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野生小家鼠来源一号染色体替换系”构建的PCR-LDR分型系统 被引量:8
1
作者 晁天柱 陈国强 +3 位作者 赵莹 李凯 周宇荀 肖君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建立用于"野生小家鼠来源一号染色体替换系"构建的PCR-LD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nd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型系统。方法采用易于判断的二元性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 目的建立用于"野生小家鼠来源一号染色体替换系"构建的PCR-LD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nd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型系统。方法采用易于判断的二元性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 point,SNP),应用连接酶检测技术(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建立PCR-LDR分型方案。结果三组多重PCR-LDR分型方案适用于覆盖整条一号染色体的29个SNP遗传位标的分型,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在6.25厘摩(centimorgan,cM)。结论实现了后代小鼠快速、高通量的基因分型,可准确检测1号染色体各区段的重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小家鼠来源的一号染色体替换系 PCR-LDR分型系统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重荧光STR技术分析上海地区7品系常用近交系小鼠核心群的遗传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倪丽菊 赵丽亚 +2 位作者 赵立虎 赵莹 高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比较上海地区7品系常用近交系小鼠核心群的遗传特性。方法将筛选到的48对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引物组合优化,形成11组多重荧光PCR引物混合体系,对来自上海地区两大实验小鼠供应商的7品系近交系小鼠核心群的DNA样进行分型检测。利用遗... 目的比较上海地区7品系常用近交系小鼠核心群的遗传特性。方法将筛选到的48对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引物组合优化,形成11组多重荧光PCR引物混合体系,对来自上海地区两大实验小鼠供应商的7品系近交系小鼠核心群的DNA样进行分型检测。利用遗传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来自两大供应商的7品系近交系小鼠在48个微卫星位点上都为纯合子。同一种群内小鼠的STR位点结果均一致;不同种群小鼠无论品系是否相同,相互间均存在STR位点差异。但相同品系不同种群近交系小鼠间的遗传距离与不同品系小鼠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相比均较近。在UPGMA聚类树中,相同品系的不同种群均首先两两聚成一类。C57BL/6小鼠与其他6品系小鼠的亲缘关系均较远。结论上海地区不同供应商的7品系近交系小鼠核心群间均存在STR位点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小鼠 微卫星 多重PCR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洁 沈志敏 +3 位作者 王胜昌 林金杏 柏熊 谢建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差异。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实验室饲养和野外捕捉东方田鼠的肠道细菌16S rDNA-V4-V5区序列,统计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菌群物种丰度、分布及差异性。结果稀疏... 目的探讨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差异。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实验室饲养和野外捕捉东方田鼠的肠道细菌16S rDNA-V4-V5区序列,统计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菌群物种丰度、分布及差异性。结果稀疏曲线表明取样数量合理,测序充分。在门水平,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的肠道菌群分布和占比基本相似,实验组有1个独有的门,即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野生组有3个独有的门,分别是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未分类的门,丰度差异最大的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在属水平,野外东方田鼠肠道细菌较实验室饲养的丰富,丰度差异最大的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结论获得了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差异性,进一步充实了东方田鼠基础生物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肠道菌群 16S RDNA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鼠IL-4T与C57BL/6J小鼠生长繁育状况的比较
4
作者 顾卫忠 王晓东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6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生长发育 繁育 近交系小鼠 细胞数量 基因剔除 市场潜力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玉琴 冯洁 +6 位作者 柏熊 沈志敏 刘雄伟 高捷 谢建云 胡建华 高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4-38,F0002,共6页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观察测定其肝指数、病理、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周龄湖南洞庭湖种群雄性东方田鼠7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饲喂高脂肪料,对照组饲喂高纤维料,分别于第2、4、6、8、12周处死,称量体重...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观察测定其肝指数、病理、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周龄湖南洞庭湖种群雄性东方田鼠7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饲喂高脂肪料,对照组饲喂高纤维料,分别于第2、4、6、8、12周处死,称量体重及肝重,计算肝指数,采血检测东方田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r-GT)、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取肝脏HE染色后做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6周时肝脏出现了典型的脂肪肝特征,肝重和肝指数都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AST、r-GT、CHE、TC、FFA、GLU和LDL都明显升高(P<0.05),HDL和TG均明显降低(P<0.05)。镜检观察到模型组田鼠肝细胞逐渐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6周时大范围出现脂滴,8周时肝内出现弥漫性大脂肪滴,12周后出现炎细胞的浸润。结论采用高脂饲料成功诱发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提供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非酒精性脂肪肝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病理与相关基因表达改变 被引量:3
6
作者 邵国艳 冯洁 +6 位作者 柏熊 赵莹 刘大海 高捷 谢建云 高诚 胡建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6-60,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肺组织病理改变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0条/只),取对照组东方田鼠和感染血吸虫后第6、10、15、20、30天肺、肝组织样... 目的研究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肺组织病理改变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0条/只),取对照组东方田鼠和感染血吸虫后第6、10、15、20、30天肺、肝组织样品,HE染色后进行病理观察,并提取肺和肝总RNA,对Lyz、RT1-Db1、Cd74、C1qa、Thra、Igf1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其在肝脏和肺脏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后6~10d,肺部有大量出血点,肝细胞空泡变性,肝窦高度扩张,肺和肝组织内血管周围及管腔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至第20天逐渐恢复。从感染后第6天开始,Lyz、RT1-Db1、Cd74基因在肺和肝内表达均明显上调,在第20天后逐渐恢复,C1qa基因在肺内表达上调,Thra基因在肺内表达下调,Igf1基因肝内表达下调。结论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基因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 病理 基因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田鼠微卫星标记的富集筛选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倪丽菊 陶凌云 +3 位作者 柏熊 胡建华 高诚 谢建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9-995,共7页
根据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亲和原理,利用磁珠富集法筛选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微卫星分子标记。链霉亲和素磁珠捕获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然后与连有接头的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复性结合,获得含有微卫星的单链片段,PCR扩增形成双链... 根据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亲和原理,利用磁珠富集法筛选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微卫星分子标记。链霉亲和素磁珠捕获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然后与连有接头的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复性结合,获得含有微卫星的单链片段,PCR扩增形成双链,连接T载体并转化感受态细胞,得到东方田鼠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选70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分析,获得微卫星序列92个。设计合成27对微卫星引物并成功筛选出21对可用引物,取其中10对引物,荧光标记后对3个人工驯养及野生东方田鼠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文章所构建的东方田鼠微卫星文库的阳性克隆率较高,初步筛选的10个微卫星标记均为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在3个东方田鼠种群中,野生湖南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均最高,人工驯养的湖南种群次之,人工驯养的宁夏种群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磁珠富集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洁 柏熊 +4 位作者 沈志敏 刘雄伟 谢建云 胡建华 高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比较实验室条件下饲养的东方田鼠和野外捕捉东方田鼠肝脏的基因表达差异,寻找可能参与肝脏病变的关键基因。方法以实验室条件饲养的东方田鼠和野外捕捉东方田鼠为研究对象,分别抽提RNA,逆转录成cDNA,体外转录为cRNA并进行片段化;利... 目的比较实验室条件下饲养的东方田鼠和野外捕捉东方田鼠肝脏的基因表达差异,寻找可能参与肝脏病变的关键基因。方法以实验室条件饲养的东方田鼠和野外捕捉东方田鼠为研究对象,分别抽提RNA,逆转录成cDNA,体外转录为cRNA并进行片段化;利用表达谱芯片分别进行杂交,扫描后筛选差异基因,并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对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进一步测定,验证芯片数据的结果。结果实验室饲养东方田鼠肝组织与野外捕捉东方田鼠相比,共有99个基因和41个EST差异表达。其中参与机体代谢的基因占主导,约占35.4%;其次为参与信号通路的基因,约占24.2%;参与细胞周期和免疫的基因分别占6.1%和3.0%。结论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初步筛选了可能参与东方田鼠脂肪肝形成过程的基因,发现机体代谢通路的基因占主导,肝脏中细胞色素家族基因表达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芯片 肝脏 细胞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田鼠净化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7
9
作者 柏熊 王晓东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东方田鼠 净化 日本血吸虫 实验室饲养 田鼠亚科 抗病基因 种质资源 仓鼠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基因敲除小鼠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王晓东 金佳璟 +2 位作者 王玉柱 李卫华 丁训诚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年第3期5-7,共3页
为了解uPA基因敲除小鼠(UPA-/-)的生物学特性,为UPA-/-小鼠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研究定期测定UPA-/-小鼠体重、血液生理生化值以及脏器(心、肝、脾、肺等)的重量,统计其繁殖特性,并对两性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4~30周龄UPA-/... 为了解uPA基因敲除小鼠(UPA-/-)的生物学特性,为UPA-/-小鼠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研究定期测定UPA-/-小鼠体重、血液生理生化值以及脏器(心、肝、脾、肺等)的重量,统计其繁殖特性,并对两性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4~30周龄UPA-/-小鼠体重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随周龄增加而增长,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重慢;UPA-/-小鼠繁殖性能平均产仔数为6.30±1.02只,平均妊娠期为20.5±1.9 d,UPA-/-小鼠脏器重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心脏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脾的脏器重量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01),其余脏器重量性别间差异不显著。8周龄uPA基因敲除小鼠血液生理指标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CV(RDW-CV)、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uPA基因敲除小鼠性别之间谷丙转氨酶ALT、血糖GLU、总胆固醇TC、胆碱脂酶CHE有显著差异(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uPA基因敲除小鼠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部分指标两性间测定值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小鼠 生物学特性 繁殖性能 生长发育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鼠血液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11
作者 王晓东 潘漪清 陈鸿书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年第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应答反应 测定 血液 肠道疾病 寄生虫感染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鼠生化标志基因检测
12
作者 王晓东 潘漪清 陈鸿书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5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基因检测 免疫应答反应 生化 Γ干扰素 寄生虫感染 IL-10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