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生物陶瓷的功能性生物适配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嘉乾 卢霄 +3 位作者 鲁亚杰 王迎军 王臻 卢建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和“精准生物适配”理论。本文围绕“医用生物陶瓷(磷酸钙类材料)的功能性生物适配”这一主题分享本团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经验,从结构适配、降解适配、力学适配、应用适配等四个角度,结合骨科临床应用背景,探讨如何实现其生物适配和设计制造的有效衔接,旨在为医用生物陶瓷的设计、制造、监管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生物适配 材料微结构 生物降解 骨再生 血管化 专题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流体剪切力对大段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德强 杨爱玲 +3 位作者 汤亭亭 卢建熙 郭雪岩 戴魁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14,20,共8页
目的结合流体力学模型研究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与多孔支架内流体剪切力的关系。方法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对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多孔磷酸三钙支架进行灌注培养。培养基的黏度分别为1.12mPa.s,2.23mPa.s及3.35mPa.... 目的结合流体力学模型研究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与多孔支架内流体剪切力的关系。方法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对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多孔磷酸三钙支架进行灌注培养。培养基的黏度分别为1.12mPa.s,2.23mPa.s及3.35mPa.s。通过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组织形态学评价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建立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支架内的流体剪切力。结果培养基黏度2.23mPa.s组,细胞增殖高于其他组。培养基黏度2.23mPa.s及3.35mPa.s组第28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第7d后的骨钙素分泌高于1.12mPa.s组。培养基黏度越高,骨桥蛋白的分泌高峰出现越早。28d后,黏度3.35mPa.s组的钙化基质最多。流体力学模型分析,培养基黏度1.12mPa.s,2.23mPa.s及3.35mPa.s组中,支架内的平均流体剪切力分别为5mPa,11mPa和15mPa。结论在利用复合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多孔磷酸三钙构建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过程中,15mPa的流体剪切力最有利于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骨组织工程 流体剪切力 计算流体动力学 骨髓基质于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磷酸三钙载体内流场分布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晓江 戴尅戎 +3 位作者 汤亭亭 谢幼专 江兴贤 卢建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1-27,33,共8页
目的对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磷酸三钙载体内流场分布进行模拟研究。方法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我们自行设计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β-TCP载体内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不... 目的对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磷酸三钙载体内流场分布进行模拟研究。方法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我们自行设计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β-TCP载体内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不同灌注速度条件下载体材料内的流体剪切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利用CFD方法可以很好的模拟三维载体材料内的流场分布,并可以对载体材料内部的流体剪切应力进行计算。在我们的灌注反应体系中,3ml/min,6ml/min及9ml/min灌注速度条件下载体内主要区域的流速值分别为(0.227±0.062)mm/s、(0.459±0.125)mm/s以及(0.701±0.193)mm/s,而相应的流体剪切应力值分别为5.2±1.5mPa、10.6±3mPa以及16.2±4.6Pa。结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这一计算模型可以进行不同灌注系统之间结果的比较及不同显微结构载体之间结果的比较。并且可以根据细胞实验结果选择适于细胞分布增殖或者分化的流体剪切应力值,进而为组织工程中生物反应器的流速选择以及载体材料结构的加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生物反应器 流体剪切应力 多孔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磷霉素多孔生物陶瓷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钧 许耀 +3 位作者 卢建熙 周则红 马晓生 姜建元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制磷霉素多孔生物陶瓷复合体,为临床植骨并减少感染发生提供更好的选择。方法将磷霉素溶液与多孔生物陶瓷浸泡,风干。测定生物陶瓷吸附磷霉素能力以及测定吸附后多孔生物陶瓷理化性能上的变化。结果生物陶瓷吸附一定量的磷霉素后... 目的研制磷霉素多孔生物陶瓷复合体,为临床植骨并减少感染发生提供更好的选择。方法将磷霉素溶液与多孔生物陶瓷浸泡,风干。测定生物陶瓷吸附磷霉素能力以及测定吸附后多孔生物陶瓷理化性能上的变化。结果生物陶瓷吸附一定量的磷霉素后,理化性能测试提示其钙磷比和压缩强度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生物陶瓷能吸附磷霉素,其理化性质吸附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生物陶瓷 磷霉素 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测定动物血清和组织器官中的微量银元素 被引量:36
5
作者 袁君杰 谢幼专 +6 位作者 韩辰 孙伟 张凯 赵杰 卢霄 卢建熙 任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33-2537,共5页
银的应用在当代生物医学领域得到极大地推广,其生物安全性也受到密切关注,明确银离子在生物体内分布以及其安全阈值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需要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医学生物样品中银的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于... 银的应用在当代生物医学领域得到极大地推广,其生物安全性也受到密切关注,明确银离子在生物体内分布以及其安全阈值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需要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医学生物样品中银的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于金属离子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非常适用于医学生物样品中所含痕量银元素的检测,但具体方法的开发,包括样品前处理和检测过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微波消解处理机体血清和组织器官样品,通过ICP-MS法测定样品内微量银元素的检测方法。血清和肌肉、骨髓、骨骼组织,以及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器官样品经5mL硝酸-2mL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消解程序采用2 000W功率3步式温度梯度,样品最终消解完全,获得的数据重复性好,且耗费时间短,为大批量样品处理节省了时间。消解溶液经稀释定容,在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后,用ICP-MS对溶液中的107 Ag进行测定,以钇(Y)为内标元素补偿基体效应和准确度漂移。测定结果显示,107 Ag元素检出限为0.98μg·kg-1,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9,回收率为98%~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4.3%。用该法测定了动物血清和组织器官中的银元素含量,发现机体摄入银离子后,主要蓄积在肝脏。检测结果表明ICP-MS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机体的微量银元素,所建立的方法适用性强,可满足不同类型医学生物样品中微量银元素的测定,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且灵敏度高,尤其适合于大批量生物样品的检测,为其他生物样品微量元素的检测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ICP-MS 血清 组织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对羊腔隙性松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平 王臻 卢建熙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5期4063-4069,共7页
建立一种新型松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和评价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对该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成年中国青山羊双侧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制备腔隙性松质骨缺损(直径10mm、深20mm),以颗粒型多孔β-TCP(A组)、粉末型多孔β-TCP(B组)进... 建立一种新型松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和评价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对该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成年中国青山羊双侧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制备腔隙性松质骨缺损(直径10mm、深20mm),以颗粒型多孔β-TCP(A组)、粉末型多孔β-TCP(B组)进行修复,同时设立冻干异体骨(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术后4周、12周、24周进行X线片、CT及组织学以观察和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表明D组不能自行愈合;X线、CT示24周时A、B、C组均骨性愈合,图像数据分析示A组和C组、B组和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示A、B、C三组4周新骨开始长入,24周骨缺损基本修复,4周、12周、24周三组新生骨面积比分别为(6.82±0.84)%、(6.68±1.13)%、(19.98±1.32)%,(16.32±2.21)%、(16.88±2.43)%、(38.63±3.31)%,(37.67±5.52)%、(39.11±6.43)%、(55.67±4.38)%,统计学分析示C组修复效果好于A组、B组(P<0.05),A组、B组间无差异(P>0.05)。该骨缺损模型稳定、可靠,可较好得模拟一些临床中的腔隙性骨缺损环境;新型多孔β-TCP可良好修复该腔隙性松质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骨缺损 多孔β-磷酸三钙 冻干异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