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和作用机制的小鼠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绍华 王沁筠 +4 位作者 吴昌桂 赵啸 徐浩 施杞 梁倩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16-3121,3128,共7页
背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中药复方以多成分、多靶点作用而在降尿酸、缓解AGA症状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治疗AGA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于2020-08-17至2020-10... 背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中药复方以多成分、多靶点作用而在降尿酸、缓解AGA症状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治疗AGA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于2020-08-17至2020-10-07实施。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30只10~12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溶剂组和DGNTT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在双侧足掌深层跖跗关节周围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溶剂组和DGNTT组小鼠在双侧足掌深层跖跗关节周围注射3%尿酸单钠悬液诱导造模;造模完成后对照组和溶剂组小鼠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1周,DGNTT组小鼠予以当归拈痛汤中药液灌胃1周。比较三组小鼠治疗前后体质量,造模前、造模后6 h、治疗后1~7 d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治疗后7 d注射足部组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尿酸浓度。结果三组小鼠治疗前后组间、组内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上存在交互作用(P<0.001);时间、方法在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上主效应显著(P<0.001)。溶剂组和DGNTT组小鼠造模后6 h及治疗后1~7 d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大于对照组,DGNTT组小鼠造模后6 h及治疗后1~5 d、7 d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小于溶剂组(P<0.05)。溶剂组和DGNTT组小鼠治疗后7 d注射足部组织IL-1β、TNF-α、iNOS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DGNTT组小鼠治疗后7 d注射足部组织IL-1β、TNF-α、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溶剂组(P<0.01)。DGNTT组小鼠治疗后7 d血尿酸浓度低于对照组、溶剂组(P<0.01)。结论当归拈痛汤可有效缓解AGA小鼠足爪炎性肿胀程度,下调炎性因子IL-1β、TNF-α、iNOS mRNA的表达,降低血尿酸浓度,是能够解决AGA多个核心问题的有效方剂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当归拈痛散 当归拈痛汤 治疗结果 动物实验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痹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炎症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沁筠 王晓赟 +5 位作者 袁璐莹 徐浩 施杞 梁倩倩 李宁 王拥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研究热痹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热痹方组、高剂量热痹方组、秋水仙碱组。除对照组... 目的:研究热痹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热痹方组、高剂量热痹方组、秋水仙碱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在足底关节附近注射3%尿酸钠晶体悬液制备痛风性关节炎(GA)小鼠模型。造模后6 h,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纯净水,低、高剂量热痹方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热痹方提取物(17.82 g/kg,35.64 g/kg),秋水仙碱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秋水仙碱溶液(0.5 mg/kg)。观察治疗前后小鼠体质量、足肿胀、热痛阈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足组织、肝脏和肾脏炎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足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实时PCR(RT-PCR)检测足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热痹方组或秋水仙碱组能显著减轻GA小鼠后爪肿胀程度(P<0.01),提高热痛耐受性(P<0.001),减少关节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且明显降低关节组织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的蛋白和mRNA水平(P<0.001)。另外,高剂量热痹方和秋水仙碱对GA小鼠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热痹方能有效改善GA小鼠症状并抑制关节炎症反应,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热痹方 痛风性关节炎 小鼠 炎症介质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脏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小鼠关节炎及肺脏并发症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杨灿 李宁 +5 位作者 李雪菲 赵力 徐浩 施杞 王拥军 梁倩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15-3022,共8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了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脏痹方在临床多用于RA经久不愈者,但其作用机制及对RA-ILD的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探讨脏痹方在RA和RA-ILD中的治疗可能性...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了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脏痹方在临床多用于RA经久不愈者,但其作用机制及对RA-ILD的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探讨脏痹方在RA和RA-ILD中的治疗可能性和潜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3月。将14只肿瘤坏死因子α转基因(TNF-Tg)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组)、脏痹方组(ZBF组),每组各7只。同时随机挑选7只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WT组)。ZBF组给予脏痹方灌胃(1.4 g/mL,1次/d,0.2 mL/次),WT组和Saline组小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8周。干预完成后小鼠踝关节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面积,阿尔新蓝-橙黄染色检测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测量破骨细胞面积。小鼠肺组织分别采用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面积占比,Masson染色检测肺纤维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面积占比。结果Saline组小鼠的踝关节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滑膜增生,关节组织被破坏。ZBF组踝关节的炎症减轻。Saline组小鼠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WT组(P<0.05)。Saline组小鼠踝关节距骨矢状面被严重破坏,骨侵蚀严重,ZBF组小鼠踝关节骨与软骨侵蚀明显改善,距骨矢状面轮廓逐渐清晰,骨量明显增加。Saline组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低于ZBF组、WT组,ZBF组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低于WT组(P<0.05)。Saline组小鼠踝关节中出现大片红色破骨细胞浸润,ZBF组小鼠破骨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改善。ZBF组破骨细胞面积明显低于Saline组(P<0.05)。Saline组小鼠肺间质、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弥漫有轻度至中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中、小动脉壁增厚,肺泡间隔缩小,肺组织破坏明显;ZBF组小鼠肺间质和气管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减少,肺组织渐清晰,结构得到改善。Saline组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高于WT组。Saline组小鼠肺组织中血管和气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增多,肺泡或支气管壁增厚,ZBF组肺脏血管和支气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面积减少,肺脏结构改善明显。Saline组肺组织纤维化积分高于ZBF组、WT组,ZBF组肺组织纤维化积分高于WT组。Saline组小鼠肺组织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大多围绕在肺脏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形成缺乏生发中心的卵泡样结构。ZBF组小鼠肺脏中的卵泡样结构减少。Saline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面积占比高于WT组。结论脏痹方不仅减轻了RA-ILD小鼠的踝关节损伤,而且对其肺脏炎症和纤维化也有改善作用,减少了肺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肺疾病 间质性 脏痹方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基因小鼠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