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父母的真实需求:金钱还是陪伴?——农村家庭代际居住距离对养老质量的影响视角
1
作者 康姣姣 吴方卫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9,共15页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随着劳动力流动进入新阶段,农村代际居住状况成为影响家庭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方面,为此从理论层面梳理代际居住距离对养老质量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利用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代...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随着劳动力流动进入新阶段,农村代际居住状况成为影响家庭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方面,为此从理论层面梳理代际居住距离对养老质量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利用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代际之间存在居住距离成为农村家庭的常态,并且这种常态可能会因为成年子女城镇定居的趋势与愿景而强化。第二,代际居住距离存在的实质是子女陪伴的减少,造成传统的“养儿防老”预期受到冲击,养老质量下降。第三,金钱不能替代陪伴。子女的经济支持虽然可以改善老年父母的经济状况,但在非家庭养老资源缺乏的场景中,经济支持未能缓解代际居住距离的冲击。进一步讨论发现,高龄老年群体往往主观偏好子女照料,但客观现实却是代际居住距离对养老质量的负向影响更大。据此提出应鼓励子女增加探望老年父母的频率,增加本地就业机会,探索多样化养老新业态,保障子女就业、生活的同时,提高老年父母的养老质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流动 子女陪伴 经济支持 代际居住距离 养老质量 非家庭养老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代际居住分离、自理能力与农村养老困境——基于2013—2018年千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康姣姣 吴方卫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8,共15页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关亿万农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的视角,系统审视了劳动力持续外流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变化及其所引发的养老困境,并利用2013—2018年千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代际居住分离...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关亿万农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的视角,系统审视了劳动力持续外流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变化及其所引发的养老困境,并利用2013—2018年千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代际居住分离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使得农村以成年子女供给为表征的家庭养老服务供给减少,传统养老服务供需平衡被解构;第二,随着劳动力外流的持续推进,农村老龄化和老人规模扩大,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加,在老人进入自理能力较差阶段时,陷入养老困境的可能性提高;第三,农村的社会(政府)养老服务也是供给的一部分,但其并不丰裕,并未形成家庭养老服务供给缺失时的有效补充。进一步讨论发现,代际居住分离造成的养老困境,在男性较多、医疗可及性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盆地和东部地区由于地势平坦、社会养老资源相对较为丰裕的原因,养老困境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分离 自理能力 服务供需 养老困境 农村养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逻辑意涵、现实约束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秋红 邱欣 张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0,212,共12页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这一引领作用的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并融入乡村产业的过程,在实...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这一引领作用的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并融入乡村产业的过程,在实践中表现为科技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产业链建设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力量上以农民为主体,在根本目标上突出共享共富。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适应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科学选择和回应现实需要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不过,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仍然在人才、资金投入、产业经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受到较多约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其引领作用也受到阻碍。未来应从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乡村产业经营、推进乡村产业链创新升级,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共建共享共富机制等方面共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风险转移与化肥减量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雯 张锦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基于2011—2022年我国粮食主产省的县级面板数据,以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这一外生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业风险管理对单位面积化肥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完全... 基于2011—2022年我国粮食主产省的县级面板数据,以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这一外生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业风险管理对单位面积化肥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完全成本保险试点通过降低农业收入波动促进了化肥减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开展试点更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高发和农地经营规模更高地区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据此,应提高农业保险法制化水平,推进风险管理正式制度建设,以保障农业保险绿色减量效应的实现;同时实施差异化的费率和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自然灾害高发和农地经营规模更高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最后规范理赔制度,进一步强化农业保险的稳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风险 化肥减量 完全成本保险 农业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