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ERAS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患者出院时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水平(均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ERAS干预在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满意,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展开更多
患者女,12岁。因大脑前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8年,拟复查,于2013年7月10日收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患者因头部轻微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体格检查无特殊,头部CT显示左侧额叶高密度影伴钙化(图1),排除出血可能...患者女,12岁。因大脑前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8年,拟复查,于2013年7月10日收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患者因头部轻微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体格检查无特殊,头部CT显示左侧额叶高密度影伴钙化(图1),排除出血可能后,进一步行头部MR检查(图2),发现左额叶血管流空影遂转入我院,全脑DSA提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囊状动脉瘤,大小约32 mm ×41 mm(图3),遂予以弹簧圈成功致密栓塞动脉瘤(图4)后出院,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之后定期DSA或门诊MR血管成像(MR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左侧颈内动脉无异常(图5,6)。2013年再次复查全脑DSA,显示原右侧大脑前动脉瘤栓塞良好,但左侧颈内动脉眼段下壁新发1个囊状动脉瘤,大小约44 mm ×57 mm(图7,8),遂再次进行栓塞(图9)。在全身麻醉下,予以2000 U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通过6 F股动脉鞘将导引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SL-10微导管在Transcend 0014微导丝引导下,超选择进入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腔内,然后通过微导管依次填入5 mm ×120 mm、4 mm ×80 mm、3 mm ×100 mm、2 mm ×60 mm、2 mm ×40 mm(Microvention,美国)共5枚弹簧圈至动脉瘤不再显影。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ERAS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患者出院时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水平(均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ERAS干预在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满意,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文摘患者女,12岁。因大脑前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8年,拟复查,于2013年7月10日收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患者因头部轻微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体格检查无特殊,头部CT显示左侧额叶高密度影伴钙化(图1),排除出血可能后,进一步行头部MR检查(图2),发现左额叶血管流空影遂转入我院,全脑DSA提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囊状动脉瘤,大小约32 mm ×41 mm(图3),遂予以弹簧圈成功致密栓塞动脉瘤(图4)后出院,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之后定期DSA或门诊MR血管成像(MR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左侧颈内动脉无异常(图5,6)。2013年再次复查全脑DSA,显示原右侧大脑前动脉瘤栓塞良好,但左侧颈内动脉眼段下壁新发1个囊状动脉瘤,大小约44 mm ×57 mm(图7,8),遂再次进行栓塞(图9)。在全身麻醉下,予以2000 U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通过6 F股动脉鞘将导引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SL-10微导管在Transcend 0014微导丝引导下,超选择进入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腔内,然后通过微导管依次填入5 mm ×120 mm、4 mm ×80 mm、3 mm ×100 mm、2 mm ×60 mm、2 mm ×40 mm(Microvention,美国)共5枚弹簧圈至动脉瘤不再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