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芯片在听觉及耳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宝东 孙爱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耳聋 听觉 人类基因 基因表达谱 DNA序列 表达模式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形态学和生理指标对缺铁性肾虚耳聋大鼠模型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亚平 顾健 +3 位作者 刘海斌 孙爱华 范静平 林顺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9-32,94,共5页
目的探讨耳蜗显微结构和生理指标对缺铁性肾虚耳聋大鼠模型的评价作用。方法选用体重30~32 g、无耳疾、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正常的1~2周龄SPF级SD大鼠120只,雌雄分养,分为缺铁组80只、正常对照组40只,... 目的探讨耳蜗显微结构和生理指标对缺铁性肾虚耳聋大鼠模型的评价作用。方法选用体重30~32 g、无耳疾、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正常的1~2周龄SPF级SD大鼠120只,雌雄分养,分为缺铁组80只、正常对照组40只,饲养时间12周;以出现肾虚证和至少一耳ABR阈值≥15 dB,作为判断肾虚耳聋的标准,获得缺铁性肾虚耳聋大鼠22只,从中选取肾虚耳聋大鼠20只,同时以20只正常大鼠作对照。观察耳蜗血管纹、螺旋器等耳蜗显微结构变化,检测ABR阈值以及血红蛋白和血清铁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大鼠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分别为11.80 g/L,4.5μmol/L和45.9 g/L,22.23μmol/L,ABR阈值分别为(30±5)dB和(10±5)dB;实验组血管纹血管明显减少;螺旋器毛细胞听毛有缺失、倒伏现象。结论缺铁性肾虚耳聋大鼠血红蛋白、血清铁和ABR阈值,以及耳蜗血管纹、螺旋器等耳蜗显微结构变化等指标,均较为稳定,是较好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肾虚耳聋 耳蜗显微结构 生理指标 评价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褶蛙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3
作者 杨毓梅 丁大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50-150,共1页
阔褶蛙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杨毓梅,丁大连阔褶蛙属两栖类动物,其内耳毛细胞能终身产生,并且受损后能够再生。观察其听觉功能对于研究内耳毛细胞再生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了短声刺激诱发阔褶蛙ABR,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1... 阔褶蛙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杨毓梅,丁大连阔褶蛙属两栖类动物,其内耳毛细胞能终身产生,并且受损后能够再生。观察其听觉功能对于研究内耳毛细胞再生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了短声刺激诱发阔褶蛙ABR,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选体重30g的阔褶蛙5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褶蛙 听性脑干反应 测试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愈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允沛 胡岩生 +3 位作者 李勇 任玉萍 范静平 范静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9-99,共1页
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这些细胞涉及鼓膜愈合的全部过程,国外有资料报道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我科曾把bFGF与吡哌酸(PPA)粉混合,喷洒在外伤造... 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这些细胞涉及鼓膜愈合的全部过程,国外有资料报道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我科曾把bFGF与吡哌酸(PPA)粉混合,喷洒在外伤造成的鼓膜穿孔边缘,发现鼓膜穿孔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自1995年2月至1997年2月,收治28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6.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4例.A组男11例,女3例;左耳8例,右耳6例.B组男10例,女4例;左耳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外伤性 鼓膜穿孔 愈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全切除术后安装发音假体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允沛 王晓兰 +3 位作者 刘文 赵青松 王学锋 范静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后患者Ⅱ期行气管食管穿刺造瘘安装发音假体行发音重建后发音失败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34例喉癌、下咽癌患者,喉全切除术后6个月,安装发音假体7天后不能发气管食管音,观察其发音不成功的原因并作相应处...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后患者Ⅱ期行气管食管穿刺造瘘安装发音假体行发音重建后发音失败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34例喉癌、下咽癌患者,喉全切除术后6个月,安装发音假体7天后不能发气管食管音,观察其发音不成功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结果34例发音失败者中,14例是因为环咽肌或咽下缩肌痉挛所致,切断咽缩肌或行咽缩肌神经丛切除术后,12例发音成功;11例因发音假体大小不合适,更换合适的发音假体后,10例发音良好;9例因造瘘口感染、瓣膜粘连闭合等,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发出气管食管音。发音不成功的原因可概括为:①咽周围肌肉痉挛;②白色念珠菌沉积于瓣膜上或造瘘口感染;③发音假体大小不合适,太长或太短;④发音假体瓣膜变质、粘连闭合等。结论喉全切除术后安装发音假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可行选择性咽缩肌切断术或咽丛神经切断术、更换发音假体、抗炎治疗等,经过训练,可获得气管食管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无喉 喉切除术 发音重建 发音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