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光伏逆变器故障穿越的载波交叠调制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任颉 周鹏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7-176,共10页
为了解决三电平光伏逆变器故障穿越时的中点电位平衡问题,在已有的脉宽调制和中点电位平衡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深度载波交叠调制法(deep carrier overlapping PWM,DCO-PWM)。该方法通过尽量增加上下层载波的交叠深度,削弱了中矢... 为了解决三电平光伏逆变器故障穿越时的中点电位平衡问题,在已有的脉宽调制和中点电位平衡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深度载波交叠调制法(deep carrier overlapping PWM,DCO-PWM)。该方法通过尽量增加上下层载波的交叠深度,削弱了中矢量对中点电位的影响,实现了在故障冲击和高无功电流工况下保持中点电位平衡和并网电流可控。针对DCO-PWM增加了功率器件开关次数的问题,开发了一种调制策略的分相切换方法,仅在中点电位差超出设定阈值时,将调制波中间相切换到DCO-PWM,其他状态仍然使用常规的载波同相层叠调制法(carrier phase disposition PWM,CPD-PWM),从而降低了并网电流的谐波含量和器件开关损耗。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在三电平逆变器低电压故障穿越过程中,可有效增强对并网电流和中点电压的控制,从而保证故障状态的安全可靠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逆变器 低电压穿越 载波交叠调制 中点电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终端抗自干扰射频接收前端设计
2
作者 高峻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5-871,共7页
以发射机非线性为主的自干扰普遍恶化5G终端接收机性能。为此,设计了一款抗自干扰射频接收前端。从典型架构和设计要求入手,提出抗自干扰因素分解法,通过实际场景的指标分解,分别讨论隔离度和线性度等因素,利用理论分析及公式推导给出... 以发射机非线性为主的自干扰普遍恶化5G终端接收机性能。为此,设计了一款抗自干扰射频接收前端。从典型架构和设计要求入手,提出抗自干扰因素分解法,通过实际场景的指标分解,分别讨论隔离度和线性度等因素,利用理论分析及公式推导给出了设计要求与射频接收前端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了在已知设计要求条件下的产品设计准则。经产品投产和实物测试,测试结果与设计要求吻合,验证了该套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该产品的抗自干扰能力提升15 d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终端 抗自干扰射频接收机 退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通信技术的山区茶园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3
作者 余建平 胡陆平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0期18-19,共2页
结合山区茶园种植活动的实际状况看,其把控和监测难度较大,尤其是山区茶园本身的面积较大,且地形相对较差,因此如果想要实现对整个茶园远程监测,就需要充分结合GPS通信技术的价值优势,从而实现整个监测系统设计应用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 结合山区茶园种植活动的实际状况看,其把控和监测难度较大,尤其是山区茶园本身的面积较大,且地形相对较差,因此如果想要实现对整个茶园远程监测,就需要充分结合GPS通信技术的价值优势,从而实现整个监测系统设计应用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GPS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功能分析入手,结合山区茶园远程监测系统设计的背景及意义认知,从而探究基于GPS通信技术的山区茶园远程监测系统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通信技术 山区茶园 远程监测 系统设计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实验装置强化实验队伍建设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海旦 林先茂 +2 位作者 樊冰 薛凌云 姜周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9-242,共4页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力军。针对实验技术队伍动手实践能力欠缺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阐述了开展实验装置研制,有利于推动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力军。针对实验技术队伍动手实践能力欠缺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阐述了开展实验装置研制,有利于推动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并结合作者所在高校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项目立项和评比、建立创新团队和借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最后,分享了所在高校实施自制实验装置,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对推进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自制实验装置 实验技术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Advanced网络的位置服务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艾明 侯云静 +1 位作者 周润泽 蔡茂 《电信科学》 2022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3GPP制定的5G标准Release 15(Rel-15)版本仅支持紧急业务的位置服务需求,在Rel-16完成了5G位置服务网络架构、网元功能、端到端流程设计、定位参考信号、测量量、测量流程等的标准化后,成为了支持商业场景位置服务的完整版本。Rel-17则... 3GPP制定的5G标准Release 15(Rel-15)版本仅支持紧急业务的位置服务需求,在Rel-16完成了5G位置服务网络架构、网元功能、端到端流程设计、定位参考信号、测量量、测量流程等的标准化后,成为了支持商业场景位置服务的完整版本。Rel-17则进一步缩短了定位服务时延、提升了定位精度到米级。3GPP在2022年开始Rel-18位置服务和定位研究项目,主要包含进一步提升定位性能指标(如更低时延、更高精度和更低能耗),以及进一步扩展定位功能(如支持Sidelink定位、用户面定位和卫星接入场景的终端位置验证等)。在介绍Rel-15/Rel-16/Rel-17位置服务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分析了实现Rel-18定位的部分潜在关键技术,指出了6G网络的定位需求是更高的精度、支持更高速度场景的定位、支持更多的垂直行业和场景,人工智能、太赫兹通信将成为实现6G更高精度定位的潜在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位置服务 低时延定位 低功耗高精度定位 Sidelink定位 用户面定位 6G定位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需求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俊文 《电信科学》 2019年第8期26-38,共13页
首先扩大了研究范围,对未来互联网包括5G时代和后5G时代的发展趋势、前瞻应用、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互联网的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随后聚焦了5G时代的工业互联网,分析了工业互联网架构、工业边缘云、确定性时延工业连接... 首先扩大了研究范围,对未来互联网包括5G时代和后5G时代的发展趋势、前瞻应用、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互联网的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随后聚焦了5G时代的工业互联网,分析了工业互联网架构、工业边缘云、确定性时延工业连接、工业互联网行业云平台、数字化转型、安全、标识与解析等核心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行业云平台 工业边缘云 全息传送 确定性时延传送 触觉互联网 可信网络安全 空地一体化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网络切片和绿色通信的软件定义虚拟化接入网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廷 刘刚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1306,共16页
接入网络中存在大量不同的接入技术和海量的接入设备,导致运营复杂度和成本急剧增加,这迫使运营商亟待寻找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提升收支比,以此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 接入网络中存在大量不同的接入技术和海量的接入设备,导致运营复杂度和成本急剧增加,这迫使运营商亟待寻找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提升收支比,以此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的新型接入网体系架构SDVAN,其可以提供具有高成本效益的网络管控机制,同时具备高扩展性并支持定制化.SDVAN将所有物理设备的控制平面抽象化集中化,并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的灵活定制.SDVAN节点的可编程性为不同的接入技术提供了弹性支持.此外,SDVAN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资源建模机制和网络抽象方法,实现了网络服务的自动化编排,并可基于信任级别来体现网络的可视性和可控性.最后,SDVAN实现了支持多租户和多版本网络设备的网络切片功能.实验结果证明了SDVAN方案在网络节能、资源利用率、成本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入网 绿色通信 网络切片 网络虚拟化 软件定义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50G PON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8
作者 成刚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10G无源光网络(PON)商用之后,下一代PON的成本和向前兼容性是影响后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尽量利用运营商在现有光分配网络(ODN)上的投资以及与原来的PON共存,着重讨论基于时分复用(TDM)的单波长25G PON方案的物理层技术以及成本控... 在10G无源光网络(PON)商用之后,下一代PON的成本和向前兼容性是影响后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尽量利用运营商在现有光分配网络(ODN)上的投资以及与原来的PON共存,着重讨论基于时分复用(TDM)的单波长25G PON方案的物理层技术以及成本控制相关的技术要点。对于50G PON的技术演进,则简要介绍了调制方案的特点和新引入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最后对25G和50G PON在行业内的现状和发展做了归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脉冲幅度调制 NRZ调制 数字信号处理 时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地理可视化的4G/5G语音质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坚 孙磊 +3 位作者 尹以雁 杨晓康 白金贵 张叶江 《电信科学》 2022年第10期131-139,共9页
传统语音质量优化依赖于现场测试、案例积累和专家经验,以人工试验的方式分析问题,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通过应用数据挖掘、决策树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地理可视化等多种技术,开发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语音体验优化可视化平台,可有效识别语音... 传统语音质量优化依赖于现场测试、案例积累和专家经验,以人工试验的方式分析问题,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通过应用数据挖掘、决策树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地理可视化等多种技术,开发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语音体验优化可视化平台,可有效识别语音大数据中的规律,实现用户语音体验指标与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关联分析、劣化门限智能识别以及质差区域画像分析等功能,有利于降低网络工程师技能门槛、提升网络优化工作效率、节省网络运维成本,为行业提供精准有效的语音体验提升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地理可视化 决策树 语音体验 皮尔森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行SCMA信道估计及性能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显安 曾祥念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178,共10页
针对两种SCMA资源映射方式(RE-Sparse SCMA和RB-Sparse SCMA)和已有的基于ZC序列循环移位正交性和正交覆盖码的导频图样方案,提出了基于频分复用的稀疏导频图样,并且在具有不同频率选择性的信道下进行了仿真评估,同时对SCMA的SIC-MPA接... 针对两种SCMA资源映射方式(RE-Sparse SCMA和RB-Sparse SCMA)和已有的基于ZC序列循环移位正交性和正交覆盖码的导频图样方案,提出了基于频分复用的稀疏导频图样,并且在具有不同频率选择性的信道下进行了仿真评估,同时对SCMA的SIC-MPA接收算法提出了目标用户选择策略。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慢衰落信道前提下,正交覆盖码和频分复用都可以明显提升信道估计性能,RB-Sparse SCMA与RE-Sparse SCMA相比,导频图样本身有一定的频域正交性,且性能更好,因此能更灵活地适用于实际多用户传输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非正交多址 SCMA上行链路 导频图样 信道估计 SIC-M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混合交叉技术的电力光传送网络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阳 宋伟 +3 位作者 段程煜 申昉 张晓宏 赵继华 《电信科学》 2021年第12期121-132,共12页
对电力光传送网络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电力光传送网络面临着传送容量的不断提升、拓扑的日渐复杂、业务的灵活调度以及网络智能演进等巨大的挑战。采用光电分层交叉处理的思路,电层专注于小颗粒业务的汇聚收敛和超长距的电再生,光层... 对电力光传送网络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电力光传送网络面临着传送容量的不断提升、拓扑的日渐复杂、业务的灵活调度以及网络智能演进等巨大的挑战。采用光电分层交叉处理的思路,电层专注于小颗粒业务的汇聚收敛和超长距的电再生,光层则提供波长级别的灵活调度,基于无色、无向、无冲突、灵活栅格可配置光业务上下架构的CDC-FROADM技术优化网络架构,提升网络的传送效能,降低能耗和空间占用,赋能网络智能化的演进,同时极大节省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层交叉 波长路由 混合交叉 灵活栅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激励器屏幕发声系统的数理模型
12
作者 耿丽 屈胜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9-979,共11页
目前,全面屏手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提升全面屏的用户体验效果,业界开发了屏下指纹识别、伸缩式摄像头等技术,对于音频(主要是语音通话),则开发了基于压电陶瓷和电磁激励器的两种屏幕发声方案,其代表产品分别为小米MIX与VIVO NEX。该... 目前,全面屏手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提升全面屏的用户体验效果,业界开发了屏下指纹识别、伸缩式摄像头等技术,对于音频(主要是语音通话),则开发了基于压电陶瓷和电磁激励器的两种屏幕发声方案,其代表产品分别为小米MIX与VIVO NEX。该文针对电磁激励器屏幕发声技术,分别从平板弯曲振动、平板声辐射、电磁激励器阵列驱动等模型出发,推导电磁激励器驱动屏幕振动发声的原理以及简化的力电类比等效线路图;给出仿真与实测频响曲线以及某型号手机语音通话测试数据;最后简要归纳电磁激励器屏幕发声的设计指南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激励器 平板弯曲振动 平板声辐射 电磁激励器驱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