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永超 毕研贞 +8 位作者 方萧 王全义 王全全 唐慧昕 孔令斌 陈煜 段钟平 舒振锋 洪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70-1575,共6页
目的探究益生菌干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1(C1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1(M1组,n=8,40%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10周,从第7周开始每天灌胃PBS溶液,10周末... 目的探究益生菌干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1(C1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1(M1组,n=8,40%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10周,从第7周开始每天灌胃PBS溶液,10周末给予D-GalN急性攻击)、益生菌干预组1(Y1组,n=8,造模同M1组,灌胃剂为益生菌溶液)、对照组2(C2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2(M2组,n=8,腹腔注射40%CCl4油溶液,10周后给予D-GalN急性攻击,48 h后每天灌胃PBS溶液,持续到第12周末处死)、益生菌干预组2(Y2组,n=8,造模同M2组,灌胃剂为益生菌溶液)。观察干预前后大鼠体质量、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采用ELISA法测血浆内毒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A),Western Blot法测定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水平,RT-PCR法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mRNA水平,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测定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C1、M1、Y1 3组间与C2、M2、Y2 3组间体质量、肝指数、ALT、AST、TBil、血浆内毒素、s IgA、occludin mRNA、ZO-1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值分别为27. 65、8. 96、61. 37、18. 27、21. 00、87. 01、67. 10、101. 50、105. 40,P值均<0. 05;F2值分别为14. 04、12. 85、14. 02、11. 39、35. 80、19. 14、15. 37、25. 02、126. 00,P值均<0. 05),C1、M1、Y1 3组间occludin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 40,P <0. 05)。C1、M1、Y1 3组间与C2、M2、Y2 3组间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分别为77. 95、66. 61、25. 63、33. 29,P值均<0. 05;F2分别为21. 50、22. 62、6. 71、17. 74,P值均<0. 05)结论 ACLF大鼠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和肠屏障功能障碍,益生菌干预可以重塑ACLF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护ACLF大鼠的肠屏障功能,促进ACLF大鼠肝脏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胃肠道微生物组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体肝源性干细胞对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毕研贞 张秋生 +10 位作者 樊增 杨永红 张小蓓 王全全 王全义 王一波 段钟平 陈煜 舒振锋 司传平 洪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2-595,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以及肝干细胞移植组(S组)。N组以基础饲料喂养,M组和S组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S组每... 目的 探讨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以及肝干细胞移植组(S组)。N组以基础饲料喂养,M组和S组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S组每周进行2次腹腔肝干细胞移植。干预6周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LT、AST、TBil、TC、TG、HDL-C、LDL-C,检测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和肝组织油红O染色。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3组间比较,小鼠血清ALT、AST、TG、TC、HDL-C水平和肝组织TG、NEF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6.94、7.15、8.02、18.64、3.86、23.14、30.49,P值均<0.05)。与N组对比,M组小鼠的血清中ALT、AST、TG和肝组织中TG、NEF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组小鼠的血清ALT、AST、TG和肝组织TG、NEFA都明显低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显示S组小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较M组明显减轻。结论 腹腔肝源性干细胞移植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 干细胞移植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鲁祥 唐慧昕 +8 位作者 赵振峰 李珊珊 王全义 孔令斌 毕慧莹 舒振峰 段钟平 陈煜 洪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HLSC-exo)不同时间静脉注射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差速离心法提取HLSC-exo,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蛋白CD9、CD63的表达,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粒径分布。将56只C57BL/6... 目的探讨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HLSC-exo)不同时间静脉注射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差速离心法提取HLSC-exo,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蛋白CD9、CD63的表达,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粒径分布。将5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A模型组和HLSC-exo治疗组。根据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或HLSC-exo后再注射ConA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 h、6 h、12 h亚组;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10水平;比较各组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及病理组织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HLSC-exo是直径为90~110 nm的囊泡体,电镜下可见清晰的“茶托样”结构,其特异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均有明显的表达;空白对照组小鼠ALT、AST水平分别为(31.81±6.74)U/L、(69.75±8.30)U/L。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 3 h、6 h、12 h模型组小鼠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ALT、AST水平较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下降[(225.58±115.59)U/L vs(1989.32±347.67)U/L、(1174.71±203.30)U/L vs(2208.33±349.96)U/L,(303.53±126.68)U/L vs(2534.27±644.72)U/L、(1340.70±262.56)U/L vs(2437.13±288.13)U/L,P值均<0.001];与HLSC-exo 6 h治疗组相比,HLSC-exo 3 h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01)。空白对照组小鼠IL-10、TNFα水平分别为(313.51±10.97)pg/mL,(476.05±7.31)pg/mL。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3 h、6 h、12 h模型组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IL-10水平相较于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升高[(331.61±10.46)pg/mL vs(266.20±8.15)pg/mL、(288.13±10.74)pg/mL vs(264.41±9.12)pg/mL,P值均<0.001];且与HLSC-exo 6 h治疗组相比,HLSC-exo 3 h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01)。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 3 h、6 h、12 h模型组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TNFα水平相较于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下降[(478.26±12.99)pg/mL vs(551.31±17.70)pg/mL、(515.58±7.18)pg/mL vs(556.21±11.15)pg/mL,P值均<0.001];且与HLSC-exo 6 h治疗组相比,HLSC-exo 3 h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01)。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及病理显示HLSC-exo 3 h、6 h治疗组肝细胞坏死程度较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减轻,HLSC-exo 3 h治疗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仅可见散在点状坏死;HLSC-exo 12 h治疗组与ConA 12 h模型组相比,肝细胞坏死无明显改善。结论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静脉注射可以减轻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以提前3 h注射保护作用最显著。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是HLSC-exo减轻肝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干细胞 外泌体 伴刀豆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免疫小鼠新型人源肝癌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唐慧昕 李珊珊 +7 位作者 洪丰 毕研贞 王全义 张小蓓 程姝敏 段钟平 舒振锋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84-2588,共5页
目的基于新型微载体microcarrier 6复合人原代肝癌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以期建立新型肝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方法从5例新鲜的人源肝癌组织中分离提取出原代肝癌细胞,分别与微载体microcarrier 6共培养,体外构建... 目的基于新型微载体microcarrier 6复合人原代肝癌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以期建立新型肝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方法从5例新鲜的人源肝癌组织中分离提取出原代肝癌细胞,分别与微载体microcarrier 6共培养,体外构建三维肿瘤细胞培养模型。将75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移植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细胞对照组、微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例患者对应3组,共15组,每组5只)。采用皮下接种法将肝癌细胞-微载体复合体植入小鼠体内,观察小鼠成瘤时间、成瘤率、病理组织学表现等。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5例患者的肝癌细胞接种小鼠后有3例对应的小鼠出现成瘤;此3例实验中,对照组均没有小鼠成瘤,仅实验组出现成瘤,实验组15只小鼠中有12只成功成瘤,成瘤率高达80%,与细胞对照组、微载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成瘤时间为5~7 d,移植瘤生长速度快,HE染色可见排列呈巢状或片状、异形性明显的细胞,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K8/18、Hep、Gpc-3均为阳性,符合人源肝癌细胞特点。结论本实验成功基于microcarrier 6复合人原代肝癌细胞在正常免疫小鼠体内建立了新型人源肝癌PDX模型,此模型可以更好地研究肝癌在免疫功能正常机体中发生、发展机制,同时也为肝癌精准医疗提供了较以往更有价值的新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遗传载体 移植 异种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