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群中视听障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抑郁倾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叶 高广峰 +3 位作者 周亦凡 凯维萨·阿布杜许库尔 汪楚楚 罗剑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65,共8页
目的探讨视听障碍(audio-visual impairments)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影响,以及抑郁倾向是否中介了视听障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方法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调查(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 目的探讨视听障碍(audio-visual impairments)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影响,以及抑郁倾向是否中介了视听障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方法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调查(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对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中采用多阶段抽样,分别在县(区)-村(居)-家户-个人层面上进行抽样,并在县(区)-村(居)两级抽样中,采用按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proportional probability sampling,PPS)抽样,最终纳入了28个省份150个县(区)的450个村/社区。本研究基于2018年的CHARLS数据展开研究,纳入标准为:(1)年龄≥60岁;(2)有完整的自我报告的视力和听力状况;(3)至少含有生活满意度、主观期望寿命、自评健康状况3项主观幸福感指标中的一个。CHARLS使用Likert五分量表测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使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y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10,CESD-10)测定老年人的抑郁倾向。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视听障碍与抑郁倾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并通过中介模型分析抑郁倾向的中介作用。双侧P值<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7620人。其中有视听障碍的患者抑郁倾向水平明显更高,主观幸福感的三项指标均较低(P值均小于0.05)。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和视听双重障碍与更高的抑郁倾向水平和更低的自评健康、主观期望寿命有关;视觉障碍和视听双重障碍与较低的生活满意度有关。抑郁倾向在视听双重障碍与生活满意度间及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视听双重障碍与自评健康和主观期望寿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在中国老年人群中,视听障碍与较低的主观幸福感状态有关,抑郁倾向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调查(CHARLS) 生活满意度 主观期望寿命 自评健康 抑郁倾向 视听障碍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灼睑板腺开口并摘除第三眼睑制作兔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晓冬 盛敏杰 林安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7-831,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采用灼烧睑板腺开口并摘除第三眼睑的方法制作兔MGD性干眼模型,造模后定期行SchirmerⅠ试验、眼表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和角膜结膜病理切片检查。取左...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采用灼烧睑板腺开口并摘除第三眼睑的方法制作兔MGD性干眼模型,造模后定期行SchirmerⅠ试验、眼表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和角膜结膜病理切片检查。取左眼造模为模型组,右眼为对照组。结果术后第1天裂隙灯下可见模型组兔眼睑板腺开口全部封闭。术后模型组SchirmerⅠ试验结果与对照组间及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09,P=0.927;F=0.667,P=0.652);模型组术后第4天眼表荧光素染色评分开始升高(P<0.05),并随着时间推移呈稳步上升趋势,至术后32 d,模型组眼表均可见明显的片状荧光素着色;术后2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可见模型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持续下降趋势;术后第40天角膜结膜病理标本检查见结膜下炎性细胞浸润,角膜上皮完整性破坏。结论烧灼家兔睑板腺开口并摘除第三眼睑可建立稳定的兔MGD性干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 干眼 SchirmerⅠ试验 印迹细胞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江波 赵莼 王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7,6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102例,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66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44例;分别测定各组间的Hcy和hsCRP水平,并对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病程(HI)、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及DR和Hcy、hsCRP的相关性。结果 BDR组、PDR组hsCRP和Hcy显著高于NDR组(均为P<0.01),PDR组hsCRP、Hcy也高于BDR组(均为P<0.05),DR同hsCRP、Hcy、HI、TC(r值分别为0.615、0.556、0.356、0.252,P值分别为<0.01、<0.01、<0.05、<0.05)呈正相关,PDR组hsCRP与TG、FINS、HI(r值分别为0.552、0.452、0.382,P值分别为<0.01、<0.01、<0.05)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r=-0.512,P<0.01);PDR组Hcy与TG、TC、FBG、BMI(r值分别为0.752、0.652、0.512、0.432,均为P<0.01)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r=-0.312,P<0.01);PDR组Hcy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34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DR者Hcy和hsCRP水平升高,PDR患者Hcy和hsCRP较BDR患者升高。Hcy和hsCRP可能是DR的危险因素,高Hcy可能使CRP水平升高进而引起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表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晶 赵明威 +8 位作者 姚涛 崔红平 王勇 金学民 韩琪 刘芳 李秋明 陈雪艺 戴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409,共6页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部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10个医院眼科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一侧眼拟行眼科手术受试者220例220...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部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10个医院眼科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一侧眼拟行眼科手术受试者220例22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受试者术眼对侧眼作为受试眼。试验组在受试眼6:00位角膜缘后约5 mm处点入2滴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点入空白凝胶。用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0.3 mm无齿显微镊夹持结膜进行疼痛测试,受试者依据自身感觉报告“疼痛”或“不疼痛”。主要有效性指标为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的眼数和百分比;次要有效性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眼表麻醉持续时间;药物安全性评价包括眼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受试眼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104眼,占94.55%,对照组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29眼,占26.36%,试验组麻醉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48,P<0.001);试验组受试眼中位麻醉起效时间为40.0(20.0,61.0)s,短于对照组的300.0(224.0,30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7,P<0.001);试验组有效麻醉的104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860.5(577.5,1180.0)s,对照组有效麻醉的29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676.0(280.0,1401.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8,P>0.05);2个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6/110)和4.55%(5/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用于眼部表面麻醉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眼科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麻醉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麻醉 利多卡因 眼用凝胶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和TIMP-2在激光诱导形觉剥夺的高度近视豚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林 丁雯芝 +2 位作者 张昀 马晓昀 邹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9-325,共7页
目的构建高度近视豚鼠脉络膜血管新生(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2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2)在高度近视CNV形成中的... 目的构建高度近视豚鼠脉络膜血管新生(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2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2)在高度近视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72只2周龄三色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实验组右眼行6周形觉剥夺诱导高度近视。两组各选取30只豚鼠右眼行532 nm激光光凝视网膜诱导CNV。于激光前和光凝后7、14、21、28、35天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光凝区域MMP-2和TIMP-2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脉络膜-巩膜复合物中的MMP-2和TIMP-2mRNA表达对MMP-2和TIMP-2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snsity,IDO)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光凝后实验组和对照组MMP-2和TIMP-2表达均明显上调,MMP-2于光凝后21天、TIMP-2于光凝后28天时表达高峰。激光前及光凝后各观察时间点,实验组MMP-2阳性表达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光前实验组TIMP-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光凝后各时间点两组TIM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2和TIMP-2与高度近视CNV形成密切相关,MMP-2与TIMP-2表达平衡紊乱可能参与高度近视CNV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豚鼠 激光 MMP-2 TI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管宇峰 盛敏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48,共2页
关键词 腱膜性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美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介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畅 蔡雯婷 +1 位作者 苏途 于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迁移、I型胶原蛋白含量、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表达以及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进行培养,依据干预药物浓度筛选结果设...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迁移、I型胶原蛋白含量、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表达以及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进行培养,依据干预药物浓度筛选结果设置4个组对照组、10.0 mg·L^(-1)TGF-β1组、10.0 mg·L^(-1)TGF-β1+25μmol·L^(-1)槲皮素组、10.0 mg·L^(-1)TGF-β1+50μmol·L^(-1)槲皮素组,ARPE^(-1)9细胞在4种不同的条件下培养24 h和48 h。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中I型胶原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情况及Smad2/3磷酸化情况。结果处理细胞24 h或48 h,10.0 mg·L^(-1)TGF-β1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均为P<0.05);10.0 mg·L^(-1)TGF-β1+25μmol·L^(-1)槲皮素组细胞存活率高于10.0 mg·L^(-1)TGF-β1+50μmol·L^(-1)槲皮素组(P<0.05)。处理细胞24 h或48 h,10.0 mg·L^(-1)TGF-β1组细胞迁移数均多于其他各组(均为P<0.05);10.0 mg·L^(-1)TGF-β1+25μmol·L^(-1)槲皮素组细胞迁移数多于10.0 mg·L^(-1)TGF-β1+50μmol·L^(-1)槲皮素组(P<0.05)。10 mg·L^(-1)TGF-β1处理细胞48 h后,培养基上清液I型胶原蛋白含量升高(P<0.05),而加入不同浓度槲皮素均能够有效抑制I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升高(均为P<0.05)。槲皮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了TGF-β1所引起的N-钙黏合素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增高作用;槲皮素可以使紧密连接蛋白ZO^(-1)和E-钙黏合素的表达增高。10 mg·L^(-1)TGF-β1处理细胞48 h后,Smad2/3磷酸化显著增加,而槲皮素可以抑制Smad2/3磷酸化。结论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TGF-β1介导的RPE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分泌,通过调节Smad2/3磷酸化来抑制TGF-β1介导的RPE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槲皮素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在兔眼神经受体成像的应用
8
作者 汪维芳 盛敏杰 +3 位作者 林安娟 顾真寰 陈轶卉 石渡喜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进行定量检测及成像。方法选择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n=4),用PET来检测4种不同的神经受体:标记化合物[11C]raclopride测定多巴胺D2受体;[11C]CFT测...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进行定量检测及成像。方法选择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n=4),用PET来检测4种不同的神经受体:标记化合物[11C]raclopride测定多巴胺D2受体;[11C]CFT测定多巴胺载体;[18F]MPPF用于测定5-羟色胺受体;[11C]SA4503测定σ1受体。对每一组家兔在完成基线测定后,不改变体位,进行第2次测定。每组中的2只家兔在测定前注射拮抗剂进行预处理测定;另2只家兔在测定过程中注射拮抗剂进行置换测定。并且在PET测定后15min进行体外放射自显影术,比较二者的测定值。结果PET的基础测定中眼球组织和脑组织都成像,但眼球组织的放射能较脑组织中明显低下。除[18F]MPPF,预处理测定显示眼前段的摄取减少25%~28%。但是置换测定中,只有[11C]SA4503摄取减少了20%,[11C]raclopride有16%被阻断,[11C]CFT则没有明显变化。PET成像后的放射自显影术可以看出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主要聚集于视网膜和虹膜睫状体,且放射自显影术成像比PET成像信号清晰。结论在兔眼中PET中神经受体的结合率没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受体 放射自显影术 预处理测定 替换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M082对实验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危清泉 任成达 +7 位作者 时慧 刘晴雨 杜亚茹 何梦梅 刘俊伶 王倩怡 蔡雯婷 于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大鼠模型,观察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M082对CNV的影响。方法采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制备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CNV模型。将50只光凝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大鼠模型,观察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M082对CNV的影响。方法采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制备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CNV模型。将50只光凝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实验组(n=25)。造模7 d后给予实验组口服给药CM082 30 mg·kg-1·d-1,对照组造模后给予药物溶媒5 m L·kg-1·d-1。分别于造模后7 d及给药后7 d、14 d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组织病理学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脉络膜-巩膜铺片进行评估。结果 FFA结果显示,实验组给药后7 d、14 d光凝斑部位荧光渗漏强度(0.43±0.17、0.55±0.15)显著低于对照组(0.74±0.19、0.8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的CNV病理组织学显示,实验组中病变范围较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表明,CM082的治疗可以明显抑制p-VEGFR-2的表达。RPE-脉络膜-巩膜铺片显示,给药后7 d、14 d,实验组中CNV损伤区域为(4.26±0.93)×104μm2、(3.58±0.72)×104μm2,明显小于对照组(12.90±6.40)×104μm2、(17.81±5.34)×104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082口服给药30 mg·kg-1·d-1能有效抑制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秀玮 何梦梅 +4 位作者 蔡雯婷 张瑞玲 金惠子 范佳淇 于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制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细胞模型,研究缓激肽(bradykinin,BK)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发生... 目的制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细胞模型,研究缓激肽(bradykinin,BK)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发生EMT的影响,并探讨BK对PVR的影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分别作用于ARPE-19细胞24 h、48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确定TGF-β1浓度及作用时间;利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MT标志蛋白E-钙黏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波形蛋白(Viminten)表达情况;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Smad通路下游pSmad3和Smad7的表达。结果TGF-β1刺激ARPE-19细胞后可以成功诱导EMT体外细胞模型。当TGF-β1浓度为10μg·L^(-1)、作用时间为48 h时,细胞增殖最明显。BK在TGF-β1诱导的EMT中可以降低α-SMA、Viminten的表达,升高E-钙黏素的表达并且降低细胞迁移能力。这些影响能被BK-2受体拮抗剂HOE-140逆转。TGF-β1诱导ARPE-19细胞发生EMT时,pSmad3表达量升高;TGF-β1刺激前给予BK刺激,pSmad3表达量减少;加入BK前预敷HOE-140,然后给予TGF-β1刺激,BK作用减弱,pSmad3表达量升高。Smad7表达趋势与pSmad3表达趋势相反。结论10μg·L-1 TGF-β1可导致ARPE49细胞发生EMT。BK通过TGF-/Smad信号通路上调Smad7的表达、下调pSmad3的表达,从而逆转TGF-β1诱导的EMT。提示BK可能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PVR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转化生长因子-Β1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患者前房角结构定量检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丹 马晓昀 +1 位作者 刘林 邹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检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房角参数,并探讨测量参数的选择及在青光眼患者筛查与随访中的临床意... 目的利用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检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房角参数,并探讨测量参数的选择及在青光眼患者筛查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共40例(55眼),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8例11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0例(20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2例(24眼)。应用频域AS-OCT量化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房角结构,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小梁虹膜夹角(trabecular-iris angle,TIA)、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小梁虹膜空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space area,TISA),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选取角膜内侧距巩膜突500μm和750μm的点,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方位的AOD、TIA、ACA、TISA,归为500系列和750系列。500系列及750系列TIA、ACA、AOD测量值均值均为颞侧最大,鼻侧最小;TISA测量均值下方最大、上方最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IA500和ACA500(r=0.799、P=0.00)、TIA750和ACA750(r=0.799、P=0.00)、TIA500和TISA500(r=0.919、P=0.00)、TIA750和TISA750(r=0.920、P=0.00)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以TIA500为自变量x,TISA500为因变量y,得回归方程y=-0.300+0.005x(F=1195,P=0.00),即TISA500与TIA500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以TIA750为自变量x,TISA750为因变量y,得回归方程y=-0.440+0.009x(F=854,P=0.00),即TISA750与TIA750呈线性正相关关系。750系列参数的变异系数在四个方位均小于500系列。结论频域AS-OCT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价与随访。在房角狭窄时,750系列参数变异系数更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艳红 盛敏杰 +1 位作者 吴强 庄槿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5-977,共3页
目的评价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筛选出白内障患者121例(121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 目的评价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筛选出白内障患者121例(121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分别于术后第1d、用药后第3、7、14d观察眼部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房水闪辉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手术创伤小,反应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的患者可以使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妥布霉素 地塞米松 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体外转染兔结膜上皮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莉 崔红平 +1 位作者 李艳红 高新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研究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2,rAAV2)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对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的转染和表达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 目的:研究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2,rAAV2)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对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的转染和表达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rAAV2-EGFP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4、105、106转染第2代兔结膜上皮细胞,转染后第1、3、5、7日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EGFP表达情况,计算转染率。MTT方法检测rAAV2-EGFP转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随着MOI值增大及转染时间延长,EGFP表达效率逐渐增高,转染后第7~8日达到高峰并维持。MTT检测各MOI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AV2载体可以介导EGFP基因高效稳定转染兔结膜上皮细胞,并且对细胞增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结膜上皮细胞 荧光蛋白质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谱组成的人工照明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殳艳 沈天怡 +1 位作者 蔡雯婷 于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光谱组成的人工照明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组:无光照对照组、非全光谱照明组(细分为300 lx、600 lx两个亚组)、全光谱照明组(细分为100 lx、300 lx、600 lx、900 lx四个亚组)... 目的探讨不同光谱组成的人工照明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组:无光照对照组、非全光谱照明组(细分为300 lx、600 lx两个亚组)、全光谱照明组(细分为100 lx、300 lx、600 lx、900 lx四个亚组),无光照对照组细胞避光培养,其他组细胞采用相应光谱和光照强度干预。将分组光照24 h、48 h、72 h后的ARPE⁃19细胞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光照72 h后,各组细胞密度明显增大,细胞大小不一,细胞多边形不典型;全光谱照明组细胞较非全光谱照明组细胞形态规整,异形细胞数少。光照24 h后,与无光照对照组相比,非全光谱照明300 lx组,全光谱照明300 lx、600 lx、900 lx组细胞活力均降低(均为P<0.05)。全光谱照明900 lx组细胞活力高于非全光谱照明300 lx组(P<0.05)。光照48 h后,各组细胞活力较光照24 h时提高;全光谱照明100 lx、300 lx组细胞活力低于非全光谱照明600 lx组(均为P<0.05)。光照72 h后,非全光谱照明300 lx、600 lx组,全光谱照明100 lx、300 lx组细胞活力低于无光照对照组(均为P<0.05);全光谱照明300 lx、600 lx、900 lx组细胞活力高于非全光谱照明300 lx、600 lx组(均为P<0.05)。光照24 h后,非全光谱照明600 lx组ARPE⁃1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荧光强度低于无光照对照组(P<0.05);全光谱照明100 lx、600 lx、900 lx组ARPE⁃1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荧光强度高于非全光谱照明600 lx组(均为P<0.05)。光照48 h后,除全光谱照明100 lx组外,其余各光照组ARPE⁃1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全光谱照明100 lx、600 lx、900 lx组ARPE⁃1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荧光强度高于非全光谱照明300 lx组(均为P<0.05)。光照72 h后,非全光谱照明300 lx、600 lx组,全光谱照明300 lx组ARPE⁃1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全光谱照明600 lx组ARPE⁃1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荧光强度高于非全光谱照明300 lx组(P<0.05);全光谱照明100 lx、600 lx、900 lx组ARPE⁃1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荧光强度高于非全光谱照明600 lx组(均为P<0.05)。结论全光谱照明相对于非全光谱照明对ARPE⁃19细胞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全光谱 近视防控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修饰的星型高分子负载雷珠单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靶向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伟男 蔡文婷 +3 位作者 邹爱琪 朱美江 刘畅 于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的聚乙二醇星型高分子(S-PEG)负载雷珠单抗(RBZ)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对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分别采用Nano-ZS型纳米粒度分析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对合成的材料S-PEG-...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的聚乙二醇星型高分子(S-PEG)负载雷珠单抗(RBZ)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对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分别采用Nano-ZS型纳米粒度分析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对合成的材料S-PEG-ICG-RGD-RBZ NPs(SPIRR NPs)进行表征测试,应用SPIRR NPs分别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以及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情况。建立C57BL/6小鼠CNV模型,尾静脉注射SPIRR NPs后行眼底照相、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对CNV面积进行测量,检测小鼠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变化以观察SPIRR NPs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成功制备材料SPIRR NPs并对其进行表征,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SPIRR NPs具有良好的体外安全性。在HUVEC管腔形成实验中,正常对照组、VEGF干预组、低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管腔节数分别为55.00±16.00、110.00±13.00、44.67±14.36及25.33±17.00,管腔节点数分别为16.00±4.58、31.67±5.51、12.67±5.03及8.00±5.20,管腔节段数分别为20.67±7.37、45.33±8.08、14.33±6.03及7.67±6.66,相对管腔长度分别为1.00±0.00、1.51±0.08、0.97±0.18及0.75±0.1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EGF干预组的管腔节数、节点数、节段数及相对管腔长度均有大幅度增加,两治疗组各指标均较VEGF干预组显著降低(均为P<0.05)。静脉注射后,脉络膜ICGA可见SPIRR NPs靶向至CNV病灶部位并长期留存,FFA可见荧光渗漏信号减弱,RPE-脉络膜-巩膜铺片可见CNV病灶面积明显缩小。结论RGD修饰的S-PEG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载体,可以将抗VEGF药物运送到CNV区域,并且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CNV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纳米颗粒 雷珠单抗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敲除白内障小鼠模型回顾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泽华 刘向远 +2 位作者 李瑜颖(综述) 钟子琳 陈建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致盲疾病,具有普遍的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目前已报道50多个基因与人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相关。而在小鼠上,与人相关的白内障部分基因被敲除后小鼠也能出现白内障表型。对基因敲除的白内障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有助于研...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致盲疾病,具有普遍的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目前已报道50多个基因与人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相关。而在小鼠上,与人相关的白内障部分基因被敲除后小鼠也能出现白内障表型。对基因敲除的白内障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晶状体的正常发育、白内障的致病机制和基因的功能。部分基因虽尚未报道与人的白内障相关,但敲除该基因后小鼠却出现白内障表型。本文对已报道的基因敲除的白内障小鼠模型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了解白内障相关基因的致病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鼠模型 晶状体 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FB在高糖处理的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Müller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晓曼 樊峻晟 +10 位作者 崔莲 朱彤 张介平 王娟 高芙蓉 田海滨 金彩霞 徐晶莹 张敬法 徐国彤 吕立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1-518,共8页
目的:利用高糖处理Müller细胞,研究高糖条件下胶质细胞成熟因子B(glia maturation factor-β,GMFB)的表达情况和GMFB对Müller细胞的影响,揭示GMFB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 目的:利用高糖处理Müller细胞,研究高糖条件下胶质细胞成熟因子B(glia maturation factor-β,GMFB)的表达情况和GMFB对Müller细胞的影响,揭示GMFB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1)用25mmol/L葡萄糖处理Müller细胞0,1,2,4和6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MFB的表达;(2)用自噬双标腺病毒(mRFP-GFP-LC3)感染Müller细胞后,1μg/ml重组蛋白GMFB处理Müller细胞0,2,4,8,12 h,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情况;(3)1μg/ml GMFB处理Müller细胞24 h为实验组,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组,进行RNAseq,检测其基因差异表达谱,选取其中表达差异大于1.5倍且P<0.05的基因作为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1)经高糖处理的Müller细胞早期出现GMFB表达上调,以2 h处理组的GMFB上调最为显著,提示高糖刺激早期能引起Müller细胞的GMFB表达升高;(2)重组蛋白GMFB处理Müller细胞后,Western Blot在第4 h检测到自噬被诱导,但很短暂。我们在24 h用免疫荧光检测,没有发现红绿荧光强度变化,提示双标自噬系统检测未检测到自噬发生,可能与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不同有关。(3)对GMFB处理24 h的Müller细胞抽提总RNA,进行RNAseq检测,显示在被检测的14411个基因中,实验组和正常组间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52个。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有103个,下调的有44个。通过GO分析表明,GMFB与细胞代谢、细胞催化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分析进一步发现GMFB与细胞黏附分子、轴突导向和胞质DNA感受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同时,炎症基因IL-33表达降低,提示GMFB有神经保护的作用。结论:GMFB在高糖诱导的Müller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说明GMFB可能影响细胞间连接,参与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等。该工作为理解GMF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GMF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胶质细胞成熟因子B MÜLL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