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敦煌乐谱》曲拍
1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0,I0002,共6页
中国音乐节拍史上,存有“诗拍”这一阶段并为之正名,这是以《敦煌乐谱》解译为基础的。“诗拍”是唐五言与七言整齐律诗在音乐节拍上的反映,因而是一种典型的“均拍”。至唐宋之际文学上渐以“词”为主,音乐上也就以“词拍”为主,因此,... 中国音乐节拍史上,存有“诗拍”这一阶段并为之正名,这是以《敦煌乐谱》解译为基础的。“诗拍”是唐五言与七言整齐律诗在音乐节拍上的反映,因而是一种典型的“均拍”。至唐宋之际文学上渐以“词”为主,音乐上也就以“词拍”为主,因此,“诗”于音乐上整齐的“均拍”,不能解释为“词”的趋于不相均的“韵拍”。实际上“诗、词、曲”对应的就是音乐的“诗拍、词拍、曲拍”。然而,在文献资料中“诗拍”一词很少出现,即便提及也常仅局限于文学上的解释,而现在通过对《敦煌乐谱》的解译,乐曲绝大多数是“六谱字拍”(六均拍,相当于6/4拍)与“八谱字拍”(八均拍,相当于8/4拍),这就充分证明了这种“诗拍”即“均拍”的存在。由此,现在有必要重新来审视一下唐时的节拍与节奏形式:首先,改变以往以文献资料参考来解译乐谱,改为以乐谱为主来审视有关文献资料作参考。其次,对乐谱中的“口”与“·”做任何解释,出现类似今天的3/4拍、5/4拍以及交叉出现2/4拍、4/4拍、6/4拍、8/4拍等,且作大量的混合拍式,都是不符合6/4拍、8/4拍这两种基本“均拍”的,而是以今代古,曲解该谱曲拍的结果是绝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乐谱 诗拍 词拍 节拍 节奏 迟叠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剧表演艺术的“乾嘉传统”及其传承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晓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9-94,118,共7页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昆剧表演艺术,其可靠的形成期是清中叶的乾隆、嘉庆时期,因此习惯称“乾嘉传统”。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①以演折子戏为主;②职业戏班空前活跃;③表演重视规范,体制趋于稳定;
关键词 昆剧 表演艺术 乾嘉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剧场、表演与记忆政治——对上海民间淮剧戏班及剧场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29,共6页
全球化对地方性文化的削弱与摧毁在当下已成一种常态,因而,作为特定文化共同体共享的记忆,文化记忆成为人文社会学科日益关注与聚焦的主题。本文对上海民间淮剧戏班及其所驻剧场进行考察,旨在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地方性文化、建基... 全球化对地方性文化的削弱与摧毁在当下已成一种常态,因而,作为特定文化共同体共享的记忆,文化记忆成为人文社会学科日益关注与聚焦的主题。本文对上海民间淮剧戏班及其所驻剧场进行考察,旨在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地方性文化、建基于地方性文化之上的文化记忆和全球城市之问的关系,当地方性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被更新、被消解,地方性主体如何通过剧场及剧场中的“表演”实践构建记忆政治,进而重建共同体及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表演” 剧场 戏班 淮剧 民间 上海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学视野下的沪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凌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45-349,共5页
民俗与文艺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沪剧作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生成、发展与艺术形态的演变无不与上海的地域民俗密切相关。沪剧的生成具有深厚的民俗学渊源,沪剧的前身——花鼓戏在上海民间迎神赛会的民俗活... 民俗与文艺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沪剧作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生成、发展与艺术形态的演变无不与上海的地域民俗密切相关。沪剧的生成具有深厚的民俗学渊源,沪剧的前身——花鼓戏在上海民间迎神赛会的民俗活动中得以繁衍;城市新民俗环境下的自我调适,使沪剧实现了由农村进入城市后的顺利转型;独具个性的上海都市民俗文化,制约、影响着沪剧的发展走向,使其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演剧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民俗艺术 沪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 地域文化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中玉文艺理论的研究风格和首创性成就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锡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年已一〇四岁的徐中玉一生治文艺理论研究,其六十余载的学术生涯与新中国同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古代和现代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文艺理论研究中获得多个首创性的成就:首创古代文论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分... 年已一〇四岁的徐中玉一生治文艺理论研究,其六十余载的学术生涯与新中国同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古代和现代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文艺理论研究中获得多个首创性的成就:首创古代文论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分类汇编的研究方法,在古代文论领域发表一系列首创性的重要学术观点,提倡跨学科的文艺理论研究,主张将古今中外的理论资源相结合以建立现代文艺理论体系,还首创在继承古代文论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学说的方法。作为一代学术宗师,他不仅提供了示范性的研究成果,更向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为后学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徐中玉在文艺理论领域所作出的杰出成就,是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历史中具有标志性的杰出理论成果,对21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研究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玉 文艺理论 研究风格 首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传燕乐六调五式琵琶定弦法研究——兼与孙新财先生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庄永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5,共5页
通过对 [日 ]传燕乐六调五式琵琶定弦法研究 ,提出燕乐理论与译谱上的一些问题 ,以便推动译谱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 定弦八度关系 双调定弦法 黄钟调定弦法 娑陀调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乐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I0001,共7页
唐宋乐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难点与困点,要解决这些难点与困点必须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研究才行。例如,从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对应起;唐代正宫的产生;黄钟宫的似乎消失;侧商调的实质;以及《敦煌乐谱》《三五要录》等谱的解译;日本雅乐... 唐宋乐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难点与困点,要解决这些难点与困点必须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研究才行。例如,从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对应起;唐代正宫的产生;黄钟宫的似乎消失;侧商调的实质;以及《敦煌乐谱》《三五要录》等谱的解译;日本雅乐中对某些乐调的误判;宋代出现的无射宫与姜白石认为的侧商调运用等,都必须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解开唐宋乐调的历史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乐调 正宫 黄钟宫 侧商调 《敦煌乐谱》 《三五要录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戏曲史掀开崭新的一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的上海戏曲改革 被引量:2
8
作者 高义龙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近年来对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方针及戏改的评价 ,存有争议 .本文通过上海地区的戏改 ,阐述了戏改的成就 ,认为戏改为戏曲史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同时也作了历史的反思 ,指出危害最大、教训最为深刻的是 左 的偏差和错误 .
关键词 戏曲改革 上海地区 戏剧成就 “左”的偏差和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勖“笛律”暨“泰始笛”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正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1期93-99,共7页
公元274年(西晋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为正雅乐设计笛律,并宣称,依据笛律制作的十二支笛,每支都能与所对应的律吕相应,并当场制作大吕笛作了验证。荀勖"笛律"是古代一篇极为重要的笛子制作工艺文献。由于它涉及许多声学问题,... 公元274年(西晋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为正雅乐设计笛律,并宣称,依据笛律制作的十二支笛,每支都能与所对应的律吕相应,并当场制作大吕笛作了验证。荀勖"笛律"是古代一篇极为重要的笛子制作工艺文献。由于它涉及许多声学问题,故而破解荀勖"笛律"存在着不少难题。本人根据自己四十年来研究和多次制作校验的体会,对荀勖"笛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谈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勖笛律 泰始笛 黄钟正律 管口校正 开管与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才“尺八”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正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2,共8页
荀勖制定笛律,引起后世众多关注,吕才制作尺八,后世无人研究,究其原因,荀勖"笛律"《宋书》《晋书》记载甚详,而吕才所设计的"尺八",新旧《唐书》的记载寥寥数语,无法得其要领。对尺八缺少研究,是因为文献无记载而... 荀勖制定笛律,引起后世众多关注,吕才制作尺八,后世无人研究,究其原因,荀勖"笛律"《宋书》《晋书》记载甚详,而吕才所设计的"尺八",新旧《唐书》的记载寥寥数语,无法得其要领。对尺八缺少研究,是因为文献无记载而无法研究,并不意味对尺八制作工艺的研究无意义。本文欲从荀勖"笛律"设计的"泰始笛"与吕才所设计之"尺八"的异同,从文献分析入手,结合自己六十余年箫笛制作实际,提出对尺八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和制作验证的新方法,冀望能与同好群策群力,进一步解开泰始笛和尺八制作的历史谜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勖 笛律 吕才 尺八 三分损益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江沈氏戏曲家族之血缘婚姻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巩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0-166,共7页
明清两代的吴江沈氏家族是剧坛最负盛名的家族,文章通过家谱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的勾稽与搜寻,找到了沈氏家族连续四代四十余位戏曲家生平情况的记载,梳理了他们之间的血缘世系关系及与其他戏曲家族之间的婚姻关系,勾勒出一张在南方的、... 明清两代的吴江沈氏家族是剧坛最负盛名的家族,文章通过家谱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的勾稽与搜寻,找到了沈氏家族连续四代四十余位戏曲家生平情况的记载,梳理了他们之间的血缘世系关系及与其他戏曲家族之间的婚姻关系,勾勒出一张在南方的、以吴江沈氏家族为核心的、近百位人士组成的曲家血缘关系网。证明了戏曲史上所谓的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不仅是"依律合腔"曲学理念聚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家联盟,更是以吴江沈氏家族及其姻戚集团人士为主体的戏曲家派别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吴江沈氏 戏曲家族 家谱资料 血缘世系 婚姻关系 戏曲家姻戚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正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3,共6页
律管的吹奏,在小气候不变的情况下能获得稳定的绝对音高,以律来统一音乐活动的绝对音高,乃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但围绕律管的研究,至今存在着不少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今以频率表示绝对音高以后,律管的研究便不再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但它对... 律管的吹奏,在小气候不变的情况下能获得稳定的绝对音高,以律来统一音乐活动的绝对音高,乃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但围绕律管的研究,至今存在着不少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今以频率表示绝对音高以后,律管的研究便不再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但它对古代音乐史研究,以及对笛类乐器的制作研究,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律 管律 笛律 开管 闭管 同径 异径 频率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勖的音乐声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正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33-39,5,共8页
通过对《晋书》所载荀勖“笛律”的分析,以及按照荀勖“笛律”制作的“泰始笛”,并推衍至初唐吕才“尺八”,以及匀孔的汉魏长笛的制作验证,证明荀勖于公元274年之前研究笛律所涉及的开管和闭管,以及闭管律管同开管笛管之间的管口校正问... 通过对《晋书》所载荀勖“笛律”的分析,以及按照荀勖“笛律”制作的“泰始笛”,并推衍至初唐吕才“尺八”,以及匀孔的汉魏长笛的制作验证,证明荀勖于公元274年之前研究笛律所涉及的开管和闭管,以及闭管律管同开管笛管之间的管口校正问题,是完全正确的。因此,荀勖当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开管的笛管,同闭管的律管之间音程关系,以及管口校正等音乐声学难题之人。荀勖笛律对后世之笛箫制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人认为,今日若能找出荀勖“笛律”所制的“泰始笛”,同今日箫笛制作之间的异同,无疑有益于今日箫笛制作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勖笛律 泰始笛 汉魏长笛 吕才 尺八 管口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扇》从未被表演艺术所漠视——二百多年来《桃花扇》演出盛况述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星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8,共7页
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以后,从未被表演艺术所漠视或无视.不过,经常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压制、迫害.
关键词 《桃花扇》 表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厢定本》的艺术成就与文献价值——敬答陈旭耀先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星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明代槃薖硕人的<西厢定本>在批注中对版本称谓的提法十分混乱,其所增改之处不仅削弱了原作高雅的品位,且搀进了许多庸俗不堪的情节和黄色的语言.陈旭耀先生对<西厢定本>的"艺术成就"和"文献价值"作了... 明代槃薖硕人的<西厢定本>在批注中对版本称谓的提法十分混乱,其所增改之处不仅削弱了原作高雅的品位,且搀进了许多庸俗不堪的情节和黄色的语言.陈旭耀先生对<西厢定本>的"艺术成就"和"文献价值"作了多方面的肯定.这对<西厢记>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保存与继承必将起到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定本》 闽本 艺术成就 文献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丁美洲国家电影艺术简介巴西电影艺术简介之一 巴西新电影运动:1960-1980 被引量:2
16
作者 鲍玉珩 金天逸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5-7,共4页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拉丁美洲地区与国家掀起了争取自由独立运动的高潮。一些年轻的具有才华的电影工作者们包括电影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开始了反美国好莱坞的文化运动。他们认为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法国的新浪潮,苏联的革命现实主...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拉丁美洲地区与国家掀起了争取自由独立运动的高潮。一些年轻的具有才华的电影工作者们包括电影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开始了反美国好莱坞的文化运动。他们认为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法国的新浪潮,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以及刚刚萌芽的新中国的电影,更为真实地反映社会变迁和广大人民的现实生活品。在这股思想的激励下。巴西一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自发地组织了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电影文化运动,即巴西新电影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新电影 尼尔森·佩雷拉·多斯-桑托斯 卡洛斯·迪耶盖斯 葛劳贝尔·罗查 乔昆·彼得 罗·德·安德瑞德 里昂·斯兹曼 鲁伊·奎拉 保罗·凯萨·莎拉辛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伟大艺术成就的总体比较和评论
17
作者 周锡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7-192,共6页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体现了文艺创作的共同规律。以中国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评判的四个最高要求和一个重大特色,即用中国的理论话语,观照和评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可总结为笔补造化、艺进乎道、悲天悯人和大器晚...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体现了文艺创作的共同规律。以中国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评判的四个最高要求和一个重大特色,即用中国的理论话语,观照和评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可总结为笔补造化、艺进乎道、悲天悯人和大器晚成;其共同的重大艺术特色是喜欢运用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的写作方法,取得动人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汤显祖 莎士比亚 中西文化差异 评比 比较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牡丹亭》的符号化建构研究
18
作者 曹凌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3,共6页
诞生于昆山腔兴盛之际的《牡丹亭》,经过从传奇文本到演出脚本、从案头文学向场上之作的转化,成为昆曲的标志性符号。此后,昆曲《牡丹亭》的动态传承伴随着其符号化的建构过程,在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受主流意识形态、观演方式等影响,... 诞生于昆山腔兴盛之际的《牡丹亭》,经过从传奇文本到演出脚本、从案头文学向场上之作的转化,成为昆曲的标志性符号。此后,昆曲《牡丹亭》的动态传承伴随着其符号化的建构过程,在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受主流意识形态、观演方式等影响,它所表征的内涵得以延伸,被赋予多元符号意义和多重价值功能。《牡丹亭》的符号化建构路径,映射着传统文化的兴衰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渗透,也揭示出不同呈现方式与观演互动情境中,固守与改革、传承与创新等诸种关系协调的得与失。探析昆曲《牡丹亭》现代符号体系的建构,对提升其符号认知度和影响力,塑造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符号 建构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曲《秦王破阵乐》研究
19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5,I0002,共10页
《秦王破阵乐》是我国唐代最为著名的大曲之一,曾被学者们誉为是唐代出现的第一首大曲乃至第一大曲,也被视为是后世传统大套琵琶武曲之第一曲。比对研究日本《三五要录》谱所载的两首与日本《五弦谱》所载的一首,可以证实它们的确是同... 《秦王破阵乐》是我国唐代最为著名的大曲之一,曾被学者们誉为是唐代出现的第一首大曲乃至第一大曲,也被视为是后世传统大套琵琶武曲之第一曲。比对研究日本《三五要录》谱所载的两首与日本《五弦谱》所载的一首,可以证实它们的确是同一首乐曲。但在四弦四相琵琶与五弦琵琶上,因定弦等的不同致使于旋律等方面有着诸多的差异,尤其是在曲式结构方面的异同,是比对不易的主要原因。只有准确再现原曲真貌,才能为现今的再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破阵乐 三五要录谱 五弦谱 曲式结构 旋律进行 节拍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昆表演艺术的体系及其创造法则
20
作者 李晓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5-96,共12页
昆剧积两个二百年的演出经验和表演艺术的传统,已形成表演艺术的体系。从昆剧的传统及其演艺的底蕴,从东方昆剧的表演艺术切入,从总体上来认识和总结昆剧表演艺术的规律及其创造法则,勾勒昆剧表演艺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就能贴近历史... 昆剧积两个二百年的演出经验和表演艺术的传统,已形成表演艺术的体系。从昆剧的传统及其演艺的底蕴,从东方昆剧的表演艺术切入,从总体上来认识和总结昆剧表演艺术的规律及其创造法则,勾勒昆剧表演艺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就能贴近历史的实际和艺术的本质。昆剧表演艺术的总特点、演员素养、演艺构成、表演规律、家门体制、创造法则等七个因素互相关联,又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艺术整体,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表演艺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南昆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