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辰山植物园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枝叶大小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商侃侃 张希金 宋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1-647,共7页
植物枝叶生长普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植物构型塑造和生物量分配。以上海辰山植物园149种木本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顶枝上70 cm长枝条的直径、叶面积及其生物量,比较相同生境条件下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枝叶大小关系。结果表明,... 植物枝叶生长普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植物构型塑造和生物量分配。以上海辰山植物园149种木本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顶枝上70 cm长枝条的直径、叶面积及其生物量,比较相同生境条件下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枝叶大小关系。结果表明,枝条截面积与总叶面积间呈异速生长关系(a=1.1486,CI=1.0006~1.3023),枝条干重与叶干重间呈等速生长关系(a=1.0542,CI=0.9213~1.2056),不同生活型均具有相同的斜率系数a。不同生活型的异速生长常量b(y轴截距)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枝条截面积下落叶乔木比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具有更大的叶面积,相同枝条干重下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比常绿灌木具有更大的叶干重。这可能与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水分竞争效率和叶建成成本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叶关系 生物量分配 叶面积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辰山植物园生态驳岸的水生植被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商侃侃 张国威 《园林》 2017年第10期20-23,共4页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推动了中国城市雨水系统的低影响开发、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城市水景驳岸是城市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渡场所,传统的驳...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推动了中国城市雨水系统的低影响开发、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城市水景驳岸是城市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渡场所,传统的驳岸,要么顺其自然,不加任何辅助措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要么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形式,过分强调防洪安全和施工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驳岸 水生植被 植物园 城市雨洪 应用 上海 城市洪涝灾害 生态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植物区系新资料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惠茹 汪远 +3 位作者 闫小玲 王樟华 严靖 马金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报道了上海新记录植物8种2变种,隶属9科10属,其中外来植物新记录5种2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三裂叶绿豆Vi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大花酢浆草Oxalis bowiei Aiton ex G.Don... 报道了上海新记录植物8种2变种,隶属9科10属,其中外来植物新记录5种2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三裂叶绿豆Vi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大花酢浆草Oxalis bowiei Aiton ex G.Don、小马泡Cucumis bisexualis A.M.Lu&G.C.Wang、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Nutt.)H.Hara、美丽月见草Oenothera speciosa Nutt.和疏花黑麦草Lolium remotum Schrank,其中三裂叶绿豆V/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是中国大陆外来植物新记录;原生植物新记录3种: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Thunb.)Miers、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和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植物 原生植物 新记录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外来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惠茹 汪远 马金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报道了上海外来植物新记录共9科10属10种,分别是刺酸模(Rumex maritimus L.)、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 Willd.)、匙叶南庭荠(Aubrieta deltoidea(L.)DC.)、扭花车轴草(Trifolium resupinatum L.)、圆叶锦葵(Malva pusilla Sm.... 报道了上海外来植物新记录共9科10属10种,分别是刺酸模(Rumex maritimus L.)、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 Willd.)、匙叶南庭荠(Aubrieta deltoidea(L.)DC.)、扭花车轴草(Trifolium resupinatum L.)、圆叶锦葵(Malva pusilla Sm.)、琉璃繁缕(Anagallis arvensis L.)、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 L.)、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田野水苏(Stachys arvensis L.)和稷(Panicum miliaceum L.),其中匙叶南庭荠、扭花车轴草为中国外来植物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新记录 入侵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植物园中的蕨园 被引量:2
5
作者 严岳鸿 刘红梅 王发国 《园林》 2014年第3期16-21,共6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檀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1959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是目前中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体制调整,西双版纳植物园于1996年从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檀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1959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是目前中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体制调整,西双版纳植物园于1996年从昆明植物研究所划出、与原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成为中科院的一个独立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 西双版纳植物园 植物学家 研究机构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ⅩⅢ.叉蕨科 被引量:1
6
作者 季艳秋 严岳鸿 +2 位作者 戴锡玲 曹建国 王全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3-711,共9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叉蕨科7属34种植物孢子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叉蕨科植物孢子为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超半圆形或豆形;极轴长为18~38μm,赤道轴长为23~57μm;单裂缝,裂缝长度为孢子全长的1/2~2/3;孢子具脊状...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叉蕨科7属34种植物孢子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叉蕨科植物孢子为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超半圆形或豆形;极轴长为18~38μm,赤道轴长为23~57μm;单裂缝,裂缝长度为孢子全长的1/2~2/3;孢子具脊状、翅状、刺状和耳状4种纹饰,孢子表面有时具细刺、颗粒或孔。通过孢粉学分析,叉蕨科依据孢子形态特征和依据孢子体形态特征的分类结果并不一致,孢粉纹饰类型呈现一定程度的属间交叉;支持将叉蕨科和鳞毛蕨科进行重新划分的MAARTEN J.M的新分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蕨科 孢子形态 蕨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组植物的分布和栽培格局及其促成栽培研究现状 被引量:8
7
作者 沈春宇 田代科 曾宋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通过对芍药属(Paeonia L.)芍药组(Sect.Paeonia DC.)植物在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分布状况及栽培区和地理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芍药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并据此划分出芍药的适宜栽培区和可栽培区;在对芍药主栽品种和促成栽培研究现... 通过对芍药属(Paeonia L.)芍药组(Sect.Paeonia DC.)植物在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分布状况及栽培区和地理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芍药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并据此划分出芍药的适宜栽培区和可栽培区;在对芍药主栽品种和促成栽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芍药的研究目标及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分析结果表明:芍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适宜在温带气候条件下生长,但忌湿热;适宜栽培区位于N 30°至N 40°之间;露天栽培需要足够的冬季自然低温积累才能完成春化过程和打破休眠。在中国,华北、华中、华东等大部分地区是芍药的适宜栽培区,但南岭山脉以南则不宜露天栽培。全世界的芍药栽培品种较多,但各国的主栽品种不同。目前芍药的促成栽培研究已有一些进展;影响芍药生长及成花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和光照,除此之外,内源激素水平等因子也对芍药花期有一定影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芍药产业化发展及研究较为滞后,建议从研究栽培控制因子、改善园艺设施、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适度发展现代栽培技术、开展鲜切花品种筛选及规模化生产以及提高人们对芍药的重视程度6个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组 分布 气候因子 适宜栽培区 促成栽培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晓凤 沈慧 +4 位作者 金冬梅 赵国华 刘保东 凌铁军 严岳鸿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蕨类植物的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孢子繁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已成为其市场扩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4种有代表性的资源型蕨类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 蕨类植物的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孢子繁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已成为其市场扩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4种有代表性的资源型蕨类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和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进行了孢子繁殖研究,详细观察并记录了繁殖过程中配子体发育各阶段出现的特征和时间。其中以水蕨的发育周期最短,从播种到形成幼孢子体约33天;假鞭叶铁线蕨发育周期最长,约73天;乌毛蕨和荚果蕨的发育周期介于二者之间。结合过去已发表的相关观察资料,对4种蕨类的孢子萌发、原叶体、性器官以及幼孢子体形成等四个生长关键点所出现时间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光照时间越长,孢子萌发天数越短;(2)光照强度越大,原叶体发育天数越长;(3)配子体发育速率在20~25℃范围内与温度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蕨类植物适宜的繁殖技术体系和开发蕨类资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孢子繁殖 资源开发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中蔗糖转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连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4期8108-8111,共4页
蔗糖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也是糖类在植物中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蔗糖转化酶(Sucrose invertase,INV)可以不可逆地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对于蔗糖的利用和运输起重要的作用。很多研... 蔗糖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也是糖类在植物中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蔗糖转化酶(Sucrose invertase,INV)可以不可逆地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对于蔗糖的利用和运输起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在植物组织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蔗糖转化酶的同工酶。蔗糖转化酶基因在环境压力和进化过程中不断进化,最终形成人们现在看到的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蔗糖转化酶的调控主要体现在mRNA水平的调控和抑制蛋白在翻译后的调控2个方面。抑制蛋白在翻译后的调控中有一类小20 kD的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Sucrose invertase inhibitor,INVINH),可以通过抑制蔗糖转化酶活性,起到调节植物生理活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转化酶 基因进化 mRNA调控 转化酶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植物引种与外来入侵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闫小玲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8期41-45,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周围的环境。大量外来观赏植物被引进于公园、路边和住宅区等,然而,这些植物中有些物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很容易逃逸而成为入侵植物。目前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周围的环境。大量外来观赏植物被引进于公园、路边和住宅区等,然而,这些植物中有些物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很容易逃逸而成为入侵植物。目前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该文就我国观赏植物中的外来入侵种及其危害进行讨论,并提出引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引种 外来入侵植物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星蕨科16种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云路 姚昳昳 +2 位作者 尹鑫 严岳鸿 戴锡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0-2027,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8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为金星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6种金星蕨科植物的叶片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大多呈深波状.(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8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为金星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6种金星蕨科植物的叶片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大多呈深波状.(2)气孔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共观察到6种气孔器类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规则型和聚围绕细胞型),每种植物具2~5种不同类型的气孔器.(3)金星蕨科8属植物在表皮细胞大小、垂周壁形状、气孔大小和形状、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气孔器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属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星蕨科 叶表皮 气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桫椤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郎月婷 马长旺 +3 位作者 于靖 郭芮 严岳鸿 杨东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9-1588,共10页
以阴生桫椤(Alsophila latebrosa)、大叶黑桫椤(Alsophila gigantea)为研究对象,利用绿色球状体(Green Globular Bodies,GGB)途径,展开快繁体系的研究,以筛选最优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阴生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是孢子萌发最优... 以阴生桫椤(Alsophila latebrosa)、大叶黑桫椤(Alsophila gigantea)为研究对象,利用绿色球状体(Green Globular Bodies,GGB)途径,展开快繁体系的研究,以筛选最优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阴生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是孢子萌发最优培养配方;1/2 MS+NAA0.3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是诱导配子体产生GGB的最优培养配方;1/2 MS+KT0.1 mg/L+IAA0.1 mg/L是其诱导GGB分化的最优培养配方;孢子体幼苗在泥炭土∶菜园土∶珍珠岩=3∶3∶1的基质中成活率最高。(2)在大叶黑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为相对较好的培养基;1/2 MS+0.3 mg/L IBA是诱导产生GGB的最优培养配方;1/2 MS+0.3 mg/L NAA对GGB分化的促进作用最显著;1/2 MS+0.1 mg/L IAA+0.3 mg/L NAA的组合可有效促进孢子体幼苗生根。(3)通过配子体诱导GGB途径,2种桫椤属植物从孢子萌发到幼苗移栽的整个培养过程为6~8个月。可见,GGB途径不仅能提高繁殖系数,也能大大缩短桫椤属植物的繁殖时间,为实现桫椤属植物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生桫椤 大叶黑桫椤 GGB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植物生长发育及重金属镉污染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1
13
作者 刘阿梅 向言词 +1 位作者 田代科 莫海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3-198,204,共7页
以代表性蔬菜圆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为材料,分别添加0,2.5%,5%,10%和20%5个炭土干重比例的2种不同粒径生物炭到人工镉污染处理的土壤中进行盆栽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及其根、茎... 以代表性蔬菜圆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为材料,分别添加0,2.5%,5%,10%和20%5个炭土干重比例的2种不同粒径生物炭到人工镉污染处理的土壤中进行盆栽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及其根、茎、叶中重金属镉含量的变化,研究添加生物炭对促进蔬菜生长发育和抑制重金属污染及毒害的效果。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生物炭可明显促进圆萝卜和小青菜的生长发育,2种蔬菜的株高和鲜重均显著增加(P<0.05)。由根冠比的变化发现,添加生物炭促进萝卜根的膨大作用大于其对茎叶的影响,而促进青菜叶的生长作用显著大于其对根的作用,这说明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蔬菜主要食用部分的产量。添加生物炭可使受镉污染土壤中生长的萝卜地下部分、青菜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减少81.21%,83.04%。综合多项指标发现,针对实验所用2种蔬菜的最佳加炭量均为10%。因此,添加适当比例的生物炭可以明显减少蔬菜体内重金属镉的积累,使其达到可食用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污染 植物生长发育 萝卜 小青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调控策略探讨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旭东 杨秋生 张庆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7,共4页
植物群落作为城市绿地的基本构成单元,其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绿地植物群落的健康、稳定及可持续性。首先从源头与过程两方面对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与发展进行解析,然后从种类、数量、组合3个关键特征入手,分析与总结绿地植物群落在构建... 植物群落作为城市绿地的基本构成单元,其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绿地植物群落的健康、稳定及可持续性。首先从源头与过程两方面对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与发展进行解析,然后从种类、数量、组合3个关键特征入手,分析与总结绿地植物群落在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题,最后提出植物群落结构的疏解、互补、重构策略,以期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植物群落 结构 构建 特征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靖 闫小玲 +2 位作者 王樟华 李惠茹 马金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外来植物(alien plant)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通过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而是后来通过不同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植物。本文所指的“外来植物”是指非中国原产且在研究区域内有分布并形成种群的物种。
关键词 安徽省 外来植物 分布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蕨类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晓凤 韦宏金 +2 位作者 顾钰峰 凌铁军 严岳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本文报道广西蕨类植物新纪录6种:包括鳞毛蕨科的半岛鳞毛蕨Dryopteris peninsulae、同形鳞毛蕨D.uniformis和观光鳞毛蕨D.tsoongii,中国蕨科的黑足金粉蕨Onychium contiguum、金星蕨科的星毛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levingei以及叉蕨... 本文报道广西蕨类植物新纪录6种:包括鳞毛蕨科的半岛鳞毛蕨Dryopteris peninsulae、同形鳞毛蕨D.uniformis和观光鳞毛蕨D.tsoongii,中国蕨科的黑足金粉蕨Onychium contiguum、金星蕨科的星毛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levingei以及叉蕨科的截头肋毛蕨Ctenitis truncata。引用的标本均存放于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标本馆(C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新记录 蕨类植物 植物类群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8种外来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靖 王樟华 +2 位作者 闫小玲 李惠茹 马金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0,共3页
江西省地处华东区域,三面环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的气候,加之近年与国内外频繁的交流,使不同生活习性的外来植物在江西省定居和扩散.本文所指的“外来植物”是指非中国原产且在研究区域内有分布的物种,当该物种形成居群,威胁本地... 江西省地处华东区域,三面环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的气候,加之近年与国内外频繁的交流,使不同生活习性的外来植物在江西省定居和扩散.本文所指的“外来植物”是指非中国原产且在研究区域内有分布的物种,当该物种形成居群,威胁本地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并造成生态和经济损失时,就构成了入侵[1].为提高人们对外来植物的认知,并为江西省植物区系积累新资料,作者对江西省分布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外来植物 分布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蕨类植物新纪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莹 韦宏金 +2 位作者 熊志斌 戴锡玲 严岳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3,共4页
报道贵州产6种蕨类植物新纪录,分别为卷柏科的微齿卷柏Selaginella ornata、碗蕨科的乔大鳞盖蕨Microlepia todayensis、金星蕨科的耳羽钩毛蕨Cyclogramma auriculata、焕镛钩毛蕨C.chunii、黑叶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grescens和瘤... 报道贵州产6种蕨类植物新纪录,分别为卷柏科的微齿卷柏Selaginella ornata、碗蕨科的乔大鳞盖蕨Microlepia todayensis、金星蕨科的耳羽钩毛蕨Cyclogramma auriculata、焕镛钩毛蕨C.chunii、黑叶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grescens和瘤羽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tuberculiferus。引证标本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蕨类植物 新纪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种剑蕨属植物的孢子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喜乐 严岳鸿 +1 位作者 赵国华 刘红梅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9-679,共11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剑蕨属(Loxogramme)14种植物的孢子形态和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蕨属的孢子具有单裂缝和三裂缝两种类型,个别物种具有中间过渡类型。剑蕨属的孢子纹饰为蠕虫状或浅波纹状。经比...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剑蕨属(Loxogramme)14种植物的孢子形态和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蕨属的孢子具有单裂缝和三裂缝两种类型,个别物种具有中间过渡类型。剑蕨属的孢子纹饰为蠕虫状或浅波纹状。经比较发现,具三裂缝孢子的物种通常植株较小,而具单裂缝的种类则通常植株较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三裂缝孢子为原始类型,单裂缝孢子为进化类型,因而从孢子形态特征的角度支持剑蕨属为水龙骨科基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骨科 孢子形态 扫描电镜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3种水韭叶舌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国华 严岳鸿 刘保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0-736,共7页
以中国产3种水韭的成熟叶片基部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详细观察3种水韭的叶舌结构,建立各自叶舌的立体模型,探讨3种水韭间的亲缘关系,并比较了中国特产水韭与中亚及北美水韭的演化关系。结果显示:(1)3种水韭叶舌结构主要分为舌片... 以中国产3种水韭的成熟叶片基部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详细观察3种水韭的叶舌结构,建立各自叶舌的立体模型,探讨3种水韭间的亲缘关系,并比较了中国特产水韭与中亚及北美水韭的演化关系。结果显示:(1)3种水韭叶舌结构主要分为舌片、舌足和横带三部分。(2)中华水韭与东方水韭舌片均为三叉型,有主侧舌片之分,足角均为卵圆形,舌足与叶轴平行,而云贵水韭长鼻形,无主侧舌片之分,足角为三角形,舌足与叶轴有一定的角度。(3)中华水韭与云贵水韭的舌足侧面观为长椭圆形,东方水韭舌足侧面观为肾形。研究认为,中华水韭与东方水韭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云贵水韭亲缘关系较远;叶舌是水韭类的溯祖形态,其结构复杂,特征稳定,种间差异明显,应该作为水韭分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韭 叶舌 三维结构 系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