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换话语体系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玉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97-100,共4页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本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必要的保证。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本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必要的保证。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从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换,则是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话语体系转换 理论话语 实践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被引量:2
2
作者 丛大川 孙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10,共6页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存在物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物”或“自然”都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要扬弃和否定“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实现“自由人联...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存在物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物”或“自然”都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要扬弃和否定“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唯物主义”,其现实危害相当严重。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及“人的自由”等重要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最高原则,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从“物的层面”揭示“资本社会”的“物化”和“物的依赖性”的本质的“实证科学”的总观点和总方法,它绝对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有“实践的人道主义”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哲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实践人道主义 以物为本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自由人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斯大林“国家社会主义”的异化问题——兼评衣俊卿同志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
3
作者 孙咏 丛大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9,14,共6页
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探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层批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认定,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 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探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层批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认定,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斯大林化时代的斯大林主义的实践后果损害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客观上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读衣俊卿教授《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
4
作者 丛大川 孙咏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8-23,共6页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 异化 青年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疫伦理学:改变生活世界的当代启蒙方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丽苹 《阴山学刊》 2013年第3期96-99,共4页
工业化创造了现代文明,也带来了生态灾难。生态灾难的具体表征,就是自然灾害和疫病的频繁爆发,灾疫伦理学立足于当代灾疫这一世界性难题,反思其人为因素,探讨防治灾疫、重建地球生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实施路径和伦理方法。因而,以赤诚的... 工业化创造了现代文明,也带来了生态灾难。生态灾难的具体表征,就是自然灾害和疫病的频繁爆发,灾疫伦理学立足于当代灾疫这一世界性难题,反思其人为因素,探讨防治灾疫、重建地球生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实施路径和伦理方法。因而,以赤诚的生境关怀为基本诉求的灾疫伦理学,构筑起改变生活世界的当代启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疫伦理学》 人为 生态逻辑 灾疫教育 生境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伦理的规范原理》的意蕴与价值
6
作者 张丽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138,共1页
唐代兴用"生境伦理学"这个概念来统摄他的多卷本伦理研究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唐代兴所讲的生境伦理学,并不是生态伦理学的拓展,而是对伦理学的全新认识和当代重建。生境伦理学首先重新审查人性问题,区分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重新建... 唐代兴用"生境伦理学"这个概念来统摄他的多卷本伦理研究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唐代兴所讲的生境伦理学,并不是生态伦理学的拓展,而是对伦理学的全新认识和当代重建。生境伦理学首先重新审查人性问题,区分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重新建立以"生、利、爱"为基本框架的人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生境 价值 原理 人性问题 研究成果 人性理论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