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目时间管理法在确定心脏手术病人临床路径标准住ICU时间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伟英 黄润 +1 位作者 沈美芳 赵改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项目时间管理法 临床路径 标准住ICU时间 OPCAB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早期拔管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伟英 徐晓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通过对 4 76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早期拔管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认为早期拔管对于心脏术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早期拔管必须在严密的临床观察和监护下进行 ,要求护理人员 :(1)掌握拔管指征 ... 目的通过对 4 76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早期拔管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认为早期拔管对于心脏术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早期拔管必须在严密的临床观察和监护下进行 ,要求护理人员 :(1)掌握拔管指征 ;(2 )采取适当的镇静、镇痛和呼吸道管理方法 ;(3)及时提供临床资料 ,符合拔管指征时及时拔管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早期拔管 护理 体外循环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直视术后补钾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世梅 张伟英 《安徽医学》 2002年第2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术后 补钾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理组长负责制工作模式建立与思考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伟英 倪逸倩 +2 位作者 刘文静 沈美芳 冯玉兰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2期84-85,共2页
目的:稳定并提高胸心外科ICU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在ICU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结果:护理组长负责制稳定并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ICU护士的人力、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护理... 目的:稳定并提高胸心外科ICU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在ICU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结果:护理组长负责制稳定并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ICU护士的人力、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护理服务和质量的均衡性进一步体现,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可行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人员 重症监护 护理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除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伟英 谈锦艳 王永琦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胸部外科手术 麻醉 术后 经口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向Glenn术术后早期改善肺氧合功能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伟英 沈秀群 邱文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 总结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改良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Glenn)术后早期改善肺氧合功能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提高术后监护质量。方法 16例难以行解剖根治术的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 目的 总结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改良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Glenn)术后早期改善肺氧合功能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提高术后监护质量。方法 16例难以行解剖根治术的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双向Glemm术,术后取合适半卧位、适当镇静、过度通气、合理氧疗、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应用扩血管药物和充分引流胸腔引流液等。结果 16例患者术后早期氧饱和度比术前明显上升,统计学处理P<0.01,术后肺动脉压为2.35±0.691 kPa。有2例发生反复右侧胸腔积液,1例上胸壁水肿,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16例均痊愈出院。门诊随访2个月至3.5年,心肺功能恢复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是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方法,术后早期通过护理方法对肺氧合功能进行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 术后护理 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CAB患者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伟英 叶文琴 +2 位作者 顾晖 赵继军 邱文娟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CP)的效果。方法将64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CP)的效果。方法将64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8.213、4.032,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741,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2.063,P<0.05)。结论临床路径为OPCAB术后监护期间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标准化模式,能显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OPCAB 效果评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叶江洪 周万芳 杨肖男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33-535,共3页
关键词 术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糖尿病 护理 冠心病 CA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的围术期监护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伟英 顾晖 +1 位作者 邱文娟 许建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期42-44,共3页
手术治疗室问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60例,围术期监护要点:①术前进行心功能、呼吸道、电解质平衡和心理准备;②术后重点预防低心排发生,维护呼吸功能,防治出血、渗血,并对肺动脉高压病人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实行相应的监护治... 手术治疗室问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60例,围术期监护要点:①术前进行心功能、呼吸道、电解质平衡和心理准备;②术后重点预防低心排发生,维护呼吸功能,防治出血、渗血,并对肺动脉高压病人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实行相应的监护治疗。结果6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经长期随访病人心功能改善明显,感染性心内膜炎未见复发。提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为病人制订严密的围术期监护计划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术后护理
10
作者 张伟英 刘文静 +2 位作者 倪逸倩 陶丽 陈茜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68-2269,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弓 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