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指期货:完善证券市场的重要手段
1
作者 李姗姗 《济南金融》 2003年第5期41-42,共2页
本文就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我国开展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以探讨。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证券市场 现货市场 中国 金融期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投资风险计量理论评述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明涛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89,共4页
证券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投资。自Markowitz创立投资组合理论以来,对证券投资风险计量的研究一直是金融投资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现有计量理论进行评述,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证券投资风险计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 证券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投资。自Markowitz创立投资组合理论以来,对证券投资风险计量的研究一直是金融投资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现有计量理论进行评述,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证券投资风险计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投资 投资风险 计量理论 效用函数 方差 HURST指数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投资频度风险的计量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明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53-58,共6页
证券投资的频度风险描述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利结果出现的频繁程度,反映的是风险负面性的紧迫程度.尽管人们在风险度量中认识到了负面性的紧迫程度,但对频度风险的测度和控制,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且缺乏理论支持.从证券投资频度风险的... 证券投资的频度风险描述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利结果出现的频繁程度,反映的是风险负面性的紧迫程度.尽管人们在风险度量中认识到了负面性的紧迫程度,但对频度风险的测度和控制,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且缺乏理论支持.从证券投资频度风险的本质属性分析入手,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频度系数,提出了频度风险的测度模型,并给出了频度风险的估计方法,特别是频度系数的两种估计方法;最后,从理论上证明通过构建证券组合,可有效降低频度风险,为频度风险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投资 频度风险 计量模型 参数估计 波动幅度 波动频率 频度系数 计数方法 非线性分形几何估计法 风险控制 损失序列均值 收益率 盈亏波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市场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胜利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9,共4页
分析表明,M0和M2的变化可以引起上证综指的变化,而M1和上证综指则没有相互因果关系,同时,上证综指的变化并没有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价格 货币供应量 协整检验 因果关系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投资风险本质属性探讨及其计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明涛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3,104,共4页
在对现有投资风险及证券投资风险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本质属性的深入探讨,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描述证券投资风险本质属性的风险定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在对现有投资风险及证券投资风险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本质属性的深入探讨,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描述证券投资风险本质属性的风险定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程度。基于此定义,从数理的角度给出了一种新的风险计量指标,此指标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描述更全面、科学,为证券投资风险计量的进一步科学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投资 投资风险 计量模型 证券价格 风险计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市场造假的经济学分析
6
作者 张晓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在各国证券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规造假行为,但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根据"经济主体行为——制度环境——结果评价及政策建议"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违规造假行为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得出这种行为其... 在各国证券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规造假行为,但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根据"经济主体行为——制度环境——结果评价及政策建议"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违规造假行为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得出这种行为其实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在现行政策或制度变迁中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要根治造假行为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违规造假行为 经济学分析 利润最大化 经济主体 委托代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事诉讼索赔制度看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
7
作者 李姗姗 《济南金融》 2003年第9期37-38,共2页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规范运作风险,健全的民事诉讼与索赔机制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及相关机构的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事诉讼与索赔机制。
关键词 民事索赔 风险代理 共同诉讼 严格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ETF与标的成份股的价格形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金德环 丁振华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3-60,共8页
本文采用多资产方差分解法分析50ETF与标的成份股的价格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50ETF在标的成份股的价格形成过程中贡献并不大。由于价格形成过程与市场微观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来进行解释,从而... 本文采用多资产方差分解法分析50ETF与标的成份股的价格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50ETF在标的成份股的价格形成过程中贡献并不大。由于价格形成过程与市场微观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来进行解释,从而为推动我国ETF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F 多资产方差分解法 价格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利率国债定价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曜 孙键 《证券市场导报》 2000年第8期47-50,共4页
在对物价指数和银行存款利率预期正确的前提下,研究显示,固定利息国债价值明显高估,浮息国债价值明显低估,其原因是交易所国债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存在定价失误。可以预计的是,当市场对未来6—10年的物价和银行存款利率形成比较符合经济... 在对物价指数和银行存款利率预期正确的前提下,研究显示,固定利息国债价值明显高估,浮息国债价值明显低估,其原因是交易所国债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存在定价失误。可以预计的是,当市场对未来6—10年的物价和银行存款利率形成比较符合经济现实的上升预期后,固息国债价格将下降,浮息国债价格将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浮动利率国债 定价机制 浮息债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杠杆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胜利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14,共5页
对存在着杠杆效应的空头市场运用VS-GARCHR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上征综指在空头期存在着明显的波动不对称反转现象。这一结果与Fabio and Mele(1997)对6个股票市场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投资者在此时期对负面的消息最为敏感,投资行为... 对存在着杠杆效应的空头市场运用VS-GARCHR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上征综指在空头期存在着明显的波动不对称反转现象。这一结果与Fabio and Mele(1997)对6个股票市场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投资者在此时期对负面的消息最为敏感,投资行为趋于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非对称效应 GARCH模型 实证分析 中国 股票市场 杠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法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线性特征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明涛 《预测》 CSSCI 2002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使用月收益率数据 ,应用R/S分析法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非线性市场 ,存在状态持续性和逆状态持续性 ,波动呈现群集性 ;使用月收益率数据比日收益率数据能更好地描述证券市场的非线性特征。
关键词 R/S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全球IPO折价现象及理论综述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 俊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58,共3页
IPO折价现象并非是中国股票市场或新兴市场所特有的,实际上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存在此种现象,仅仅在折价程度上有所区别。
关键词 IPO折价 理论综述 新兴市场 收盘价格 个股 首次公开发行 中国股票市场 国家 程度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晨星公司基金评级体系借鉴 被引量:6
13
作者 谷体峰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0-62,共3页
与定性评级不同的是,晨星定量评级采用“向后看”(Backward-looking)的评价方法,即对基金的历史业绩进行风险调整,最终确定其评级结果。
关键词 美国晨星公司 基金评级体系 中国 经验借鉴 定量评级 定性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融集团主导格局下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设置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曜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针对当今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金融集团主导金融业的格局 ,提出了金融监管体制如何应对的问题 ,主要讨论了在组织结构上应如何进行改革。文章回顾了金融监管体制设计原理和应用模式 ,分析了传统的“部门模式”和“业务模式”在混业... 本文针对当今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金融集团主导金融业的格局 ,提出了金融监管体制如何应对的问题 ,主要讨论了在组织结构上应如何进行改革。文章回顾了金融监管体制设计原理和应用模式 ,分析了传统的“部门模式”和“业务模式”在混业经营下的缺陷 ,提出了新的“目标模式”。文章介绍了世界各国对金融集团监管的主要方法。最后作者的观点是 :针对金融集团 ,金融监管不论如何一体化整合或者进行联合监管 ,金融业务的根本区别还是监管中应该加以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团 金融监管 组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偏矩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明涛 王秋红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证券投资理论中 ,投资风险是以收益率的方差计量的 ,尽管以方差计量风险计算简单 ,但有一些严格假设 ,这些假设往往与实际不符 .以下偏矩作为风险计量指标 ,在理论上克服了方差的不足 ,但以下偏矩为目标函数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求解复... 在证券投资理论中 ,投资风险是以收益率的方差计量的 ,尽管以方差计量风险计算简单 ,但有一些严格假设 ,这些假设往往与实际不符 .以下偏矩作为风险计量指标 ,在理论上克服了方差的不足 ,但以下偏矩为目标函数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求解复杂 ,从而制约了下偏矩在实际中的应用 .针对Harlow均值 -下偏矩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求解的困难 ,通过恰当变换 ,得到了该模型的转换形式 ,此转换模型不但求解容易 ,而且能得到相应证券组合的下偏矩统计量精确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偏矩 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求解方法 证券市场 投资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的双层资本结构——加拿大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曜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49,共5页
家族上市公司正在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一个逐渐增长并日益重要的构成部分,双层资本结构制度更符合这些公司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 加拿大 上市公司 双层资本结构 法律管制 股票价格 中国 资本市场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绩效支付合约在中小企业收购兼并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曜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1-75,共5页
在收购兼并的历史中,绩效支付合约的采用是从规模较小、私人拥有的目标公司开始的。近年来,绩效支付合约在一些大型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收购案中也开始广泛运用。
关键词 绩效支付合约 中小企业 中国 企业收购 企业兼并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股票交易所交易制度创新及其启示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林祥 《证券市场导报》 2000年第8期23-30,共8页
为强化市场以应对全球证券市场变革的挑战,伦敦股票交易所对其交易制度作了一系列改进。这种改进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开盘制度,也包括收盘制度;不仅涉及报价驱动系统,也涉及指令驱动系统。其核心是在开盘收盘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并优化拍... 为强化市场以应对全球证券市场变革的挑战,伦敦股票交易所对其交易制度作了一系列改进。这种改进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开盘制度,也包括收盘制度;不仅涉及报价驱动系统,也涉及指令驱动系统。其核心是在开盘收盘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并优化拍卖制度和增设市场指令,改进价格监督机制以完善交易暂停功能。这对我国证券市场集合竞价制度和涨跌停板制度的完善以及交易制度的演进均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股票交易所 证券交易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期权计划的会计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曜 《证券市场导报》 2000年第9期25-27,共3页
股票期权的会计制度是期权计划的一个核心内容。不解决会计问题,股票期权计划无法进入规范实施阶段。分析表明,国内企业开展股票期权计划时不应在赠予期权时即入账,而应在期权行权时入账;非上市企业应在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后,确定股票... 股票期权的会计制度是期权计划的一个核心内容。不解决会计问题,股票期权计划无法进入规范实施阶段。分析表明,国内企业开展股票期权计划时不应在赠予期权时即入账,而应在期权行权时入账;非上市企业应在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后,确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应避免低价赠予员工股票期权;从会计核算便利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固定股票期权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期权计划 会计制度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信息的股票市场操纵与市场过度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明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市场中的跟风者是市场价格操纵的前提,也是市场出现的过度反应、导致市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信息寻求者是推动市场达到有效、拟制市场出现过度反应的主要力量;市场中引入做空机制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减少市场操纵;机构投资者既可能提高... 市场中的跟风者是市场价格操纵的前提,也是市场出现的过度反应、导致市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信息寻求者是推动市场达到有效、拟制市场出现过度反应的主要力量;市场中引入做空机制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减少市场操纵;机构投资者既可能提高市场效率,也可能降低市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信息 市场操纵 过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