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22年度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徐增
吴晓东
+1 位作者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1-835,共5页
2022年,颈椎外科领域做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精准创新的研究.传统热点问题得到充分阐述论证,提出了更具指导意义的精准诊疗建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颈椎外科注入新的活力,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我们通过PubMed检索...
2022年,颈椎外科领域做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精准创新的研究.传统热点问题得到充分阐述论证,提出了更具指导意义的精准诊疗建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颈椎外科注入新的活力,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我们通过PubMed检索了2022年脊柱外科领域三大期刊(Spine Journal、Spine、European Spine)和其他专业领域顶级期刊(如Lancet、European Radiology等),以及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颈椎外科相关的文献,通过人工阅读筛选出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主要目的是了解颈椎退变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以及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外科
脊柱外科
中文核心期刊
可穿戴设备
颈椎退变性疾病
人工智能
中国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良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祁敏
刘洋
+5 位作者
沈晓龙
孙柏峰
顾一飞
徐辰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72-979,共8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融合术(anterior 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ATIDF手术治疗的65例退变性颈椎后凸...
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融合术(anterior 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ATIDF手术治疗的65例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63.4±11.2岁(35~85岁),病程18.2±8.4个月(4~28个月)。接受两节段ATIDF患者16例(C3~C57例、C4~C69例),三节段ATIDF患者38例(C3~C618例、C4~C720例),四节段ATIDF(C3~C7)患者11例。纳入患者中僵硬型后凸患者35例(53.85%),柔韧性后凸患者30例(46.15%);僵硬型后凸患者在减压时均采用了部分钩椎关节切除。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C2~C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计算后凸的矫正率。采用颈椎MRI平扫和CT评估患者神经减压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记录纳入患者随访期间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纳入患者随访时间为33.5±5.4个月(24~50个月)。手术时间为158.2±31.4min(105~215min),术中出血量为117.6±36.3ml(65~200ml)。纳入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纳入患者术后颈椎后凸角度均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后凸矫正率为147.43%。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手术节段局部Cobb角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S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的平均椎间隙高度从术前的2.14±1.53mm增加至术后第2天的5.94±3.11m(P=0.001),末次随访时为5.36±2.47mm(P=0.001)。随访期间有8例(12.31%)患者出现颈部轴性症状,术后第2天有33例(50.77%)患者主诉吞咽困难,3例(4.62%)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后凸矫正,对于存在严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的僵硬型颈椎后凸具有良好的矫形和减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颈椎后凸
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融合术
畸形矫正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2年度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徐增
吴晓东
陈华江
袁文
机构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颈椎外科病区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1-835,共5页
文摘
2022年,颈椎外科领域做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精准创新的研究.传统热点问题得到充分阐述论证,提出了更具指导意义的精准诊疗建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颈椎外科注入新的活力,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我们通过PubMed检索了2022年脊柱外科领域三大期刊(Spine Journal、Spine、European Spine)和其他专业领域顶级期刊(如Lancet、European Radiology等),以及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颈椎外科相关的文献,通过人工阅读筛选出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主要目的是了解颈椎退变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以及新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外科
脊柱外科
中文核心期刊
可穿戴设备
颈椎退变性疾病
人工智能
中国知网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祁敏
刘洋
沈晓龙
孙柏峰
顾一飞
徐辰
陈华江
袁文
机构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颈椎外科病区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72-97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82102616,81902235)。
文摘
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融合术(anterior 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ATIDF手术治疗的65例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63.4±11.2岁(35~85岁),病程18.2±8.4个月(4~28个月)。接受两节段ATIDF患者16例(C3~C57例、C4~C69例),三节段ATIDF患者38例(C3~C618例、C4~C720例),四节段ATIDF(C3~C7)患者11例。纳入患者中僵硬型后凸患者35例(53.85%),柔韧性后凸患者30例(46.15%);僵硬型后凸患者在减压时均采用了部分钩椎关节切除。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C2~C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计算后凸的矫正率。采用颈椎MRI平扫和CT评估患者神经减压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记录纳入患者随访期间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纳入患者随访时间为33.5±5.4个月(24~50个月)。手术时间为158.2±31.4min(105~215min),术中出血量为117.6±36.3ml(65~200ml)。纳入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纳入患者术后颈椎后凸角度均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后凸矫正率为147.43%。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手术节段局部Cobb角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S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的平均椎间隙高度从术前的2.14±1.53mm增加至术后第2天的5.94±3.11m(P=0.001),末次随访时为5.36±2.47mm(P=0.001)。随访期间有8例(12.31%)患者出现颈部轴性症状,术后第2天有33例(50.77%)患者主诉吞咽困难,3例(4.62%)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后凸矫正,对于存在严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的僵硬型颈椎后凸具有良好的矫形和减压作用。
关键词
退变性颈椎后凸
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融合术
畸形矫正
临床疗效
Keywords
Degenerative cervical kyphosis
Anterior 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Deformity correction
Clinical efficacy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22年度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徐增
吴晓东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良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疗效分析
祁敏
刘洋
沈晓龙
孙柏峰
顾一飞
徐辰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