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1
作者 徐小魁 潘江 +3 位作者 郝尚 张娟娟 吴春燕 刘千立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夯实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在航天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基础,重点研究了国产MPCF及其复合材料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国产MPCF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光学显微镜和表界... 为夯实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在航天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基础,重点研究了国产MPCF及其复合材料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国产MPCF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光学显微镜和表界面测试仪测定了国产MPCF的表面化学元素、浸润性和表面能,考察了国产MPCF预浸料制备工艺性,评价了国产MPCF复合材料的常温力学性能、理化性能和热真空放气性能。结果显示:与进口MPCF相比,国产MPCF粗糙度更高,表面化学活性、浸润性和表面能更优;国产MPCF预浸料成型工艺性差,制得的国产MPCF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46.69 MPa)与进口MPCF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当,其他如拉伸、压缩和弯曲等性能略低;国产MPCF复合材料热真空放气性能满足空间环境要求;国产MPCF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平均面内热导率为152.1 W·m^(-1)·K^(-1),与进口材料相比,导热性能略低,但与传统6063铝合金扩热结构相比,更具轻量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 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蕾 王芳 +2 位作者 刘千立 王钧 田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38,共5页
根据低温液氧贮箱的缠绕工艺与特殊使用环境要求,分别针对3种自制的环氧树脂体系进行系统的工艺特性与低温抗裂纹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以T700纤维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其在超低温和高低温循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并对其液氧... 根据低温液氧贮箱的缠绕工艺与特殊使用环境要求,分别针对3种自制的环氧树脂体系进行系统的工艺特性与低温抗裂纹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以T700纤维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其在超低温和高低温循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并对其液氧相容性进行测试。最终以小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筒体进行综合性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SFC-3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缠绕工艺特性,且在超低温和高低温交变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裂纹特性。T700/SFC-3环氧复合材料分别经过高低温交变和超低温处理后,拉伸性能保留率在92%以上,且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液氧相容性。T700/SFC-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筒体具有极好的耐高低温稳定性和气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液氧贮箱 超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老化对CF/PA6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先衬 张娟娟 +2 位作者 魏海旭 胡剑峰 张贻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前,对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老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加速老化法,利用自然老化法研究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老化行为的文献相对较少。为研究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在上海地区的自然老化,以短碳纤维增强聚酰胺66(CF/PA66)注塑... 目前,对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老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加速老化法,利用自然老化法研究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老化行为的文献相对较少。为研究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在上海地区的自然老化,以短碳纤维增强聚酰胺66(CF/PA66)注塑粒子为原材料,通过注射成型得到CF/PA66拉伸样条。在上海地区将CF/PA66拉伸样条静置于室内进行为期36个月的自然老化试验。通过对自然老化前后的CF/PA66进行拉伸、弯曲测试并观察拉伸断口形貌,分析自然老化对CF/PA66力学性能、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6个月的自然老化,PA66发生降解,表面发白且出现了粉化现象;CF/PA6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保留率分别为77.27%,85.59%,92.18%和91.03%,自然老化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保留率均高于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的保留率;自然老化并未改变CF/PA66的拉伸破坏失效模式、拉伸破坏机理及弯曲破坏机理。但由于自然老化后CF/PA66的韧性增加,使得其弯曲破坏失效模式由断裂变为受拉区域出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酰胺66 自然老化 注塑成型 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PPS复合材料自然老化3年前后力学性能对比
4
作者 边蕴宇 王先衬 +2 位作者 陈渤 彭梓航 杨昊铭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5,151,共6页
研究碳纤维(C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CF/PPS)的自然老化行为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CF/PPS自然老化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注塑成型得到CF/PPS复合材料(CF质量分数为25%),并在上海地区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自然老化... 研究碳纤维(C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CF/PPS)的自然老化行为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CF/PPS自然老化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注塑成型得到CF/PPS复合材料(CF质量分数为25%),并在上海地区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自然老化试验后,对其进行表面观察及拉伸、弯曲测试。结果表明,1)自然老化使CF/PPS的表面因树脂基体降解变得粗糙,且表面出现裂纹。2)自然老化会降低CF/PPS的力学性能。经过3年的自然老化,CF/PPS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保留率分别为76.88%、77.25%、90.97%、86.91%。3)水分子的增塑作用使得CF/PPS树脂基体在拉伸应力作用下产生明显塑性形变。同时随着水分子的侵蚀以及热应力的不断作用,最终CF/PPS拉伸断口处的树脂基体呈现出由大量紧密排列的较大坑洞组成的网状结构。4)为期3年的自然老化提高了CF/PPS的弯曲韧性,导致其弯曲失效模式由试样断裂变为试样受拉伸区域出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自然老化 碳纤维 注塑成型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晓阳 郭金海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纤维与树脂在复合前的表面金属化方法,纤维与树脂复合后固化前的表面金属化方法以及纤维与树脂固化后表面金属化方法;并且对复合材料在不同阶段的金属化方法优缺点进行分析介... 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纤维与树脂在复合前的表面金属化方法,纤维与树脂复合后固化前的表面金属化方法以及纤维与树脂固化后表面金属化方法;并且对复合材料在不同阶段的金属化方法优缺点进行分析介绍,结合航空航天领域在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的需求,分析了不同的金属化方法在航天复合材料结构件上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树脂 复合材料 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缠绕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方杆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李世成 郭金海 +2 位作者 叶周军 温凯 师璐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
传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方杆成型是采用预浸料铺层加缠绕方式,为改善其工艺性,采用小角度缠绕实现全缠绕的方式代替传统方法成型。通过全缠绕制备方杆的工艺方法和辅助工装设计,测试了全缠绕法和传统方法制备的方杆的力学性能。工艺研究表... 传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方杆成型是采用预浸料铺层加缠绕方式,为改善其工艺性,采用小角度缠绕实现全缠绕的方式代替传统方法成型。通过全缠绕制备方杆的工艺方法和辅助工装设计,测试了全缠绕法和传统方法制备的方杆的力学性能。工艺研究表明:全缠绕的方杆力学性能和离散系数均优于传统方法的方杆,特别是采用4°缠绕的方杆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899.74 MPa和235.22 GPa,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为823.57 MPa和220.22 GPa,离散系数为2.8%,是代替0°铺层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缠绕 小角度缠绕 方杆 复合材料 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支承舱桁条先进拉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鞠博文 张琦 +5 位作者 庄纯 万立 侯进森 郝旭峰 王晓蕾 田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7,共6页
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采用先进拉挤技术制备支承舱桁条。针对桁条产品的结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成型装置,进行了成型工艺方案制定与工艺试验,并对产品本体取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先进拉挤技术代替传统工艺... 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采用先进拉挤技术制备支承舱桁条。针对桁条产品的结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成型装置,进行了成型工艺方案制定与工艺试验,并对产品本体取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先进拉挤技术代替传统工艺制备支承舱桁条能够明显提高产品成型效率,并能够满足指标要求;通过预处理工艺,能够明显改善产品表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拉挤 支承舱桁条 预处理 成型压力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任佳军 孙颖 +1 位作者 鞠博文 于肖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3D打印(3DP),又称为增材制造(AM),是一种通过连续分层切片与材料层层沉积构建三维物体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关于3D打印技术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呈指数级增长。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纤维... 3D打印(3DP),又称为增材制造(AM),是一种通过连续分层切片与材料层层沉积构建三维物体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关于3D打印技术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呈指数级增长。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纤维作为增强体在热塑性聚合物3D打印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在简要介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的发展历史基础上,评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的制件性能优化方式、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纤维 复合材料 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杆件接头的结构设计与力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旭豪 吴鑫锐 +3 位作者 张砚达 沈峰 王晓蕾 白瑞祥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复合材料杆件接头一般采用胶接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杆件与接头的连接强度,对复合材料杆件接头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提出了三种结构设计方案。为了比较三种方案的优劣,根据当前需求,开展了有限元分析,并制作了拉伸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 复合材料杆件接头一般采用胶接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杆件与接头的连接强度,对复合材料杆件接头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提出了三种结构设计方案。为了比较三种方案的优劣,根据当前需求,开展了有限元分析,并制作了拉伸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前两种设计方案相比,第三种结构设计方案的工艺稳定性较高,拉伸承载能力最高,拉伸性能稳定,设计方案最优。三种结构设计方案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有限元分析方法合理有效,提高了研究效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纤维杆件 金属接头 胶接 有限元分析 拉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异型构件成型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左龙彦 田杰 +2 位作者 诸静 王晓蕾 居建国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79,共3页
以H-弯波导为典型构件,对复合材料异型构件成型进行了研究。选用138℃低熔点合金作为芯模材料进行模具设计与芯模模压参数摸索,成型前应用DELMIA对铺层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省去预装环节。结果表明:低熔点合金芯模较化学溶解芯模提高了... 以H-弯波导为典型构件,对复合材料异型构件成型进行了研究。选用138℃低熔点合金作为芯模材料进行模具设计与芯模模压参数摸索,成型前应用DELMIA对铺层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省去预装环节。结果表明:低熔点合金芯模较化学溶解芯模提高了脱模效率,使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为此类异型构件的成型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低熔点合金 模压 DELM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胶接用金属喷砂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章宇界 赵鑫 +1 位作者 郭金海 史文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复合材料胶接用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方式进行简述,并对TC4钛合金、5052铝合金、304不锈钢、4J36殷钢的喷砂工艺参数进行实验研究。以喷砂时间为变量,以金属材料喷砂后与复合材料试件的胶接拉剪强度表征金属材料喷砂后的表面状态。实验... 对复合材料胶接用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方式进行简述,并对TC4钛合金、5052铝合金、304不锈钢、4J36殷钢的喷砂工艺参数进行实验研究。以喷砂时间为变量,以金属材料喷砂后与复合材料试件的胶接拉剪强度表征金属材料喷砂后的表面状态。实验表明:在喷砂材料为40目石英砂,喷砂距离约为150 mm,喷砂角度为45°,喷砂压力为0. 5 MPa的条件下,TC4钛合金的合理喷砂参数为30 s±5 s/15 cm2,5052铝合金的合理喷砂参数为20 s±5 s/15 cm2,304不锈钢的合理喷砂参数为45 s±5 s/15 cm2,4J36殷钢的合理喷砂参数为25 s±5 s/15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 胶接 金属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对T700/环氧复合材料的增韧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志诚 田杰 +2 位作者 郭金海 刘启抱 贾娜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39,共3页
采用聚醚酰亚胺(PEI)对T700/环氧复合材料进行增韧改性。实验结果表明,PEI改性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显著提高,力学性能和Tg都稍有下降;在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PEI含量在20wt%时,所得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好,GIC达到593.6 J/m2。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聚醚酰亚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凯 郑金华 满明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6,共4页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热学性能和独特的二维结构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墨烯特性、石墨烯制备方法及其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其中,其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晶体...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热学性能和独特的二维结构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墨烯特性、石墨烯制备方法及其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其中,其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晶体外延生长法等;石墨烯在陶瓷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其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特性 制备方法 石墨烯/陶瓷基复合材料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蒙皮双真空固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章宇界 叶奇飞 +3 位作者 梁燕民 刘启抱 柯常宜 叶鹏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82,共4页
复合材料已在航天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目前采用湿法预浸料制备大壁厚复合材料蒙皮的成型周期长,产品内部孔隙率相对更高,对航天器可靠性、稳定性不利。本文以双真空固化工艺为例,对复合材料蒙皮的制备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无损探伤、截面微... 复合材料已在航天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目前采用湿法预浸料制备大壁厚复合材料蒙皮的成型周期长,产品内部孔隙率相对更高,对航天器可靠性、稳定性不利。本文以双真空固化工艺为例,对复合材料蒙皮的制备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无损探伤、截面微观质量与孔隙率三个方面对产品内部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双真空固化工艺试验,4 mm壁厚蒙皮产品孔隙率能够控制到1.65%,内部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预浸料 双真空固化工艺 孔隙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卫星反射器机器人喷涂过程分析及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钟清 沈辉 +3 位作者 李朋欣 张志斌 钱志英 郝旭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7,共6页
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器的表面金属化可以有效降低电磁波在反射器表面的能量消耗,采用机器人进行喷涂可以有效解决人工喷涂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机器人的喷涂过程,分析了喷涂过程的影响因素:一是机器人轨迹,包含机器... 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器的表面金属化可以有效降低电磁波在反射器表面的能量消耗,采用机器人进行喷涂可以有效解决人工喷涂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机器人的喷涂过程,分析了喷涂过程的影响因素:一是机器人轨迹,包含机器人行走路径模式和相邻行走路径的间距;二是喷枪单元参数,包含各路气压值、喷涂丝材的走丝速度、喷枪的行走速度以及喷枪距离基体表面的相对高度。以某反射器为基础,确定了合适的自动喷涂参数,制备了某含有金属涂层的复合材料卫星天线反射器,孔隙率检测结果为0.162%,粗糙度结果为Ra=1.417μm,均优于常规要求,为后续的优化使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反射器 机器人喷涂 工艺参数 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参数和界面改性对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常舰 肖海刚 +4 位作者 谢钟清 毕华阳 郑金华 朱姝 侯进森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温度、压力、降温速率)和界面改性对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CF/PPS)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试验发现较高成型温度(340℃)、较快降温速率(32℃/min)和经过界面改性的CF/PPS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 本文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温度、压力、降温速率)和界面改性对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CF/PPS)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试验发现较高成型温度(340℃)、较快降温速率(32℃/min)和经过界面改性的CF/PPS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_(IC))更高。这是因为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聚苯硫醚(PPS)分子链发生缠结;较快的降温速率抑制了PPS结晶,使基体韧性更好。利用课题组自制的上浆剂对碳纤维(CF)进行改性,发现经过界面改性的CF/PPS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加强,强界面性能有利于应力和能量传递,因此G_(IC)值较未改性的CF/PPS复合材料更高。成型压力对CF/PPS复合材料的G_(IC)影响不明显,较高的成型压力反而会导致树脂对纤维的浸渍减弱,大量树脂从模具边缘间隙溢出,不利于复合材料韧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聚苯硫醚 断裂韧性 成型工艺 界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法预浸料用双酚M氰酸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卓君 郝尚 +3 位作者 李钱福 杨征强 张砚达 刘千立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3,61,共6页
本文以双酚M氰酸酯树脂为原料,采用氰酸酯单体预聚,并引入乙酰丙酮铜和壬基酚作为催化剂的方法,制备了热熔法预浸料用树脂(CM01)。研究了树脂的工艺性能和固化物的介电、吸湿、热机械、力学性能,并与同等条件下采用双酚A氰酸酯树脂制备... 本文以双酚M氰酸酯树脂为原料,采用氰酸酯单体预聚,并引入乙酰丙酮铜和壬基酚作为催化剂的方法,制备了热熔法预浸料用树脂(CM01)。研究了树脂的工艺性能和固化物的介电、吸湿、热机械、力学性能,并与同等条件下采用双酚A氰酸酯树脂制备的热熔法预浸料用树脂(CA01)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M01树脂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适用于制备热熔法预浸料,制成的预浸料高温加压窗口宽,适用于复合材料成型。CM01树脂固化物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吸湿性能,在7~15 GHz频率范围内,其介电常数为2.78~2.80,介电损耗角正切为0.00453~0.00511,而CA01树脂固化物的介电常数为2.99~3.01,介电损耗角正切为0.0108~0.0123;CM01树脂固化物的饱和吸水率为0.85%,比CA01树脂固化物的饱和吸水率低60%。CM01树脂固化物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98.1℃,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66.51 MPa、3.06 GPa,断裂伸长率为2.39%,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134.45 MPa、3.09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M氰酸酯树脂 双酚A氰酸酯树脂 热熔法预浸料 介电 吸湿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削表面质量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启抱 潘韵 +2 位作者 李朋欣 贾书跃 孙二龙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75,共4页
以PCD刀具车削加工短切碳纤维/酚醛复合材料的表观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正交试验,采用三维测量技术,研究切削三要素和刀尖圆弧半径对工件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对加工因素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v... 以PCD刀具车削加工短切碳纤维/酚醛复合材料的表观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正交试验,采用三维测量技术,研究切削三要素和刀尖圆弧半径对工件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对加工因素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v和进给量f的增大,表面粗糙度Ra逐渐增大,随着切削深度a_(p)和刀尖圆弧半径r的增大,R_(a)逐渐变小;试验显著因素为刀尖圆弧和进给量;最佳加工参数为:v=160 r/min、f=0.15 mm/r、ap=0.6 mm、r=0.6 mm;通过加工试验和建模分析验证,结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车削 正交试验 三维测量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副反射面天线制备工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娟娟 李宗周 +2 位作者 沈辉 刘图远 朱荣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0,共4页
文摘分析了模具选材、装配工艺过程及机加工工艺对高精度CFC副反射面天线制备的影响,研究了高精度CFC副反射面制备工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模具材料比较、装配工艺优化及机加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殷钢是制备高精度CFC副反射面天线的较理... 文摘分析了模具选材、装配工艺过程及机加工工艺对高精度CFC副反射面天线制备的影响,研究了高精度CFC副反射面制备工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模具材料比较、装配工艺优化及机加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殷钢是制备高精度CFC副反射面天线的较理想模具材料;在夹层结构装配时采用外蒙皮原位装配技术并单独适配过渡区的蜂窝可有效避免天线型面精度超差;机加工辅助工装与三维摄影测量系统相结合的措施可有效确保装配基准点的高形位精度并大幅缩短天线加工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副反射面天线 碳纤维复合材料 模具材料 原位装配 三维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在玻璃钢复合材料胶接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金华 冯君伟 +3 位作者 盛涛 钱云翔 常舰 吴鑫锐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3,共5页
通过对钢/玻璃钢的胶接质量的超声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并分析,发现超声波在钢里面产生了共振。因胶接良好时玻璃钢对超声信号的衰减使得其共振幅值要明显小于脱粘超声信号,再通过对比不同特征下的超声C扫描图像,发现只有在基频幅值下的超... 通过对钢/玻璃钢的胶接质量的超声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并分析,发现超声波在钢里面产生了共振。因胶接良好时玻璃钢对超声信号的衰减使得其共振幅值要明显小于脱粘超声信号,再通过对比不同特征下的超声C扫描图像,发现只有在基频幅值下的超声C扫检测效果和常规超声C扫检测效果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超声幅-频曲线来评价钢/玻璃钢的胶接界面是否存在脱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胶接质量 超声C扫描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