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的后翘曲变形及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安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程塑料合金经注射成型后在热环境下的后翘曲变形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采用质量分数30%玻璃纤维增强PBT/PET合金,添加硬脂酸锌、钛酸四丁酯、焦磷酸二氢二钠(DHPP)、成...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程塑料合金经注射成型后在热环境下的后翘曲变形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采用质量分数30%玻璃纤维增强PBT/PET合金,添加硬脂酸锌、钛酸四丁酯、焦磷酸二氢二钠(DHPP)、成核剂和碳酸钠5种不同功能助剂,制备了不同的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样品,评估了样品的后翘曲变形行为,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深入研究微观机理,为提高材料尺寸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后翘曲变形主要源于PET组分的分子链构象转变和晶体完善程度提高。不同助剂对样品后翘曲变形有显著不同的影响:硬脂酸锌和碳酸钠显著抑制变形(样品后翘曲变形量分别由未添加助剂的0.50 cm降至0.003 cm和0.08 cm),钛酸四丁酯适度降低变形(0.24 cm),DHPP和成核剂则严重加剧变形(变形量分别达1.00 cm和0.84 cm)。硬脂酸锌通过润滑作用提高分子链运动能力,提高出模时PET结晶的完善程度,减少后续热处理过程中的构象转变;钛酸四丁酯通过促进酯交换反应降低PET结晶能力;而DHPP抑制酯交换反应保持PET高结晶能力。此外,相同配方样品在80℃恒温退火、高低温交变循环和阳光辐照等不同模拟工况下的最终变形量基本一致,表明特定组分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的最终变形状态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研究成果为PBT/PET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稳定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合金 后翘曲变形 尺寸稳定性 分子链构象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膦阻燃玻璃纤维增强PA6的漏电起痕失效机理与提升
2
作者 叶士兵 黎焕敏 安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5,共7页
近年来阻燃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材料在耐高电压部件中应用广泛,但现有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难以满足高电压场景下的长期使用需求。为提升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在有机膦阻燃GF增强聚酰胺6(PA6)体系中引入高绝缘无机填料与疏水助剂。结... 近年来阻燃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材料在耐高电压部件中应用广泛,但现有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难以满足高电压场景下的长期使用需求。为提升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在有机膦阻燃GF增强聚酰胺6(PA6)体系中引入高绝缘无机填料与疏水助剂。结合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试,通过观测材料在多次放电过程中漏电起痕区域的宏观及微观形貌变化,系统探究了有机膦阻燃GF增强PA6的CTI测试失效机理,并基于机理分析优化材料配方。研究发现,该材料CTI测试失效的核心原因在于:GF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作用下发生熔融,随着放电次数增加,熔融的GF在漏电起痕区域逐渐导通,最终导致材料绝缘失效。针对这一机理,通过加入高绝缘无机填料[包括滑石粉、Al_(2)O_(3)、玻璃微粉(GM)及低表面能硅酮母粒(Silicone MB-50%)],可有效缩短电弧放电时间、阻隔炭痕发展,提升GF在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完整程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填料组合对CTI提升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当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4%的GM与0.4%的Silicone MB-50%时,材料的CTI从基础体系的800V提升至950V,提升幅度达18.75%。该研究通过明确失效机理并针对性地优化配方,显著提升了阻燃GF增强尼龙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为高CTI值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膦阻燃 玻璃纤维 聚酰胺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失效机理 绝缘 低表面能硅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条件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外观变色研究
3
作者 尹朝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157,共7页
短切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广泛应用于清洁电器行业,需要满足高温碱性溶液喷淋冲洗条件下的外观要求,但由于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体系中的树脂、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以及玻璃纤维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导致... 短切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广泛应用于清洁电器行业,需要满足高温碱性溶液喷淋冲洗条件下的外观要求,但由于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体系中的树脂、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以及玻璃纤维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导致出现黄变、微裂纹等外观缺陷。本文研究了高温(7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对聚丙烯以及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外观的影响,根据颜色模型(L、a、b)色差数据,发现聚丙烯树脂在高温碱性溶液浸泡后会出现明显的黄变。研究了相容剂PPg-MAH的接枝率与质量分数对聚丙烯经高温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外观的影响,PP-g-MAH的接枝率对耐溶剂变色并没有显著影响,而随着PP-g-MAH含量增加,改性聚丙烯抽提后色差小幅度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结果表明,在高温碱性溶液浸泡条件下,短切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色板表面会出现明显的微裂纹缺陷,导致密度降低,使其外观明显劣化,随着短切玻璃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树脂的色差先增大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短切玻璃纤维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氢氧化钠溶液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光老化对ABS材料老化行为研究
4
作者 孙爱兵 杜荣华 庞承焕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了解材料对环境变量的响应对于进行有意义的加速老化和使用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暴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氙弧辐照环境中,建立不同温度下的黄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时间施加迁移因... 了解材料对环境变量的响应对于进行有意义的加速老化和使用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暴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氙弧辐照环境中,建立不同温度下的黄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时间施加迁移因子将不同温度曲线重叠,获得相对速率常数。通过对相对速率常数对数与温度倒数作阿伦尼乌斯曲线,曲线相关系数均在99%以上,通过计算获得不同ABS材料体系的活化能33~49 kJ/mol。基于老化动力学模型k=f(I)·f(H)·f(T),研究了温度对ABS材料光老化加速的影响,通过控制温度单一因素,温度每升高10~30℃,老化速率提高1.46~4.66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不同温度老化后试样均在特征峰3399、1716、965及910 cm^(-1)处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趋势,温度增加对老化程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未改变老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老化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温度 老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度对聚碳酸酯材料光老化加速的影响
5
作者 孙爱兵 戴婷 庞承焕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了解氙弧光照环境中辐照强度对聚碳酸酯(PC)材料老化进程的影响对于材料加速老化和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研究了聚碳酸酯材料在不同辐照度下的黄变程度、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基于老化动力学模型计算不同聚碳酸酯材料对辐照... 了解氙弧光照环境中辐照强度对聚碳酸酯(PC)材料老化进程的影响对于材料加速老化和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研究了聚碳酸酯材料在不同辐照度下的黄变程度、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基于老化动力学模型计算不同聚碳酸酯材料对辐照强度的响应指数为0.96~1.29。基于辐照度响应指数获得了不同辐照度对材料的加速因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辐照度单一因素,辐照度提高40%,可实现老化加速1.38~1.54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不同辐照度老化后均在1603.39、1688.51、2967.22和3400 cm^(-1)处表现出相同的结构变化。辐照度提升对老化程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未改变老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度 聚碳酸酯 老化加速 老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滑石粉填充聚丙烯的热氧老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磊 尹朝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71,共6页
引入滑石粉是提高聚丙烯模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150℃高温热氧老化处理,发现滑石粉的引入对聚丙烯热氧老化寿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滑石粉含量的增加,改性聚丙烯的耐热氧化寿命缩短,热氧老化对拉伸强度的劣化幅度较小,但是热氧老化过程中... 引入滑石粉是提高聚丙烯模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150℃高温热氧老化处理,发现滑石粉的引入对聚丙烯热氧老化寿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滑石粉含量的增加,改性聚丙烯的耐热氧化寿命缩短,热氧老化对拉伸强度的劣化幅度较小,但是热氧老化过程中,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呈现先提高后衰减的趋势。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滑石粉填充聚丙烯在热氧老化过程中分子量、结晶度以及填料/树脂界面结构三者的变化,发现热氧老化条件下,聚丙烯的重结晶作用与界面脱粘是劣化滑石粉填充聚丙烯热氧老化寿命与冲击强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滑石粉 热氧老化 分子量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溶剂抽提处理聚丙烯外观的影响
7
作者 尹朝清 张爽爽 吴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0,共5页
针对改性聚丙烯(PP)高温抽提处理后外观劣化的难题,研究了在3种高温(75℃)抽提环境下,单一抗氧剂、成核剂以及滑石粉对PP在纯水、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以及酸性甲酸溶液中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抗氧剂的引入会进一步劣化PP抽提后的颜... 针对改性聚丙烯(PP)高温抽提处理后外观劣化的难题,研究了在3种高温(75℃)抽提环境下,单一抗氧剂、成核剂以及滑石粉对PP在纯水、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以及酸性甲酸溶液中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抗氧剂的引入会进一步劣化PP抽提后的颜色稳定性,受阻酚类主抗氧剂的劣化作用尤其显著,部分成核剂与滑石粉可小幅度地降低抽提后PP颜色的色差,滑石粉的质量分数对色差的影响并无明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溶剂抽提 颜色稳定性 滑石粉 受阻酚 半受阻酚 主抗氧剂 辅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的高温蠕变变形机理和时间硬化模型
8
作者 陈涛 匡莉 孙刚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4,122,共6页
材料的抗蠕变性与产品长期服役下的强度、刚度和尺寸变化息息相关,是轻量化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探究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PP-GF30)的蠕变变形机理及时间硬化模型,将PP-GF30在一定注塑工艺条件下制备成标准哑铃型样条,... 材料的抗蠕变性与产品长期服役下的强度、刚度和尺寸变化息息相关,是轻量化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探究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PP-GF30)的蠕变变形机理及时间硬化模型,将PP-GF30在一定注塑工艺条件下制备成标准哑铃型样条,通过蠕变试验机进行蠕变性能测试,表征PP-GF30的高温蠕变行为。结果表明,PP-GF30在高温下的拉伸强度和模量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失效模式由纤维断裂向界面破坏演变。高温蠕变变形包含普弹形变、高弹形变和黏性流动,普弹形变和高弹形变与蠕变应力呈线性增长,外力除去后回复;黏性流动与蠕变应力呈指数型增长,外力除去后形变不可回复。时间硬化修正模型为ε_(c)=Aσ_(c)^(n)t^(a+bσ)c,修正了蠕变应力对时间指数的影响,大大提升了系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 蠕变 黏弹性 时间硬化模型 时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法评估PE的热氧老化寿命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洋 刘洋 +4 位作者 高建国 匡莉 陈敏剑 宋国君 李培耀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78,90,共4页
采用啤酒盖垫片专用聚乙烯(PE)粒料,利用热分析技术分别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对PE粒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PE样品在主链大分子分解前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失重阶段,这是PE材料中甲基支链、烷基支链和碳碳双键等易氧化组分的氧化... 采用啤酒盖垫片专用聚乙烯(PE)粒料,利用热分析技术分别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对PE粒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PE样品在主链大分子分解前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失重阶段,这是PE材料中甲基支链、烷基支链和碳碳双键等易氧化组分的氧化分解阶段,失重率约有6.64%。分别在350、340、330、320、310℃下对PE样品进行恒温,研究温度与氧化失重的时间关系。并最终通过经典老化寿命方程推测常温下PE易氧化组分氧化失重50%时的寿命约为3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热氧老化 寿命方程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背门用长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秋 张超 +1 位作者 顾鹏云 李淑慧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118,122,共4页
研究了不同长玻璃纤维含量、不同拉伸速率以及不同的润滑体系对长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FT-PP)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FT-PP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随着应变速率和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断裂伸长率则随之下降... 研究了不同长玻璃纤维含量、不同拉伸速率以及不同的润滑体系对长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FT-PP)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FT-PP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随着应变速率和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断裂伸长率则随之下降。不同润滑体系对LFT-PP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同,而对于同一种润滑体系来说,随着润滑剂含量的上升,LFT-PP的力学性能先稍有提升而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聚丙烯 后尾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的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8
11
作者 温笑菁 易庆锋 +2 位作者 麦杰鸿 蒋智强 姜苏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7,共6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详细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的等温与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用Avrami方程描述了PA10T等温结晶动力学,发现PA10T在选定的结晶条件下晶体的生长模式是二维生长,成核方式为均相成核,并求出Avrami指数为2,结晶活化能...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详细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的等温与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用Avrami方程描述了PA10T等温结晶动力学,发现PA10T在选定的结晶条件下晶体的生长模式是二维生长,成核方式为均相成核,并求出Avrami指数为2,结晶活化能为302.32 kJ/mol;研究PA10T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后,发现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峰值温度向低温移动,结晶度和结晶焓增加,结晶速率显著加快。用Mo方程描述了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F(T)值随着相对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加,α值基本保持在1.6,非等温结晶活化能为338.5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结晶动力学 结晶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塑料生产过程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万杰 袁华 陈广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88,共3页
从改性塑料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挤出工艺、原材料质量、挤出设备、外界环境等入手,以改性塑料生产的主要过程——挤出为重点,介绍改性塑料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缺陷,如长条、连粒、黑点、变色、真空不良、铁屑、塑化不良、... 从改性塑料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挤出工艺、原材料质量、挤出设备、外界环境等入手,以改性塑料生产的主要过程——挤出为重点,介绍改性塑料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缺陷,如长条、连粒、黑点、变色、真空不良、铁屑、塑化不良、碳化等,分析造成每种缺陷的主要原因,并给出常用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塑料 质量问题 工艺 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热氧老化过程的光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常勇 高建国 +4 位作者 刘洋 匡莉 宋国君 李培耀 郭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99,共4页
通过热氧加速老化实验分析不同温度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状成品特殊基团数量的变化,研究其黄色指数、透明度等光学性质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PET在热氧老化过程中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老化温度的升高,羟基指数减少,羧基指数增加... 通过热氧加速老化实验分析不同温度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状成品特殊基团数量的变化,研究其黄色指数、透明度等光学性质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PET在热氧老化过程中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老化温度的升高,羟基指数减少,羧基指数增加,色差和黄色指数增大,透明度减小,可以将光学性质作为表征材料老化规律及寿命预测的参考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热氧老化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PP/PA6合金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超 徐洪耀 +3 位作者 夏建盟 罗忠富 刘纪庆 叶士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2,共6页
以连续长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聚丙烯(PP)与尼龙(PA)6树脂为基体,以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作为相容剂,经过双螺杆挤出机和特制的浸润装置制备了长玻纤增强PP/PA6合金材料。通过常规力学性能、球压痕硬度、耐划伤、热变形温度等测试... 以连续长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聚丙烯(PP)与尼龙(PA)6树脂为基体,以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作为相容剂,经过双螺杆挤出机和特制的浸润装置制备了长玻纤增强PP/PA6合金材料。通过常规力学性能、球压痕硬度、耐划伤、热变形温度等测试和微观结构分析,考察了PA6含量及其与PP-g-MAH质量比对合金材料强度、刚性、常低温冲击性能、硬度、耐刮擦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A6/PP-g-MAH质量比为2,即PA6含量为10份,PP-g-MAH含量为5份时,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当PA6/PP-g-MAH质量比低于2时,PA6特性优势随着其含量增加而提升,而当PA6/PP-g-MAH质量比高于2时,相容剂不足以增容PP/PA6两相,综合性能有所衰减。所制备的长玻纤增强PP/PA6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刚性、韧性、硬度以及更好的–40℃冲击性能,且其密度低,耐刮擦性能优异,在特殊领域如电动工具外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玻纤 聚丙烯 尼龙6 增强 合金 力学性能 相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超 徐洪耀 +3 位作者 夏建盟 罗忠富 刘纪庆 叶士兵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8-82,共5页
以长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不同聚丙烯(PP)树脂为基体,通过特制的浸渍设备制备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PP)。考察了PP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聚合类型(共聚和均聚)及长玻璃纤维的含量对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及... 以长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不同聚丙烯(PP)树脂为基体,通过特制的浸渍设备制备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PP)。考察了PP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聚合类型(共聚和均聚)及长玻璃纤维的含量对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基体树脂的流动性越好,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越优;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等力学性能随着长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PP的聚合类型(共聚和均聚)对复合材料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玻璃纤维 聚丙烯 玻璃纤维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物种类和用量对PA6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豹 苏妤 +1 位作者 殷年伟 韩永琴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3-35,共3页
分别采用硫酸钡、碳酸钙、玻璃微珠、滑石粉、云母、硅灰石6种填料填充PA6,研究了填料用量和增韧剂用量对PA6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球状晶体能提高PA6冲击强度,而片状晶体能提高PA6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硫酸钡对PA6韧... 分别采用硫酸钡、碳酸钙、玻璃微珠、滑石粉、云母、硅灰石6种填料填充PA6,研究了填料用量和增韧剂用量对PA6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球状晶体能提高PA6冲击强度,而片状晶体能提高PA6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硫酸钡对PA6韧性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而云母粉对PA6刚性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发现,增韧剂质量分数在25%时,填料质量分数在3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填充改性 增强改性 球状晶体 片状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组分及色粉对玻纤增强PBT/PC的结晶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书营 林洁龙 +2 位作者 张可振 光善仪 徐洪耀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1,共7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聚碳酸酯(PC)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通过将PBT与PC共混可以得到兼具二者优点的PBT/PC合金。按照色粉的有无、PC的含量及黏度,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得到玻纤增强PBT/PC合金,以研究其结晶行为。利...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聚碳酸酯(PC)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通过将PBT与PC共混可以得到兼具二者优点的PBT/PC合金。按照色粉的有无、PC的含量及黏度,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得到玻纤增强PBT/PC合金,以研究其结晶行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合金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结晶过程,并使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析了PBT/PC合金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20份PC添加相对10份PC添加的样品抑制了PBT材料的结晶,使结晶度降低5%左右,在10份PC添加时,PC黏度对于PBT材料的结晶行为影响差别不大,20份PC添加时低黏度的PC会比高黏度PC进一步抑制PBT材料的结晶性,色粉的加入会对PBT/PC合金的结晶起到促进作用,缩短材料的结晶时间,相同降温速率下可使半结晶时间缩短约0.3 min,有利于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聚碳酸酯 合金 结晶动力学 降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无损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粘结强度产生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国明 唐颂超 +2 位作者 左立增 孙刚 陈延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以空气为等离子体反应气体对聚丙烯(PP)样板表面进行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电晕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征了处理后PP样板的表面形貌、表面润湿张力以及表面基团类型。将处理后PP样板与聚氨酯粘合剂以及聚氯乙... 以空气为等离子体反应气体对聚丙烯(PP)样板表面进行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电晕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征了处理后PP样板的表面形貌、表面润湿张力以及表面基团类型。将处理后PP样板与聚氨酯粘合剂以及聚氯乙烯(PVC)皮革复合制得PP/PVC复合板,测试了三者之间的粘结强度,并对粘结强度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可以获得表面形貌无损的PP样板;表面无损PP样板的表面润湿张力相较于未处理样板仅由28 mN/m提高至31 mN/m,但粘结强度由40 N/m提升至809 N/m;表面无损PP样板表面的酰胺基团与粘合剂中的异氰酸根之间的化学键作用是粘结强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增加表面无损PP样板可与粘合剂反应的表面基团含量,能有效提升表面无损PP材料与粘合剂之间的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无损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 聚丙烯 润湿张力 化学键作用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海泡石对车用聚丙烯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亦建 雷亮 +5 位作者 陈广强 杨波 罗忠富 李振华 吴国峰 雷彩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22,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得了聚丙烯(PP)/纳米海泡石复合材料,并考察了纳米海泡石对PP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海泡石在PP基体中达到了纳米级的均匀分散。相同填料含量下,与滑石粉填充PP共混物相比,纳米海泡石填充PP共混物的耐划伤性更...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得了聚丙烯(PP)/纳米海泡石复合材料,并考察了纳米海泡石对PP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海泡石在PP基体中达到了纳米级的均匀分散。相同填料含量下,与滑石粉填充PP共混物相比,纳米海泡石填充PP共混物的耐划伤性更优,虎皮纹外观和熔接线外观更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海泡石 耐划伤 虎皮纹 熔接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结构聚乙烯/石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新 周华龙 +2 位作者 张永 姜新 鄢定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2,65,共7页
通过溶液、机械混合和热压成型法制备了具有隔离结构的高密度聚乙烯(PE-HD)/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石墨(G)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其中G和CNT随机分布于PE-HD内部形成导电相,该导电相分布于PE-UHMW微区界面形成隔离导电网络... 通过溶液、机械混合和热压成型法制备了具有隔离结构的高密度聚乙烯(PE-HD)/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石墨(G)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其中G和CNT随机分布于PE-HD内部形成导电相,该导电相分布于PE-UHMW微区界面形成隔离导电网络。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呈现良好的导电性能,可获得较低的导电逾渗值,当G/CNT为1∶3时,复合材料导电逾渗值仅为0.23%(体积分数);同时复合材料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当G-CNT总含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时(G与CNT质量比为1∶3),复合材料电导率高达0.92S/m,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7.1、758.5MPa和138.7%;此外,通过调控低成本G与高导电的CNT使用配比实现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调控,对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结构 石墨 碳纳米管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