椎管内肿瘤易造成颈脊髓受压,其致残率较高,甚至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和先进外科手术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内越来越多医院的脊柱外科开展了颈椎管内肿瘤的诊疗工作,其诊断的准确率和手术疗效总体良好,但误诊、漏诊和严重手术并发症等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如何提高颈椎管内肿瘤的诊治水平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内肿瘤 诊疗工作 水平值 外科手术技术 现代影像学技术 临床疗效 颈脊髓受压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485,共1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钢板内固定 颈椎前路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人体危害 脊髓压迫 脊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杰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量MP治疗组(MP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伤后即刻从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切取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进行RT-PCR反应,检测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术后24h假手术组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分别为0.0643±0.0152、0.6413±0.1005和0.7091±0.0577;损伤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升高,分别为1.0013±0.3861、1.2187±0.2851和0.8971±0.1092,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MP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继续升高,分别为1.2858±0.1384、1.7122±0.1766和1.2081±0.1093,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和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中HSP27、FABPs及TI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大剂量MP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因子表达,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热休克蛋白 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表达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质膜钙ATP同工酶2和神经内分泌蛋白7B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杰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质膜钙ATP同工酶2(plasm amembrane Ca2+-AT-Paseiso form2)和神经内分泌蛋白7B2(neuroendrocrine protein 7B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质膜钙ATP同工酶2(plasm amembrane Ca2+-AT-Paseiso form2)和神经内分泌蛋白7B2(neuroendrocrine protein 7B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脊髓损伤+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MP组)。应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将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切取,进行RT-PCR反应,检测质膜钙ATP同工酶2和神经内分泌蛋白7B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术后24h假手术组质膜钙ATP同工酶2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为0.3232±0.0032,损伤组为0.1518±0.069,MP组为0.5721±0.1325,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MP组大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大于损伤组(P<0.01)。假手术组神经内分泌蛋白7B2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为1.2289±0.1189,损伤组为0.5843±0.2951,MP组为1.2890±0.2268,MP组和假手术组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P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细胞合成质膜钙ATP同工酶2明显降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神经内分泌蛋白7B2的表达降低,大剂量MP能显著促进并逆转质膜钙ATP同工酶2表达的丰度,促进神经内分泌蛋白7B2的表达,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质膜钙ATP同工酶2 神经内分泌蛋白7B2 基因表达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