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
1
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I0001-I0003,共3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为依托,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为依托,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6人,中级职称17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针灸经络 免疫效应 上海市 研究室 研究所 岳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Ks信号通路的针灸镇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志元 张丹 +6 位作者 杨延婷 吴丽洁 黄晓菲 吴焕淦 施征 朱毅 马晓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05-3009,共5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级联信号通路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系统,是将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至细胞内部,对多种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作出反应。研究表明,MAPKs信号通路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级联信号通路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系统,是将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至细胞内部,对多种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作出反应。研究表明,MAPKs信号通路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将从MAPKs信号通路角度阐述针灸镇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针灸 镇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琪 吴梦蝶 +7 位作者 吴焕淦 马喆 何婧 蒋文杰 郑雪 黄艳 顾沐恩 李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63-1572,共10页
目的评述近2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7年1... 目的评述近2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7年1月1日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以针灸疗法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改良的Jadad质量评分、数据信息提取与数据库的建立,提取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文献的发表数量、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腧穴选择与归经、治疗时间与疗程、疗效判定标准、结局指标等。结果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的使用缺乏统一和规范。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治疗,一类为各种针灸疗法的单独或组合运用。单独作为干预措施使用的针灸疗法以针刺配合灸法最多见。取穴组方具有远近配穴、俞募配穴及循经配穴的特点,使用频率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等。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居多;治疗疗程的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结局指标以有效率为最多。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结论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但临床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性,有待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针刺 慢性萎缩性胃炎 随机对照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中细胞因子对肠上皮紧密连接的影响及针灸效应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10
4
作者 商海霞 郑寒丹 +2 位作者 吴焕淦 季亚婕 施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44-2347,共4页
肠上皮屏障通透性的改变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首要因素。TNF-α、IFN-γ、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和IL-4、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通过影响肠上皮紧密连接来间接调控肠上皮屏障,进而介导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疗... 肠上皮屏障通透性的改变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首要因素。TNF-α、IFN-γ、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和IL-4、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通过影响肠上皮紧密连接来间接调控肠上皮屏障,进而介导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较好,而其主要效应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来降低肠上皮屏障通透性、改善其肠上皮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细胞因子 肠上皮紧密连接 针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RNA研究针灸调节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窦传字 张淑静 +7 位作者 王毅 吴璐一 包春辉 赵继梦 丰晓溟 胡智海 周次利 吴焕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489-492,共4页
综述近年来MicroRNA及相关靶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研究现状。MicroRNA在UC结肠黏膜和外周血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MicroRNA及其靶基因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揭示UC发病机制,并... 综述近年来MicroRNA及相关靶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研究现状。MicroRNA在UC结肠黏膜和外周血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MicroRNA及其靶基因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揭示UC发病机制,并提出构建针灸调节UC作用机制的MicroRNA-靶基因调控网络,从基因表达与功能调控层面为针灸治疗UC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MicroRNA-靶基因网络 针灸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晓梅 刘雅楠 +3 位作者 常小荣 顾沐恩 吴焕淦 许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71-2576,共6页
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通过文献检索,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相关文献,总结了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提出了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通过文献检索,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相关文献,总结了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提出了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为进一步探讨并发掘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有效的方法和相关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慢性萎缩性胃炎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维生素D受体及p53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晗 李昆珊 +8 位作者 吴璐一 周志刚 黄任佳 吴焕淦 刘雅楠 黄艳 马晓芃 刘慧荣 陆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259-2263,2270,共6页
目的:维生素D(VD)缺乏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相关,针灸对UC有显著的疗效,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从维生素D受体(VDR)及与VDR相关的p53信号通路角度,观察针灸对UC大鼠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DSS制备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 目的:维生素D(VD)缺乏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相关,针灸对UC有显著的疗效,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从维生素D受体(VDR)及与VDR相关的p53信号通路角度,观察针灸对UC大鼠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DSS制备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和维生素D组。对双侧天枢穴采用电针或隔药灸干预1周,维生素D灌胃1周。分析大鼠结肠黏膜形态并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QPCR检测结肠VDR蛋白和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p53、PUMA和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经电针、隔药灸和VD干预后各组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D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53、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隔药灸组和维生素D组的VD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53、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电针、隔药灸可以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该效应可能与针灸对VDR及下游p5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针刺 艾灸 维生素D受体 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血清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次利 张淑静 +3 位作者 张丹 张翠红 吴焕淦 崔云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484-486,共3页
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研究范畴等几个方面综述针灸血清研究现状,并对针灸血清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针灸血清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继梦 施茵 +1 位作者 吴焕淦 赵海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51-2653,共3页
对近年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针灸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其发病机制研究和疗效评价的标准化。
关键词 便秘型 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文华 潘英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18-319,共2页
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观察隔药灸、电针天枢和气海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β-EP、VIP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β-EP、VI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 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观察隔药灸、电针天枢和气海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β-EP、VIP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β-EP、VI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隔药灸组与电针组均明显下降,表明隔药灸与电针具有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β-EP、VI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及机理研究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佳红 秦秀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032-1033,共2页
单纯性肥胖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无论在临床方面还是在实验机理研究方面 ,均取得较大进展。但针灸减肥的机理研究大多局限在中枢神经核团神经递质含量的研究 ,没有新的突破 ,在临床方面有待于... 单纯性肥胖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无论在临床方面还是在实验机理研究方面 ,均取得较大进展。但针灸减肥的机理研究大多局限在中枢神经核团神经递质含量的研究 ,没有新的突破 ,在临床方面有待于更多、更科学、更规范的临床研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针灸治疗 治疗机理 辨证分型 疗效 针灸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TNF-αIL-10mRNA的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施茵 刘慧荣 +3 位作者 华卫国 秦秀娣 吴焕淦 钱睛兰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TNF -α、IL -10mRNA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成功制备克隆氏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三组 ,并与正常大鼠进行对照。隔药灸组、电针组选用“天枢”、“气海”穴分别进行隔... 目的 :探讨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TNF -α、IL -10mRNA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成功制备克隆氏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三组 ,并与正常大鼠进行对照。隔药灸组、电针组选用“天枢”、“气海”穴分别进行隔药灸和电针治疗 ,以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TNF -α与IL -10mRNA的表达。结果 :克隆氏病模型大鼠结肠TNF -αmRNA与IL -10mRNA表达较正常组大鼠增高 ,隔药灸组、电针组均显著降低。结论 :针灸可能是通过抑制克隆氏病大鼠结肠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 -αmRNA的表达 ,调整IL -10mRNA与TNF -αmRNA之间的平衡 ,从而减轻或消除肠道炎症 ,以达治疗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氏病 TNF—α 隔药灸 大鼠 结肠 IL—10 RNA 结论 调节机制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出血的机理研究探要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爽 张秋娟 +1 位作者 方邦江 孙国杰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1期2126-2127,共2页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高。针灸防治脑出血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目前,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出血后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对于探讨针灸防治脑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高。针灸防治脑出血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目前,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出血后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对于探讨针灸防治脑出血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针灸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针灸防治脑出血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针灸疗法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丽 王秋月 +4 位作者 张小晋 范轶斌 丁鲁 金珠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血压的变化。结果: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及HOMA-IR值均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期待值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陆氏健脾和胃法针刺法能有效降低MetS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改善血脂、血糖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代谢综合征 陆氏针灸 流派传承 随机对照试验 经络 辨证 健脾和胃 远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干预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觉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晨 杨文佳 +1 位作者 汪景 陈云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09,I0004-I0006,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觉醒的效应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100只雌性成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OVX组)、电针组(EA组)、假电针组(sham EA组),每组2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采用去卵巢(ovariectomized...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觉醒的效应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100只雌性成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OVX组)、电针组(EA组)、假电针组(sham EA组),每组2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采用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术制备围绝经期大鼠失眠模型,电针组与假电针组于造模后给予电针或假电针干预,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电针干预后睡眠觉醒状态、体质量、阴道脱落细胞、血清性激素水平、肾上腺皮质结构变化。结果OVX术后,模型组大鼠较假手术组大鼠日间觉醒增多,睡眠增多(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减少(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难以维持长期睡眠,大鼠动情周期消失,停留在动情间期,体质量增加(P<0.05),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P<0.05),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P<0.05),肾上腺网状带细胞增生。电针干预后,OVX大鼠日间觉醒减少,NREM睡眠增多,NREM睡眠持续时间延长,大鼠阴道涂片中出现了类似动情后期表现的脱落细胞,体质量减少(P<0.05),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P<0.05),卵泡刺激素水平降低(P<0.05),肾上腺网状带细胞增生明显。结论(1)去卵巢手术使大鼠睡眠觉醒状态发生变化,呈现类似于人的围绝经期失眠。(2)电针干预能够改善OVX大鼠睡眠觉醒状态,增加NREM睡眠量,并增加NREM睡眠稳定性。(3)电针改善OVX大鼠睡眠状态可能是通过提高雌激素水平实现的,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代偿性增生可能是雌激素水平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围绝经期 失眠 雌激素 肾上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龙俊燚 王照钦 +3 位作者 施征 顾沐恩 黄艳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470-1474,1480,共6页
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是癌症患者经化疗治疗后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包括消化道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向来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法。针灸等治... 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是癌症患者经化疗治疗后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包括消化道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向来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法。针灸等治疗化疗后的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与周围神经病变均有着显著疗效,故现对近10年的针灸及其他特殊刺灸法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之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且可靠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肿瘤 癌症 化疗 不良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研究针灸对克罗恩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钟蕊 林亚莹 +5 位作者 朱毅 吴焕淦 孙可鑫 黄艳 祁琴 吴璐一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311-316,322,共7页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针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针灸对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针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针灸对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灌肠4周构建CD大鼠模型,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选取天枢(双侧)、气海穴进行干预,西药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溶液灌胃干预。干预结束后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收取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对进行物种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和基因功能代谢预测分析等。结果: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紫单胞菌科、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菌纲、梭菌目、毛螺菌科、瘤胃菌科、乳酸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在经过隔药饼灸和电针治疗后,上述大多数微生物相对丰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肠道菌群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等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上述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功能预测分析发现隔药饼灸和电针均能调节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的功能基因。结论:CD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针灸能够调节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菌群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针灸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潮热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珊珊 Anna Bogachko +3 位作者 尹平 王照钦 吴璐一 徐世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2-1627,共6页
围绝经期潮热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被广大围绝经期女性倾向性选择。临床研究表明,针灸主要以补益肝脾肾、调补冲任等原则进行治疗,机制上主要是针灸升高雌二醇(E2)... 围绝经期潮热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被广大围绝经期女性倾向性选择。临床研究表明,针灸主要以补益肝脾肾、调补冲任等原则进行治疗,机制上主要是针灸升高雌二醇(E2)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LH)产生、上调内啡肽神经递质水平、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释放、平衡5-羟色胺(5-HT)整体水平等。总结分析,目前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存在的些许不足,并提出不仅要临床上横向扩大研究范围,而且要进行深度的全面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潮热 针灸 临床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与数据挖掘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嘉宜 黄琴峰 +5 位作者 李琪 刘慧荣 朱笑吉 彭洋 周次利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统计分析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及Web o... 目的:统计分析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并对结果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以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器质性胃肠病则是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电针和灸法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方法,功能性胃肠病以电针干预为主,器质性胃肠病以灸法为主。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器质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结论:近5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实验以电针干预为主,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研究;器质性胃肠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以灸法为主,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胃肠疾病 动物实验 选穴规律 造模方式 效应指标 文献计量分析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如何取穴—一项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琪 姚菁怡 +3 位作者 戴宗昊 纪军 陈立铭 吴焕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7-654,共8页
目的针灸治疗MG可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方案不够标准化,且迄今尚无对针灸治疗MG的组方规律的研究。故本文采用数据挖掘等方法以探究目前针灸治疗MG的核心经脉、穴位的选取方案,为针灸治疗MG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xcel 2015版对... 目的针灸治疗MG可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方案不够标准化,且迄今尚无对针灸治疗MG的组方规律的研究。故本文采用数据挖掘等方法以探究目前针灸治疗MG的核心经脉、穴位的选取方案,为针灸治疗MG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xcel 2015版对取穴归经的频次进行统计和计算,使用SPSS 23.0对取穴归经的处方进行加权聚类分析和T检验;利用SPSS Modeler18.0构建Apriori算法对穴位及经脉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总纳入针灸处方68条。归经分析中阳经的应用频次显著高于阴经(P<0.01);足三阳经在频次和关联性分析中均占前位;聚类分析得到了4个聚类群。取穴分析中总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足三里。眼肌型MG和全身型MG的取穴不同,关联规则显示眼肌型的主要穴位配伍是阳白、足三里、攒竹、鱼腰;全身型的主要穴位配伍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阳陵泉。通过聚类分析,眼肌型和全身型分别得到了4个和3个聚类群。结论针灸临床治疗MG主要以足三阳经和足三里作为核心经、穴,依据西医分型中医辨证选穴施治。治疗眼肌型MG配合攒竹、阳白、鱼腰等近端取穴,全身型配合三阴交、合谷、阳陵泉等,辨证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重症肌无力 取穴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