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明 黄静 孙俊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0,共14页
在空间柔性结构发展态势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技术研究脉络,归纳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作动器构型、及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抑制作动器操控,并指出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 在空间柔性结构发展态势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技术研究脉络,归纳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作动器构型、及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抑制作动器操控,并指出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技术发展趋势和挑战。主要包括智能化作动设计与操控、先进作动材料与结构、宽频适用型作动构型综合、多维弱耦合高性能作动、高能量密度与高动态作动和振动控制作动技术智能化6个方面发展趋势,以及材料制备与构型设计、模型建立与精密操控、环境适应与品质保障和智能作动技术实际应用4个方面技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柔性结构 振动控制 作动技术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场耦合建模的航天器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
2
作者 蔡陈生 朱庆华 +1 位作者 唐育聪 张彦权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空间多场耦合影响下复杂结构航天器的控制性能,研究热辐射环境下航天器精细化建模、控制与仿真技术.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构建温度场和位移场相统一的薄板有限元单元,以避免不同物理场下网格不匹配引入的映射误差问题,在此... 为进一步提高空间多场耦合影响下复杂结构航天器的控制性能,研究热辐射环境下航天器精细化建模、控制与仿真技术.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构建温度场和位移场相统一的薄板有限元单元,以避免不同物理场下网格不匹配引入的映射误差问题,在此基础上,考虑材料泊松比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位移与温度双向耦合的航天器刚-柔-热动力学模型,并针对性设计多频段扰动主动抑制的高阶控制算法,利用宽频测量与宏微结合的分布式作动控制方案,在数学仿真中实现转动惯量为104 kg·m^(2)量级的挠性航天器在姿态机动(8°/25 s)工况下控制稳定度优于5×10^(-6)(°)/s的指标.同时,基于三轴气浮运动模拟器、柔性载荷模拟器及热辐射环境模拟器构建了刚-柔-热耦合的姿态控制全物理试验平台,对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了标校,验证了基于有限元建模与控制一体化仿真的工程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结构航天器 多场耦合建模 绝对节点坐标法 高阶控制器 全物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5
3
作者 沈毅 李利亮 王振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656,共10页
详细综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的方法和基于知识的方法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总结了航天器容错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技术项... 详细综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的方法和基于知识的方法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总结了航天器容错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技术项目的开展情况,最后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故障诊断 容错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电子产品CQFP封装器件加固工艺可靠性研究
4
作者 王海超 文奕格 +2 位作者 费义鹍 赵富贵 丁颖洁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6,共6页
CQFP封装器件大量应用在航天各型号电子单机中,其装焊质量影响整个电子单机可靠性。本文对CQFP封装器件不同加固工艺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EC-2216环氧胶加固CQFP器件四角位置满足宇航类电子产品高可靠装焊要求... CQFP封装器件大量应用在航天各型号电子单机中,其装焊质量影响整个电子单机可靠性。本文对CQFP封装器件不同加固工艺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EC-2216环氧胶加固CQFP器件四角位置满足宇航类电子产品高可靠装焊要求,该点胶方式最优;仅用GD414硅胶加固CQFP器件四角的加固方式抗振性能较差,必须使用硅胶填充印制板和器件陶瓷本体底部或四边之间间隙才能提升其抗振性能;但硅橡胶D04完全包裹并填充CQFP鸥翼型引脚时,温循试验过程中引线应力无处释放,焊点出现微孔聚集断裂,抗热疲劳性能大幅下降,因此此类器件使用硅胶加固时,应留出引线应力释放部位。本研究将为航天电子产品CQFP封装器件加固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FP加固工艺 机械应力 热疲劳 焊点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受限下的超紧密航天器编队避撞相对位置强化学习控制
5
作者 孟亦真 黄静 +2 位作者 周绍辉 周彬 朱康武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9-668,共10页
考虑具有外界干扰、避撞约束和固定时间约束的近地轨道超紧密航天器编队的重构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约束条件下的考虑执行机构死区效应的航天器编队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近地轨道完整的编队航天器相对位置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和执行... 考虑具有外界干扰、避撞约束和固定时间约束的近地轨道超紧密航天器编队的重构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约束条件下的考虑执行机构死区效应的航天器编队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近地轨道完整的编队航天器相对位置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和执行机构死区动态响应模型;其次,根据状态约束条件设计编队相对位置约束机制,基于反步法和强化学习评判–动作网络,提出防避撞约束和固定时间约束的鲁棒控制律,进一步考虑到执行机构电推力器的死区效应,基于强化学习的动作网络来近似死区特性,本文通过最小化评判网络代价函数来解决执行机构死区效应对控制精度带来的影响,并应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其闭环系统的一致有界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编队 避撞 强化学习 死区效应 固定时间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关键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付成 韩飞 +2 位作者 孙玥 武海雷 曹姝清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9-860,869,共13页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是保障任务完成的核心关键,根据其典型核心任务流程,梳理出了翻滚目标超近立体视觉测量、翻滚目标姿轨耦合逼近路径规划与控制、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控制、组合体稳定控制四项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深度...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是保障任务完成的核心关键,根据其典型核心任务流程,梳理出了翻滚目标超近立体视觉测量、翻滚目标姿轨耦合逼近路径规划与控制、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控制、组合体稳定控制四项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典型部位精细感知、基于虚拟域逆动力学的优化轨迹、间接估计辅助的图像视觉伺服控制、基于位置控制内环的阻抗控制等方法,实现了组合体航天器精确导航、制导与控制,利用气浮平台、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进行了地面试验验证,组合体三轴控制精度为0.2°。最后对在轨服务航天器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方向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 立体视觉测量 姿轨耦合 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 组合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G框架超低速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研究
7
作者 陈雷 潘松 +2 位作者 徐张凡 李华峰 申友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4-601,625,共9页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框架在超低速工况下存在转速测量精度低、多源扰动力矩及非线性摩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的超低速驱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超低速工况下的框架电机的机电模型,设计了无电流环磁场矢量控制器(field-oriente...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框架在超低速工况下存在转速测量精度低、多源扰动力矩及非线性摩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的超低速驱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超低速工况下的框架电机的机电模型,设计了无电流环磁场矢量控制器(field-oriented control,简称FOC);其次,针对转速测量精度的问题,设计了转速观测器作为反馈环节。结果表明,与方波驱动法相比,该方法无换相转矩,提高了转速测量精度,且在面对多源扰动、非线性摩擦时具有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 磁场矢量控制 卡尔曼滤波 框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装备电控液压提升系统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崔丹丹 崔高伟 张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122,共8页
针对传统大马力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控制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利用多个反馈参数进行综合调节的控制方案,通过对不同的反馈控制方式进行权重划分,可综合各反馈控制的优势以实现多性能平衡的目的。另外,考虑到常规控制的权重因子固定不可变... 针对传统大马力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控制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利用多个反馈参数进行综合调节的控制方案,通过对不同的反馈控制方式进行权重划分,可综合各反馈控制的优势以实现多性能平衡的目的。另外,考虑到常规控制的权重因子固定不可变的问题,提出权重因子基于反馈信号的自适应变化控制方案,利用3种反馈信号与设定值的偏差进行权重因子的增量调节,使得权重因子能更好地满足性能参数的变动,分别设计了3个权重因子的自适应控制规则和对应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参数。选用犁耕深度、牵引力、滑转率作为控制性能的评价指标对无反馈控制、力位综合控制以及所提自适应控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的犁耕深度均匀性较高,牵引力和滑转率数值较小,且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其他2种控制方式;在提高犁耕均匀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并降低了悬挂系统的冲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提升系统 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 反馈调节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与图像修复的仿真场景等效构设研究
9
作者 周佳乐 宋敏敏 +5 位作者 雷昊 刘建旭 曹卫卫 施瑶瑶 董大兴 刘友文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基于典型场景环境实测数据的仿真场景的等效构设,其相较于传统辐射渲染下的仿真模型搭建,展现了更高的准确度和逼真度,同时等效构设过程中形成的特征库也能支撑仿真建模校验。然而,场景等效构设过程中目标与背景的解耦问题一直是制约其... 基于典型场景环境实测数据的仿真场景的等效构设,其相较于传统辐射渲染下的仿真模型搭建,展现了更高的准确度和逼真度,同时等效构设过程中形成的特征库也能支撑仿真建模校验。然而,场景等效构设过程中目标与背景的解耦问题一直是制约其逼真度提升的关键难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改进YOLOv8和Criminisi算法的背景解耦技术。首先,利用YOLOv8精确提取目标掩膜;接着,用改进Criminisi算法补全背景,保持结构连贯性。最后,通过泊松融合算法将目标与背景融合,提升仿真场景的逼真度。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等效构设的仿真环境与真实采集到的图像相似,解决了在仿真场景实时渲染过程中场景目标单一、构设逼真度不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场景重建 YOLOv8 改进Criminisi算法 泊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学习驱动下的柔性机械臂双时间尺度组合控制
10
作者 刘城焱 胡健 +3 位作者 姚建勇 谭天乐 刘宇 林家伟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本文研究柔性机械臂的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问题.首先,基于Lagrange法和假设模态法建立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奇异摄动理论将模型分解为描述刚体运动的慢时间尺度子系统和描述柔性振动的快时间尺度子系统,针对慢子系统建立以... 本文研究柔性机械臂的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问题.首先,基于Lagrange法和假设模态法建立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奇异摄动理论将模型分解为描述刚体运动的慢时间尺度子系统和描述柔性振动的快时间尺度子系统,针对慢子系统建立以滑模变结构为基础,径向基神经网络估计模型参数,干扰观测器估计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的刚性复合控制器;快子系统建立了以最优控制为基础,使用强化学习在线获取最优控制解的柔性控制器.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别证明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系统稳定性,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控制器进行叠加,获得原系统状态的组合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所设计的组合控制方法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轨迹跟踪 振动抑制 神经网络 干扰观测器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铰接的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杰 孙俊 +2 位作者 刘付成 朱东方 黄静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69-1580,共12页
大型柔性航天器展开锁定后,运动副中仍存在大量无法消除的间隙.铰链间隙直接影响柔性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和有效载荷的指向精度及稳定度,会对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间隙铰接的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 大型柔性航天器展开锁定后,运动副中仍存在大量无法消除的间隙.铰链间隙直接影响柔性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和有效载荷的指向精度及稳定度,会对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间隙铰接的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含间隙的铰链精确动力学模型,从而构建含间隙铰接的柔性结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哈密顿原理和模态离散方法,建立含间隙铰接柔性航天器离散形式的刚柔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算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驱动器构建航天器的刚-柔-电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最优控制设计控制律.分析了铰链参数、中心刚体转动惯量、间隙尺寸和间隙数目对航天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着重研究了铰链间隙对航天器姿态运动和结构振动的影响作用.最后采用MFC驱动器对航天器施加主动控制.结果表明,铰链参数和中心刚体转动惯量影响航天器的固有频率;随着铰链间隙尺寸的增大及间隙数目的增多,航天器的整体刚度逐渐减小,而航天器的姿态角和振动位移响应不断增大;通过基于MFC的主动控制,能够实现含间隙铰接航天器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协同控制,并缓解间隙对系统动态特性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航天器 铰链间隙 刚柔耦合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接定向越肩发射方案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一欢 武宏程 +2 位作者 余志凯 冯昊 王蕾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4,共6页
为提高具有直接侧向力装置的空空导弹越肩发射转弯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弯方案——抛接定向。首先分析了现有转弯方案的不足,提出抛接定向方案,并给出具体实施流程。之后针对抛接定向方案中的姿态控制问题,引入控制量反馈,基于相... 为提高具有直接侧向力装置的空空导弹越肩发射转弯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弯方案——抛接定向。首先分析了现有转弯方案的不足,提出抛接定向方案,并给出具体实施流程。之后针对抛接定向方案中的姿态控制问题,引入控制量反馈,基于相平面设计符合直接侧向力装置特性的控制律,并给出渐进稳定性证明。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越肩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空空导弹转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肩发射 直接侧向力 抛接定向 BANG-BANG控制 相平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聚束成像SAR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礼成 任家栋 +2 位作者 钟超 贾艳胜 何益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3-49,共7页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地聚束成像模式下的任务特点,对其成像覆盖区域进行分析,推导出对地聚束成像的期望姿态跟踪规律。为了尽快跟踪地面目标,需要多轴同时进行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为了实现SAR天线对地聚束成像,跟踪上目标后还...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地聚束成像模式下的任务特点,对其成像覆盖区域进行分析,推导出对地聚束成像的期望姿态跟踪规律。为了尽快跟踪地面目标,需要多轴同时进行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为了实现SAR天线对地聚束成像,跟踪上目标后还需要进行连续跟踪姿态机动。本文采用测速反馈的反作用飞轮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时间最优bang-bang控制的PD控制器,实现了地面目标的快速跟踪指向;针对系统存在的扰动,在PD控制器中设计了系统的前馈输入补偿器,从而保证了姿态跟踪指向的精度。姿态控制系统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技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束成像 姿态机动 跟踪控制 时间最优 前馈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硫化锌磁流变励磁平面抛光研究
14
作者 梅子进 朱蓓蓓 +2 位作者 秦琳 张楚鹏 陈肖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5,共6页
针对目前磁流变抛光装置成本高,难以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问题,提出研制一种磁流变励磁平面抛光装置。首先根据加工元件需求确定工件轴、抛光盘、励磁装置等设计尺寸;其次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最佳磁极间距及磁极头尖端高度;最后根据设计方案研... 针对目前磁流变抛光装置成本高,难以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问题,提出研制一种磁流变励磁平面抛光装置。首先根据加工元件需求确定工件轴、抛光盘、励磁装置等设计尺寸;其次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最佳磁极间距及磁极头尖端高度;最后根据设计方案研制磁流变励磁平面抛光装置,对多光谱硫化锌进行抛光实验,研究电流大小、工作间隙、抛光盘转速、抛光时间对其表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形精度随电流增加而减小,随工作间隙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抛光盘转速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为了验证抛光效果,以励磁电流16 A,工作间隙2 mm,抛光盘转速15 r/min,抛光多光谱硫化锌120 min,其面形PV达129.8 nm,表明所研制的磁流变励磁平面抛光装置加工多光谱硫化锌能得到较好的面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硫化锌 磁流变抛光 励磁装置 面形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体航天器有限时间超螺旋反步姿态控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广富 高寒 +2 位作者 吕跃勇 宋婷 袁建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8-1176,共9页
针对服务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一种改进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对由非合作目标导致的较大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观测误差... 针对服务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一种改进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对由非合作目标导致的较大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观测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然后,结合反步法设计了有限时间姿态控制器,同时引入指令滤波器提高了反步法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体航天器 超螺旋干扰观测器 有限时间 反步姿态控制 指令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人眼视网膜成像技术研究进展(特约)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杰 郝群 +6 位作者 张芳华 崔焕 唐鸣元 程阳 李鲲 高泽东 方亚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共8页
人眼视网膜因具有变分辨成像及冗余数据压缩的优势为成像方法与应用开辟了新途径。基于人眼视网膜成像机理,有效解决了大视场、高分辨、实时性难以兼顾的问题。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与计算机处理能力的迅猛发展,仿人眼视网膜成像系统已广... 人眼视网膜因具有变分辨成像及冗余数据压缩的优势为成像方法与应用开辟了新途径。基于人眼视网膜成像机理,有效解决了大视场、高分辨、实时性难以兼顾的问题。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与计算机处理能力的迅猛发展,仿人眼视网膜成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视觉导航、识别与跟踪、生物医疗等领域,目前,正朝着小型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比分析了仿人眼视网膜成像实现方法的优缺点,以现有实例化应用分析了仿人眼视网膜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挑战与机遇,为进一步研究仿人眼视网膜成像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眼视网膜 变分辨率 非均匀采样 对数极坐标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禁止指向区域的航天器反步姿态机动控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广富 柳明旻 +1 位作者 王靓玥 郭延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2-1048,共7页
针对规避多个禁止指向区域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问题,本文在利用势函数法构造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步法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律。首先,构造了一种通用的基于误差四元数的航天器锥形禁止指向姿态集描述,并将其转化为凸约束... 针对规避多个禁止指向区域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问题,本文在利用势函数法构造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步法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律。首先,构造了一种通用的基于误差四元数的航天器锥形禁止指向姿态集描述,并将其转化为凸约束集形式。其次,基于该凸约束集,提出了一种物理意义明确的新型凸势函数构造方法,且该势函数仅存在唯一全局最小值,避免了传统势函数的局部极小值问题。进一步地,考虑多个禁止指向区域,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步法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律。最后,通过典型数值仿真算例表明了本文所提出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凸势函数 姿态控制 反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滑模控制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控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庆华 董瑞琦 马广富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0-1435,共6页
本文采用滑动模态控制方法对挠性航天器设计了姿态镇定控制律.首先,建立了挠性航天器的数学模型.其中,挠性航天器的运动学方程采用姿态四元数描述.然后,通过引入动态切换函数,设计挠性航天器的动态滑模姿态控制律.该控制律能对滑模姿态... 本文采用滑动模态控制方法对挠性航天器设计了姿态镇定控制律.首先,建立了挠性航天器的数学模型.其中,挠性航天器的运动学方程采用姿态四元数描述.然后,通过引入动态切换函数,设计挠性航天器的动态滑模姿态控制律.该控制律能对滑模姿态控制律中由符号函数项引起的抖振进行抑制.采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所设计的动态滑模姿态控制律能使闭环航天器姿态系统稳定.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航天器 姿态镇定 动态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眼眼底成像系统中自适应光学像差校正控制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皓丽 沈建新 钮赛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4,共8页
对于自适应光学人眼眼底成像系统,由于人眼波前像差具有动态特性,为获得清晰、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变形镜必须能够实时跟踪并补偿人眼中随时间变化的像差信息。本研究探讨自适应光学像差校正控制技术,基于自动控制理论建立自适应光学连... 对于自适应光学人眼眼底成像系统,由于人眼波前像差具有动态特性,为获得清晰、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变形镜必须能够实时跟踪并补偿人眼中随时间变化的像差信息。本研究探讨自适应光学像差校正控制技术,基于自动控制理论建立自适应光学连续系统模型,分析基于纯积分、比例-积分和Smith预补偿控制器下的控制系统模型及其控制性能。在自行构建的成像系统自适应光学平台上,对10只受试人眼动态像差样本进行像差校正实验。与校正前的像差((0.862±0.088)λ,λ为0.785μm)比较,纯积分控制、PI控制和Smith预补偿控制这3种方法的校正后像差((0.154±0.033)λ、(0.133±0.026)λ、(0.103±0.011)λ)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各种控制器的像差校正系统均具备一定的像差校正能力。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Smith预补偿控制的校正后像差显著低于纯积分控制和PI控制方法,表明Smith预补偿控制器下校正后的像差具有最大的显著差异,即具有最好的像差校正效果。Smith预补偿控制模型可为实时校正人眼动态像差进而获取人眼眼底图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人眼像差 像差校正 Smith预补偿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开德 韩凯凯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5,共8页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过度放电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以在纯电动汽车上增加插拔式增程器的方式,提出了增程器补偿动力电池放电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模型。在对ADVISOR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仿真验证了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过度放电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以在纯电动汽车上增加插拔式增程器的方式,提出了增程器补偿动力电池放电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模型。在对ADVISOR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仿真验证了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保证了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以汽车结束行驶时电池电量下降至设定的荷电区间下限值为优化目标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增程器的工作时间明显缩短,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也较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汽车 能量管理 控制策略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