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神舟飞船研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施金苗 罗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2-465,共4页
通过神舟飞船的研制,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飞船电源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推进舱等关键系统和产品的研制工作中探索并总结出了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成果,确保了神舟飞船研制目标实现。
关键词 飞船 电源分系统 推进分系统 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星系任务新型热控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岳 苏若斌 +4 位作者 杨金 段晓闻 何春黎 陆希 牛俊坡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木星系探测器通常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等借力序列实现地木转移,由于大范围的器日距离变化引起太阳光照强度大尺度变化,进而导致探测器舱外热控部组件温度交变范围宽,不仅要适应金星附近达2938 W/m2以上的高太阳热流,还需适应木星附近50 W... 木星系探测器通常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等借力序列实现地木转移,由于大范围的器日距离变化引起太阳光照强度大尺度变化,进而导致探测器舱外热控部组件温度交变范围宽,不仅要适应金星附近达2938 W/m2以上的高太阳热流,还需适应木星附近50 W/m2直至阴影区为0 W/m2的超低太阳热流,对热控设计的极端高低温适应性带来挑战。目前传统方式主要采用流体回路、百叶窗及多层组件等热控措施进行控温,增加了热控系统的复杂度和设计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热控设计方法,使用三维隔热太阳翼实现对阳光的遮挡,并采用闭环解耦控制算法来调节太阳翼与星体的位置关系,从而减小太阳对探测器外表面单机设备的热辐射并维持固定的散热面,同时减少探测器的温度波动,通过仿真分析太阳翼离星体1.5 m情况下,星体遮挡处的散热能力可以达到170 W/m2,用于金星处高太阳热流的遮挡;当太阳翼离星体0.5 m情况时,散热能力减少到50 W/m2,能起到在木星处保温作用,减少散热面的漏热。具有简化热控设计和适应性强的优点,为后续深空探测器热控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及行星穿越探测器 热控技术 三维隔热太阳翼 闭环解耦控制 太阳翼遮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丝速度对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过程熔滴过渡行为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马超 刘云浩 +3 位作者 李鹏 夏佩云 赵艳秋 占小红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76,共6页
针对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稳定性提升需求,开展了复合激光焊接过程熔滴过渡行为实时监测试验,对比分析了激光–MIG复合焊接与传统MIG焊接过程的熔滴过渡行为,并研究了送丝速度对熔滴形态与过渡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热源的... 针对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稳定性提升需求,开展了复合激光焊接过程熔滴过渡行为实时监测试验,对比分析了激光–MIG复合焊接与传统MIG焊接过程的熔滴过渡行为,并研究了送丝速度对熔滴形态与过渡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热源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电弧焊接熔滴过渡稳定性,当电弧功率达到2400 W左右时,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过程中熔滴呈滴状过渡。送丝速度的改变对熔滴过渡形式无显著影响,但送丝速度的增大有助于压缩电弧,提升熔滴过渡的稳定性;此外,送丝速度过大极易导致熔滴尺寸过大、熔滴过渡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MIG复合焊接 镁合金 熔滴过渡行为 图像处理 送丝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4
作者 张哲 唐玉华 +3 位作者 郑祚修 乔栋 陈辉 张天柱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3-537,共15页
太阳系边际探测对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推动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突破和提升人类空间探索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定义内涵和规划的基础上,就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对当前面临的需求与技术挑战进行研究,并对其有待突破的... 太阳系边际探测对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推动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突破和提升人类空间探索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定义内涵和规划的基础上,就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对当前面临的需求与技术挑战进行研究,并对其有待突破的探测数据智能处理,环境、事件及状态智能感知与控制,探测任务智能规划,轻量化与可靠性智能算法等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可为中国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深远空间探测任务的规划论证与研制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边际 人工智能 任务特点 技术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旋转翼式弹道修正组件滚转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郑秋实 许伟春 +2 位作者 赵明翰 李乃星 包旭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1,共10页
针对可旋转翼式弹道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控制中存在的未建模摩擦干扰、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随机干扰造成的复合扰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的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弹道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模型,将动... 针对可旋转翼式弹道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控制中存在的未建模摩擦干扰、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随机干扰造成的复合扰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的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弹道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模型,将动力学模型中存在的外部干扰、未建模摩擦干扰和参数摄动整合为复合干扰,然后设计ESO对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模型中难以直接测定的状态变量以及复合干扰进行估计,并基于估计值结合滑模控制理论设计滚转通道控制器,实现对滚转角指令的精确跟踪。综合考虑ESO和滑模控制器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利用Lyapo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证明所设计的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控制器,对滚转角指令的瞬态响应和稳态性能优异,同时可以有效抑制系统复合扰动,具备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旋转翼式弹道修正组件 滚转控制技术 扩张状态观测器 滑模控制 扰动估计和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品模块化实现高端传感器大批量定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博 李红兵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1,共4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批量定制”的高端传感器在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问题亟待解决,提出了如何采用“产品模块化”方法实现对高端传感器“大批量定制”的具体做法。首先,介绍了两者的基本概念及实现“大批量定制”的关键技术方法;其次,通...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批量定制”的高端传感器在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问题亟待解决,提出了如何采用“产品模块化”方法实现对高端传感器“大批量定制”的具体做法。首先,介绍了两者的基本概念及实现“大批量定制”的关键技术方法;其次,通过阐述模块化的划分方法、过程和原则等,分析了“产品模块化”方法在高端传感器制造中的具体运用;最终,阐明了“产品模块化”方法可应用于个性化需求的“大批量定制”制造,为实现高端传感器制造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模块化 大批量定制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天产品单件多品种生产的刀具准备技术研究与实践
7
作者 朱平国 荆怀靖 +1 位作者 袁峰 朱理刚 《工具技术》 2009年第2期61-63,共3页
针对航天产品单件多品种生产的特点和传统的串行式刀具准备模式的缺陷,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APP系统、DNC系统的并行式刀具准备模式,并开发了适应不同数控系统的刀具参数后处理程序模板。试运行结果证明,采用该方法可显著提高数控加工... 针对航天产品单件多品种生产的特点和传统的串行式刀具准备模式的缺陷,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APP系统、DNC系统的并行式刀具准备模式,并开发了适应不同数控系统的刀具参数后处理程序模板。试运行结果证明,采用该方法可显著提高数控加工车间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准备 单件多品种生产 并行模式 航天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驻人基地研究综述与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泽旭 袁帅 +7 位作者 潘文特 杨强 程昆林 李丽芳 徐绯 陈蓉 王庆功 郑博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469,M0001,M0002,共17页
对国内外驻人月球基地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梳理国内外月球探索与月球基地研究的标志性事件和成果,探讨并凝练了月球基地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位于月球极区的驻人基地总体规划方案和六大系统组成,并从月... 对国内外驻人月球基地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梳理国内外月球探索与月球基地研究的标志性事件和成果,探讨并凝练了月球基地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位于月球极区的驻人基地总体规划方案和六大系统组成,并从月球资源探测与开发、能源利用与环控、生命与健康、月面通信与智能技术、运载与交通以及运维和模拟等层面提炼出多项关键技术,基于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月球基地建设的实际需求,总结其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未来驻人月球基地的建设与运维提供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驻人基地 总体设想 关键技术 发展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舵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广 郑铁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2-505,共4页
针对某型导弹舵系统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利用机械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和控制系统仿真软件MATLAB联合建立舵系统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的方法,使用地面物理试验数据校正了该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大量的虚拟试验预估了复杂环境下舵系统的... 针对某型导弹舵系统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利用机械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和控制系统仿真软件MATLAB联合建立舵系统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的方法,使用地面物理试验数据校正了该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大量的虚拟试验预估了复杂环境下舵系统的展开性能、锁紧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获得了较为完整的虚拟试验数据,为该舵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系统 虚拟样机 展开性能 锁紧性能 操纵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信道化器子信道滤波器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迪 文飞 +3 位作者 应忍冬 武文权 何晨 蒋铃鸽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53-57,共5页
在卫星通信中,由于载荷的体积和重量受限严重,因此,对星载通信转发器的性能具有很高的要求,卫星信道化器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主要讨论数字信道化器的总体实现架构以及在其中具有重要角色的子信道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与技术,对数... 在卫星通信中,由于载荷的体积和重量受限严重,因此,对星载通信转发器的性能具有很高的要求,卫星信道化器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主要讨论数字信道化器的总体实现架构以及在其中具有重要角色的子信道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与技术,对数字信道化器的整体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道化器 子信道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通道单脉冲抗雷达诱饵干扰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庆云 辛增献 蔡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4,共4页
在常规单脉冲角跟踪雷达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在方位向、俯仰向均含有零深的差接收波束,将为单脉冲角跟踪雷达对抗波束主瓣干扰提供一种可能途径。文中首先介绍了利用四通道单脉冲技术对抗有源雷达诱饵干扰方法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可... 在常规单脉冲角跟踪雷达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在方位向、俯仰向均含有零深的差接收波束,将为单脉冲角跟踪雷达对抗波束主瓣干扰提供一种可能途径。文中首先介绍了利用四通道单脉冲技术对抗有源雷达诱饵干扰方法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然后,重点探讨了利用不同差通道接收信号间的相位差信息对雷达诱饵进行角度跟踪的方法以及可能达到的角度跟踪性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对抗诱饵干扰的方法不仅理论上是可行的,也具有较好的工程可实现性,而且在诱饵的雷达回波信号不可忽略的情况下仍然有效,因此,不失为雷达导引头对抗有源、无源雷达诱饵干扰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通道单脉冲 雷达导引头 有源雷达诱饵 角度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束激光焊接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耀邦 成群林 +1 位作者 李中权 王玉平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23期90-92,共3页
阐述了双光束激光焊接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对钛合金双光束激光焊接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双光束激光焊能增强激光焊接的工艺适应性,减少焊接缺陷,焊接过程更加稳定。试验研究表明,钛合金双光束激光焊焊缝成形良好,钛合金双光束激光焊接头强... 阐述了双光束激光焊接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对钛合金双光束激光焊接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双光束激光焊能增强激光焊接的工艺适应性,减少焊接缺陷,焊接过程更加稳定。试验研究表明,钛合金双光束激光焊焊缝成形良好,钛合金双光束激光焊接头强度与母材相当。采用双光束激光焊接某钛合金薄壁结构件,满足设计要求的焊缝质量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技术 双光束 应用 焊缝成形 工艺适应性 薄壁结构件 钛合金 焊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付成 韩飞 +2 位作者 孙玥 武海雷 曹姝清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9-860,869,共13页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是保障任务完成的核心关键,根据其典型核心任务流程,梳理出了翻滚目标超近立体视觉测量、翻滚目标姿轨耦合逼近路径规划与控制、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控制、组合体稳定控制四项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深度...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是保障任务完成的核心关键,根据其典型核心任务流程,梳理出了翻滚目标超近立体视觉测量、翻滚目标姿轨耦合逼近路径规划与控制、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控制、组合体稳定控制四项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典型部位精细感知、基于虚拟域逆动力学的优化轨迹、间接估计辅助的图像视觉伺服控制、基于位置控制内环的阻抗控制等方法,实现了组合体航天器精确导航、制导与控制,利用气浮平台、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进行了地面试验验证,组合体三轴控制精度为0.2°。最后对在轨服务航天器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方向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 立体视觉测量 姿轨耦合 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 组合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载人航天器对接机构技术发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崇峰 姚建 +3 位作者 刘志 丁立超 程芳华 邱华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5-212,共8页
空间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是实现空间站建造和长期运营的先决条件。我国2011年实现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空间对接,经改进及多次飞行应用,支持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我国载人周边式对接机构产品技术成熟... 空间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是实现空间站建造和长期运营的先决条件。我国2011年实现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空间对接,经改进及多次飞行应用,支持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我国载人周边式对接机构产品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文章论述了我国载人航天器对接机构在总体技术、对接动力学设计和对接试验等方面发展及应用情况,并对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对接需求与对接方案情况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对接机构 对接动力学 对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熹 邓磊 +7 位作者 陶坤宇 付森 杨奇 戴潇潇 曹哲玮 沈勤 刘陈 付松年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目的】随着卫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空间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技术也逐渐成熟。而伴随着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业务及应用需求对星间的通信容量和测距精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卫星荷载与功耗... 【目的】随着卫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空间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技术也逐渐成熟。而伴随着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业务及应用需求对星间的通信容量和测距精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卫星荷载与功耗的前提下,如何在实现激光卫星高速通信的同时,完成测距并进一步提升测距精度,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方法】基于双向单程测距原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同时支持正交相移键控(QPSK)和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的相干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为进一步提升测距性能,又从提升时钟精度入手,通过使用差拍采样方法,使用鉴频与鉴相来获取发送时钟与接收时钟之间的频率差与相位差,以此来获取到更高的时钟精度,从而对测距值进行校正。【结果】该系统能稳定工作在接收光功率大于-48 dBm的环境,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可设置不同的速率,QPSK模式下最高速率为5 Gbit/s,BPSK模式下速率分别为2.5 Gbit/s、1.25 Gbit/s和625 Mbit/s,系统测距精度理论上可达最小值53 ps,在正常通信时,使用Matlab与Vivado对测距数据进行计算处理,验证了系统测距精度小于0.1 ns。进一步采用差拍采样方法,仿真条件下,测距精度可提升至码元宽度的10^(-3)量级,达±0.36 cm。【结论】所提通信测距一体化系统能够在高速通信的同时实现高精度测距,对未来激光卫星的相关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激光通信 激光测距 高精度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反射计河流参数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峰 郑琦 +3 位作者 杨东凯 李建强 李杰 刑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71-3779,共9页
针对如何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计(GNSS-R)测量河流水文参数的问题,利用GNSS反射信号相关时间为相干性判决算子研究河流反射的GNSS的相干性,研究GNSS反射信号相对于直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现象,验证GNSS-R测量河流边界、河流水位和河... 针对如何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计(GNSS-R)测量河流水文参数的问题,利用GNSS反射信号相关时间为相干性判决算子研究河流反射的GNSS的相干性,研究GNSS反射信号相对于直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现象,验证GNSS-R测量河流边界、河流水位和河流流速的测量方法,并开展相应的外场试验验证。在河流水位测量方面,提出多样本观测和两步拟合法分别解决码相位高度计存在通道偏差和载波相位存在野点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前向构型无明显的多普勒频移,而后向构型的GNSS反射信号存在多普勒现象,前向和后向构型分别以强相干和弱相干信号为主,前向构型的强相干信号可被用于河流边界和水位测量,而后向构型被用于测量流速,利用后向构型的多普勒频率测量河流流速。试验结果表明:河流表面较河岸表面有更强的反-直功率比,通过检测镜面反射点轨迹上反-直功率比的突变点可获得河流边界;采集的北斗B1I和B3I信号测量的河流流速分别为0.34 m/s和0.5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反射计 相关时间 反-直功率比 码/载波相位 多普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探测技术发展成就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孟飞 张伍 +15 位作者 张高 彭兢 阮剑华 黄昊 邓湘金 史伟 王勇 张洪华 王晓磊 洪鑫 张玉花 查学雷 李天义 孟占峰 邢琰 盛瑞卿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为实现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我国共实施了三次探测任务,包括月地高速再入返回试验、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和嫦娥六号探测任务,实现了地月往返飞行以及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共获取月球样品3.666 kg。文章阐述了我国月球无人... 为实现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我国共实施了三次探测任务,包括月地高速再入返回试验、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和嫦娥六号探测任务,实现了地月往返飞行以及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共获取月球样品3.666 kg。文章阐述了我国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探测任务的主要难点、特点和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在轨飞行结果,并对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探测在总体设计、地月往返轨道设计、月球表面采样封装、月球表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月地转移入射、高速再入返回和新技术预先验证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成就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自动 采样返回 技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企业收入利润分配率与系统效率研究
18
作者 陈宇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以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专业所和专业公司4个视角研究航天企业的收入利润分配率问题,分别对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某总体院、某院属研究所、某军民融合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以收入利润分配率为因变量,以劳动生产率、利... 为了以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专业所和专业公司4个视角研究航天企业的收入利润分配率问题,分别对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某总体院、某院属研究所、某军民融合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以收入利润分配率为因变量,以劳动生产率、利润、集团有限公司产值/中国GDP、中国CPI和地方平均工资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层级公司的收入利润分配率与各自变量的影响系数及强度存在差异,并对企业系统效率产生影响,表明不同层级的航天企业利润分配方式不同。总体上,4类主体中收入利润分配率均与单位利润呈负相关,与劳动生产率和地区平均收入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企业 利润分配率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激光雷达探测卫星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扬 黄卫东 +9 位作者 董长哲 袁金如 贺岩 万渊 汪自军 陈利平 竹孝鹏 臧华国 卜令兵 刘继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31,共12页
从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出发,对我国发展海洋激光雷达必要性进行分析,对海洋激光雷达的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激光雷达建设规划与已发射星载激光雷达的情况,提出未来星载海洋激光雷达的发展方向,以及在轨预期数... 从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出发,对我国发展海洋激光雷达必要性进行分析,对海洋激光雷达的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激光雷达建设规划与已发射星载激光雷达的情况,提出未来星载海洋激光雷达的发展方向,以及在轨预期数据应用产品,讨论了星载海洋激光雷达关键技术,给出了"十四五"期间海洋激光雷达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激光雷达 海洋探测 星载激光雷达 海洋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航天器非接触式消旋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弘骞 左宸昊 +3 位作者 岳晓奎 肖余之 陈欢龙 代洪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97-1809,共13页
对失效航天器非接触式消旋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梳理了非接触式消旋的特点,并聚焦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消旋方法和关键技术等方面。首次将非接触式消旋方法按照其作用机理分为电磁式消旋和冲击式消旋两类,并分别总结了其技术特点... 对失效航天器非接触式消旋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梳理了非接触式消旋的特点,并聚焦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消旋方法和关键技术等方面。首次将非接触式消旋方法按照其作用机理分为电磁式消旋和冲击式消旋两类,并分别总结了其技术特点和适用的任务场景。而后针对消旋任务的实践需求,系统阐释了非接触消旋中制导与控制、高性能星载计算等关键技术。最后,面向复杂空间任务和智能化消旋操控的需求,提出了非接触式消技术中4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和方向。有望为未来失效航天器在轨维护和非接触式消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航天器 太空垃圾 在轨操作 动力学建模 非接触式消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