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模式标本的整理与分析
1
作者 师瑞萍 李必成 +3 位作者 文春青 张云飞 吴倩倩 秦祥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9,共18页
为进一步厘清上海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模式标本的基本情况,促进标本的利用和共享,通过比对馆藏标本与植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和植物分类学期刊中模式标本的采集信息,整理出模式标本418份,隶属69科147属239种,其中新发现模式标本390份.本... 为进一步厘清上海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模式标本的基本情况,促进标本的利用和共享,通过比对馆藏标本与植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和植物分类学期刊中模式标本的采集信息,整理出模式标本418份,隶属69科147属239种,其中新发现模式标本390份.本文还对馆藏模式标本的数量、类型、种类组成、优势类群、采集地、采集时间及采集人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 标本室 植物 模式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大金山岛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2
作者 师瑞萍 郑鹏 +5 位作者 吴琪 王怡然 丁晓璐 高雪笛 王幼芳 王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1,共11页
为了及时更新大金山岛苔藓植物名录,为其就地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对上海大金山岛5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报道了大金山岛苔藓植物20科38属67种,与该岛历史数据相比,新增23种苔藓植物,包括上海新记录13种,首次发现叶附生苔类植物(拟疣鳞... 为了及时更新大金山岛苔藓植物名录,为其就地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对上海大金山岛5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报道了大金山岛苔藓植物20科38属67种,与该岛历史数据相比,新增23种苔藓植物,包括上海新记录13种,首次发现叶附生苔类植物(拟疣鳞苔Cololejeunea raduliloba Steph.)在大金山岛的分布.结合气候变化及苔藓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大金山岛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变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及时更新一个地区的名录对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名录 新记录 叶附生苔类植物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蕨类植物新记录种——柄叶瓶尔小草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珊珊 孙瑞瑞 +4 位作者 王金虎 彭志 董楠 仪小梅 师瑞萍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5期82-87,共6页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物种多样性受人为干扰严重。作为古老的孑遗植物,蕨类植物对生长和繁殖环境要求严格,能够灵敏地指示环境变化。为摸清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团队在上海市全域土地...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物种多样性受人为干扰严重。作为古老的孑遗植物,蕨类植物对生长和繁殖环境要求严格,能够灵敏地指示环境变化。为摸清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团队在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展开长期定点监测,期间在奉贤区西渡街道辖区发现了上海蕨类植物新记录种——柄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tiolatum Hook.)。文章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发现生境进行描述,讨论了Flora of China与《云南植物志》对其形态描述的差异,认为《云南植物志》中的描述与原始发表文献和模式标本更为接近,即该种的重要特征为其不育叶的基部下延呈柄状。柄叶瓶尔小草在江浙沪地区亦属首次报道,此次发现扩大了该种向东和北的分布记录,对研究蕨类区系分布有推进作用;瓶尔小草属植物近年来在华东地区较为罕见,本次发现地位于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的生态公益林,彰显了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效能。最后,建议将保护珍稀物种及其生境的理念融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指导大都市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叶瓶尔小草 瓶尔小草 新记录 城市森林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博物馆基于展览的教育发展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顾洁燕 《中国博物馆》 2017年第4期77-81,共5页
观众在博物馆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偶发性、主观性和差异性的特征,这对展览策划和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的开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实,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利用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参观,而是趋于深度学习、系统体验和个... 观众在博物馆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偶发性、主观性和差异性的特征,这对展览策划和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的开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实,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利用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参观,而是趋于深度学习、系统体验和个性定制。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博物馆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讲解辅导,如何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习不止于好奇,如何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是讲解辅导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单一的讲解辅导会受限于人力资源而无法持续为观众提供服务,博物馆可以对照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要求,构建起包括讲解辅导、学习单、课程、深度看展品、介入式辅导、教育手册、语音导览、APP等在内的展览教育体系以提供观众多元化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博物馆 展览教育 观众学习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必成 王军馥 +4 位作者 方国富 何娅 王正寰 丁由中 杨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6期83-84,107,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状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鉴定出鸟兽6目11科15种(兽类9种,鸟类6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 [目的]了解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状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鉴定出鸟兽6目11科15种(兽类9种,鸟类6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兽类依次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华南兔(Lepus sin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等;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nythemera)、大山雀(Parus major)、勺鸡(P.macrolopha)等。核心区红外相机所拍摄的物种数显著多于缓冲区。[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长期监测工作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类 兽类 生物多样性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全新世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波动:基于NDQK5岩芯介形类化石记录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宝岩 彭博 +5 位作者 王继龙 于俊杰 周保春 赵泉鸿 李保华 王亚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2~6.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2~7.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9~7.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4~7.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 东海 MIS 1 中全新世高海平面 介形类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2a区域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新疆北鲵潜在影响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袁亮 吴烨 +3 位作者 叶小芳 古丽格娜·海力力 冯俊 王秀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6,共9页
基于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气象站1963-2014年气温和降水数据,我们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和Morlet小波分析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区域气候变化对新疆北鲵生存环境及种群变化产生的潜在... 基于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气象站1963-2014年气温和降水数据,我们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和Morlet小波分析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区域气候变化对新疆北鲵生存环境及种群变化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近52 a,该区域平均升温0.37℃·(10 a)^-1(r=0.632,P〈0.001),高于世界和我国同期升温水平,显著增温发生自1998年,四季升温均显著,其中冬季升幅最大为0.47℃·(10 a)-1(r=0.338,P=0.014);区域降水平均增加13.32 mm·(10 a)^-1(r=0.349,P=0.011),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贡献最大,分别为4.19 mm·(10a)^-1(r=0.281,P=0.043)和4.43 mm·(10 a)^-1(r=0.443,P=0.001),自2002年起降水量显著增加(仅2008年不显著);区域气温具有2 a、7-8 a和15-16 a的弱变化周期,降水具有5 a和13-14 a的震荡周期。该区域近52 a气候与新疆整体气候变化趋势一致,偏"暖湿"化,但降水增加趋势弱于升温趋势。尤其是近15 a的持续增温加速了该区域冰川消融,降水量虽有增长,但增长趋势和幅度较弱,不足以促进冰川物质积累,冰川消融量大于积累量,冰川平衡线抬升,高海拔区地下水位下降,山间涌泉及溪流减少,北鲵赖以生存的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成为其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鲵 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化 冰川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苔类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2
8
作者 师瑞萍 邢诗晨 +3 位作者 唐霞 涂淑雯 王幼芳 王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华东地区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在对华东地区黄山—天目山脉及仙霞岭—武夷山脉的苔藓植物进行系统调查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发现了浙江省苔类植物新记录种18个,分别隶属于10科13属,其中服部苔属(Hattoria)为浙江新记录属...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华东地区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在对华东地区黄山—天目山脉及仙霞岭—武夷山脉的苔藓植物进行系统调查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发现了浙江省苔类植物新记录种18个,分别隶属于10科13属,其中服部苔属(Hattoria)为浙江新记录属.对新记录种的生境、地理分布和主要识别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珍稀及特有种类的图版.这些新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浙江省苔藓植物区系,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苔类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鸟类新纪录——白斑军舰鸟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燕 何娅 +1 位作者 李建国 周材权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1-581,共1页
2017年3月25日16∶47左右,笔者在陕西省洋县信合大道汉江大桥附近(107°53'00.69″E,33°21'50.48″N,海拔463 m)观察朱鹮Nipponia nippon及其他水鸟时,看见天空中有一群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在驱赶一只黑色大鸟,及时用... 2017年3月25日16∶47左右,笔者在陕西省洋县信合大道汉江大桥附近(107°53'00.69″E,33°21'50.48″N,海拔463 m)观察朱鹮Nipponia nippon及其他水鸟时,看见天空中有一群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在驱赶一只黑色大鸟,及时用相机拍摄了照片,通过相机液晶屏观察初步认定此鸟为在内陆地区罕见的军舰鸟Fregat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军舰鸟 相机拍摄 陕西省洋县 汉江大桥 普通鸬鹚 观鸟 淡水水域 攻击行为 江中 carb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晶 仲启铖 +5 位作者 张桂莲 王开运 吴悦琦 贺贵书 李德志 彭娜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81,共11页
在崇明东滩围垦区,采用Licor-8100A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及分层去根法,连续测定5种土地利用类型(芦苇湿地、白茅湿地、幼龄林、中龄林和农田)的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以及0~10 cm表层土壤温度、体积含水率和电导率等环境因子,系... 在崇明东滩围垦区,采用Licor-8100A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及分层去根法,连续测定5种土地利用类型(芦苇湿地、白茅湿地、幼龄林、中龄林和农田)的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以及0~10 cm表层土壤温度、体积含水率和电导率等环境因子,系统地比较了崇明东滩围垦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幼龄林、中龄林和农田样地的土壤呼吸显著低于芦苇湿地和白茅湿地样地;②幼林龄、中林龄和农田样地的异养呼吸占比显著高于芦苇湿地和白茅湿地样地;③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但与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相关性较弱.与残存湿地相比,不同的农林利用方式显著降低了围垦区土壤呼吸,但大幅增加了异养呼吸,这可能说明土壤有机碳库在围垦20年后仍处于净损失状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该区域土壤的碳固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组分 滨海湿地围垦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中部阿尔法脊晚第四纪介形虫化石群与古海洋环境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雨楠 周保春 +1 位作者 王汝建 肖文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9,共11页
基于北冰洋中部阿尔法脊ARC3-B84A岩芯(水深2 280 m)中的介形虫化石群记录,重建了MIS 13期以来该海域的古海洋环境变迁。从该岩芯获取的介形虫壳瓣逾7 000枚,包含8属11种。由介形虫丰度所代表的底栖生物古生产力在MIS13–10期很低,进入M... 基于北冰洋中部阿尔法脊ARC3-B84A岩芯(水深2 280 m)中的介形虫化石群记录,重建了MIS 13期以来该海域的古海洋环境变迁。从该岩芯获取的介形虫壳瓣逾7 000枚,包含8属11种。由介形虫丰度所代表的底栖生物古生产力在MIS13–10期很低,进入MIS 9期之后显著升高。海冰指示种Acetabulastoma arcticum显示常年海冰很可能是在MIS 9期之后出现的。在所有属种中,北冰洋中层水(AIW)指示种Polycope spp.和北冰洋深层水(AODW)指示种Cytheropteron sedovi的个体数量最多,二者在岩芯中的百分含量呈负相关,它们与其他属种(Microcythere medistriatum, Pseudocythere caudata, Pedicythere spp., Cytheropteron scoresbyi, Cytheropteron higashikawai, Henryhowella asperrima)一起,揭示该岩芯站位经历了如下的水团变迁历史:最初处于AODW上部(MIS 13–12),之后被上涌的AODW下部所取代(MIS 11–10);尔后,上方的AIW大幅下潜,取代了AODW(MIS 9期–MIS 5早期);在MIS 5中–晚期,AODW下部快速上涌,取代了AIW;最终在MIS 4之后,水团定格在AODW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虫 古海洋环境变迁 北冰洋中部 阿尔法脊 晚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藓类植物的耐旱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克凇 丁晓璐 +1 位作者 李易衡 师瑞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4-7,共4页
[目的]筛选抗旱能力强的苔藓植物用于城市立体绿化。[方法]对采自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10种藓类植物进行干旱胁迫,研究其在干旱胁迫后再复水过程中的植物体含水量及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分析其抗旱能力。[结果]10种藓类植物经干旱处理... [目的]筛选抗旱能力强的苔藓植物用于城市立体绿化。[方法]对采自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10种藓类植物进行干旱胁迫,研究其在干旱胁迫后再复水过程中的植物体含水量及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分析其抗旱能力。[结果]10种藓类植物经干旱处理后均表现出相应的抗旱能力,其中密枝灰藓(Hypnum densirameum)、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s)、尖叶匐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和拟阔叶小石藓(Weisia platyphylloides)表现出较强的干旱适应能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苔藓植物的规模化生产并应用于城市绿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耐旱性 干旱胁迫 城市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