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玉峰 王贵明 +6 位作者 黄新苗 张建鹏 陈翔 吴弘 张瑾 秦永文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6-760,共5页
目的对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体外毒性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作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聚在旋乳酸(PLA... 目的对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体外毒性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作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聚在旋乳酸(PLA)无纺布、聚乙醇酸(PGA)缝线。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瘤细胞(L-929细胞)与可吸收封堵器衙片共培养7d,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定量测试可吸收封堵器的细胞毒性。仵SD大鼠背部肌肉内植入封堵器盘片,检测封堵的组织相容性。结果①细胞毒性:封堵材料对细胞的贴壁、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上清液对细胞毒性为0或1级。②组织相容性:封堵器盘片植入SD大鼠背部肌肉后1~2周,组织病理检查可见PDO和PLA丝周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4周时炎性细胞恩著减少,可见较多的纤维结缔组织,6~8周时周围有较丰富的胶原纤维,可见较多的多核巨细胞,12周时可见PDO和PLA丝明显降解,周围新生血管形成。结论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的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良好的毕物相容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生物可吸收 生物相容性 封堵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体外降解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玉峰 陈文瑶 +5 位作者 黄新苗 白元 吴弘 张瑾 秦永文 赵仙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0-665,共6页
目的设计和制作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观察其体外降解特性并对其机械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下一步经导管闭合VSD的动物实验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 目的设计和制作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观察其体外降解特性并对其机械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下一步经导管闭合VSD的动物实验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O)单丝、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A)无纺布和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缝线制作生物可吸收VSD封堵器,在封堵器盘片上对称部位缝上金属钽颗粒为X线下显影标记,右侧盘片尾部设计一环形小襻供配套输送系统钳夹输送。体外测试可吸收VSD封堵器的相关力学性能,行体外降解试验,测定封堵器盘片支撑力和质量衰减情况。结果可吸收VSD封堵器的机械力学性能包括压缩/弹性恢复性能、尾部环形襻极限拉力、左侧盘片支撑力皆满足经导管输送的封堵力学要求。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可吸收封堵器8周内结构和形状仍保持不变,12周时PDO丝出现断裂、崩解,盘片结构不完整。左侧盘片支撑力在体外降解2周和3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增强(分别为初始支撑力的121.7%和107.8%),4周和6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下降(分别降至88.6%和85.3%)。封堵器质量最初4周下降不到1%,6周以后质量明显下降。结论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制作的VSD封堵器满足经导管植入体内的生物力学要求,可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植入物 力学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的研制及体外动物实验
3
作者 朱玉峰 吴弘 +7 位作者 黄新苗 储国俊 李虎 章伟 阚通 郎希龙 张瑾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设计和制作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及输送系统,并用体外封堵实验评价其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为后续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可吸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材、聚乳酸(PLA)无纺布及聚乙醇酸(PGA)缝线编织左心耳封... 目的设计和制作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及输送系统,并用体外封堵实验评价其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为后续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可吸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材、聚乳酸(PLA)无纺布及聚乙醇酸(PGA)缝线编织左心耳封堵器。在体外水浴条件下测试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的压缩性能、弹性恢复性能及尾部螺纹铆可承受的有效输送释放次数。选取6只健康杂种犬离体心脏标本,直视下在左心耳外上中1/3处穿刺,使用带刻度的输送鞘及封堵器完成体外封堵实验,封堵完毕后解剖心脏,观察封堵器位置和封堵效果。结果封堵器可顺利收入14F鞘管并完成输送和释放,在鞘管中保留15min后释放,即刻恢复到原状96%的程度,尾部螺纹铆能承受(5.20±0.75)次的有效输送。6只犬心脏标本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释放以后,位置良好,内盘面进入心耳口内少许,左心耳开口呈过度撑开状态,不影响肺静脉血液回流和左房室瓣功能。结论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设计合理,与实验犬左心耳解剖形态匹配,封堵效果确切,可以进行动物实验以进一步评价采用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可吸收性植入物 封堵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