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心房扩大与心房电生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翁向群 庄聪文 +3 位作者 李莉 姜洪 杨胜生 曾玉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479-3481,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左房内径大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16例,术前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波长指数(WLI),并与左房内径行相关性分...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左房内径大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16例,术前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波长指数(WLI),并与左房内径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房颤患者左房内径和右房压力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5),左房内径与AERP和WLI呈负相关(r=-0.882和-0.745)。结论:风心病慢性房颤左心房扩张影响心房的电生理特性,提示左心房的扩张引起心房结构重构,并影响心房的电生理重构而导致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有效不应期 波长指数 左房内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梅举 张宝仁 +6 位作者 郝家骅 徐志云 邹良建 韩林 郎希龙 丁芳宝 王连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报告 46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6例患者 ,男 33例 ,女 13例 ,年龄 2 9~ 70 (平均 45 9± 12 .8)岁。所有升主动脉瘤患者均合并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升主动脉瘤的内径为 5 6~ 10... 目的 :报告 46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6例患者 ,男 33例 ,女 13例 ,年龄 2 9~ 70 (平均 45 9± 12 .8)岁。所有升主动脉瘤患者均合并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升主动脉瘤的内径为 5 6~ 10 4cm(平均 7 3± 2 7cm )。病因 :马凡综合征 2 9例 (合并主动脉夹层 2 0例 ) ,动脉硬化性升主动脉瘤 4例 ,升主动脉夹层 8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瘤 5例。术前心功能 (NYHA)Ⅱ级 15例 ,Ⅲ级 2 4例 ,Ⅳ级 7例。主动脉弓部的手术 ,在深低温停循环 (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 (RCP)下施行。本组施行Bentall手术 2 5例 ,Bentall+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手术 5例 ,Bentall+全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 1例 ,主动脉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 +“象鼻”手术 1例 ,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置换手术 11例 ,Cabrol手术 3例。同期施行的手术包括二、三尖瓣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3例 ( 6 5 % ) ,分别死于心室颤动、低心排血量和多器官衰竭。 43例随访 1个月~ 8年 (平均2 17年 ) ,晚期死亡 1例 ( 2 3% ) ,余 42例心功能Ⅰ级 32例 ,Ⅱ级 8例 ,Ⅲ级 2例。结论 :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手术关键是处理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内肌浆网钙离子转运功能变化的机制
3
作者 于伟勇 张宝仁 +2 位作者 朱家麟 郝家骅 陆方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内肌浆网Ca2+转运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19例风心病患者(风心病组)和6例意外脑死亡者(对照组)心肌肌浆网钙泵蛋白和兰尼碱受体含量,同时采用草酸盐...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内肌浆网Ca2+转运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19例风心病患者(风心病组)和6例意外脑死亡者(对照组)心肌肌浆网钙泵蛋白和兰尼碱受体含量,同时采用草酸盐易化的肌浆网Ca2+摄取法测定两组心肌肌浆网的Ca2+摄取功能,采用测定“裸露”心肌束的咖啡因敏感性方法测定风心病患者心肌肌浆网的Ca2+释放功能。结果:风心病组钙泵蛋白和兰尼碱受体相对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显著减少23%(P<0.01)和10%(P<0.05),心肌匀浆肌浆网Ca2+摄取量和摄取率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并且风心病患者钙泵蛋白相对含量变化与肌浆网Ca2+摄取率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裸露”心肌束的相对Ca2+释放速率变化也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且与兰尼碱受体相对含量变化密切相关(r=0.67,P<0.05)。结论:风心病心肌细胞内肌浆网Ca2+摄取和释放功能下降的机制主要与肌浆网的Ca2+摄取和释放蛋白含量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肌细胞 肌浆网 钙离子 转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相关的胸腺类癌
4
作者 刘晓红 刘延玲 蔡凯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多内分泌肿瘤综合征 胸腺类癌 病理学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架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术后左心功能评价
5
作者 宋智钢 徐志云 +4 位作者 张宝仁 朱家麟 郝家骅 王尔松 王连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评价无支架自体心包瓣植入后血液动力学特性。  方法 :观察无支架自体心包瓣 (自体心包瓣组 )置换主动脉瓣病人 10例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近期左心功能变化 ,并与双叶机械瓣 (双叶机械瓣组 )置换主动脉瓣病人比较。  结... 目的 :评价无支架自体心包瓣植入后血液动力学特性。  方法 :观察无支架自体心包瓣 (自体心包瓣组 )置换主动脉瓣病人 10例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近期左心功能变化 ,并与双叶机械瓣 (双叶机械瓣组 )置换主动脉瓣病人比较。  结果 :自体心包瓣组病人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优于双叶机械瓣组 ,而且术后瓣膜有效开口面积大 ,跨瓣压差小 ,病人左心室功能和构型恢复较快 ,2年心包瓣膜功能良好。  结论 :无支架自体心包瓣具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特性 ,手术近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支架自体心包瓣 主动脉瓣置换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理组长负责制工作模式建立与思考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伟英 倪逸倩 +2 位作者 刘文静 沈美芳 冯玉兰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2期84-85,共2页
目的:稳定并提高胸心外科ICU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在ICU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结果:护理组长负责制稳定并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ICU护士的人力、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护理... 目的:稳定并提高胸心外科ICU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在ICU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结果:护理组长负责制稳定并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ICU护士的人力、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护理服务和质量的均衡性进一步体现,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可行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人员 重症监护 护理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CAB患者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伟英 叶文琴 +2 位作者 顾晖 赵继军 邱文娟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CP)的效果。方法将64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CP)的效果。方法将64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8.213、4.032,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741,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2.063,P<0.05)。结论临床路径为OPCAB术后监护期间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标准化模式,能显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OPCAB 效果评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的围术期监护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伟英 顾晖 +1 位作者 邱文娟 许建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期42-44,共3页
手术治疗室问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60例,围术期监护要点:①术前进行心功能、呼吸道、电解质平衡和心理准备;②术后重点预防低心排发生,维护呼吸功能,防治出血、渗血,并对肺动脉高压病人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实行相应的监护治... 手术治疗室问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60例,围术期监护要点:①术前进行心功能、呼吸道、电解质平衡和心理准备;②术后重点预防低心排发生,维护呼吸功能,防治出血、渗血,并对肺动脉高压病人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实行相应的监护治疗。结果6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经长期随访病人心功能改善明显,感染性心内膜炎未见复发。提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为病人制订严密的围术期监护计划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机械应力在肺血管构建重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林 张宝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1-383,共3页
肺血管构形重建是慢性肺动脉高压共同的病理特征 ,本文分析肺循环血管的结构特征和肺动脉高压的动脉血管所受血流机械应力的变化规律 ,从血流力学角度讨论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变化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构形重建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血液动力学 肺血管构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力学特性的评价
10
作者 韩林 张宝仁 +2 位作者 柳兆荣 朱家麟 吴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以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被动性肺动脉高压为研究对象,借助右心导管技术和利用压力波形面积确定动脉顺应性的改进方法,通过测定肺血管阻力和顺应性,以评价慢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发现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 本文以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被动性肺动脉高压为研究对象,借助右心导管技术和利用压力波形面积确定动脉顺应性的改进方法,通过测定肺血管阻力和顺应性,以评价慢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发现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血管阻力明显升高(P<0.01);而反映血管壁固有结构的零压顺应性 Co明显下降(P<0.01),与术前肺动脉平均压呈显著负相关(r=-0.745,P<0.05);扩血管药物试验提示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组的肺血管阻力均有显著下降(P<0.01),轻度肺高压组零压顺应性和平均压顺应性均明显升高(P<0.01);而重度肺高压组零压顺应性 Co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我们认为慢性肺高压肺血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建,肺血管外周血管阻力和顺应性是影响其肺动脉压力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顺应性 肺血管阻力 血管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置换术后远期跨瓣压差的评价
11
作者 张亚文 金海 +3 位作者 吴宗贵 牛晓萍 陈琴珍 徐志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置换术后远期的跨瓣压差。方法:选择20例单纯置换C-L短柱侧倾碟瓣术后10年以上的患者,均为主动脉瓣置换,型号为21 mm,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的跨瓣压差。结果:在安静状态下... 目的:评价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置换术后远期的跨瓣压差。方法:选择20例单纯置换C-L短柱侧倾碟瓣术后10年以上的患者,均为主动脉瓣置换,型号为21 mm,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的跨瓣压差。结果:在安静状态下、运动第Ⅱ阶段后及运动第Ⅳ阶段后,最大跨瓣压差分别为(12.66±3.12)mmHg、(15.70±4.20)nnnHg和(22.48±6.45)mmHg(1 mmHg=0.133 kPa),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7.25±2.42)mmHg、(8.71±3.11) mmHg和(14.66±4.23)mmHg。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安静状态下、运动第Ⅱ阶段后、运动第Ⅳ阶段后相比患者的心率、血压有显著差别(P<0.05);运动第Ⅱ阶段后患者的跨瓣压差无明显升高,与安静状态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运动第Ⅳ阶段后患者的跨瓣压差明显升高,与安静状态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轻度体力活动对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置换术后远期跨瓣压差没有明显影响,但中度体力活动会引起跨瓣压差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跨瓣压差 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广杰 徐志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9-181,共3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三尖瓣置换术 病因 手术方法 术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