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MSOL的热电偶检定炉温场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承磊 赵文韬 +2 位作者 朱俊捷 朱东欢 聂红庆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2-847,共6页
热电偶检定炉的温度场性能在廉金属热电偶的校准中产生重要影响,是评价校准准确度的一个重要参量。廉金属热电偶校准规范中提出使用均温块改善检定炉温场性能,为进一步探究均温块对温度场改善的传热原理,针对检定炉内实现温升的主要传... 热电偶检定炉的温度场性能在廉金属热电偶的校准中产生重要影响,是评价校准准确度的一个重要参量。廉金属热电偶校准规范中提出使用均温块改善检定炉温场性能,为进一步探究均温块对温度场改善的传热原理,针对检定炉内实现温升的主要传热方式展开理论分析,认为检定炉稳定保温阶段炉膛内传热方式主要为热传导,而采用导热性能良好和体积热容大的合金均温块能有效提高内部导热效率并增强温场稳定性。进一步地,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炉膛内部温度场分布,计算结果指出,放置均温块的温度场与不放置的温度场相比,轴向最大温差缩小为原来的1/3,径向最大温差缩小为原来的1/2,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表明放置均温块是优化检定炉温度场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热电偶校准 温度场性能 均温块 传热方式 热传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表面粗糙度测量三维和二维评价比对分析
2
作者 黄文娟 金炜 +2 位作者 倪博 翁俊 刘峻峰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39,共7页
叶片是一类非规则复杂曲面零件,其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但关于其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测量评价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尤其在三维测量方面,虽然表面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已逐渐发展成熟,但对应的评定标准和校准规范未能同... 叶片是一类非规则复杂曲面零件,其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但关于其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测量评价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尤其在三维测量方面,虽然表面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已逐渐发展成熟,但对应的评定标准和校准规范未能同步跟上,难以指导叶片表面粗糙度具体的测量工艺。为提高叶片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可靠性,对叶片表面粗糙度测量过程的影响因素如叶片装夹、光照强弱、评定长度等开展试验研究,并对粗糙度三维评定方法和二维评定方法开展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重复装夹和光照度变化的情况下,三维评定方法的测量结果相对波动基本在3%以内,在相同取样长度的情况下,三维评定方法参与评定的数据长度达到2倍取样长度其测量结果即达到稳定。三维评定方法相对于二维来说,受到测量过程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小,测量结果更稳定,测量效率更高。一定程度上验证三维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的优势,为推进表面粗糙度三维测量设备和方法在民机发动机叶片研制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叶片 粗糙度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圆径测量的角度安装误差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金钰 陈欣 +1 位作者 丁国清 陈继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6-192,共7页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工件圆径和圆度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文中研究了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角度安装误差对工件圆径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校准方法。首先,将定量分析位移传感器的角度安装误差与计算得到的圆径结...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工件圆径和圆度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文中研究了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角度安装误差对工件圆径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校准方法。首先,将定量分析位移传感器的角度安装误差与计算得到的圆径结果的误差之间的关系。其次,提出了一种位移传感器角度安装误差校准方法,该方法可在标准圆圆径未知的情况下,根据不同位置下的3个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精确计算出传感器的角度安装误差。详细说明了该校准方法的建模过程,通过仿真确认角度安装误差校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对角度安装误差进行校准。实验结果表明,校准后的圆径测量误差从20μm提高到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安装误差 圆径测量 激光位移传感器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5°反射导光镜的圆孔内壁图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史玙菲 陈欣 陈继刚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圆孔工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精密制造领域,快速准确地对圆孔内壁图像进行检测是保证工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一种基于45°反射导光镜的圆孔工件内壁图像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反射镜伸入工件内部获取内壁局部图像,采用连续旋... 圆孔工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精密制造领域,快速准确地对圆孔内壁图像进行检测是保证工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一种基于45°反射导光镜的圆孔工件内壁图像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反射镜伸入工件内部获取内壁局部图像,采用连续旋转工件与图像拼接方式获得内壁的完整图像。针对4.5 mm内径的工件设计并制作了一种45°反射镜,理论分析了有效成像区域以及平移和倾斜误差造成的影响。搭建了圆孔工件内壁检测装置,设计并制作了一种专用标定工件,实现了检测装置像素当量的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检测装置的系统像素当量约为5μm,测量相对误差小于3.5%。单幅图像的有效成像区域得到明显提高,通过拼接方法获得了工件内壁的完整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壁 图像检测 反射镜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国产双极工艺宇航用稳压器单粒子闩锁效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波 罗宇华 +5 位作者 刘伟鑫 孔泽斌 楼建设 彭克武 付晓君 韦锡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通过对某国产双极工艺宇航用稳压器进行不同LET值重离子辐照试验,实时监测器件输出电压的变化幅度和器件供电管脚电流,准确评估了器件抗单粒子效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器件发生单粒子瞬态效应阈值小于5 MeV·cm2·mg-1,当辐照重... 通过对某国产双极工艺宇航用稳压器进行不同LET值重离子辐照试验,实时监测器件输出电压的变化幅度和器件供电管脚电流,准确评估了器件抗单粒子效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器件发生单粒子瞬态效应阈值小于5 MeV·cm2·mg-1,当辐照重离子LET值增加至37.37 MeV·cm2·mg-1时,诱发器件产生单粒子闩锁效应,器件供电管脚电流由6 mA陡增至24 mA。在分析重离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借助脉冲激光获得了器件内部单粒子效应敏感区域位置和结构特征。分析认为由于芯片内部多个功能模块共用一个隔离岛,同一个隔离岛内的器件之间形成的寄生PNP管与隔离岛内NPN管形成了PNPN可控硅结构,当入射重离子LET值足够大时将诱发寄生PNPN结构导通,进入闩锁状态。采用模拟软件Spectre实现了电参数级的瞬态故障注入模拟,复现了该双极工艺结构下单粒子闩锁效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工艺 宇航用稳压器 重离子辐照 单粒子闩锁效应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模态试验系统高温振动校准测试装置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成 郑凯 +2 位作者 倪博 承磊 沈惠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2,共6页
针对平板式热模态试验系统用激光测振系统原位校准需求,开展试验系统高温环境振动加速度幅值原位校准测试方法研究。基于振动标准法校准技术提供标准振动加速度幅值信号,研建能够将常温下振动信号传递到高温环境的陶瓷传递杆,研制能够... 针对平板式热模态试验系统用激光测振系统原位校准需求,开展试验系统高温环境振动加速度幅值原位校准测试方法研究。基于振动标准法校准技术提供标准振动加速度幅值信号,研建能够将常温下振动信号传递到高温环境的陶瓷传递杆,研制能够有效隔绝高温对标准振动信号影响的隔热装置,组建高温环境加速度幅值原位校准测试装置。通过对陶瓷传递杆的热变形分析,以及陶瓷传递杆传递系数的标定,确保校准测试装置满足校准要求,扩展不确定度优于3%。利用装置对平板式热模态试验系统开展原位校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实现对平板式热模态试验系统高温环境振动加速度幅值测量的量值溯源,保障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加速度幅值 陶瓷传递杆 隔热装置 原位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与仿真的SiC JFET单粒子效应研究
7
作者 黎荣佳 贾云鹏 +6 位作者 周新田 胡冬青 吴郁 唐蕴 许明康 马林东 赵元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04-2313,共10页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大型空间平台的建设以及高性能电推进系统的应用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SiC高压功率器件抗辐射研究亟待突破。对SiC JFET器件施加不同的偏置电压,进行重离子辐照实验,实验表明,SiC JFET器...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大型空间平台的建设以及高性能电推进系统的应用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SiC高压功率器件抗辐射研究亟待突破。对SiC JFET器件施加不同的偏置电压,进行重离子辐照实验,实验表明,SiC JFET器件存在与SiC MOSFET类似的单粒子漏电退化与单粒子烧毁2种失效模式,漏电退化程度与漏极偏置电压、重离子注量呈正相关。通过Sentaurus TCAD仿真研究,单粒子辐照之后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P^(+)栅极区与N-漂移区的PN结局部温度达到2500 K,热应力可能是造成漏电退化的原因;第2阶段N^(+)衬底和N-漂移区结处局部温度持续上升,超过SiC材料的升华温度,导致SiC JFET器件烧毁。该研究为SiC JFET器件的抗辐射加固与空间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JFET 单粒子效应 单粒子烧毁 重离子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热学的低气压/真空综合环境试验设备校准技术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文韬 承磊 +2 位作者 沈惠峰 曹家兴 倪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6-680,共5页
目前低气压/真空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可参照的计量校准依据并不全面。针对不同压力范围的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对其适用的标准规范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进一步探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介质压力大于1kPa的试验设备可参照GB/T5170.10进... 目前低气压/真空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可参照的计量校准依据并不全面。针对不同压力范围的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对其适用的标准规范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进一步探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介质压力大于1kPa的试验设备可参照GB/T5170.10进行温度偏差和温度均匀性校准,在应用中可根据环境试验设备工作空间的增大和介质压力的降低适当放宽容差要求;气压低于1kPa的真空试验设备中辐射传热占据主导,传热效率和内部试件放置位置相关,温度均匀性考察已没有必要,在测量中减小空间热阻和表面热阻是提升测量准确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环境试验设备 低气压/真空 数值模拟 自然对流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环境对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晟 朱美光 +1 位作者 季思蔚 李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71-3376,共6页
针对临近空间特有的紫外和臭氧(UV/O3)综合环境,以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紫外(UV)单因素和UV/O3综合因素恒定加速试验,利用AM0电特性测试、光学透光率测试、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检... 针对临近空间特有的紫外和臭氧(UV/O3)综合环境,以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紫外(UV)单因素和UV/O3综合因素恒定加速试验,利用AM0电特性测试、光学透光率测试、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检测技术研究分析电池性能变化特征及引起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在为期30 d的UV辐射(加速因子为2)以及UV/O3综合环境(加速因子为5)作用下,电池转换效率明显下降,电池上表面最外层有机封装材料发生碳化分解,表面损伤严重。臭氧与紫外环境共存条件下,对电池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互竞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紫外(UV) 臭氧(O3)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单晶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边洋 徐萍萍 +4 位作者 申奥 赵洋强 张子英 张俊婷 侯春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89,共5页
以FeSO_4·7H_2O为铁源,CTAB为表面分散剂,采用便利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高性能α-Fe_2O_3单晶纳米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200 m A/g电流密... 以FeSO_4·7H_2O为铁源,CTAB为表面分散剂,采用便利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高性能α-Fe_2O_3单晶纳米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200 m A/g电流密度下,α-Fe_2O_3单晶纳米片的起始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小;在100次循环后,α-Fe_2O_3单晶纳米片仍然约有875 m Ah/g的充放电比容量,库伦效率保持在98%以上;在2000 m A/g的大倍率条件下,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依旧可达643 m Ah/g左右,表现出十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水热法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蔽栅沟槽MOSFET单粒子微剂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林东 孔泽斌 +6 位作者 刘元 琚安安 汪波 秦林生 陈凡 陈卓俊 王昆黍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7-1083,共7页
以屏蔽栅沟槽(SGT)MOSFET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离子诱发的单粒子微剂量效应的现象及物理机理。对不同偏置电压下的30 V SGT MOSFET进行重离子辐照试验,分析了重离子轰击后器件转移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揭示单粒子微剂量效应的退化规律。... 以屏蔽栅沟槽(SGT)MOSFET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离子诱发的单粒子微剂量效应的现象及物理机理。对不同偏置电压下的30 V SGT MOSFET进行重离子辐照试验,分析了重离子轰击后器件转移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揭示单粒子微剂量效应的退化规律。研究发现重离子入射会引起器件的亚阈值电流增大,导致阈值电压负向漂移,且负栅压下器件的亚阈值电压负向漂移更严重。试验结果结合TCAD仿真进一步揭示在栅氧化层侧墙处Si/SiO_(2)界面的带正电的氧化物陷阱电荷是导致器件阈值电压和亚阈值电压等参数退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SGT MOSFET单粒子微剂量效应评估和建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栅沟槽(SGT)MOSFET 亚阈值电流 阈值电压 微剂量效应 氧化物陷阱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表贴式放大器噪声系数测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翔 赵颖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3期55-58,共4页
传统的微波放大器噪声系数测试方法为基于噪声系数分析仪的Y因子测试法,在进行放大器的测试时需单独一次连接噪声系数分析仪测试其噪声系数。而表贴式放大器由于其引脚为非同轴结构,无法直接与测试仪器相连,其测试一直是微波器件的难题... 传统的微波放大器噪声系数测试方法为基于噪声系数分析仪的Y因子测试法,在进行放大器的测试时需单独一次连接噪声系数分析仪测试其噪声系数。而表贴式放大器由于其引脚为非同轴结构,无法直接与测试仪器相连,其测试一直是微波器件的难题之一。以MINI公司ERA-1SM+表贴式放大器为例,从ZVA24矢量网络分析的噪声系数测试原理出发,设计出了合适的测试夹具和外围测试线路,实现了基于矢量网路分析的表贴式放大器噪声系数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系数 矢量网络分析仪 表贴式放大器 测试夹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间隔测量在可焊性测试仪校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凤军 祁士青 杨正 《电子测量技术》 2015年第12期12-14,25,共4页
可焊性测试仪是电子元器件在生产过程中筛选复验和装机前进行可焊性测试的仪器,时间参量是可焊性测试仪的重要指标,主要针对可焊性测试仪的试件浸渍持续时间校准方法开展研究,对制造商采用的计数法进行分析后,将时间间隔校准方法应用于... 可焊性测试仪是电子元器件在生产过程中筛选复验和装机前进行可焊性测试的仪器,时间参量是可焊性测试仪的重要指标,主要针对可焊性测试仪的试件浸渍持续时间校准方法开展研究,对制造商采用的计数法进行分析后,将时间间隔校准方法应用于元器件可焊性测试仪时间参量校准中,并分析和评定了试件浸渍持续时间的测量不确定度。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计数法相比,本文采用的时间间隔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可以直观地给出测量结果,解决了可焊性测试仪时间参量的校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数法 时间间隔测量 可焊性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超曲面模型的机动星凸形扩展目标跟踪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飞龙 金智峰 +2 位作者 戚国庆 李银伢 盛安冬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7,共7页
针对具有强机动性的扩展目标跟踪问题,不仅需要估计目标的运动状态,还要准确识别目标机动过程中的形状变化。由于目标机动和模型的复杂所导致的高维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超曲面模型的扩展目标方向自适应跟踪算法。通过使用输... 针对具有强机动性的扩展目标跟踪问题,不仅需要估计目标的运动状态,还要准确识别目标机动过程中的形状变化。由于目标机动和模型的复杂所导致的高维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超曲面模型的扩展目标方向自适应跟踪算法。通过使用输入估计检测器对目标机动进行判断,再利用目标机动的大小修正形状参数的先验,其次基于先验信息更新量测,并结合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对机动扩展目标的状态跟踪和形状识别。利用均方根误差和quasi-Jaccard距离分别对目标质心位置的跟踪质量和形状的跟踪性能进行评价。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 扩展目标 星凸形随机超曲面 方向自适应 先验形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椭圆扩展目标形态估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训成 戚国庆 +2 位作者 亓俊杰 李银伢 盛安冬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针对复杂环境下由稀疏量测引起的椭圆扩展目标形态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形态估计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对目标量测进行处理,估计出椭圆扩展目标的轴长,然后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目标的跟踪。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 针对复杂环境下由稀疏量测引起的椭圆扩展目标形态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形态估计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对目标量测进行处理,估计出椭圆扩展目标的轴长,然后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目标的跟踪。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与基于随机矩阵、乘性误差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等模型的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跟踪性能有显著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目标跟踪 神经网络 卡尔曼滤波 形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shapelets聚类的刀具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妍 胡小锋 刘颖超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6-1295,共10页
针对不同刀具的性能衰退规律呈现出多种趋势,单一固定的全局模型难以对不同性能衰退规律的刀具进行准确剩余寿命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shapelets聚类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模型相结合的刀具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对刀具加工过程... 针对不同刀具的性能衰退规律呈现出多种趋势,单一固定的全局模型难以对不同性能衰退规律的刀具进行准确剩余寿命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shapelets聚类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模型相结合的刀具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对刀具加工过程监控信号提取u-shapelets集合,并计算各u-shapelet与时间序列的距离得到距离矩阵;其次,通过基于密度聚类方法对距离矩阵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最后,根据聚类结果基于各类别数据分别训练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进行刀具剩余寿命的预测。以轮槽铣刀加工过程监控数据进行验证,并与Kmeans聚类、谱聚类、层次聚类、DBSCAN聚类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监控数据 u-shapelets聚类 聚类算法 长短时记忆网络 刀具剩余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3D的装备交互演示系统
17
作者 王凌 吴晋娜 +2 位作者 倪明 朱大兴 徐文胜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3,共4页
为提升基层部队对装备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提出基于Unity3D的装备交互演示系统。通过Unity3D中的场景搭建,形成装备介绍、交互学习、操作培训、维护培训等模块架构,再结合虚拟现实、3维仿真、视频、文字等手段,实现与虚拟装备模... 为提升基层部队对装备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提出基于Unity3D的装备交互演示系统。通过Unity3D中的场景搭建,形成装备介绍、交互学习、操作培训、维护培训等模块架构,再结合虚拟现实、3维仿真、视频、文字等手段,实现与虚拟装备模型的动态交互。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加深学习者的感官印象,提高装备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培训 交互演示系统 UNITY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气压对直流磁控溅射Mo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德峰 万小波 +8 位作者 邢丕峰 易泰民 杨蒙生 郑凤成 徐导进 王昆黍 楼建设 孔泽斌 祝伟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Si(110)基底上制备Mo薄膜,分析了工作气压对沉积速率、表面质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加;低气压下沉积的Mo薄膜表面质量较好且结构致密,高气压下沉积的Mo薄膜表面质量...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Si(110)基底上制备Mo薄膜,分析了工作气压对沉积速率、表面质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加;低气压下沉积的Mo薄膜表面质量较好且结构致密,高气压下沉积的Mo薄膜表面质量较差且结构疏松;在工作气压为0.8 Pa时,制备的Mo薄膜晶粒尺寸与微观应力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薄膜 直流磁控溅射 工作气压 晶粒尺寸 微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事件的中文指代语料库的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亚军 刘宗田 +1 位作者 李强 周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0-911,共12页
指代消解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关键和热点问题之一,而语料库的研究是指代消解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在中文突发事件语料库(Chinese emergency corpus, CEC)的基础上,通过自动生成和人工标注的方法,构造一个面向事件的中文指代语料库.与传统... 指代消解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关键和热点问题之一,而语料库的研究是指代消解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在中文突发事件语料库(Chinese emergency corpus, CEC)的基础上,通过自动生成和人工标注的方法,构造一个面向事件的中文指代语料库.与传统指代语料库不同,该语料库针对的是以事件作为知识表示单元的文本,对事件中各要素和事件的指代进行标注,其构建对面向事件的中文指代消解的研究十分关键,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同时,对CEC中各事件要素和事件的指代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些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 事件 指代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一步烧结法合成巨介电常数材料CaCu3Ti4O12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阳阳 张俊亭 侯春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1,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巨介电常数材料类钙钛矿型钛酸铜钙(CaCu3Ti4O12,CCTO)先驱物,采用一步烧结法得到纯度较高的CCTO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介电性能测试和阻抗谱测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微观形貌、介电-频率、阻抗谱...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巨介电常数材料类钙钛矿型钛酸铜钙(CaCu3Ti4O12,CCTO)先驱物,采用一步烧结法得到纯度较高的CCTO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介电性能测试和阻抗谱测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微观形貌、介电-频率、阻抗谱等分析表征,并讨论了CCTO的微观电导机理和晶粒晶界的性质,计算了晶界活化能。结果表明,此法制备的CCTO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较高的纯度以及优良的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TO 溶胶-凝胶 介电常数 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