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受株龄和遮荫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汪成忠 马菡泽 +5 位作者 宋志平 杨继 韩继刚 钱剑林 胡永红 李兆玉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4-893,共10页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以及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凤丹’生物量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总生物量随株龄增大而增加,但其增长速率趋势则相反。‘凤丹’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在休眠期最大,而叶生物量分配最大值出现在果熟期;繁殖分配仅为3.24%~6.85%,但随株龄增大而增加(4年生果实生物量为(7.74±0.31)g/株,8年生果实生物量为(26.81±0.44)g/株)。‘凤丹’单株年同化总量为161.21~232.34 g,种子收获指数为2.71%~6.87%,收获指数与株龄呈正相关(R^2=0.8178)。‘凤丹’营养生长和总生物量在遮荫条件下有所降低,但繁殖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在30%遮阳处理中显著增加(种子增产3.66 g/株,产量提高389.36%)。本研究表明‘凤丹’年周期内的源与库结构呈动态变化,株龄对‘凤丹’的生物量分配及产量有明显效应,适度遮荫可提高‘凤丹’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收获指数 株龄 遮荫处理 '凤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牡丹不同器官C、N、P和可溶性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成忠 倪雪艳 +5 位作者 朱玮 马菡泽 钱剑林 杨继 胡永红 宋志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60,共11页
【目的】明确‘凤丹’牡丹不同发育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分配规律,探讨源-库关系,可为解析其产量构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凤丹’牡丹年周期中,4、6、8龄(4年生、6年生、8年... 【目的】明确‘凤丹’牡丹不同发育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分配规律,探讨源-库关系,可为解析其产量构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凤丹’牡丹年周期中,4、6、8龄(4年生、6年生、8年生)植株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中C、N、P元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1)各器官中C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且C含量随株龄增大而增高;根和茎中N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相似,都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叶片的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花期最高;P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在各器官及不同株龄之间存在差异。2)年周期中各器官的C∶N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株龄效应明显;C∶P在各器官中变化趋势不一,根和茎的C∶P表现为6年生>8年生>4年生,不同株龄叶片的C∶P仅在花期不同(4年生<6年生<8年生),繁殖器官的C∶P表现为4年生<6年生<8年生;年周期中,‘凤丹’N∶P逐渐下降,各器官的N∶P均表现为6年生>4年生>8年生,N∶P变化范围为2.71~7.62。3)在休眠期和落叶期,各元素基本上都平均分配到根和茎中,在花期和果熟期,C元素均匀分配到各器官,而N、P元素则较多分配到叶和繁殖器官,株龄对各元素分配动态的影响不一致。4)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以可溶性糖含量表征的源、库强度及源/库比的分析结果显示,初始(休眠期)源结构为根和茎,之后(花果期)的源结构是叶片,库结构则包括花或果实、以及根和茎;6年生植株的源强度最大,8年生植株则库强度最大,花期源/库比最高的是6年生植株,果熟期则是4年生植株。【结论】‘凤丹’牡丹的化学计量特征和源-库结构关系随生长发育阶段而动态变化,且明显受株龄的影响;N元素是‘凤丹’牡丹生长的限制因子,适当增施N肥可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化学计量特征 株龄效应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尖维管组织在狗蔷薇类原球茎发生中的作用
3
作者 刘凤栾 闵睫 +2 位作者 陈青 田代科 赵梁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64-1771,共8页
为了解狗蔷薇(Rosa canina L.)类原球茎发生机制,以建立月季高效再生体系,探讨了根尖内部维管组织在狗蔷薇愈伤-不定根根尖膨大发育为类原球茎过程中所起作用。剪切试验发现,脱离愈伤的狗蔷薇不定根根尖不能诱导类原球茎形成;桥接培养表... 为了解狗蔷薇(Rosa canina L.)类原球茎发生机制,以建立月季高效再生体系,探讨了根尖内部维管组织在狗蔷薇愈伤-不定根根尖膨大发育为类原球茎过程中所起作用。剪切试验发现,脱离愈伤的狗蔷薇不定根根尖不能诱导类原球茎形成;桥接培养表明,通过维管组织向根尖运输外源激素TDZ诱导类原球茎发生的效率高于共质体运输方式;TIBA(2,3,5-triiodobenzoic acid)处理限制了根尖维管组织向分生区的延伸速度,并最终影响了类原球茎发生率;在类似狗蔷薇愈伤-不定根结构的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根段-不定根上也重现了根尖被诱导发育为绿色球体过程。由此表明,愈伤-不定根中完整的维管组织是狗蔷薇类原球茎发生的结构基础之一,揭示获得与愈伤-不定根类似的内部结构和组合模式的外植体(如毛状根),并将其视为整体进行诱导培养,是建立月季类原球茎再生体系的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蔷薇 类原球茎 维管组织 蔷薇属 TD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和恢复对凤丹光合特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燕莉 袁军辉 胡永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6-1594,共9页
选用3年生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常规供水管理的凤丹苗为对照,测定凤丹光合特性以及根系活力和形态随着水淹和水淹恢复处理时间的变化,探究牡丹的耐湿机制。结果表明:(1)水淹后,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选用3年生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常规供水管理的凤丹苗为对照,测定凤丹光合特性以及根系活力和形态随着水淹和水淹恢复处理时间的变化,探究牡丹的耐湿机制。结果表明:(1)水淹后,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根系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持续水淹过程中,叶片胞间CO_2浓度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水淹168h时,根系活力在所测定指标中下降幅度最大,仅为对照组的2.34%,此时根系变黑且腐烂,大部分根系脱落。(2)凤丹叶片净光合效率的下降在水淹120h过程中与气孔限制性调节密切相关,而到水淹168h时非气孔限制性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3)水淹72h后进行恢复处理120h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根系活力均显著上升;恢复处理168h后,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恢复到正常的生长水平,同时绝大部分根尖呈现白色且发育良好,根系生长向正常的生命状态恢复。研究表明,油用牡丹凤丹对水淹胁迫的应答迅速且灵敏,虽不耐水淹,但恢复能力强,这为其栽培管理以及在相对湿润地区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水淹 水淹恢复 光合特性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