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虹桥公园
1
作者 潘山 +8 位作者 潘晶 汪洁琼 王敏 石舸 白瑞嘉 葛俊雯 李昆 黄正 江卉卿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08-111,共4页
上海虹桥公园面积约1.87 hm^(2),位于长宁区遵义路101号,为长宁区商圈核心,交通便利,属于中高人口密度的生活区域,是周边上班族和居民休闲、消遣的好去处。改造前的虹桥公园(儿童交通公园)功能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空间结构混乱、缺乏... 上海虹桥公园面积约1.87 hm^(2),位于长宁区遵义路101号,为长宁区商圈核心,交通便利,属于中高人口密度的生活区域,是周边上班族和居民休闲、消遣的好去处。改造前的虹桥公园(儿童交通公园)功能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空间结构混乱、缺乏层次。经过多年的使用,园内基础设施陈旧,水景及三角形雕塑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早年种植的乔木种类繁杂,导致空间视野闭塞、昭示性较差。设计团队从主体与连接、材料与日常、艺术与事件3个层面出发,以新思维对公园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的各方面进行了思考。改造方案以核心廊架为主体,利用艺术化的设计手法打造了一个功能丰富、记忆点鲜明、充满活力的新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空间结构 设计手法 廊架 水景 运营维护 安全隐患 人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
2
作者 潘山 +12 位作者 潘晶 汪洁琼 杨玉鹏 王敏 白瑞嘉 陈玲玲 张太崇 江卉卿 周啸 李昆 黄正 夏陈成 石舸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2-115,共4页
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项目横向缝合街区、纵向贯通南北,编织“一横三纵”的慢行网络,成功实现向苏州河贯通工程腹地的延伸。项目涉及万航渡路沿线约700 m长的空间更新和公园开放,改造面积达1.63hm^(2)。场地原有条件欠佳,万... 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项目横向缝合街区、纵向贯通南北,编织“一横三纵”的慢行网络,成功实现向苏州河贯通工程腹地的延伸。项目涉及万航渡路沿线约700 m长的空间更新和公园开放,改造面积达1.63hm^(2)。场地原有条件欠佳,万航渡路两侧分别竖立着中山公园与华东政法学院(简称华政)校园的围墙,在物理空间上形成硬阻隔;万航渡路车道狭窄、机非混行;中山公园的二号门、三号门入口植物杂乱无章且空间郁闭,亟待梳理。设计团队以“界·非界”为主题,探索在“公园城市”背景下高密度城区老旧公园边界开放的新时代命题,并创新性提出以围墙与入口的“破与立”为核心的空间“破界”,以遗产与基础设施的“跨与合”为核心的时间“跨界”,以及以生态与情感的“交与融”为核心的感知“融界”,形成“公园—校区—社区”的城园融合,打造中山公园“新四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公园 高密度城区 基础设施 华东政法学院 慢行网络 物理空间 纵向贯通 空间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活力分布特征的城市蓝绿空间耦合关键因素——基于上海市长宁区130个样本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洁琼 柯楠 +1 位作者 潘晶 王敏 《园林》 2023年第12期4-13,共10页
城市蓝绿空间共同构成了高密度城区的生态本底,作为其公共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共同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活力,是当前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以往城市建设中蓝绿割裂、各自为营,蓝绿空间耦合发展的潜... 城市蓝绿空间共同构成了高密度城区的生态本底,作为其公共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共同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活力,是当前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以往城市建设中蓝绿割裂、各自为营,蓝绿空间耦合发展的潜力难以释放的瓶颈问题,构建城市蓝绿空间基本特征和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上海市长宁区130个蓝绿空间进行实证研究,综合采用LBS大数据、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阐明长宁区蓝绿空间活力时空分布特征;通过蓝绿空间基本特征、蓝绿空间耦合关系的各项指标与蓝绿空间活力的相关性研究,揭示影响城市蓝绿空间活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水体对城市蓝绿空间的高活力存在显著促进作用;(2)有水体的蓝绿空间活力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3)蓝绿边界长度、蓝绿边界形状指数和绿地包围的水体面积是促进蓝绿空间活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而蓝绿破碎度对蓝绿空间活力存在负面影响;(4)在小规模的城市蓝绿空间中,蓝绿耦合关系对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从活力提升角度为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蓝绿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蓝绿耦合 基于位置的服务数据 空间活力 上海市长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合肥市河流水质的生境多样性关键因素研究
4
作者 潘晶 葛俊雯 汪洁琼 《园林》 2024年第6期12-22,共11页
针对当下城市河流修复缺乏物理空间生境研究的知识缺口,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国家战略需求,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科交叉,定量揭示影响城市河流水质的生境多样性关键因素。以合肥市南淝河、塘西... 针对当下城市河流修复缺乏物理空间生境研究的知识缺口,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国家战略需求,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科交叉,定量揭示影响城市河流水质的生境多样性关键因素。以合肥市南淝河、塘西河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水质实验与天空地生境信息采集获取样本数据,依据水质评价与URS生境多样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揭示水质与生境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了同时对水质与生境多样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的指标分别为河岸自然化形态比例、河道生境类型数量、滨水带种植宽度、河岸乔木连续性指数、水生植被平均覆盖度、主导水生植物类型、水生植物长势、河岸植被特征指数;产生负向显著影响的指标为河岸带植被相关特征、河岸表层植被平均高度、固定河床材料比例、护岸存在比例、河岸材质指数、主导护岸材质类型、护岸材质指数、入河排污口数量。这些关键因素可作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重点关注的生境指标,为基于生境多样性恢复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河流 生态修复 水质 生境多样性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