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Na_v1.8钠通道蛋白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凌兰 朱敏 +3 位作者 姜晓钟 赵云富 李玉莉 何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etrodotoxin-resistant,TTX-R)hNav1.8钠通道蛋白(hNav1.8)在三叉神经痛(trigem inalneuralgia,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N的发病机制并为TN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标。方法:人工合成具有Nav1.8抗原...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etrodotoxin-resistant,TTX-R)hNav1.8钠通道蛋白(hNav1.8)在三叉神经痛(trigem inalneuralgia,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N的发病机制并为TN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标。方法:人工合成具有Nav1.8抗原性的短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抗体,以12例原发性TN第三支痛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下牙槽神经及舌神经为研究对象,以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的正常下牙槽神经为阴性对照,肌肉组织1例为正常对照,鼠背根神经节为阳性对照,与制备的hNav1.8钠通道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hNav1.8钠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存在明显的表达,而正常下牙槽神经及肌肉组织中无表达。结论:hNav1.8钠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TN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毒素 钠通道 三叉神经痛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治疗肝炎系列研究报告——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明行 陈保龙 +7 位作者 钟佛锦 王国俊 钱光维 谭毓钧 陈泳莲 戴益民 瞿瑶 楼方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ICR和BALB/C小鼠实验证明秋水仙碱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防止肝内纤维化,降低中毒性肝坏死死亡率,加用睾酮可提高雌鼠存活率、对雄鼠不显。加用雌激素对雌鼠有明显保护作用,对雄鼠则促进死亡。皮质激素无明显疗效。 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 以ICR和BALB/C小鼠实验证明秋水仙碱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防止肝内纤维化,降低中毒性肝坏死死亡率,加用睾酮可提高雌鼠存活率、对雄鼠不显。加用雌激素对雌鼠有明显保护作用,对雄鼠则促进死亡。皮质激素无明显疗效。 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对急、慢性肝炎有消退黄疸和改善肝功的疗效,能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经5~8年长期随访疗效巩固。对应用激素治疗的重肝和慢活肝患者加用秋水仙碱后,可逐步撤除激素,既可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又可避免撤除激素后的黄疸和ALT反跳。 秋水仙碱小剂量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魏锐利 叶挺军 +2 位作者 楼月芳 奚寿增 刘会敏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98-199,共2页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PC10)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34例(炎性假瘤5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9例,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标本石腊切片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假瘤与...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PC10)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34例(炎性假瘤5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9例,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标本石腊切片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假瘤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PCNA计数相差不显著(P>0.05),反应性增生与后二者PCNA计数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P<0.001),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阳性细胞均值差异显著(P<0.05)。认为PCNA计数有助于区别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良、恶性,本技术用于研究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增殖细胞核抗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