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格尔的汉字观及其知识来源与后世论争
1
作者 陈俊早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18、19世纪,德国哲学界掀起语言哲学风潮,关注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并试图从欧洲之外的语言中获得启发,建立表达普遍性真理的语言基础。黑格尔是其重要代表。他的汉字观包含3个层次:汉字的性质和定位,符号特征,文化效果。他认为,汉字是象... 18、19世纪,德国哲学界掀起语言哲学风潮,关注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并试图从欧洲之外的语言中获得启发,建立表达普遍性真理的语言基础。黑格尔是其重要代表。他的汉字观包含3个层次:汉字的性质和定位,符号特征,文化效果。他认为,汉字是象形文字的典型代表,“通过空间的图形来标志表象”,与通过声音来标志表象的字母文字相对立。声音在语言符号中更加直接和具有精神性,因此字母文字更具确定性和纯洁性。而汉字与字音、与口头语言之间的关系是松散和不确定的,符号数量庞大,而且构形复杂。汉字的这种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进展的缓慢和停滞。综合而言,他是把汉字放在以“精神”的发展和显现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中进行评判,但他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比较刻板。梳理他的著作和演讲笔记中可见,他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知识来源于当时欧洲传教士和汉学家的著作。他对汉字做出的消极判断,是当时欧洲知识界的汉字知识水平与他个人的哲学观念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从近代到现代,欧洲哲学家对汉字的论争,都是把汉字作为外来资源和补充,来“捍卫”或者“颠覆”已有的以西方、逻各斯以及语音为中心的哲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汉字 语音 象形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塑造——美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被引量:17
2
作者 魏志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96,共4页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一直贯穿着塑造美国价值共同体与美国精神的努力。从博雅教育到分类选修再到核心课程,虽历经时代变迁,美国高等学校对通识教...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一直贯穿着塑造美国价值共同体与美国精神的努力。从博雅教育到分类选修再到核心课程,虽历经时代变迁,美国高等学校对通识教育及其共同价值塑造的重视在曲折探索中与日俱增。借鉴美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的发展经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当今中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这就需要立足本土、逐层推进、专博兼顾、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美国精神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美学转型之路的独特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潘端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61,共3页
祁志祥先生新近出版的《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在反思和规避以往美学史写作弊病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美学观和美学史观为出发点和依据,探索中国现当代美学转型的历程,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之路。该书在写作体例上将人物... 祁志祥先生新近出版的《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在反思和规避以往美学史写作弊病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美学观和美学史观为出发点和依据,探索中国现当代美学转型的历程,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之路。该书在写作体例上将人物和观念顾盼参照形成体系有机结合,具有方法论创新意义;选取人物独具匠心,不以人物名望为依据,而以其在该时期对学科的实际建树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转型 现当代 中国 美学研究 写作体例 创新意义 独具匠心 美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