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5
1
作者 姜坚华 崔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9,共4页
分析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未来发展的需求,介绍了国内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和铁路领域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存在着互相融合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采用多层控制模型,适用... 分析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未来发展的需求,介绍了国内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和铁路领域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存在着互相融合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采用多层控制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列车控制制式。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基于通信的新型控制方式,通过对道岔等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在车载设备自主控制的基础上实现线路运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多层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灵活编组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荣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147,共5页
FAO(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列车的灵活编组能快速地适应线路不同时段、不同区段的运力差异需求,减少运力浪费,提高运输经济性。分析了列车自动编组联挂和解编的过程,研究了列车编组识别、列车联挂状态检测、联挂列车编组防护包络管理和控... FAO(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列车的灵活编组能快速地适应线路不同时段、不同区段的运力差异需求,减少运力浪费,提高运输经济性。分析了列车自动编组联挂和解编的过程,研究了列车编组识别、列车联挂状态检测、联挂列车编组防护包络管理和控制等设计方案,提出了联挂列车编组的多防护包络管理方式,以实现列车自动灵活编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自动灵活编组 列车单元 多防护包络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推挽前进
3
作者 姜坚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I0002-I0002,188,共2页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中国第一条按照GoA4自动化等级设计开通的地铁线路。该线自开通以来,在系统的安牵性、可靠性和运营效率等方面,比原有GoA2项目有了显著提升。由此可见,GoA4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安全运行的需要,在国内产生了...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中国第一条按照GoA4自动化等级设计开通的地铁线路。该线自开通以来,在系统的安牵性、可靠性和运营效率等方面,比原有GoA2项目有了显著提升。由此可见,GoA4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安全运行的需要,在国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2019年5月17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沪召开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现场会”,国内地铁建设单位和运营企业都有代表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系统 地铁线路 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 全自动 上海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自动运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虚拟编组应用需求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纪玉清 欧冬秀 +1 位作者 常鸣 宁正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7-61,共5页
列车虚拟编组是基于车车通信的新型列车灵活编组技术,已逐渐成为业内的研究热点。列车灵活编组可有效解决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在节能降耗上也意义重大。阐述了轨道交通运输网络的运力瓶颈问题及其对列车灵活编组的需求,对... 列车虚拟编组是基于车车通信的新型列车灵活编组技术,已逐渐成为业内的研究热点。列车灵活编组可有效解决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在节能降耗上也意义重大。阐述了轨道交通运输网络的运力瓶颈问题及其对列车灵活编组的需求,对比了国内外列车灵活编组实际应用案例及其特征。分析了列车虚拟编组的技术理念,研究了虚拟编组车队的组编过程及解编过程。提出了列车虚拟编组应用所需的关键技术支撑(包括高精度的列车主动实时定位及低延时、高可靠的车车无线通信等),以及其核心技术(包括高智能、自适应的编队协同优化及高安全、强韧性的多车协同控制与防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灵活编组 虚拟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演进规律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涛 李翀 王冬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70,共6页
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以及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规律,列车控制系统一直在探索实践中发展。作为列车控制系统基础的移动通信网络,其内在发展规律和已有实践成果,对列车控制系统有较高借鉴参考价值。通过研究从2G到5G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演进以... 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以及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规律,列车控制系统一直在探索实践中发展。作为列车控制系统基础的移动通信网络,其内在发展规律和已有实践成果,对列车控制系统有较高借鉴参考价值。通过研究从2G到5G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演进以及关键接入设备结构功能变化,归纳总结移动通信网络演进规律,即结构扁平化、功能前置化以及平台虚拟化。运用该规律对以列控联锁一体化为代表的实践进行解释,并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包括感知决策执行端直通以及业务功能向车载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移动通信网络 网络架构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学习和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彦亮 范宝荣 +2 位作者 高塬 汪小勇 顾晨杰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5-809,共15页
针对基于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算法存在收敛困难、训练效果不理想、泛化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学习和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首先将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与具有梯度惩罚的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 针对基于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算法存在收敛困难、训练效果不理想、泛化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学习和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首先将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与具有梯度惩罚的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asserstei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with gradient penalty,WGAN-GP)相结合形成VWG(VAE-WGAN-GP)模型,提高了所提取特征的质量;然后用元学习算法Reptile训练VWG特征提取模型,进一步得到MVWG(meta-VWG)特征提取模型,以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最后将特征提取模型与近端策略优化(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PPO)决策算法相结合,对PPO算法中的奖励函数进行改进,提高了决策模型的收敛速度,最终得到MVWG-PPO自动驾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MVWG特征提取模型与VAE、VW(VAE-WGAN)、VWG基准模型相比,重构损失分别降低了60.82%、44.73%和29.09%,收敛速度均提高约5.00倍,重构图像更加清晰,并且在自动驾驶任务中的表现也更好,能够为智能车提供更高质量的特征信息。同时,改进奖励函数后的决策模型与基准决策模型相比,收敛速度也提高了11.33%,充分证明了该文方法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特征提取 强化学习 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势能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动态最小安全间隔 被引量:5
7
作者 常鸣 崔科 +1 位作者 王维旸 汪小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根据安全制动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安全防护方法。将实际项目数据作为前车的运行曲线,仿真计算了后车根据能量转换防护方法所能达到的最小安全间隔,并讨论了制动响应时间和制动能力对安全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 根据安全制动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安全防护方法。将实际项目数据作为前车的运行曲线,仿真计算了后车根据能量转换防护方法所能达到的最小安全间隔,并讨论了制动响应时间和制动能力对安全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车的紧急制动率差异是决定安全间隔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虚拟编组列车 自动列车控制 列车自动保护(ATP) 安全制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虚拟编组安全防护的等效轨迹时间偏差方法
8
作者 常鸣 王维旸 +1 位作者 欧冬秀 崔科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0-350,共11页
列车虚拟编组技术通过灵活的编队运行方式实现运能与客流的匹配,其原理是基于相对制动距离原则缩短编队内列车的运行间隔。线路坡度使得列车制动过程为变减速度运动,导致安全间隔防护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而既有方法处理该过程存在过于简... 列车虚拟编组技术通过灵活的编队运行方式实现运能与客流的匹配,其原理是基于相对制动距离原则缩短编队内列车的运行间隔。线路坡度使得列车制动过程为变减速度运动,导致安全间隔防护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而既有方法处理该过程存在过于简化、缺乏工程可实施性的问题,针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等效轨迹时间偏差的安全防护方法。该方法将编队内列车的实际运行轨迹转换为恒定坡度加速度运行的等效轨迹,并推导出转换前后两种轨迹的时间偏差上下界。基于对等效轨迹时间偏差的分析,将虚拟编组列车的安全防护转换为对领航列车通过某位置的最晚时间是否早于跟随列车通过该位置的最早时间的判断,从而既简化了运算,又能够处理前后列车的变减速度运动过程。选取某实际线路数据,通过仿真计算不同位置、不同速度时列车的等效坡度减速度和时间偏差,结果表明采用等效轨迹时间偏差的计算方法能够监控虚拟编组列车的安全运行间隔,能够处理线路坡度、列车运行阻力、制动力特性,以及前后车性能差异造成的减速度变化,具备工程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编组 虚拟编组 等效轨迹 时间偏差 安全制动模型 列车自动控制 列车自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制式比选及建议 被引量:12
9
作者 成正波 刘华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74,78,共5页
基于市域(郊)铁路公交化运营、互联互通运行的功能需求,对现有信号系统制式与市域(郊)铁路的匹配性进行了分析。建议根据市域(郊)铁路运营需求的差异,选择相匹配的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信号系统 互联互通 公交化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的基线升级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竞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117,共3页
介绍了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基线升级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列车自动控制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自动列车监控子系统、维护支持子系统及数据通信子系统功能升级优化的特点。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基线升级作业情况,总结了基... 介绍了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基线升级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列车自动控制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自动列车监控子系统、维护支持子系统及数据通信子系统功能升级优化的特点。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基线升级作业情况,总结了基线升级时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信号系统 基线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酉重构子空间的一维DOA估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彦亮 闾儒坤 +1 位作者 汪小勇 郑国莘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6-939,共14页
针对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MUSIC)算法在低阵元数目、低信噪比和小节拍数等非理想条件下,对入射间隔较小的信号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基于酉重构子空间的MUSIC算法... 针对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MUSIC)算法在低阵元数目、低信噪比和小节拍数等非理想条件下,对入射间隔较小的信号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基于酉重构子空间的MUSIC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酉变换将均匀线阵接收数据实数化,然后根据子空间特征向量的大小,重新构造子空间和校正矩阵得到新的空间谱函数,最后与信号子空间投影算法联合,实现DOA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MUSIC算法和SSP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低阵元数目、低信噪比和小节拍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酉变换 重构子空间 空间谱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旅行速度提升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艳阳 成正波 刘华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06,111,共4页
有轨电车的平均旅行速度不高。影响有轨电车旅行速度的关键因素为平交路口不停车通过率。从车站布局、平交路口设计、优先策略、时刻表匹配等视角分析了如何提升平交路口不停车通过率,提出了合理的车站布局、平交路口的优化设计、灵活... 有轨电车的平均旅行速度不高。影响有轨电车旅行速度的关键因素为平交路口不停车通过率。从车站布局、平交路口设计、优先策略、时刻表匹配等视角分析了如何提升平交路口不停车通过率,提出了合理的车站布局、平交路口的优化设计、灵活配置路口优先策略及增加控制中心的协同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平交路口 旅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电时序电路中RC(电阻-电容)电路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晏子峰 叶云龙 杨卫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87,共3页
分析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继电器电路中电阻-电容电路的特点,阐述了几种典型继电器电路中电阻-电容电路的作用。通过增加电阻-电容电路,可使继电器延时落下。通过选取合适大小的电容和电阻值,可以满足继电器电路对时序的要求。电阻-电容电... 分析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继电器电路中电阻-电容电路的特点,阐述了几种典型继电器电路中电阻-电容电路的作用。通过增加电阻-电容电路,可使继电器延时落下。通过选取合适大小的电容和电阻值,可以满足继电器电路对时序的要求。电阻-电容电路在增加继电器缓放时间的同时,对电路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需从继电器常态等其他因素综合考虑电路的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联锁系统 继电时序电路 RC(电阻-电容)电路 冲击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