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三方参与机制:上海个案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中起 童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8期32-39,共8页
破解社会矛盾化解传统机制遇到的困境,需研究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发展社会性力量介入解决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模式在社会矛盾化解协同机制中的作用。上海市Y区通过引入"第三方律师事务所",探索了第三方参与的长效信访突出... 破解社会矛盾化解传统机制遇到的困境,需研究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发展社会性力量介入解决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模式在社会矛盾化解协同机制中的作用。上海市Y区通过引入"第三方律师事务所",探索了第三方参与的长效信访突出矛盾化解及终结工作机制,建立了以"政府-第三方-信访人"为矛盾化解新机制的"第三方模式",成为新时期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协同治理的新型路径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能 第三方参与 社会矛盾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何以稳妥进行——以上海松江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为例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宽 熊万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6,124,共10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不断地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改善集体经济的运营机制。松江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以股份合作社的形式,采取农龄和土地份额相结合的配比方式,将全部资产量化到人,既保证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不断地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改善集体经济的运营机制。松江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以股份合作社的形式,采取农龄和土地份额相结合的配比方式,将全部资产量化到人,既保证了集体资产的共有性质,又保障了集体成员的个人收益和实现形式。还有效规范了集体资产的经营权,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妥善地处理了其中所蕴含的各种关系。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优先性,是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效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资产 产权改革 股份合作社 经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背景下社会资本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2009 JSNet全国数据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煜婷 张文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8-205,共28页
本文使用2009JSNet全国数据,考察市场化背景下社会资本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小,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大;第二,体制外部门两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 本文使用2009JSNet全国数据,考察市场化背景下社会资本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小,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大;第二,体制外部门两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没有差异,体制内部门男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小于女性;第三,男性的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无论在体制外部门还是体制内部门都高于女性。综上所述,对于女性而言,其所拥有的网络资源所能带来的收入回报优势被市场化的推进所消减;对于男性而言,其所拥有的阶层网络所能带来的收入回报优势被市场化的推进所提升。因此,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资本在市场化背景下作用的变化,两性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性别 市场化 网络资源 阶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权力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 被引量:26
4
作者 唐文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4,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性形态的结构转型日益突显了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问题,而政府权力是影响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关键性外部变量。政府权力是具有不同属性的强制权力和基础权力的复合性构成。强制权力具有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性形态的结构转型日益突显了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问题,而政府权力是影响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关键性外部变量。政府权力是具有不同属性的强制权力和基础权力的复合性构成。强制权力具有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基础权力具有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功能,两者共同影响着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生长。从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要促进社会组织公共性的良性生长,实现社会组织公共性与政府公共性的协同共进,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需要从"控制型管理"走向"发展型管理",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支持需要从"偏向性支持"走向"协调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公共性 政府权力 强制权力 基础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具主义”到“合作治理”——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模式转型 被引量:27
5
作者 唐文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100,共8页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生成了一种"工具主义"模式。在这种"工具主义"模式下,支配、服从和秩序具有价值优先性,社会组织相对于政府来说缺乏自由而平等的主体地位,政府采用了一种"选择性...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生成了一种"工具主义"模式。在这种"工具主义"模式下,支配、服从和秩序具有价值优先性,社会组织相对于政府来说缺乏自由而平等的主体地位,政府采用了一种"选择性支持"的方式。"工具主义"模式,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全能主义国家"初步转型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其在展现明显效度的同时,亦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限度。为此,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需要从"工具主义"模式向"合作治理"模式转型,确立公共利益维护和增进的价值优先性,发展与社会组织之间自由而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注重从"选择性支持"走向"效益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社会组织 支持 工具主义 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审视中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 被引量:33
6
作者 唐文玉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2年第4期145-162,182,共18页
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海内外学术界对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主要形成了倾向于零和博弈理论叙述的公民社会与民营视野的理论模式,倾向于联袂合作理论叙述的法团主义与组织视野的理论模... 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海内外学术界对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主要形成了倾向于零和博弈理论叙述的公民社会与民营视野的理论模式,倾向于联袂合作理论叙述的法团主义与组织视野的理论模式,以及倾向于整体性理论叙述的多元模式与分类控制的理论模式。围绕这些理论模式,对海内外有关中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论。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中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模式的理论研究方向,需要基于整体的视野和中国经验进行概括框架的再造,以及需要实现结构研究与行动研究之间的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组织 政府 理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阶层、家庭背景与公共服务满意度——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中起 瞿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100,共8页
利用CGSS2015数据详细考察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客观上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对公共服务满意度越低;主观上社会阶层认同越高的人则对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从家庭背景来看,个人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更多地受... 利用CGSS2015数据详细考察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客观上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对公共服务满意度越低;主观上社会阶层认同越高的人则对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从家庭背景来看,个人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更多地受到母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阶层的影响,母亲的社会阶层越高,其子女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低。在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要注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女性社会态度在阶层传递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满意度 社会阶层 阶层认同 家庭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向何处去?——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文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绝不是要否定或质疑国家的主导性地位,而其核心是要求国家通过进一步地诉求合法性,使社会管理更具"柔性"。基于合法性所具有的相关性、依存性和语言性的特点,国家通过进一步诉求合法性的方式来管理社会... 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绝不是要否定或质疑国家的主导性地位,而其核心是要求国家通过进一步地诉求合法性,使社会管理更具"柔性"。基于合法性所具有的相关性、依存性和语言性的特点,国家通过进一步诉求合法性的方式来管理社会,需要加强与社会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协商。正是基于此,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建构出一种国家主导的、规范有序的"双轨政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国家 社会 双轨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介入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基于J街道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唐文玉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新公共性"在中国的构建与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它突显了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问题。本文选取长三角J街道"睦邻点"建设作为经验分析材料,具体考察了国家介入对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 "新公共性"在中国的构建与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它突显了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问题。本文选取长三角J街道"睦邻点"建设作为经验分析材料,具体考察了国家介入对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介入对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至少在短期意义上,简单的国家退出并不是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理性选择。但是,"行政吸纳服务"的国家介入方式,会导致社会组织公共性的断裂。为此,要促进社会组织公共性的良性生长,还需要在政治结构中进一步地导入民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介入 社会组织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超大城市楼宇党建引领楼宇社区治理: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以S市R街道楼宇社区委员会为例
10
作者 赵欣 何海兵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3,128,共11页
如何创新楼宇党建模式以有效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政党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主要议题,也是超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的分析发现:楼宇党建通过目标协同、组织协同、平台协同、能力协同引... 如何创新楼宇党建模式以有效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政党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主要议题,也是超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的分析发现:楼宇党建通过目标协同、组织协同、平台协同、能力协同引领楼宇社区治理实践,形成完整治理空间、实现个体再组织化以及保持营商生态圈稳定,共同构成楼宇党建引领楼宇社区治理的内在机理和动力势能。楼宇系统内外政治、社会与经济的功能一致性,楼宇、社区和街区的空间完整性、全周期治理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间同步性构成了引领作用形成的实践逻辑。楼宇复杂系统在适应性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平衡,促进了楼宇党建推进楼宇社区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楼宇党建 复杂系统理论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包容性社区:居民权利均等化的社会政策想象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西恒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建设中国的包容性社会,需要强调国家的责任,也不可忽视基层社会动员的重要性。建设包容性社区针对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社会体制依然带有浓厚的差序格局传统和身份制色彩,户籍制度与等级制的社区组织形式相互固化,形成了自利性的地方性传... 建设中国的包容性社会,需要强调国家的责任,也不可忽视基层社会动员的重要性。建设包容性社区针对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社会体制依然带有浓厚的差序格局传统和身份制色彩,户籍制度与等级制的社区组织形式相互固化,形成了自利性的地方性传统。这种状态既可能抑制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需求,也可能带来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抗拒。建设包容性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倡导基于居住的社区成员权均等,增进社区自治权、社区福利分配权、社区邻里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社区建设的动员,将为落实公民权利平等的宪政价值提供社会文化基础,并在追求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联动。这也为包容性社会政策赋予了培育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新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社区 包容性社会 社区建设 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困境分析——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海兵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从上海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探索中,可以总结出两种思路:一种是行政放权和分权的思路,管理重心下移,赋权予街道;另一种是技术治理的思路,倡导开放共享、整合协同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条块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整合。但是,城市社区体制改... 从上海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探索中,可以总结出两种思路:一种是行政放权和分权的思路,管理重心下移,赋权予街道;另一种是技术治理的思路,倡导开放共享、整合协同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条块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整合。但是,城市社区体制改革面临着向上的瓶颈制约和原有的体制障碍。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的培育、行政协同机制的完善、社会力量的整合,对于未来城市社区体制的完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体制改革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探索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中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28-36,共9页
当前转型时期,特别是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下行使中国长期积累的矛盾进一步浮出水面,隐性矛盾显性化,显性矛盾更加尖锐。在力保经济增长的同时,探索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 当前转型时期,特别是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下行使中国长期积累的矛盾进一步浮出水面,隐性矛盾显性化,显性矛盾更加尖锐。在力保经济增长的同时,探索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明确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需要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强对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健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府公共机制,创新社会利益的整合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政府对社会矛盾化解的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和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节作用,真正建立社会矛盾化解的多元新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化解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晓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51-56,共6页
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基本上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出台,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依然令人堪忧。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着碎片化、流动性欠缺、转... 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基本上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出台,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依然令人堪忧。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着碎片化、流动性欠缺、转移接续不通畅等难题。鉴于流动人口存在的现实性与长期性,应从中长期的全局性高度重新审视与流动人口相关的各种政策与制度,致力于构建覆盖流动人口的全国基本社会保障统一模式;构建能衔接城乡、区域社会保障体系的转移接续机制和异地缴付模式;有序地构建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转移支付与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保障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社会时期的集体化情境与动员主体再生产——基于华北某大型单位大院的口述史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8-39,共12页
本文以单位社会时期某大型单位大院的口述史为研究对象,对资源垄断下共同行动的发生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单位虽然对个体的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了全面垄断,但是从资源垄断到单位成员的共同行动之间并非存在着直接天然的联系,而是在... 本文以单位社会时期某大型单位大院的口述史为研究对象,对资源垄断下共同行动的发生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单位虽然对个体的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了全面垄断,但是从资源垄断到单位成员的共同行动之间并非存在着直接天然的联系,而是在单位所构建的集体化情境之中,经由去地方化和单位集体仪式的重复、持续的价值集体化过程、多种象征性符号的激励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单位集体认同感,并实现动员主体的再生产,从而达成单位共同行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化 单位社会 动员 集体认同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流动背景下中国民众改革损益感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煜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8,共11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利益格局变动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基于“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大型调查数据,从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角度出发,采用自利理论和比较理论来分析民众对于改革损益感的主观认同情况我们能够发现,代内职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利益格局变动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基于“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大型调查数据,从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角度出发,采用自利理论和比较理论来分析民众对于改革损益感的主观认同情况我们能够发现,代内职业向上流动群体并没有更强烈的改革获益感。职业流动和户籍流动消减了农民群体与其他职业阶层群体改革获益感知的差别。户籍农转非群体比城市群体更多地感知了改革带来的益处。改革获益认知与人们在社会等级中位置的客观变化是不同步的。与职业流动相比,户籍流动对于改革获益感的提升效力更高。因此,民众关于社会贫富差距的心态会进一步影响其对于社会公正的信念,民众对于在改革利益分配中是否获益的感知会影响其对社会公正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流动 户籍流动 改革损益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特征及其治理:上海例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博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53-60,共8页
特大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有其内在根源与特定路径,职业分类、生活方式与代际分化促使其形成不同于初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融入意愿,其流动路径的形成源自于其城乡生活经验的内在身体化,而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在于"流动... 特大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有其内在根源与特定路径,职业分类、生活方式与代际分化促使其形成不同于初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融入意愿,其流动路径的形成源自于其城乡生活经验的内在身体化,而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在于"流动性"所带来的地域文化差异体验与"新家乡"情感意识的自我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治理策略在于分类考察不同职业打工者的日常生活,研究其社会融入的意愿动机、生活经历、群体组织以及社会交往等,在此基础上探寻如何重塑城市社会信任体系与文化价值观念认同,从而对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福利政策、文化生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联条件与协调作用重新予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流动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治理 被引量:14
18
作者 曹锦清 曹正汉 +6 位作者 宋亚平 李宽 唐亚林 刘炳辉 吴重庆 熊万胜 刘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2,共2页
针对"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治理"这个主题,我简要谈以下几点思考:第一,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的治理。第一个核心词我认为是"传统"。何为"传统"?历史上发生过,且经过近代百年革命政党的批判否定仍然传到当代的,即为"传统"。这... 针对"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治理"这个主题,我简要谈以下几点思考:第一,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的治理。第一个核心词我认为是"传统"。何为"传统"?历史上发生过,且经过近代百年革命政党的批判否定仍然传到当代的,即为"传统"。这些制度只是"名"发生了变化而"实"没有变,是为"传统"。凡历史上发生又在历史流变的过程中消逝的制度、习俗、观点还有其他等等,即"非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国家治理 郡县制 历史流变 非传统 核心词 制度 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养老创新的逻辑、瓶颈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222
19
作者 张晓杰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是创新养老模式,改变养老和医疗的双轨分离状态,整合资源,提供一体化的养护服务,这既符合健康养老需求,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供给改革和政策创新的普遍趋势。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创新在服务内容与体系、服务实... 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是创新养老模式,改变养老和医疗的双轨分离状态,整合资源,提供一体化的养护服务,这既符合健康养老需求,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供给改革和政策创新的普遍趋势。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创新在服务内容与体系、服务实施主体、服务费用支付模式和服务从业人员等方面亟待突破以下瓶颈:服务序列未形成、服务供给部门壁垒未打破、支付保障体系尚无统一规划、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匮乏等等。要突破上述瓶颈需以政策创新对医养结合改革进行支持、引导与监管,包括医养结合的梯度服务序列政策、跨部门协作策略、探索性的长期护理保险覆盖政策、所需人力资源储备政策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创新 改革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整合治理: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模式诠释——兼论与总体性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的比较 被引量:72
20
作者 唐文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7,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亦即“政党整合治理”模式。政党整合治理模式的生成,源于中国“政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以及市场体制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资源的有限支配。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总体性治理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亦即“政党整合治理”模式。政党整合治理模式的生成,源于中国“政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以及市场体制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资源的有限支配。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总体性治理模式以及当代西方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而言,政党整合治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本土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权威分布、建构逻辑、结构形态和整合方式四个维度上展现了出来。政党规划、政党整合和自发参与,三者一起构成了政党整合治理模式运作的基本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政党整合治理 总体性治理 多中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