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细胞耗竭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夏鑫 徐子真 李军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611,共6页
T细胞耗竭在恶性肿瘤中起免疫抑制作用。持续的肿瘤抗原刺激、肿瘤微环境中抑制性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存在、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表达的上调、T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变化以及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产物都可能导致T细胞耗竭。逆转肿瘤患者体... T细胞耗竭在恶性肿瘤中起免疫抑制作用。持续的肿瘤抗原刺激、肿瘤微环境中抑制性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存在、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表达的上调、T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变化以及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产物都可能导致T细胞耗竭。逆转肿瘤患者体内的耗竭性T细胞是颇具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本文将对血液系统肿瘤中T细胞耗竭状态、发生机制、逆转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耗竭 血液系统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及思考
2
作者 高欣洁 刘艳 王大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0-548,共9页
地中海贫血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定期输血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近年兴起的基因修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thalassemia,T... 地中海贫血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定期输血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近年兴起的基因修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thalassemia,TDT)的新策略,有望替代传统治疗手段,使TDT患者终身受益。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现有2种技术路线:将外源性β-珠蛋白基因转导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基因添加;利用CRISPR-Cas9系统重新激活γ-珠蛋白表达的基因编辑。该文结合已获批上市的药物和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具体分析了2种路线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讨论了目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干细胞体外扩增与干性维持、载体递送介导体内基因修饰等关联技术的未来攻克方向。在实现临床转化层面,该文就工艺开发困境、临床试验开展、监管审批流程、商业化及支付体系等临床试验面临的现阶段挑战,进行深入思考并阐述可行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治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编辑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血液肿瘤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勇 陈芳源 邓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9-895,共7页
斑马鱼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遗传学和血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文章介绍了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显示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 斑马鱼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遗传学和血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文章介绍了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显示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文章对此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血液肿瘤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转化医学理念 促进系统整合血液病学研究
4
作者 陈赛娟 赵维莅 +3 位作者 张小伟 颜晓菁 张济 陈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4-1240,共7页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疾病机制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角度,而是试图整合不同层次信息,着重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期多元化地理解生物系统发生功能异常的过程...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疾病机制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角度,而是试图整合不同层次信息,着重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期多元化地理解生物系统发生功能异常的过程。通过系统整合生物学方法,深入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医学的方法探索白血病的靶向治疗,对于最终攻克这一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通过"211工程"的建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分化和凋亡的靶向治疗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使APL成为第一种可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也是白血病基因产物靶向治疗的成功典范,这一思路正在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类型白血病。对白血病的系统整合生物学研究也获得重大发展,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白血病基因组解剖学计划,应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基因存在高频率突变及表观遗传性改变,并与白血病临床诊断和预后密切相关;还在全基因组水平研究了APL发病机制和PML-RARα转录抑制的靶基因等。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为全国血液领域白血病分子分型以及规范化临床路径提供指导作用,更进一步深化了"转化医学研究"的理论内涵,以靶向治疗的方法挽救了国际范围内成千上万的白血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系统生物学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中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重排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萌 陈赛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用染色体特异的卫星DNA探针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分析恶性血液病 ,发现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的重排并非罕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促进了对异染色质分子本质的研究。本文就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异染色质的分子结... 用染色体特异的卫星DNA探针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分析恶性血液病 ,发现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的重排并非罕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促进了对异染色质分子本质的研究。本文就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异染色质的分子结构及其重排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 着丝粒周染色体重排 异染色质 ISH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鸣明 邹丽芳 +3 位作者 窦红菊 庄衍 程毅敏 朱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组则采用问题结合CP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成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教师和学生对PBL结合CP教学组教学反馈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医师带教质量调查比较,PBL结合CP教学组在出科理论平均成绩(92.95±4.55 vs 84.45±6.28)、实践技能平均成绩(94.25±4.75 vs 87.45±5.84)和病例分析能力(92.33±5.28 vs 83.65±7.32)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结合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规范疾病诊疗,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极大提升实习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工作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血液肿瘤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学锋 王鸿利 +5 位作者 余慧贞 支立民 朱立红 黄霞萍 邵慧珍 杨景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本文用24项新颖的指标,对121例正常人及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凝血因子增高,抗凝因子减低,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粘稠度增加。揭示患者体内有高凝状态存在,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 高凝状态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抗血栓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应锡璋 王蓓蓓 +5 位作者 姚诗凯 朱建国 朱立红 邵慧珍 马挺 姚洪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15-819,共5页
聚氨酯和肝素经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直接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在聚氨酯管的内壁生成了光滑的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体。经全血凝固时间的检测,新鲜人血注入聚氨酯-肝素接枝管后搁置5昼夜,电镜检查其管壁未见血栓痕迹。凝血酶时间... 聚氨酯和肝素经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直接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在聚氨酯管的内壁生成了光滑的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体。经全血凝固时间的检测,新鲜人血注入聚氨酯-肝素接枝管后搁置5昼夜,电镜检查其管壁未见血栓痕迹。凝血酶时间等检测表明,接枝管起着抗血液凝固的功效,且肝素不脱落。经红外光谱测试,差谱中的新吸收谱带1165和1339cm ̄(-1)表明聚氨酯和肝素分子之间生成了新共价键N-SO_2或O-SO_2的SO_2官能团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体 抗凝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止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钧培 窦红菊 +2 位作者 邹丽芳 杨景文 王鸿利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38-439,452,共3页
目的研究止凝血功能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变化。方法对64例白血病患者分组进行纤维蛋白原(Fg:A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Ag),蛋白C(P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A)及其抑制物活性(PAI:A),纤溶酶原活性(PLG:A),a2... 目的研究止凝血功能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变化。方法对64例白血病患者分组进行纤维蛋白原(Fg:A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Ag),蛋白C(P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A)及其抑制物活性(PAI:A),纤溶酶原活性(PLG:A),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PI:A),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的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组的Fg:Ag增高而a2-PI:A减少(P<0.01或P<0.05);慢性白血病患者Fg:Ag增高而a2-PI:A减少(P<0.05);其余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均存在高凝状态。急性白血病的纤溶亢进和内皮细胞受损,除了引起出血,还可能与疾病的浸润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止血功能 凝血功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基因特征
10
作者 徐天圆 李锐驰 +6 位作者 孙芮 王楠 程澍 王黎 许彭鹏 赵维莅 郑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框架下,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之间收治的525例初治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FL患者[34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183例使用利妥昔单...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框架下,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之间收治的525例初治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FL患者[34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183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来那度胺(R2)],分析大包块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以及预后。结果 大包块FL患者相较于非大包块FL患者,淋巴结累及区域≥5、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骨髓累及、LDH升、FLIPI1高危组、FLIPI2高危组的比例显著升高。ZNF608在大包块FL患者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非大包块FL患者。使用R-chemo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大包块FL患者与非大包块FL患者的PFS和OS无统计学差异。使用R2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大包块FL患者的PFS和OS显著缩短。结论 大包块FL患者相较于非大包块患者,基线时多项高危因素的比例显著升高。初治时大包块FL患者的无化疗方案需在R2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大包块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黄单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桂秋 徐德敏 +3 位作者 张彩英 徐也鲁 赵基 王振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拟体内纤维蛋白予以损伤,并给予中药蒲黄单体以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接触48小时后,细胞明显皱缩,多数细胞脱落或解体;(2)同时加...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拟体内纤维蛋白予以损伤,并给予中药蒲黄单体以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接触48小时后,细胞明显皱缩,多数细胞脱落或解体;(2)同时加入蒲黄单体组,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脱落减少,多数细胞排列规则,形态正常,尤以单体Y_4的保护作用更显著;(3)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同样纤维蛋白作用条件下,其形态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培养 蒲黄单体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的科研理念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振义 王鸿利 陈赛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5-758,共4页
关键词 血液学 血友病 白血病 血栓 止血 转化医学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利年 王鸿利 +2 位作者 支立民 黄霞萍 邵慧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本文用4项筛选试验和14项凝血因子为指标,对57例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组25例,失代偿期组32例)和121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PT的异常检出率代偿期组为77%,失代偿期组为81%;而PT分别为40%和67.5%,APTT分别为48%和73%,TT分别为44%和69%... 本文用4项筛选试验和14项凝血因子为指标,对57例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组25例,失代偿期组32例)和121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PT的异常检出率代偿期组为77%,失代偿期组为81%;而PT分别为40%和67.5%,APTT分别为48%和73%,TT分别为44%和69%。除FⅧ:C,vMF:Ag和vWF:Ag/Ⅷ:C比值在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均较正常对照组为高外(P<0.01,P<0.001),其余则均减低(P<0.05,P<0.001)。因了Ⅶ、Ⅴ和Ⅹ较为敏感,Fg、Ⅴ和Ⅷ的敏感性较差。它们可以作为肝硬化时研究出血、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试验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与泛素E3连接酶c-CBL的相互作用在慢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建华 黄秋花 +2 位作者 刘萍 罗成 奚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通过对BCR-ABL与泛素E3连接酶c-CBL的相互作用结构域的筛查,明确砷剂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结构基础。方法:根据BCR-ABL与c-CBL的结构信息,对二者的结合界面进行结构模拟与分析,基于此构建BCR-ABL的不同突变体[(△SH2(Src同源... 目的:通过对BCR-ABL与泛素E3连接酶c-CBL的相互作用结构域的筛查,明确砷剂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结构基础。方法:根据BCR-ABL与c-CBL的结构信息,对二者的结合界面进行结构模拟与分析,基于此构建BCR-ABL的不同突变体[(△SH2(Src同源结构域2)、△TyrKC(酪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和△SH2/TyrKC(S/H))以及c-CBL的突变体△RF(环指结构域),转染293T及HeLa细胞,应用免疫共沉淀(Co-IP)]及免疫荧光(IF)共定位的方法筛查BCR-ABL与c-CBL的相互作用结构域。结果:Co-IP发现BCR-ABL的TyrKC结构域主要参与了与c-CBL的相互作用,SH2结构域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作用弱于TyrKC结构域;当两个结构域同时截短后,BCR-ABL与c-CBL几乎不发生相互作用;同时c-CBL的RF结构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BCR-ABL的相互作用。IF的结果与Co-IP相符,证明了结构模拟的准确性。结论:BCR-ABL的TyrKC和SH2结构域主要参与了与c-CBL的相互作用,而c-CBL的RF结构域参与了与BCR-ABL的相互作用。c-CBL与BCR-ABL的相互作用对BCR-ABL的稳定性发挥调控作用,对于深入理解砷剂靶向治疗CML分子机制提供了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 C-CBL 慢性髓系白血病 砷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Rig-g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晓蓉 楼叶江 +3 位作者 张长林 许桂平 贾培敏 童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了揭示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中rig-g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阐明ATRA在APL细胞分化中的信号转导网络,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试验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等对... 为了揭示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中rig-g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阐明ATRA在APL细胞分化中的信号转导网络,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试验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等对直接启动rig-g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NB4细胞中,STAT2、IRF-9和IRF-1均能够被ATRA诱导表达,但表达时相有所不同。STAT2和IRF-9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并与rig-g基因启动子上的序列结合,激活rig-g基因的表达。IRF-1单独也能激活含rig-g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但是C/EBPα能强烈抑制IRF-1的这种转录激活作用。结论:在维甲酸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ATRA首先诱导IRF-1的表达;随着C/EBPα的逐渐下调,IRF1-继而又进一步使细胞内的IRF-9和STAT2的蛋白水平上升。IRF-9和STAT2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是直接诱导rig-g基因表达最基本的转录因子。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网络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rig-g基因 IRF-1 IRF-9 ST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retinide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大凯 杜艳芝 +4 位作者 范惠咏 陈玉龙 陈竺 张济 王侃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75-978,共4页
Fenretinide(4HPR)是人工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能够通过诱导凋亡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但是其机理尚不很清楚。本研究考察4HPR对几种白血病细胞的影响,并用U937为对象研究其作用机制。在研究中进行了细胞生长和增殖实验,以... Fenretinide(4HPR)是人工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能够通过诱导凋亡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但是其机理尚不很清楚。本研究考察4HPR对几种白血病细胞的影响,并用U937为对象研究其作用机制。在研究中进行了细胞生长和增殖实验,以膜联蛋白检测细胞凋亡,测定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及用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4-HPR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进一步发现4HPR能够诱导U937细胞发生凋亡,并且此凋亡可以被维生素C所抑制.此凋亡过程伴有活性氧的升高,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以及酶原型胱冬酶8(caspase8),3的蛋白水平表达下降。结论:4HPR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ROS的水平,造成线粒体膜损伤,引发由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凋亡,提示4HPR可能是一种线粒体靶向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RETINIDE 白血病 细胞凋亡 活性氧 胱冬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竺 孙关林 +1 位作者 陈赛娟 王振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S001-S004,共4页
关键词 全反式维A酸 诱导 分化 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PNAS-2参与硫化砷抗APL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坚轶 顾春红 +3 位作者 陈芳源 滕晔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NAS2在硫化砷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NB4细胞在10mg/L硫化砷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改变,RT-PCR方法验证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和检测白血病原代细胞中PNAS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NAS2在硫化砷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NB4细胞在10mg/L硫化砷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改变,RT-PCR方法验证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和检测白血病原代细胞中PNAS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mg/L硫化砷作用后的NB4细胞中,PNAS2基因表达特异性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类似变化在K562和U937细胞中未见;10mg/L硫化砷作用后2例M3患者的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1例M4患者原代细胞该基因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PNAS2基因可能是硫化砷抗APL的靶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相关基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L细胞 硫化砷作用 基因表达谱芯片 NB4细胞 基因表达改变 原代细胞 RT-PCR U937细胞 特异性下调 时间依赖性 芯片检测 方法应用 表达情况 方法验证 K562 靶基因 APL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费爱梅 毛朝明 +2 位作者 刘静静 诸江 糜坚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09-91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株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ATO处理细胞,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MCL细胞株(jeko-1,mino,JVM-2)增殖;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凋亡;用DiOC6(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株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ATO处理细胞,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MCL细胞株(jeko-1,mino,JVM-2)增殖;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凋亡;用D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丢失;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凋亡相关蛋白MCL-1,BCL-2,PUMA,NOXA,cCaspase-3,cCaspase-9,cPARP在ATO处理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ATO抑制MCL细胞增殖,诱导MCL细胞凋亡,并且引起MCL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丢失,引起MCL-1,PUMA,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PARP,cCaspase-3,cCaspase-9表达水平增加,不影响BCL-2,NOXA表达。结论:ATO能有效抑制MCL细胞增殖,诱导MCL细胞株凋亡,其中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三氧化二砷 细胞凋亡 线粒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研究现况和前景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振义 陈秋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要进一步延长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缓解期和消灭残余微量白血病细胞,重要方法之一是开展免疫治疗。在研 究中的免疫治疗方法有4种:①单克隆抗体(单抗),其中Mylotarg(抗CD33单抗接上细胞毒抗生素利东霉素)用于治 疗复发和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 要进一步延长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缓解期和消灭残余微量白血病细胞,重要方法之一是开展免疫治疗。在研 究中的免疫治疗方法有4种:①单克隆抗体(单抗),其中Mylotarg(抗CD33单抗接上细胞毒抗生素利东霉素)用于治 疗复发和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子复发,取得良好效果;Campath-1H(抗 CD52单抗)治疗幼淋细胞白血病(PLL),关罗华治疗B-PLL,缓解率高。其他研究的单抗尚有IL-2单抗治疗急性T 细胞白血病、抗220KD单抗6G7治疗急性白血病、重组免疫毒素BL22(抗CD22)治疗毛细胞白血病以及一些用同位 素标记的单抗治疗各种急性白血病;②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同种反应NK细胞、同种或 自身白血病特异的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效应细胞;③细胞因子及其他免疫调节刺,诸如IL-2,IL-12, GM-CSF,CD40L,FLT-3L,沙利度胺及其衍化物;④白血病疫苗,有抗原特异的、白血病细胞为基础的、负载白血病抗 原的树突状细胞(DC)和白血病来源的DC疫苗等几种不同刑型,以后两者剂型更受重视。总之,到目前为止,急性 白血病免疫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单抗,其他大多数方法也已显示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单克隆抗体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剂 白血病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