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家庭纺织品护理的碳足迹量化研究
1
作者 王舒佳 梁帅童 +2 位作者 曲洪建 张红娟 王际平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4,共8页
为了核算估计消费者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文章量化估计了纺织品洗护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海春夏季为例的核算结果显示,若以2年的纺织品生命周期计,城市家庭纺织品洗涤产生的平均碳足迹为13.58 kgCO_(2)e∕... 为了核算估计消费者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文章量化估计了纺织品洗护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海春夏季为例的核算结果显示,若以2年的纺织品生命周期计,城市家庭纺织品洗涤产生的平均碳足迹为13.58 kgCO_(2)e∕家庭∕(kg负载)。据此估计全上海市家庭纺织品2年生命周期内由于洗护行为所产生碳足迹大于20万t,以油耗为7 L∕100km的轿车计,相当于往返京沪高速180万次以上。纺织品的消费和使用阶段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家庭服装与纺织品护理碳足迹受到7个或以上的因子影响,复杂度较高。洗涤剂的用量与洗涤剂的主动选择性,洗护频次,学龄前儿童数量存在微弱的正相关性。碳足迹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用电量和护理频次对碳足迹影响最大。一方面可推动形成家庭纺织品护理的科学行动指南,减少无效、低效或过度护理行为;另一方面家电和洗涤剂企业可通过技术革新进一步优化单机的能耗和化学品消耗,从而实现碳足迹总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纺织品洗涤 碳足迹估算 影响因素 消费者行为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抗菌剂及其在纺织材料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卫冕 杨群 +4 位作者 朱杰 崔进 陶思轩 仇慧丽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8,共11页
光敏抗菌剂是一种光敏分子,在日光和UVA的照射下吸收能量而激发,生成对生物物种产生氧化损伤的活性氧。将光敏抗菌剂负载在纺织材料上使其在日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具有抗菌特性,是近年来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光敏抗菌剂主要包括卟啉类、... 光敏抗菌剂是一种光敏分子,在日光和UVA的照射下吸收能量而激发,生成对生物物种产生氧化损伤的活性氧。将光敏抗菌剂负载在纺织材料上使其在日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具有抗菌特性,是近年来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光敏抗菌剂主要包括卟啉类、杂蒽类、噻吩类、天然光敏剂、无机纳米光敏抗菌剂等,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方法也有多种,包括涂层法、化学改性法、静电吸附法、静电纺丝法等。因此,本文对几种光敏抗菌剂的化学结构、光反应效率、抗菌机理、在纺织材料上的应用研究及负载到纺织材料上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智能光敏抗菌纺织材料的研发重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抗菌剂 纺织材料 负载方法 功能改性 光反应效率 光敏抗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静如 裴刘军 +2 位作者 张红娟 王际平 吴金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4-62,共9页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纺织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整个行业以节水、节能、生态环保的生产理念对纺织化学清洁生产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对...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纺织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整个行业以节水、节能、生态环保的生产理念对纺织化学清洁生产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对现有非水或无水染色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介绍了几种研究较多的非水介质染色技术,包括有机溶剂染色、液体石蜡染色和硅基非水介质染色。对比了这些染色方法的应用和局限性,并着重介绍了硅基非水染色技术和该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活性染料染棉为例,活性染料在该体系中上染率接近100%,固色率高达90%以上,相较于传统水浴染色提高了30%~40%,硅基非水介质染色从源头上解决了棉纤维染色污水排放量大、染料浪费严重的难题,为实现染色污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础,有望为纺织品染色闯出一条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传统染色工业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分散染料 溶剂染色 硅基非水介质 液体石蜡 反胶束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龚向宇 王群 +1 位作者 赵文潇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阐述了在织物表面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以赋予纺织品独特的功能特性;总结了现阶段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的主要制备方法,结合构建自粗糙结构和疏水剂整理,获得具有超疏水... 为了更好地了解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阐述了在织物表面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以赋予纺织品独特的功能特性;总结了现阶段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的主要制备方法,结合构建自粗糙结构和疏水剂整理,获得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功能纺织品,该类纺织品在自清洁、抗菌抗紫外、抗化学污染、油水分离和传感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最后分析了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讨论了低成本制备稳定性良好的多功能纺织品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开发可持久的、高值化利用的多功能纺织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功能纺织品 制备方法 超疏水 自清洁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设计在智能湿热管理织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苏娟 杨群 +3 位作者 张宁 李睿淼 周思羽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9,共9页
智能湿热管理织物因其能够调节人体与外界的热湿交换,提高穿着舒适度而备受关注。通过改变织物的微观结构和材料分布,非对称设计可实现对湿热传递的定向控制,达到智能调节人体热湿微环境的效果,不仅拓宽了智能湿热管理织物的研发路径,... 智能湿热管理织物因其能够调节人体与外界的热湿交换,提高穿着舒适度而备受关注。通过改变织物的微观结构和材料分布,非对称设计可实现对湿热传递的定向控制,达到智能调节人体热湿微环境的效果,不仅拓宽了智能湿热管理织物的研发路径,也为提升服装功能性和舒适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非对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备方法,探讨了其在湿热管理织物中的独特优势。此外,还对智能湿热管理织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非对称智能湿热管理织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设计 温敏聚合物 智能湿热管理织物 舒适性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活性染料结构与棉织物无盐染色性能关系研究
6
作者 王辉强 张红娟 +3 位作者 沈楚良 王政凯 戴冰钰 王际平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0,共8页
活性染料染棉时需要加入大量的无机盐进行促染,但是大量的无机盐会增加废水处理的难度,同时污染环境。为了降低盐的使用量,本文以活性红278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改性,探究红色活性染料化学结构与其对盐依赖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含有一个... 活性染料染棉时需要加入大量的无机盐进行促染,但是大量的无机盐会增加废水处理的难度,同时污染环境。为了降低盐的使用量,本文以活性红278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改性,探究红色活性染料化学结构与其对盐依赖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含有一个乙烯砜活性基和2个水溶性基团的R1对盐的依赖性更小,可以实现无盐染色;而含有两个乙烯砜的R278与含有一个乙烯砜但含有3个以上水溶性基团的R2和R3随着染料质量浓度的增大对盐的依赖性变大,尤其是含有3个水溶性基团的R2对盐的依赖性最大。R278、R1、R2和R3在Na2CO3质量浓度为5g∕L时均能达到固色要求,可以实现低碱染色。自制的R1、R2和R3的湿摩擦色牢度最差可达到3级,而水溶性差的R278只有2~3级。且活性基多的R278对羊毛的沾色只有3~4级,明显低于R1、R2和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染料结构 无盐染色 低碱染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变色织物的制备及其热响应机制与储能性能研究
7
作者 周思羽 杨群 +4 位作者 崔进 李睿淼 苏娟 张宁 王际平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4-103,共10页
可逆热致变色纺织品具有动态颜色变化的特性,不仅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也能用于温度监控。为探究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在织物上的应用,本文采用丝网印花方法制备具有优异热响应性能和储能效果的热变色织物,研究海藻酸钠、结晶紫内酯基热致... 可逆热致变色纺织品具有动态颜色变化的特性,不仅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也能用于温度监控。为探究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在织物上的应用,本文采用丝网印花方法制备具有优异热响应性能和储能效果的热变色织物,研究海藻酸钠、结晶紫内酯基热致变色微胶囊及水性聚氨酯黏合剂对印花色浆剂及印制效果的影响,重点分析热变色织物的热响应变色行为和热储能性能。结果表明,结晶紫内酯基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变色温度区间为35~38℃,该温度范围为热变色织物的体温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制备的可逆热致变色织物经过50次变色循环后,仍能保持快速、稳定的热响应变色效果,且制备的织物具有一定的储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变色微胶囊 丝网印花 热变色织物 热变色行为 可逆热变色 储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介质活性染料染色关键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裴刘军 施文华 +2 位作者 张红娟 刘今强 王际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实现活性染料对棉纺织品等亲水性纤维的无盐、高固色率和污水零排放染色加工,首先分析了传统水浴染色体系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现有少水/无水染色加工技术进行总结,认为现有的活性染料新型染色加工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量大、污... 为实现活性染料对棉纺织品等亲水性纤维的无盐、高固色率和污水零排放染色加工,首先分析了传统水浴染色体系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现有少水/无水染色加工技术进行总结,认为现有的活性染料新型染色加工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硅基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体系的原理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非水介质染色及其适用性和介质的基本要求,棉纤维在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的染色性能、产业化推广等;最后,对非水介质染色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认为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不仅解决了棉纺织品染色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且染色的能耗及成本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染色 污水零排放 无盐染色 活性染料 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纺织品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文潇 王群 +2 位作者 龚向宇 裴刘军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50,共9页
文章为了更好地了解超疏水纺织品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织物表面构建自粗糙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现阶段超疏水织物表面自粗糙体系的制备方法,着重分析了自粗糙体系超疏水织物在功能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纺织品存在编织空洞结构,... 文章为了更好地了解超疏水纺织品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织物表面构建自粗糙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现阶段超疏水织物表面自粗糙体系的制备方法,着重分析了自粗糙体系超疏水织物在功能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纺织品存在编织空洞结构,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点阐述了利用疏水整理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黏合剂,借助共溶剂体系在织物表面实现自粗糙化及其在油水分离方面应用。最后提出了自粗糙体系超疏水纺织品所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出发点,展望了低成本制备稳定超疏水纺织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实现开发持久的自清洁性能、低能耗和高效率的油水分离及高值化利用的超疏水纺织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自粗糙 超疏水 自清洁 特殊润湿性 微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水透湿膜在纺织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仇慧丽 杨群 +2 位作者 崔进 裴刘军 胡庚昊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防水透湿膜是一种兼具耐水渗透性和水汽透过性的功能膜材料,其与纤维面料复合,可制备具有独特防护性和兼顾透气、透湿于一体的舒适型功能性纺织品。目前,用于可穿戴纺织品的人体-环境交互领域的湿热传输膜材料主要有聚四氟乙烯疏水膜、... 防水透湿膜是一种兼具耐水渗透性和水汽透过性的功能膜材料,其与纤维面料复合,可制备具有独特防护性和兼顾透气、透湿于一体的舒适型功能性纺织品。目前,用于可穿戴纺织品的人体-环境交互领域的湿热传输膜材料主要有聚四氟乙烯疏水膜、聚氨酯亲水膜和静电纺丝纤维膜。本文对这3种防水透湿膜的结构、制备方法、防水透湿机理及应用性等进行综述,总结防水透湿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趋势,并对未来智能防水透湿薄膜的研发重点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透湿性 功能膜材料 智能织物 静电纺丝纤维膜 防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超疏水纺织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慧慧 王群 +1 位作者 贾伟科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6,共8页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多功能纺织品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荷叶效应”的提出推动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材料表面特殊浸润性的进一步探究。本文针对在材料表面通过构造微纳米结构来调节特殊浸润性所涉及的方法进行了归纳,...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多功能纺织品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荷叶效应”的提出推动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材料表面特殊浸润性的进一步探究。本文针对在材料表面通过构造微纳米结构来调节特殊浸润性所涉及的方法进行了归纳,综述了材料超疏水性能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自清洁、油水分离、耐腐蚀(如耐酸、碱、盐溶液)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材料超疏水表面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润湿性 超疏水 微纳结构 低表面能 功能性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复合物在柔性导电纺织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金洪 杨群 +1 位作者 代正伟 胡庚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25,36,共6页
柔性导电纺织材料是指在纺织纤维材料中混入导电介质如金属纤维、碳纤维、石墨烯等制成的材料。这类材料具有质地轻、柔韧、可洗易折叠,及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在抗静电、柔性传感器、超级电容器、航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 柔性导电纺织材料是指在纺织纤维材料中混入导电介质如金属纤维、碳纤维、石墨烯等制成的材料。这类材料具有质地轻、柔韧、可洗易折叠,及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在抗静电、柔性传感器、超级电容器、航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目前石墨烯基柔性导电纺织材料中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导电机理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石墨烯基复合物在柔性导电纺织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材料 导电纤维 涂覆 可穿戴器件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分散染料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沾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菁源 裴刘军 +2 位作者 朱赫 张红娟 王际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7,共9页
为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少水无盐、污水零排放染色关键技术,基于前期开发适用于非水介质中对涤纶的上染率较高的偶氮染料以及传统水浴常用的蒽醌和杂环染料,探究了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分散染料结构、染色温度、促染剂、保温时间、分散... 为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少水无盐、污水零排放染色关键技术,基于前期开发适用于非水介质中对涤纶的上染率较高的偶氮染料以及传统水浴常用的蒽醌和杂环染料,探究了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分散染料结构、染色温度、促染剂、保温时间、分散剂对分散染料沾染棉纤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使用相对沾色率对分散染料在涤、棉上的分配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实验所用的蒽醌类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的上染率仅有12%,并不适用于该体系中对涤纶/棉混纺织物染色;而选用的偶氮类和杂环类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上染率在80%以上;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加入极性小分子促进剂,不仅能够改善涤纶组分的溶胀,且借助分子的强极性降低分散染料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度,提高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的上染率,从而降低分散染料对棉组分的沾色;染色过程中加入分散剂NNO,不仅不能提升分散染料的染色性能,反而影响其沾色率。根据分散染料对涤纶的上染率及相对沾色率,得出分散染料的最佳染色条件为:温度140℃、促染剂含量10%(o.w.f)、保温时间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染色 涤纶/棉混纺织物 分散染料 沾色 促染剂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和图像处理的真丝织物光泽研究
14
作者 朱巧武 梁帅童 +3 位作者 丁雪梅 裴刘军 张红娟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在评价织物品质与风格时需要对织物的光泽感进行评价,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光泽评价技术较其他评价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关键的织物图像光泽特征的构建上,仍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选用本白色真丝素绉缎织物作为浅色样本,蓝色和黑色真丝素绉... 在评价织物品质与风格时需要对织物的光泽感进行评价,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光泽评价技术较其他评价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关键的织物图像光泽特征的构建上,仍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选用本白色真丝素绉缎织物作为浅色样本,蓝色和黑色真丝素绉缎织物作为深色样本,粉红色和棕色样本验证分析结论。通过真丝织物的光谱数据分析对光泽度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有效的织物光泽图像特征对织物光泽评价。本文通过对真丝织物的光谱数据分析,发现织物的颜色明度与主观评分相关性很低,颜色的色相显著影响主观评分结果。并且织物的波长反射率在530~560 nm改变时,对织物光泽的主观评分影响最大。以此建立的织物光泽图像特征,表明织物表面亮点与整体表面背景亮度的对比度是基于图像处理评价技术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织物 光谱特征 主观评价 数据分析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轧染-非水介质固色免水洗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志文 裴刘军 +1 位作者 叶雅昕 王际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对棉纺织品固色可以获得90.0%以上的固色率,但是染色后仍需要水洗2~3次,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等才能满足要求。为实现在活性染料轧染-非水介质固色染色体系中对棉纺织品染色后的免水洗,采用了预轧碱液→烘干→浸轧... 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对棉纺织品固色可以获得90.0%以上的固色率,但是染色后仍需要水洗2~3次,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等才能满足要求。为实现在活性染料轧染-非水介质固色染色体系中对棉纺织品染色后的免水洗,采用了预轧碱液→烘干→浸轧染液→非水介质固色→后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带液率是影响染料固着率的重要因素,当带液率在50%以下时,固色率超过95.0%。非水介质中固色后,再经固色剂处理,不经过水洗,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可超过3级,满足应用要求。与浸染工艺相比,在非水介质中的连续快速固色实现了免水洗染色,避免了后道的水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水洗 非水介质固色 活性染料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125(Ti)衍生的介孔圆盘状TiO_(2)/C高效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骑 王群 +2 位作者 贾伟科 赵文潇 王际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240,共7页
针对有机污染物废水排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问题,通过在氩气(Ar)条件下煅烧钛基金属有机框架[MIL-125(Ti)],制备了具有金红石和锐钛矿混合晶型的介孔圆盘状TiO_(2)附着的碳骨架(TiO_(2)/C)。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 针对有机污染物废水排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问题,通过在氩气(Ar)条件下煅烧钛基金属有机框架[MIL-125(Ti)],制备了具有金红石和锐钛矿混合晶型的介孔圆盘状TiO_(2)附着的碳骨架(TiO_(2)/C)。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及紫外-可见光(UV-Vis DRS)等手段对TiO_(2)/C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骨架的引入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和气氛条件下煅烧MIL-125(Ti),衍生得到的TiO_(2)/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99.8m 2/g)和适当的微孔与中孔比,C骨架支撑可有效地增强TiO_(2)表面光生电荷的分离和迁移速率,抑制电子-空穴对(e-/h+)的再结合,从而促进TiO_(2)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催化活性。与MIL-125(Ti)和TiO_(2)相比,TiO_(2)/C表现出显著提高的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效率,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25(Ti) TiO_(2) 介孔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金属有机框架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17
作者 苏骑 王群 +2 位作者 贾伟科 赵文潇 王际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6,共7页
钛基金属有机框架(Ti-MOFs)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光催化活性及独特的晶体结构而在催化领域受到广泛的研究。由于Ti-MOF的合成困难,其优势难以得到展现,从而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Ti-MOF的结构、合成方法,... 钛基金属有机框架(Ti-MOFs)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光催化活性及独特的晶体结构而在催化领域受到广泛的研究。由于Ti-MOF的合成困难,其优势难以得到展现,从而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Ti-MOF的结构、合成方法,并详细讨论了Ti-MOFs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CO_(2)还原、降解有机污染物及固氮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应用方面固氮的机理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结构 光催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基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材料的电催化析氢研究进展
18
作者 贾伟科 王群 +2 位作者 苏骑 龚向宇 王际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电催化裂解水产氢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能源储存技术,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可调、结构调整多样化及修饰策略简易等优点,从而在电催化析氢领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Co基金属有... 电催化裂解水产氢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能源储存技术,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可调、结构调整多样化及修饰策略简易等优点,从而在电催化析氢领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Co基金属有机框架(Co-MOFs)及其衍生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调节,以及微观结构对催化活性、催化稳定性和析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o-MOFs及其衍生材料较传统催化剂表现出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析氢活性。此外,提出了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并对其在电催化析氢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Fs 衍生物 电催化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织物洗涤中染料转移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伍鹏 梁帅童 +2 位作者 张真真 张红娟 王际平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5,共7页
家庭洗涤过程中羊毛织物易发生染料转移现象,严重影响纺织品使用性能。本文以直接红2、直接紫39和直接蓝86这3种直接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考察洗涤过程中温度、水硬度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对羊毛织物染料转移行... 家庭洗涤过程中羊毛织物易发生染料转移现象,严重影响纺织品使用性能。本文以直接红2、直接紫39和直接蓝86这3种直接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考察洗涤过程中温度、水硬度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对羊毛织物染料转移行为的影响机制。响应曲面(RSM)模型表明:温度升高显著加剧3种直接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沾染;水硬度增加会加剧直接红2和直接蓝86的转移,却抑制直接紫39的吸附,这与不同染料分子结构特性差异有关;PVP质量浓度在0~0.6 g/L范围内,可以抑制直接红2和直接紫39的转移,对含磺酸基团的直接蓝86无明显抑制作用。温度与水硬度交互作用会协同加剧染料转移,而水硬度与PVP质量浓度的交互效应则显著削弱抑制剂性能,表明钙镁离子可能与PVP分子发生竞争性结合。量子化学计算表明,PVP抑制剂和染料分子的偶极相互作用,使染料以嵌入型的形式分布PVP形成的胶束中,降低其向纤维的迁移能力。因此在羊毛织物的洗涤中,降低温度与水硬度,增加PVP质量浓度可以减小染料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本文为羊毛织物专用洗涤程序的开发、优化和染料转移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织物 染料转移 温度 水硬度 P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与原生涤纶纤维的特征分析
20
作者 张瑞芝 梁帅童 +1 位作者 张红娟 王际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针对目前仍缺少再生涤纶纤维快速、准确的特征分析和提取方法,文章分别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原生与再生涤纶纤维样品的特征官能团结构、热性能以及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结... 针对目前仍缺少再生涤纶纤维快速、准确的特征分析和提取方法,文章分别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原生与再生涤纶纤维样品的特征官能团结构、热性能以及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再生涤纶纤维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高于原生涤纶纤维,再生涤纶纤维经热重分析的第二段质量损失率高于原生涤纶纤维,同时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在再生涤纶纤维样品中检出苯甲醛和正辛醛,上述结果可作为再生涤纶纤维的检测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在后续的研究中可累积样本量并建立数据库,为再生涤纶纤维的追溯体系提供事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涤纶 特征分析 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热重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