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地区居民养老意识及个性差异的调查研究——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21年“千村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金菲 虞幸然 粟芳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6,共12页
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发展不单是人口老龄化的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环节。本文基于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养老意识及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发现养老意识仍倾向于传统,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 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发展不单是人口老龄化的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环节。本文基于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养老意识及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发现养老意识仍倾向于传统,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参与深度不够。进而,基于养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构建指标,综合评价了养老意识的现代化水平。采用基尼系数进行差异化分解发现,养老意识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组内差异,即个性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则表明,主观感知村庄组织能力越强、金融素养越高的农村居民具有越为现代的养老意识,而家庭观念越重养老意识越传统。整体上对养老意识影响最大的前五大因素分别为村庄组织能力、政治面貌、金融素养、地区生活水平和年龄。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村居民树立现代的养老意识,自发运用多种工具增强自我养老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养老意识 个性差异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空间相关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千村调查” 被引量:25
2
作者 方蕾 粟芳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8,共10页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信息熵法衡量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普惠金融在村庄之间的空间传染效应,以空间的视角分析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普惠金...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信息熵法衡量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普惠金融在村庄之间的空间传染效应,以空间的视角分析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普遍偏低,东部相对较好,中部最差;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传染效应,地理矩阵下的空间传染效应尤其突出;东部地区显著的HH型村庄较多,中部地区显著的LL型村庄较多;空间滞后模型是分析地理矩阵空间特征下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最佳模型,经济发展水平、基层民主、科学技术和快递点均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空间相关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悖论的调查研究--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千村调查” 被引量:12
3
作者 粟芳 邹奕格 韩冬梅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94,共19页
基于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对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差异明显,显著存在互联网金融普惠悖论.基于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三指标体系量化各地互联网金融普惠度... 基于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对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差异明显,显著存在互联网金融普惠悖论.基于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三指标体系量化各地互联网金融普惠度,东部发展最好,东北最差.基尼系数分解表明,互联网金融普惠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之间的差异,各区域内部的差异相对不大.Shapley值分解确定出对互联网金融普惠具有显著影响的各种因素,并分解得到了其对于互联网金融普惠差异的贡献度.整体上,农户自身仍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不均的主要根源,尤其是农户的自我排斥.造成各区域内互联网金融普惠差异的根源还存在差别,东部的政府机构需身先士卒;中部的政府机构要加强公共设施的普及;西部的政府机构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而东北的政府机构首要需留住人才.如此齐抓共管,才能逐步消除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的悖论现象,进一步实现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差异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强监管与股票错误定价:来自资管新规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陆蓉 陈凯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30,共20页
金融强监管通过营造公正高效的投资环境和培育成熟理性的投资主体,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并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这一政策理念,本文以资管新规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金融强监管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管新规... 金融强监管通过营造公正高效的投资环境和培育成熟理性的投资主体,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并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这一政策理念,本文以资管新规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金融强监管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股票错误定价得到有效抑制,强监管显著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强监管可以抑制高风险资产的“羊群效应”并约束高杠杆投机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强监管改善定价的效果在高风险偏好地区及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样本中更为显著。面对金融强监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分红水平和增加实体投资进行市值管理。在经济后果方面,本文发现强监管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实现股价对投资决策的正向反馈。本文不仅为探讨强监管与市场效率关系提供了新视角,还为公司市值管理以及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监管 资管新规 股票错误定价 风险偏好 市值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郑丽 乔宁宁 朱小能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8-108,共11页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是推进绿色发展、落实“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与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两者协同及赋能绿色发展的机制。研究...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是推进绿色发展、落实“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与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两者协同及赋能绿色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全国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协同度从“勉强协调”提升至“中级协调”,区域协调性增强,两者协同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且存在“路径依赖”特征,即前期的发展基础会强化后续效应。在创新创业水平高、物质资本投入高及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协同促进作用更显著。门槛效应表明:产业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对协同效应分别呈现一阶、二阶门槛特征,跨越特定门槛后,协同对绿色发展的边际贡献加速上升。基于研究结论,建议构建“技术-资本-人口”三维赋能体系,推动“工业化跃迁与绿色化转型”双轨并行,形成“区域协同+梯度转移”立体网络,并配套“监管沙盒+容错纠错”机制,以保障协同效应的持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金融科技 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银行信贷结构影响的实证检验
6
作者 李雄一 朱小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1-155,共5页
金融科技能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优化信贷结构,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文章基于2011—2020年526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银行应用金融科技进行数字化转型、优化信贷结构与服务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通过... 金融科技能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优化信贷结构,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文章基于2011—2020年526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银行应用金融科技进行数字化转型、优化信贷结构与服务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融合催生出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新金融业态,增加银行信用贷款服务实体经济的发放意愿,拓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覆盖面,提升了银行信用贷款占比和产能,有助于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数字化转型 信贷结构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金融机构并购冲击下的证据
7
作者 林雅嘉 李茜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本文借助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合并事件,研究金融资源整合背景下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机构的合并将导致企业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并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 本文借助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合并事件,研究金融资源整合背景下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机构的合并将导致企业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并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具体而言: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合并之后,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企业因共同机构投资者联结到更多同行业其他公司,加强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知识溢出,并推动了企业间合作创新,有效降低了创新风险,提高了创新产出。异质性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更好地促进技术要求更高的发明创新数量增加。本文的研究为金融机构改革以及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证据,并从共同机构所有权角度探寻了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有利于拓展相关研究,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整合 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 企业创新 知识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理论机理及省级证据 被引量:6
8
作者 顾锋娟 金德环 曾守桢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4,共13页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方向,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了新模式和新方法。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文章以斯蒂格利茨-维斯信贷配给模型(S-W模型)为基础框架,引入数字普惠金融两...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方向,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了新模式和新方法。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文章以斯蒂格利茨-维斯信贷配给模型(S-W模型)为基础框架,引入数字普惠金融两大核心优势——大数据和大样本供需方,通过分析两大核心优势对S-W模型中的假设条件、资金供求双方行为、均衡结果的影响,剖析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理论机理。同时通过研究各省小微信贷可获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分项指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中大数据和大样本供需方实现机制特点,及不同类型省份异质性差异。研究结论显示,大数据和大样本对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都存在显著性正向影响,发达省份相比欠发达省份在大样本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优势并不明显。未来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发达省份主要是提升大数据应用技术并向欠发达省份溢出,欠发达省份主要是补齐大样本供需方短板,由此形成全面、协调、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大数据 大样本供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周期更迭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基于“量-价-率”分层共振与分层传导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俊 沈雨田 胡恒强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25,共21页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导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杠杆率迅速产生强烈共振,牵引全球金融周期在扩张与紧缩之间交替更迭,引发学术界和货币当局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来自全球33个样本经济体包含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资产价格...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导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杠杆率迅速产生强烈共振,牵引全球金融周期在扩张与紧缩之间交替更迭,引发学术界和货币当局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来自全球33个样本经济体包含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资产价格和杠杆率的3个组别9类金融序列数据,运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测度和解构,并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全球金融周期更迭的分层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在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杠杆率波动之间存在分层共振,其中杠杆率共振与全球金融周期的协同性最强;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尤其是联邦基金利率政策是直接牵引全球金融周期更迭的主要力量,并会通过影响全球杠杆率共振间接对全球金融周期产生牵引作用;杠杆率组别金融周期在全球金融周期分层扩散和传导中最为突出,既能够对其他两个量价组别金融周期产生同层扩散,也会对全球金融周期产生跨层传导。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中国宏观金融调控、防范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美国货币政策 跨境资本流动 资产价格 杠杆率 分层共振 分层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者有限理性、信息噪声关系与金融市场信息效率
10
作者 王明涛 孙西明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0-186,共7页
基于包含三类交易者的单资产两期定价模型,从交易者有限理性、信息与噪声关系角度研究了金融市场对信息反应的动态机理及信息效率。结果发现:信息公开程度与其市场贡献度呈倒U型关系。在交易者有限理性条件下,当信息公开程度较低时,信... 基于包含三类交易者的单资产两期定价模型,从交易者有限理性、信息与噪声关系角度研究了金融市场对信息反应的动态机理及信息效率。结果发现:信息公开程度与其市场贡献度呈倒U型关系。在交易者有限理性条件下,当信息公开程度较低时,信息反应不足时的信息市场贡献度大于适度和过度反应,当市场信息公开程度较高时,信息反应不足和过度的市场贡献度均小于信息反应适度时的市场贡献度;信息与噪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使信息市场贡献度降低。两个条件均存在的情况下,信息市场贡献度的降低幅度会出现叠加效应。最后,应用中国股票市场的案例验证了本文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本文从理论上解释了投资者非理性及噪声降低市场信息效率的原因,也解释了市场中一些现象产生(如信息反应不足的市场效率高于反应过度)的机理,为政策制定者提高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程度 交易者有限理性 信息与噪声关系 信息市场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赋能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丽 朱小能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0,共15页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阶段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并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绿色信贷 碳金融 低碳转型 可持续发展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冲击下的企业信用违约与宏观经济波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雨恬 杨子晖 温雪莲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8,共19页
随着“全球沸腾时代”的到来,如何准确剖析极端气温对我国经济金融系统的冲击影响,已成为现阶段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为了克服我国经纬度跨越大、气温测算难度高的局限,通过最小化距离匹配中国上市公司与0.5°×0.5°经纬度... 随着“全球沸腾时代”的到来,如何准确剖析极端气温对我国经济金融系统的冲击影响,已成为现阶段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为了克服我国经纬度跨越大、气温测算难度高的局限,通过最小化距离匹配中国上市公司与0.5°×0.5°经纬度网格节点的距离,准确测算各公司极端温度的暴露天数,构建一级、二级、三级极端高温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分区、行业分类等我国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异质性特征,充分厘清高温暴露对企业违约风险的作用机制,并探究其对企业收入端与费用端的长期影响.此外,进一步深入探究极端高温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就各级高温对我国主要城市GDP、通货膨胀率等宏观变量的冲击展开全面的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期妥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防范化解气候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高温 违约距离 信用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何宜庆 廖文强 +1 位作者 白彩全 周德才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7期70-75,共6页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文章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并划分出耦合系统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近年...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文章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并划分出耦合系统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武汉、郑州、长沙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较好,而合肥、南昌、太原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不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耦合匹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发展、金融协同和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72
14
作者 吴洪 赵桂芹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72,共12页
本文采用1996-2008年我国省级区域动态面板数据,构造考虑金融子产业作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保险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保险和银行、证券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此... 本文采用1996-2008年我国省级区域动态面板数据,构造考虑金融子产业作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保险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保险和银行、证券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产业联动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保险业在经济中等和较差地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非寿险则在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具有显著性;保险和银行业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保险和证券业间交互关系不显著,金融产业关联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发 金融协同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动态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使用SNS网站的心理需求分析——以人人网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齐宁 王雅静 袁海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154,117,共5页
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新兴载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以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心理需求、性别和年级差异及这两者对大学生使用人人网时功... 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新兴载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以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心理需求、性别和年级差异及这两者对大学生使用人人网时功能选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一系列结合社交网络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SNS网站 心理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ESG表现——基于ESG细分视角 被引量:7
16
作者 施国栋 吴过 黄健傑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1,共6页
数字化技术为企业ESG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手段。文章基于2016—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从ESG细分视角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具体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ESG总体表... 数字化技术为企业ESG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手段。文章基于2016—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从ESG细分视角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具体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ESG总体表现以及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细分维度上的表现;第二,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其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三,国有或重污染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其环境和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更强;第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ESG表现产生促进作用;第五,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ESG表现会带来正向经济效应,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ESG 环境 社会责任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创新、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 被引量:47
17
作者 戴国强 方鹏飞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67,82,共5页
互联网金融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利率管制导致的利率扭曲,直接原因是证监会的监管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于构建在互联网企业的支付平台上,支付功能的提供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货币属性,... 互联网金融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利率管制导致的利率扭曲,直接原因是证监会的监管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于构建在互联网企业的支付平台上,支付功能的提供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货币属性,成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因此,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活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它冲击了央行负责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此外,互联网金融有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应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监管创新 利率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凑式金融监管模式的无缝化修正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文君 李虹 杨文云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7,共7页
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广受诟病。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转换金融监管思路,从东道国监管和母国监管之争转向对监管契合问题的探索,并从这个角度提出了拼凑式金融监管模式的主流研究概念,认为其固有的监管隔断和空隙的危害性是造成此次金... 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广受诟病。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转换金融监管思路,从东道国监管和母国监管之争转向对监管契合问题的探索,并从这个角度提出了拼凑式金融监管模式的主流研究概念,认为其固有的监管隔断和空隙的危害性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蔓延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形成超级监管形式、以监管互律来促进监管合作、分层次统一监管等方式,讨论拼凑式金融监管模式的无缝化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凑式金融监管模式 监管隔断 监管空隙 无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金融机构财务绩效与覆盖面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淑芳 郑婉玲 彭馨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89,160,共8页
关于微型金融机构(MFIs)的财务绩效与覆盖面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存在争议。论文创新性地将MFIs的财务效率作为衡量其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首先采用DEA方法计算了样本机构的财务效率,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51个国家的220... 关于微型金融机构(MFIs)的财务绩效与覆盖面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存在争议。论文创新性地将MFIs的财务效率作为衡量其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首先采用DEA方法计算了样本机构的财务效率,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51个国家的220家MFIs在2006—2012年期间的财务绩效与覆盖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目标冲突的可能。微型金融的发展应恪守双重底线,在财务绩效与覆盖面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防止MFIs过于注重财务绩效而减少对贫困人口的覆盖面带来的经营目标偏离和使命偏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金融机构 财务效率 财务绩效 覆盖面 目标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供应链金融模式与流程创新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诚 李晓翠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9,共8页
国际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创新型跨国金融产品,它的应用模式和流程设计与国内供应链金融以及一些传统金融产品不同,更加体现了简单、快捷和系统性的特点。本文对国际供应链金融改善企业时间流、成本流和系统地改进传统金融之处进行了研究,... 国际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创新型跨国金融产品,它的应用模式和流程设计与国内供应链金融以及一些传统金融产品不同,更加体现了简单、快捷和系统性的特点。本文对国际供应链金融改善企业时间流、成本流和系统地改进传统金融之处进行了研究,对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国际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与流程创新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国际供应链金融与传统国际融资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对国际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流程创新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应发挥国际供应链金融的优势,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供应链 国际融资 国际供应链金融 模式创新 流程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