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患儿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邓友明 殷国平 +3 位作者 张维峰 赵秀芳 程云阁 王连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8,共3页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患儿心脏病手术中应用日益广泛。手术操作需要右侧肺萎陷,一般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但受双腔管管径的影响,没有适合患儿的双腔管,这类手术呼吸管理问题影响胸腔镜在患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而单腔气管导管插管...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患儿心脏病手术中应用日益广泛。手术操作需要右侧肺萎陷,一般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但受双腔管管径的影响,没有适合患儿的双腔管,这类手术呼吸管理问题影响胸腔镜在患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而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在胸腔镜操作期间用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管理呼吸,不受气管导管的限制,还可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和呼吸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间歇正压通气 胸腔镜手术 单腔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插管 双腔管 单肺通气 气管插管麻醉 频率控制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友明 张维峰 +2 位作者 赵秀芳 程云阁 王连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85例(4—58岁,体重15—82kg)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85例(4—58岁,体重15—82kg)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的呼吸管理模式,观察气管插管后行常规IPPV后10min(T1)、小潮气量较快频率IPPV呼吸模式后10min(T2)、体外循环停机后行小潮气量较快频率IPPV模式后10min(T3)、胸腔镜操作结束后常规IPPV后10min(IT4)动脉血气和呼气来CO2分压(PETCO2)。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下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T1~T4时点PaCO2分别为(38.4±2.0),(39.0±2.2),(38.7±2.1),(38.6±2.0)mmHg;PaO2分别为(387.7±57.5),(137.5±35.0),(134.6±31.2),(284.2±45.2)mmHg,提示无缺氧和CO2蓄积。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野暴露良好。与T1比较,T2、T3、T4时点PaO2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动脉血氧正常范围内。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使用单腔气管插管行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通气模式,能提供良好的手术野和合适的通气,可作为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呼吸管理的一种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心脏手术 快频率 间歇正压通气 小潮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彬 程云阁 董念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1-683,共3页
目的比较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行二尖瓣手术临床疗效的优缺点。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10月,238例单纯二尖瓣病变分别经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胸腔镜组,n=110)与常规开胸(常规开胸组,n=128)二尖瓣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 目的比较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行二尖瓣手术临床疗效的优缺点。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10月,238例单纯二尖瓣病变分别经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胸腔镜组,n=110)与常规开胸(常规开胸组,n=128)二尖瓣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后机械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胸液引流量,术后半年复查二尖瓣返流情况。结果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手术时间[(256.2±28.5)min vs.(251.2±30.0)min,t=1.312,P=0.191],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0±2.7)min vs.(39.4±2.7)min,t=1.709,P=0.089],心肺转流时间[(74.2±4.1)min vs.(73.7±4.9)min,t=0.846,P=0.399]无显著性差异。胸腔镜组术后机械呼吸时间(716.4±79.1)min,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811.9±58.8)min(t=-10.657,P=0.000);监护室停留时间(26.2±3.6)h,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29.3±4.7)h(t=-5.640,P=0.000);术后住院时间(9.6±1.2)d,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10.9±2.5)d(t=-4.982,P=0.000);胸液引流量(328.1±83.2)ml,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561.3±143.9)ml(t=-14.978,P=0.000)。2组患者无死亡,术后半年复查,二尖瓣均无明显返流。结论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给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明显轻于常规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传统胸骨正中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行全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春秋 仲崇俊 +1 位作者 王春战 程云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852-3853,共2页
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电视胸腔镜(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的重要方法,自腔镜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得到应用以来,现在完全电视胸腔镜(全腔镜)下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正逐步扩大,但患者的肥胖给全腔镜心脏手术造成一定困... 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电视胸腔镜(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的重要方法,自腔镜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得到应用以来,现在完全电视胸腔镜(全腔镜)下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正逐步扩大,但患者的肥胖给全腔镜心脏手术造成一定困难.有时被迫改行常规切口手术。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外周体外循环全腔镜下心脏手术11例,其中肥胖患者3例,我们采取多种方法改善显露,取得了较满意的手术效果.初步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肥胖患者 心内直视手术 诊治 心脏手术 微创外科 现代外科 外科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释放肽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抗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劲松 邢宇彤 +3 位作者 刘俊琰 汪高磊 周刚 肖明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素释放肽(GHRP)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细胞抗凋亡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GHRP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诱导大鼠建立心衰模型。术后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生长素释放肽(GHRP)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细胞抗凋亡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GHRP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诱导大鼠建立心衰模型。术后各组大鼠正常饲养4周,检测心脏功能,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Smac/DIABL0蛋白和B型白细胞/2型淋巴细胞样蛋白(Bcl-2)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FCM)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各组间各指标差异,探讨GHRP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抗凋亡机制。结果:GHRP治疗组大鼠的心脏扩张程度较心衰模型组轻,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心衰模型组高(P<0.05)。GHRP治疗组的心肌细胞病理改变程度较心衰模型组轻(P<0.05)。GHRP治疗组Smac/DIABLO表达水平较心衰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心衰模型组Bcl-2水平较其余三组明显降低(P<0.05)。GHRP治疗组Bcl-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心衰模型组与GHRP治疗组心肌细胞FCM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RP具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抗心衰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促进Bcl-2抗凋亡蛋白表达,抑制由Smac/DIABLO介导的线粒体途径的心肌细胞凋亡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生长素释放素 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强 郭剑波 +2 位作者 马旺扣 倪浩 卢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完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全麻,双腔或单腔插管。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后纵隔肿瘤镜孔位置位于第7、8肋间腋中线,操作孔在...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完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全麻,双腔或单腔插管。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后纵隔肿瘤镜孔位置位于第7、8肋间腋中线,操作孔在第3、4或5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前纵隔肿瘤镜孔位于第5肋间腋后线,操作孔位于第3肋间以及第5肋间腋前线。手术孔的长度约1.5cm。首先做一镜孔,插入30°腔镜探查,根据肿瘤位置,分别做一主操作孔和一辅助操作孔,3个手术孔成一个三角形。经操作孔分离胸腔内粘连,钝性加锐性分离肿瘤,滋养血管镜下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取出胸腔。结果 45例均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不需要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0~230min,平均110.4min。39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8~94h,平均26.7h;其余6例未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1~12d,平均4.5d。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术后病理:神经源性肿瘤18例,胸腺瘤12例,畸胎类肿瘤5例,淋巴性肿瘤4例,囊肿4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30例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复发1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可以对纵隔肿瘤完成分离、切割、缝合、打结等操作,安全可行,纵隔肿瘤应首选完全胸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组织”双侧乳内动脉在高龄患者非体外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卿 张凯伦 +3 位作者 程兆云 肖明第 顾以茼 Maiza Dominique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去组织"的双胸廓内动脉在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价该技术对老年胸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2例年龄>65岁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采用双侧"去组织"的乳内动脉,急诊手术8例... 目的探讨"去组织"的双胸廓内动脉在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价该技术对老年胸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2例年龄>65岁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采用双侧"去组织"的乳内动脉,急诊手术8例,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桥血管采取裸化的、去组织的乳内动脉,尽量保留胸骨血供的侧支循环。结果202例患者平均搭桥3.2支(包括续贯桥)。手术死亡率(术后30d内)3%,其中年龄≥80岁死亡率6.8%,<80岁者为2.4%;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5例(2.5%),有胸骨感染4例(2%),还有4例(2%)因术后渗血2次开胸止血。结论高龄患者冠脉搭桥中采用裸化的乳内动脉作为旁路材料,其手术死亡率低,围术期恢复快。术后远期通畅率和生存率高,心功能改善显著,而胸骨感染的发生率低。但在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急诊手术中应慎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内动脉 骨骼化 冠脉搭桥 胸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脏瓣膜外科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7
8
作者 肖明第 程云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心脏瓣膜外科 SURGERY 微创心脏外科 心脏瓣膜手术 手术创伤 住院时间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开柱 肖明第 +5 位作者 陈小中 王宜青 王吉祥 肖亦敏 李小波 程云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1月间42例确诊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影像学资料证实不能行一期解剖矫治或生理矫治手术的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进行治疗,总...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1月间42例确诊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影像学资料证实不能行一期解剖矫治或生理矫治手术的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进行治疗,总结治疗效果。并与2008年5月~2009年8月间在体外循环下实施的12例双向格林分流术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非体外循环组除1例患者自动出院以外,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术中患者平均自体转流时间为(36.4±15.2)min,术前血氧饱和度为(65.6±8.7)%,术后早期血氧饱和度为(86.7±9.1)%,术后3个月血氧饱和度为(89.5±8.9)%,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4.2±4.6)h;康复者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活动耐受量及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优于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术中进行通畅的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正确的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双向格林分流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心血管外科的产生、发展和未来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云阁 肖明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61-963,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科领域出现了一项全新的外科技术——腔镜外科,首先在欧、美、澳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起来,许多新的腔镜术式不断涌现,手术范围由最初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扩展到肝...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科领域出现了一项全新的外科技术——腔镜外科,首先在欧、美、澳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起来,许多新的腔镜术式不断涌现,手术范围由最初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扩展到肝胆外科乃至整个普外科、妇产科、泌尿科、心胸外科、腹主动脉外科等各个外科领域,并且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外科 心血管外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外科领域 主动脉外科 外科技术 发达国家 肝胆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疗效分析
11
作者 张建卿 王会娜 +2 位作者 卢继忠 肖明第 顾以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64-1765,共2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达正常数值,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动脉瘤形成。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内膜剥脱术 血管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堵闭膜部瘤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东进 孟庆智 +2 位作者 葛小蔚 刘艳云 番登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封堵器对96例膜部瘤型VSD行封堵治疗,封堵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左室造...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封堵器对96例膜部瘤型VSD行封堵治疗,封堵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疗效,术后1周和1、3、6、9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 93例膜部瘤型VSD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8%(93/96)。术后发生少量残余分流8例,其中7例48 h后消失,1例1个月随访时亦消失。术后4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前均恢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封堵前的(47.5±5.2)mm下降为封堵后的(45.2±5.1)mm(t=18.33,P<0.01)。术后9个月随访无迟发性心律失常、瓣膜受损及猝死事件。结论小腰大边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瘤型VSD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好,技术关键是根据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及距主动脉瓣距离等参数选择封堵器和封堵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封堵器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附612例报告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晓东 张勇 +3 位作者 王学斌 万亚红 贾宝成 肖明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32-634,共3页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01年3月~2008年10月,我科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切口自腋后线腋窝下缘斜向前下至腋中线第5肋间全长4~8cm,在第4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经第4肋...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01年3月~2008年10月,我科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切口自腋后线腋窝下缘斜向前下至腋中线第5肋间全长4~8cm,在第4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经第4肋间进胸)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165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403例,ASD合并VSD35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6例。结果心脏阻断时间(25.0±5.5)min,402例(65.6%)不输血,术后住院(6.0±4.5)d,住院期间无死亡。420例(68.6%)随访5~80个月,平均30个月,经心脏超声证实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死亡。结论采用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单纯ASD、VSD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美观,易为病人所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右腋下直切口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昂贵耗材的完全胸腔镜手工肺叶切除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强 吴勇 +4 位作者 徐文举 曾光 林栋 彭寿行 陈仕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66-968,共3页
目的为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费用,探讨在不使用切割闭合器、超声刀、结扎锁等昂贵一次性耗材的条件下,完全胸腔镜(totally thoracoscopic surgery,TTS)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7月,用传统开胸手术器械行36例... 目的为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费用,探讨在不使用切割闭合器、超声刀、结扎锁等昂贵一次性耗材的条件下,完全胸腔镜(totally thoracoscopic surgery,TTS)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7月,用传统开胸手术器械行36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包括肺恶性肿瘤23例,肺良性肿瘤9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囊肿1例。右肺下叶14例,右中叶4例,右上叶3例,左下叶10例,左上叶5例。患侧胸壁做3个1.5~2.0 cm小孔,胸腔镜下用普通针线缝扎肺血管和支气管,用普通器械采取切开缝扎方式分离不全肺裂。结果手术时间170~365 min,平均242.3 min。出血220~1100 ml,平均426.3 ml,无死亡,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6.6 d。结论不使用昂贵耗材,在完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不仅可行,而且也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龄低体重患儿经胸小切口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策略及早期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小波 万亚红 +1 位作者 邬云龙 肖明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64-965,9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对51例经胸心脏超声选择的分流口直径4~8 mm、距主动脉瓣距离>1 mm的膜周...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对51例经胸心脏超声选择的分流口直径4~8 mm、距主动脉瓣距离>1 mm的膜周部VSD患儿,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年龄4~12个月,(8.6±2.1)月,体重6~11 kg,(7.4±2.1)kg。胸骨下端4~5 cm切口,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右心室前壁,置入导引钢丝,导入输送鞘管和装置鞘管,将封堵器安放在VSD部位。并对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封堵成功46例(90%),5例封堵失败,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内直视修补。封堵成功患儿无残余漏、脱伞、心律失常,心彩超下无主动脉瓣反流,新增加三尖瓣轻度反流5例(13%)。3例(5.8%)输血50 ml。术后住院3~7 d,(3.9±0.7)d。46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3.6±1.4)月。无死亡,均行心电图、胸片及心脏彩超检查,无心律失常、残余漏、脱伞、血栓、出血事件,无新发瓣膜反流,心功能Ⅰ级。结论对于低龄低体重、分流口直径4~8 mm、距主动脉瓣距离>1 mm的先天性心脏病膜周VSD,实施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手术方式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外科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强 肖明第 +4 位作者 陈仕林 陈海生 吴勇 徐文举 曾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壁3个1.5 cm小孔在完全胸腔镜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操作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以4头25~60 kg的猪和72条8~24 kg的狗为研究对象。在胸壁打3个1.5 cm小孔,胸腔镜下,心脏跳动下,桥血管远端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探讨经胸壁3个1.5 cm小孔在完全胸腔镜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操作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以4头25~60 kg的猪和72条8~24 kg的狗为研究对象。在胸壁打3个1.5 cm小孔,胸腔镜下,心脏跳动下,桥血管远端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等做连续吻合,近端与锁骨下动脉吻合。用11-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结果 76只动物,共行冠状动脉吻合140个,每个吻合口的吻合时间20~72 min,(31.3±4.9)min,其中3个吻合口出现严重狭窄;左锁骨下动脉吻合52个,吻合时间18~58 min,(25.5±3.1)min,无严重狭窄。结论完全胸腔镜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动物实验中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国际胸腔镜学术会暨中韩微创心脏外科论坛会议纪要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宝成 邬云龙 肖明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会主办、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国际胸腔镜学术会暨中韩微创心脏外科论坛于2011年12月9-11日在上海光大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约450名代表参会,11个厂家或公司参展。...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会主办、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国际胸腔镜学术会暨中韩微创心脏外科论坛于2011年12月9-11日在上海光大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约450名代表参会,11个厂家或公司参展。大会共收到来稿62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会议中心 微创心脏外科 胸腔镜 学术会 论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外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