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注氟比洛芬酯对胸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星颖 刘虎 +2 位作者 袁红斌 王成才 石学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氟比洛芬酯(凯纷)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应,探讨其在胸科术后镇痛中的可行性。方法: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n=12):A组(术前静注凯纷1mg/Kg),B组(术毕静注凯纷1mg/Kg),C组(空白对照)。记录各组患者术毕清醒拔管后即刻(T... 目的:通过观察氟比洛芬酯(凯纷)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应,探讨其在胸科术后镇痛中的可行性。方法: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n=12):A组(术前静注凯纷1mg/Kg),B组(术毕静注凯纷1mg/Kg),C组(空白对照)。记录各组患者术毕清醒拔管后即刻(T1),1(T2),2(T3),4(T4),6(T5)和12小时(T6)后的VAS评分(P<0.05)。结果:术后4小时内,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12小时内,C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和A组。接受凯纷镇痛的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与术后给药相比,术前静注凯纷提供了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阻滞联合监护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24
2
作者 周阳洋 张金祥 +1 位作者 袁红斌 李永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639,共3页
肩关节镜手术的主流麻醉模式为全麻和(或)肌间沟臂丛阻滞,前者常合并咽喉肿痛、术后恶心呕吐、肺不张等不良反应,单纯全麻术后镇痛效果也不理想;后者则容易出现Horner综合征、单侧膈肌麻痹(hemidiaphragmatic paresis,HDP)等并发症,其中... 肩关节镜手术的主流麻醉模式为全麻和(或)肌间沟臂丛阻滞,前者常合并咽喉肿痛、术后恶心呕吐、肺不张等不良反应,单纯全麻术后镇痛效果也不理想;后者则容易出现Horner综合征、单侧膈肌麻痹(hemidiaphragmatic paresis,HDP)等并发症,其中HDP发生率甚至高达100%[1],对于术前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健侧肺或肺叶切除病史的患者极为不利[2]。Kim等[3]研究报道0.5%布比卡因15 ml臂丛上干两点注射(深部10 ml,浅部5 ml),患者均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实施监护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患者完全HDP发生率仅为4.8%[4]。本研究将臂丛上干阻滞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良,应用容量更少(10 ml)、浓度更低(0.375%)、效力更弱的罗哌卡因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手术 臂丛上干 术后镇痛效果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布比卡因 肺叶切除 监护麻醉 膈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后鞘阻滞联合静脉用药实施开腹胃肠造瘘术麻醉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钰 李永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2-672,共1页
患者,男,66岁,165 cm,60 kg,因“反复进食后呛咳,下呼吸道炎症”入院。患者2019年4月因“支气管肿瘤”在外院行“左主支气管节段切除加隆突成型术”,放化疗后出现进食后呛咳、咳嗽咳痰,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患者不能耐受,于2020年10月9... 患者,男,66岁,165 cm,60 kg,因“反复进食后呛咳,下呼吸道炎症”入院。患者2019年4月因“支气管肿瘤”在外院行“左主支气管节段切除加隆突成型术”,放化疗后出现进食后呛咳、咳嗽咳痰,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患者不能耐受,于2020年10月9日入我院。术前访视见患者卧床两周余,床头抬高,经左鼻留置导管持续负压引流,间断咳嗽,气促,两下肺可闻及痰鸣音,骶尾部有压红,无压疮。血常规:白细胞14.3×10^(9)/L,中性粒细胞92.8%,Hb 111 g/L。血生化:白蛋白26 g/L,凝血功能正常。胸部CT:两肺多发斑片影;左肺支气管与食管相通。纤维支气管镜下见:左主支气管距离隆突约1 cm处有一直径约1.5 cm的瘘口。诊断为“气管食管瘘”,拟择期行“胃肠造瘘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食管瘘 肺支气管 支气管肿瘤 留置导管 腹直肌 痰鸣音 术前访视 隆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龚明 朱鸿威 +3 位作者 郑栋煜 王娜 李永华 袁红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佩戴国产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电极对准内关穴。电刺激组开机刺激内关穴,调整强度使患者感觉手部关联区域有麻刺感且可耐受,固定手环后关机;手术结束时立即打开手环,给予麻醉诱导前确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佩戴24 h。对照组同样佩戴24 h,但始终不通电。记录术后24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及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差异主要出现在术后1~6 h(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止吐药物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穿戴式手环行经皮内关穴电刺激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甲状腺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内关穴 手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抑制全麻下止血带相关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永华 陈巍 +2 位作者 羊黎晔 王成才 石学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是否可以有效抑制止血带相关高血流动力学反应,降低RPP。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1)和对照组(C组,n=39)。常规麻醉诱导后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调节...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是否可以有效抑制止血带相关高血流动力学反应,降低RPP。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1)和对照组(C组,n=39)。常规麻醉诱导后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调节其浓度,维持BIS值40~60。D组给予1μg/kg负荷剂量(20min)后以0.4μg·kg-1·h-1维持,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麻醉诱导前(T0)、止血带充气即刻(T1)、充气后20min(T2)、充气后30min(T3)、充气后40min(T4)、充气后50 min(T5)、充气后60 min(T6)HR、SBP、RPP、BIS、CETSev和MAC。结果与C组比较,D组T2~T6时HR明显减慢,SBP、RPP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D组T2~T6时HR明显减慢,SBP、RPP明显降低,C组T4~T6时RPP、T6时SBP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CETSev在T4~T6时,MAC在T3~T6时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抑制止血带相关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减慢HR、降低SBP,减少RPP并降低MAC和CETSev,减少七氟醚吸入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止血带 止血带相关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术前使用对甲状腺手术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双琼 鄢建勤 +1 位作者 刘雪 石学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09-810,共2页
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发生率很高,常需辅助用药。常用的氟芬合剂、地西泮等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还可能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氟比洛芬酯注射液(flurbiprofen axetil。凯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有认为在人... 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发生率很高,常需辅助用药。常用的氟芬合剂、地西泮等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还可能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氟比洛芬酯注射液(flurbiprofen axetil。凯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有认为在人体内靶向分布到创伤部位发挥消炎镇痛作用,临床已广泛用于急性疼痛的治疗。本研究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用于甲状腺手术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术后镇痛效果 甲状腺手术 术前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 消炎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 颈丛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手术行蛛网膜下腔阻滞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傅海龙 李永华 +4 位作者 石学银 朱秋峰 袁红斌 徐海涛 胡永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4-735,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人手术 股骨手术 2009年 医学技术 高龄病人 安全性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状态下纤支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638例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桂芳 徐海涛 颜泽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323-4323,共1页
全身麻醉时为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需要提前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但由于患者上颌骨畸形、颈椎骨折、颌面部肿瘤等种种原因.在插管过程中颈部不能过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有资料表明在麻醉中困难插管发生率约为2%-3%,... 全身麻醉时为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需要提前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但由于患者上颌骨畸形、颈椎骨折、颌面部肿瘤等种种原因.在插管过程中颈部不能过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有资料表明在麻醉中困难插管发生率约为2%-3%,麻醉中气管插管困难是一个十分危急的问题。严重者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插管困难的程度,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对于保障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管插管 纤支镜引导 清醒状态 气管插管困难 麻醉过程 经鼻气管插管 心跳呼吸骤停 人工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回收在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成才 袁红斌 王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血液回收 脊柱侧弯矫正术 应用价值 输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严重肺动脉高压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亚华 石学银 孙继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围术期 肺动脉高压 肺门 成型术 室间隔 憋气 心慌 缺损 心影增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成 郑栋煜 +1 位作者 袁红斌 李永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4-548,共5页
患者在全麻诱导期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和诱导后低血压两种情况。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诱导后低血压也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心肌缺血等... 患者在全麻诱导期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和诱导后低血压两种情况。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诱导后低血压也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心肌缺血等严重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因此,维持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麻醉药物种类的选择、神经阻滞的应用、容量的监测与治疗、诱导药物顺序的优化等方面对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管理要点进行综述,为全麻诱导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气管插管 高血流动力学反应 诱导后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2018) 被引量:59
12
作者 徐建国 黄宇光 +14 位作者 邓小明 米卫东 田玉科 王国林 李天佐 闵苏 缪长虹 孙莉 马虹 徐世元 杨建军 鲍红光 袁红斌 刘克玄 万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2-715,共4页
地佐辛自200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规范和优化地佐辛的临床应用,国内专家组曾于2013年召开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研讨会,并形成《2013年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并发表于当年的临床麻醉学杂志。该建议对规范和优化地... 地佐辛自200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规范和优化地佐辛的临床应用,国内专家组曾于2013年召开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研讨会,并形成《2013年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并发表于当年的临床麻醉学杂志。该建议对规范和优化地佐辛的临床应用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专家组 临床应用 2009年 临床麻醉学 国内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接受免疫球蛋白干预后疼痛程度及神经炎症反应程度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智生 周江平 +1 位作者 刘禹利 石学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865-867,871,共4页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干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程度及神经炎症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免疫球蛋白干预组(IG组),NP组和IG组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干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程度及神经炎症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免疫球蛋白干预组(IG组),NP组和IG组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IG组给予0.4g/kg免疫球蛋白干预。干预后21d时,测定血清及脊髓中疼痛介质、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的含量。结果:NP组大鼠血清和脊髓中SP、5-HT、GABA、IFN-γ、TNF-α、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Sham组,血清和和脊髓中IL-4、IL-10的含量显著低于Sham组;IG大鼠血清和脊髓中SP、5-HT、GABA、IFN-γ、TNF-α、IL-1β的含量显著低于NP组,血清和和脊髓中IL-4、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NP组。结论:免疫球蛋白能够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疼痛程度并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免疫球蛋白 疼痛介质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手术气管导管斜面贴壁导致气道高压一例
14
作者 张艺璇 袁红斌 李永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0-781,共2页
患者,男,79岁,170 cm,84 kg,ASAⅡ级。因“右下肢疼痛、麻木4年”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间歇性右下肢疼痛、麻木,发作时不能行走,腰椎活动严重受限。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哮喘等呼吸系统既往病史。体格检查:体温(T)36.6℃... 患者,男,79岁,170 cm,84 kg,ASAⅡ级。因“右下肢疼痛、麻木4年”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间歇性右下肢疼痛、麻木,发作时不能行走,腰椎活动严重受限。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哮喘等呼吸系统既往病史。体格检查:体温(T)36.6℃、HR 70次/分、BP 133/65 mmHg、RR 14次/分。右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术前评估心肺功能良好,心功能Ⅱ级。实验室检验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提示:L_(3-4)、L_(4-5)、L_(5)—S_(1)椎间盘突出。胸部X线片提示:两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自然,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双侧肺门无增大,气管居中,纵隔影居中,无增宽,心影形态大小位置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既往病史 膝腱反射 腰椎活动 双侧肺门 肺野 实验室检验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