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自贸试验区税制改革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骏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5,共8页
我国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目的就是从税制、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进行创新改革,其中税制领域改革更是整个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税制领域的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希望能在税制领域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实现税收制度的国际化。文... 我国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目的就是从税制、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进行创新改革,其中税制领域改革更是整个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税制领域的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希望能在税制领域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实现税收制度的国际化。文章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税制改革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税制改革前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微观企业综合经营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上海自贸试验区税制改革对相关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税制改革强化了企业经营绩效与实际税负率的负相关性,弱化了企业经营绩效与流转税及其附加税的负相关性,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自贸试验区 税制改革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研发、贸易摩擦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晨 王祥玮 孙元欣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9,共13页
海外研发被视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路径,现有文献基于经贸自由化的前置条件证实了海外研发提升创新绩效的反哺作用。然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愈发困难,海外研发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为... 海外研发被视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路径,现有文献基于经贸自由化的前置条件证实了海外研发提升创新绩效的反哺作用。然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愈发困难,海外研发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为此,基于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探索了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非但没有侵蚀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反而产生倒逼效应,推动中国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并积累国际投资经验,继而增强了海外研发的反哺作用。通过区分海外研发目的地,本文进一步发现倒逼效应在赴非美国家的样本中更显著。赴美研发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更为直接,稀释了提升投资效率和积累国际化经验所带来的收益。研究结论深化了国际商务理论关于贸易保护和壁垒如何影响跨国企业投资绩效的相关研究,为中国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下如何充分释放海外研发的潜能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研发 贸易摩擦 创新绩效 投资效率 国际化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情境性研究——基于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汝梁 孙元欣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102,共3页
在交易费用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供应链整合、企业规模和绩效的关系假说。通过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2013年的数据,验证了这些假说。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整合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绩效,但是企业规模过大会抑... 在交易费用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供应链整合、企业规模和绩效的关系假说。通过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2013年的数据,验证了这些假说。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整合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绩效,但是企业规模过大会抑制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作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规模,发挥供应链整合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整合 企业绩效 企业规模 情境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负面清单管理的国际镜鉴:上海自贸区例证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元欣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45,共9页
发达国家关于外资负面清单管理的法理基础、投资口径、敏感性行业、文本类型、OECD政策、透明度措施、企业监管模式、国家安全审查等举措,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管理实践主要包括负面清单文本、服... 发达国家关于外资负面清单管理的法理基础、投资口径、敏感性行业、文本类型、OECD政策、透明度措施、企业监管模式、国家安全审查等举措,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管理实践主要包括负面清单文本、服务业扩大开放、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深化外资负面清单管理,需处理好五个关系:投资涵盖"窄口径"和"宽口径"的关系、政府规章和法律体系的关系、试验区负面清单和全国版负面清单的关系、外资负面清单和综合配套政策的关系、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负面清单管理 上海自贸区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商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吗?——基于技术距离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茂荐 孙元欣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8,共11页
供应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供应商创新能力差异化是否影响了企业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能力呢?并且,上述影响是否随着双方技术距离变化而发生改变呢?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研究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技术距离对于企业不同类型... 供应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供应商创新能力差异化是否影响了企业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能力呢?并且,上述影响是否随着双方技术距离变化而发生改变呢?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研究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技术距离对于企业不同类型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创新能力强的供应商合作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但抑制了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企业供应商间技术距离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技术距离负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随着技术距离的增加,技术距离将逐渐削弱并最终逆转供应商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技术距离正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技术距离较大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技术距离较小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负相关。文章深化了现有理论对供应商知识整合的认识,为企业通过供应商协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商创新能力 技术距离 利用式创新能力 探索式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如何从供应商创新中获益——基于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茂荐 孙元欣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8-960,共13页
在开放创新时代,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供应商等外部创新源。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和组织惯性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对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的影响。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可通过提升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对供应商创新利用,也可通过降低吸... 在开放创新时代,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供应商等外部创新源。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和组织惯性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对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的影响。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可通过提升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对供应商创新利用,也可通过降低吸收意愿抑制企业对供应商创新利用。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和技术知识基础不相关多元度影响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的机制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供应商创新绩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技术知识基础不相关多元度削弱了供应商创新绩效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正相关关系;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增强了供应商创新绩效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商创新绩效 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 吸收能力 企业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售商差异收取新产品通道费问题研究
7
作者 杨汝梁 孙元欣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1-176,共6页
本文通过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大型零售终端在引入新产品时如何收取通道费的问题,得到了以下结论:在信息对称时,零售商会对不同需求类型的新产品收取不同的通道费;在信息不对称,供货商无法根据零售商的条款调整批发价格下,零售商会收取不... 本文通过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大型零售终端在引入新产品时如何收取通道费的问题,得到了以下结论:在信息对称时,零售商会对不同需求类型的新产品收取不同的通道费;在信息不对称,供货商无法根据零售商的条款调整批发价格下,零售商会收取不同的通道费;在信息不对称,供货商可以根据零售商的条款调整批发价格,以及高需求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时,零售商仍然会收取不同的通道费;在信息不对称,供货商可以根据零售商的条款调整批发价格,以及高需求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时,零售商会收取相同的通道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费 新产品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任维度的企业合作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洪涛 孙元欣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4年第6期96-98,共3页
企业间的信任对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但信任可以进一步划分,如信任可以分为:能力维度信任、善意维度信任、诚实维度信任,在影响企业间合作的过程中,他们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本文通过问卷数据验证了不同维度的信任对企业间合作的不同... 企业间的信任对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但信任可以进一步划分,如信任可以分为:能力维度信任、善意维度信任、诚实维度信任,在影响企业间合作的过程中,他们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本文通过问卷数据验证了不同维度的信任对企业间合作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信任维度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促进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吗?——来自中国海关产品出口层面的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尹华 周任远 孙元欣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2,共9页
该文利用中国海关产品层面的出口交易数据,研究了创新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起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从技术密集度角度看,创新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全要素生产率高... 该文利用中国海关产品层面的出口交易数据,研究了创新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起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从技术密集度角度看,创新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全要素生产率高的行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作用更显著,对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行业均存在推动作用。从技术溢出角度看,外商直接投资能显著提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却较为复杂。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大相应行业的研发投入、吸引外资时需因行业施策,以有效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异质性影响 技术溢出 外商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晓雷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阶段转型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阐述,中国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发展思...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阶段转型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阐述,中国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发展思路,制定并实施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二阶段转型是从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到21世纪初,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基础上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三阶段转型是从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到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坚持科学发展、快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和新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转型 快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电商发展有助于碳减排吗?——来自淘宝村建设的证据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洋 邵帅 徐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6,共11页
农村电商作为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重要渗透形式,其对乡村振兴与城乡均衡发展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但对于其能否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尚未得到广泛关注。明晰农村电商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回应“数字乡村”建设能否... 农村电商作为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重要渗透形式,其对乡村振兴与城乡均衡发展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但对于其能否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尚未得到广泛关注。明晰农村电商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回应“数字乡村”建设能否兼顾乡村振兴与低碳发展战略这一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淘宝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缩影,该研究通过2014—2021年淘宝村数据与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并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碳排放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与人口规模效应,进而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淘宝村建设的视角对农村电商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发展对碳减排具有积极作用,即农村电商发展可以兼顾乡村振兴与低碳发展战略。然而,农业类农村电商发展与工业类农村电商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农业类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而工业类农村电商发展则不利于碳减排。同时,农村电商发展通过降低碳排放强度而对碳排放产生的抑制效应比其通过规模效应产生的碳排放促增作用更强,而农村电商发展对经济发展效应的作用并不显著,因而在总体层面表现出碳减排效应。此外,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推动城乡人口与产业的再平衡,通过缓解城市化压力和抑制资本深化而助力碳减排。据此,该研究提出应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调节城乡人口迁徙路径和合理规划城乡产业分布,协同推进“十四五”规划中的城乡均衡发展与低碳发展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淘宝村建设 碳减排 数字乡村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战略走向评估 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六位知名学者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宏强 龚柏华 +4 位作者 杜金岷 李非 赵晓雷 钟春平 王佳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4,共20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2015年4月8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建立自贸试验区,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发展面临哪些共性问题,各自贸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什么,值得深入研讨。本期以"‘自贸试验区’战略走向评估"为主题,约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六位知名学者,就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自贸试验区建设与负面清单管理、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转型、自贸试验区建设与闽台经济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与试验效果测度、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复制推广等问题展开研讨,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试验 试验区 知名学者 发行人 政府职能转变 传媒 评估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于茂荐 孙元欣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62,共12页
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晰。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将激励企业拓展内部技术知识基础、实施技术多元化,以增加从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中的获益。... 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晰。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将激励企业拓展内部技术知识基础、实施技术多元化,以增加从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中的获益。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和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企业内部技术多元化能力在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了部分中介效应;供应商网络关系强度和供应商创新绩效正向调节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商网络 技术多元化 创新绩效 关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系契约的专用性投资治理模式选择博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茂荐 孙元欣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5-52,共8页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专用性投资是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动因,但是相关的研究结果却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构建关系契约激励下的供应商进行专用性投资模型,探讨了一类高度专用性投资导致非一体化的情形。结果表明:所有权安排影响了关系契约的治...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专用性投资是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动因,但是相关的研究结果却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构建关系契约激励下的供应商进行专用性投资模型,探讨了一类高度专用性投资导致非一体化的情形。结果表明:所有权安排影响了关系契约的治理效率,在非一体化条件下,关系契约可以更好的激励专用性投资。研究拓展了交易成本理论对于企业边界的认识,也为纵向一体化的分解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契约 专用性投资 纵向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能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来自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异质性证据 被引量:28
15
作者 邵帅 徐乐 章绍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40,共14页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纠正碳排放负外部性的有效手段,被预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但现有研究对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在具有不同能源禀赋地区的实施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尚未予以关注。采用2003-2017年中...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纠正碳排放负外部性的有效手段,被预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但现有研究对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在具有不同能源禀赋地区的实施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尚未予以关注。采用2003-2017年中国28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样本和双重差分(DID)模型,在区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价格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对该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特别地,识别比较了该政策在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异质性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产生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而且这种减排效应在能源供给侧要明显强于能源消费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价格效应对碳减排的推动作用在样本城市整体层面显著存在,而其规模效应对碳减排的积极影响则仅在非直辖市和非低碳试点城市显著存在;产业结构优化仅能在能源供给侧通过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价格效应驱动碳减排,而绿色技术创新无论在能源供给侧还是消费侧,均有助于实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碳减排 能源供给侧 能源消费侧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去”能否“反哺桑梓”:跨境研发与母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晨 孙元欣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5-216,I0038,I0039,共14页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正逐步迈向价值链的前端,已有少部分企业涉足研究与开发领域以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而纵观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跨境研发与母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议题。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和高阶梯队理论,利...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正逐步迈向价值链的前端,已有少部分企业涉足研究与开发领域以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而纵观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跨境研发与母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议题。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和高阶梯队理论,利用2007-2014年中国1242家高科技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研发及其规模强度和地域广度对母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考察高管背景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跨境研发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跨境研发规模强度和地域广度分别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正向关系;匹配型高管境外经历和高管任期显著调节跨境研发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分析内在机制后发现,探索型技术获取和利用型市场开拓在跨境研发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在更换变量的测度方法、剔除避税样本及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丰富了跨境研发绩效的理论成果,也为今后中国企业的跨境研发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研发 规模强度 地域广度 自主创新能力 高管背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权力的结构、扩张机制与异化效应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燕 张祥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平台组织日益成为对社会经济要素整合的主要形态和载体,深刻影响着社会权力结构,从而催生出特殊的平台权力模式。文章分析了平台权力的内涵、结构和本质,探讨了平台权力的边界和扩张机制,研究了平台权力异化...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平台组织日益成为对社会经济要素整合的主要形态和载体,深刻影响着社会权力结构,从而催生出特殊的平台权力模式。文章分析了平台权力的内涵、结构和本质,探讨了平台权力的边界和扩张机制,研究了平台权力异化带来的权力冲突和权力垄断问题。研究表明:(1)平台经济模式对社会经济要素形成新的解构、表达和整合方式,驱动着传统权力结构重塑,形成平台权力生态体系。(2)平台要素的凝聚容易形成平台权力垄断,使平台方在平台结构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平台生态系统的利益流向和资源配置,体现出较强的约束力和管制力。(3)平台组织通过价值关联、利益创造、输送和分配派生出新的权力运行规则,依托掌控平台规则、强化垄断地位、技术设定、权力衍生和法律授权等机制实现公权私有化,使平台企业拥有把公权力转化为牟利工具或进行交易的能力。(4)超级平台垄断将会加速公权私化,重塑社会权力秩序,导致平台权力异化,侵害相关参与方的利益,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安全。文章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平台权力结构和秩序的优化,降低平台权力异化带来的风险,推动我国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权力 结构 扩张机制 异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撑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双 张翔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32,共7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灵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包容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支撑因素。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明确提出了宇宙规律和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底层基因;其次,探讨了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基石...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灵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包容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支撑因素。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明确提出了宇宙规律和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底层基因;其次,探讨了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基石作用,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内在根基和源动力,有助于催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影响力;最后,研究了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效应,并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探讨文化自信的提升方式,以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章研究有助于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把握其时代精华,增强文化自信,以便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文化自信 支撑效应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环境协同治理的非对称效应:基于多主体与多区域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乐 王海霞 邵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42,共15页
探究长三角环境协同治理的非对称效应,即环境协同治理效果因环境规制的实施主体与区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规避环境规制的“逐底竞争”,进而规避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至关重要,可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一国... 探究长三角环境协同治理的非对称效应,即环境协同治理效果因环境规制的实施主体与区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规避环境规制的“逐底竞争”,进而规避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至关重要,可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提供重要的政策参考。基于2009—2016年长三角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结合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多主体与多区域双重视角下,考察政府环境监管与公众环境诉求在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的非对称效应,进而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识别。研究发现:(1)在多主体视角下,政府环境监管表现出显著的环境治理效应,但公众环境诉求的环境治理效应并不显著,而政府环境监管与公众环境诉求的环境协同治理效应也尚未显现,存在多主体层面的环境协同治理非对称效应;(2)在多区域视角下,依靠政府环境监管的协同治理模式在长三角大部分城市产生了积极的环境影响,但在以合肥、马鞍山为代表的安徽部分城市中并未产生积极的环境治理效果,即存在多区域层面的环境协同治理非对称效应;(3)政府环境监管与公众环境诉求能够通过增加外商直接投资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但并未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的环境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协同治理 政府环境监管 公众环境诉求 非对称效应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