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诺环素抑制促炎因子生成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被引量:4
1
作者 汪锡金 颜志强 +2 位作者 谷胜利 叶民 刘振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炎症介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脂多糖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建立S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炎症机制模型,于脂多糖处理该培养体系前或后加入米诺环素,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酪氨酸...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炎症介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脂多糖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建立S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炎症机制模型,于脂多糖处理该培养体系前或后加入米诺环素,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液闪测定法测定多巴胺摄取力,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LISA法)、白介素-1β(IL-1β)(ELISA法)、一氧化氮(NO)(Griess法)和超氧阴离子(细胞色素C还原法)等促炎因子的变化。结果米诺环素(2~10μmol/L)前处理对脂多糖(1~100 ng/mL)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米诺环素(10μmol/L)后处理对脂多糖(10 ng/mL)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米诺环素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NO和超氧阴离子的生成。结论米诺环素在脂多糖处理的中脑神经元/胶质细胞培养体系中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生成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米诺环素 多巴胺能神经元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韶辉 陶庆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16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 72h内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 ,即昼夜节律呈杓型组 (76例 )与昼夜节律呈非杓型组 (85例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16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 72h内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 ,即昼夜节律呈杓型组 (76例 )与昼夜节律呈非杓型组 (85例 )。观察患者入院、发病 90d时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 ,BI)及神经功能评价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入院时NIHSS分别为 (12 9± 6 7)分、 (12 8± 6 5 )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入院 90d时 ,分别为 (7 4± 4 1)分、 (10 0± 4 2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入院时与 90d时BI评分差值 ,杓型组患者为 (38 4± 18 4 )分 ,非杓型组患者为 (19 7± 11 8)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 ,均较血压昼夜节律杓型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 高血压患者 非杓型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发病 BARTHEL指数 根据 情况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