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金融赋能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
作者 郑丽 朱小能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0,共15页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阶段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并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绿色信贷 碳金融 低碳转型 可持续发展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驱动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包阳琳 赵燕萍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3期164-166,共3页
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是逐步向多元化和高效化转型。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正在改变农村的发展方式。文章将探... 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是逐步向多元化和高效化转型。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正在改变农村的发展方式。文章将探讨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分析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为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生产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 驱动效应 金融模式 经济全球化 数字金融 金融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数字货币的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吕江林 郭珺莹 张斓弘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9,共17页
通过建立表征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经济主要机制的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指数,并合理引入利率走廊机制,构建DSGE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若干重要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结果表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波动... 通过建立表征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经济主要机制的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指数,并合理引入利率走廊机制,构建DSGE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若干重要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结果表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波动,但会对央行数字货币等若干重要金融变量产生较明显影响并且会使货币乘数不确定性增加;央行数字货币的利率可作为一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其与常备借贷便利可形成利率走廊机制,更有效地调节经济;在利率走廊机制下,受到负向生产技术冲击后,商业银行存款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谨慎调节利率走廊宽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多以SLF和MLF等能直接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工具应对生产技术等负向冲击;同时,商业银行应随活期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的提高,积极采取措施吸收存款以提高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DSGE模型 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推动了企业差异化竞争吗?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斐烨 黄哲 吕江林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39,共11页
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差异化竞争,对国家产业升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差异化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推动企业差异化竞争。机制检验表... 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差异化竞争,对国家产业升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差异化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推动企业差异化竞争。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源运用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实行差异化竞争。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差异化竞争的推动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企业、内控机制建设水平较高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应制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推动基于差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投资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差异化的自身高质量发展;结合企业自身特征,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差异化竞争 文本分析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股价效应探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吕江林 刘胤之 +1 位作者 黄哲 郑丽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0,共16页
从投资者预期与公司专业化经营两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短期股价效应,并以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中国发布分拆预案或筹备公告的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超额收益率进行了回归... 从投资者预期与公司专业化经营两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短期股价效应,并以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中国发布分拆预案或筹备公告的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超额收益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分拆上市公告会在事件日附近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异常收益率,但该效应持续时间较短;母公司信息披露越多且分拆上市确定性越强,异常收益率会有越好的表现;当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属不同的行业进行分拆时,会有更高的异常收益率;当子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时,会有更高的异常收益率。上市公司应充分权衡分拆上市的利弊,以分拆上市的动因与绩效为导向,科学有效地分拆;监管层应加大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分拆上市相关法规,科学指引上市公司分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分拆上市 事件研究法 股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最优工具选择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吕江林 申屠廉盛 黄哲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共12页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金融中介、中央银行这4个主体部门,并细分成8个部门的DSGE模型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工具搭配问题。主要结论是: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的贷款价值比工具以及资本充足率工具与货币政策的扩...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金融中介、中央银行这4个主体部门,并细分成8个部门的DSGE模型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工具搭配问题。主要结论是: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的贷款价值比工具以及资本充足率工具与货币政策的扩展型泰勒规则工具搭配,在面临各种需求、供给、偏好和政策冲击时,具有相对最优的降低经济、金融及杠杆率波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效果,也具有相对最优的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搭配 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电商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以外贸增长为中介变量的实证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哲 杜斐烨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64-167,共4页
文章基于2016-2020年全国30个省域数据,探究跨境电商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及地区差异,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外贸增长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跨境电商发展显著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优化;跨境电商对内循环发展格局的影响呈中... 文章基于2016-2020年全国30个省域数据,探究跨境电商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及地区差异,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外贸增长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跨境电商发展显著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优化;跨境电商对内循环发展格局的影响呈中-东-西地区依次递减态势,对外循环发展格局的影响呈西-中-东地区依次递减态势;外贸增长在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结合上述结论,应强化跨境电商基础支持、鼓励外贸企业自建独立站、推动全球贸易流通交互沟通,全面驱动外贸增长,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外贸增长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切、内耗与秩序:基层协商的一般模式与改善之道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旭水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基层协商的目的在于通过更为温和的方式提升政府政策的可接受度和精准力,使之更好地回应民众诉求而直击问题。根据协商问题提出方的不同,以及协商双方互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程度,可以将基层协商模式划分为:政策供给—政策享受—温和模式... 基层协商的目的在于通过更为温和的方式提升政府政策的可接受度和精准力,使之更好地回应民众诉求而直击问题。根据协商问题提出方的不同,以及协商双方互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程度,可以将基层协商模式划分为:政策供给—政策享受—温和模式、政策享受—政策供给—温和模式、政策享受—政策供给—激烈模式。通过分析这三种基层协商模式发现,基层协商模式的理想状态不应只关注于问题的顺畅解决,还需要对比不同模式下对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的关切度、相关消耗、秩序主导者形象,力图在最大关切中避免内耗而有效维护基层管理机构权威,使其在民主协商中赢得更大信任和支持。同时,需要管理者提升民主协商素养,强化公共精神,畅通协商过程,提升协商参与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协商 公共精神 基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