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 被引量:172
1
作者 李君 冯艺 +20 位作者 韩济生 樊碧发 王家双 魏星 刘慧 银燕 吴大胜 刘娜 宫小文 金毅 刘红军 张达颖 章勇 林建 槐洪波 傅志俭 赵序利 杜冬萍 徐永明 阎龙涛 毛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制定并验证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2,SF-MPQ-2)。方法:1.制定中文版SF-MPQ-2:经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得出初步中文版SF-MPQ-2,再经预实验和专家讨论后得出最终的中文版本。2.验证中文版SF... 目的:制定并验证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2,SF-MPQ-2)。方法:1.制定中文版SF-MPQ-2:经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得出初步中文版SF-MPQ-2,再经预实验和专家讨论后得出最终的中文版本。2.验证中文版SF-MPQ-2:共10家研究中心参与研究;每个中心随机采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7例,伤害感受性疼痛患者7例。入选的患者自行填写SF-MPQ-2。3.分析量表的信度(使用Cronbach’sα系数和Guttman分半系数分析组内一致性)和效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包括因子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中文版SF-MPQ-2的表面效度好。中文版SF-MPQ-2的信度(Cronbach’sα系数和Guttman分半系数均大于0.7)和结构效度好(共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2.631%;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在相应的公共因子中都大于0.40;除1个条目外其他各条目与所属维度之间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大于0.40)。结论:中文为母语的患者可以使用本研究制定并验证的中文版SF-MPQ-2全面评估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内的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评估 神经病理性疼痛 量表 MPQ MPQ-2 SF-MPQ-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君 冯艺 +20 位作者 韩济生 樊碧发 王家双 魏星 刘慧 银燕 吴大胜 刘娜 宫小文 金毅 刘红军 张达颖 章勇 林建 槐洪波 傅志俭 赵序利 杜冬萍 徐永明 阎龙涛 毛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549-553,共5页
目的:制定并验证三个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LANSS(LeedsAssessment of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LANSS)、NPQ(Neuropathic Pain Questionnaire,NPQ)和ID pain。方法:1.制定中文版LANSS、NPQ和ID pain:两名中文为母语、英... 目的:制定并验证三个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LANSS(LeedsAssessment of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LANSS)、NPQ(Neuropathic Pain Questionnaire,NPQ)和ID pain。方法:1.制定中文版LANSS、NPQ和ID pain:两名中文为母语、英文流畅的翻译人员,各自将LANSS、NPQ和ID pain翻译成中文。将这两份翻译版本综合成第一个中文版本。另两名英文为母语、中文流畅的翻译人员,各自将第一个中文版本再翻译回英文。然后比较原版LANSS、NPQ和ID pain和翻译成英文的LANSS、NPQ和ID pain。每一个不一致的地方都要认真分析,有必要的话修改中文版本得到第二个中文版本。经预实验和专家讨论后得出最终中文版本。2.验证中文版LANSS、NPQ和ID pain:共十家中心参与研究,每个中心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7例,伤害感受性疼痛患者7例。入选的患者自行填写NPQ和ID pain量表,必要时由调查者为患者解释量表中的问题。LANSS量表由调查者询问患者并进行填写。3.分析量表的信度(使用Cronbach'sAlpha系数和Guttman分半系数分析组内一致性)和效度(表面效度、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经10个研究中心的专家评价,3个量表的表面效度好。中文版LANSS、NPQ和ID pain的信度好。中文版LANSS和ID pain的效度好。结论:中文为母语的患者可以使用本研究制定并验证的中文版LANSS和ID pain量表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量表 LANSS NPQ ID P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残端神经瘤毁损治疗截肢后疼痛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晨 浦少锋 +2 位作者 吴军珍 吕莹莹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截肢后疼痛是截肢术后病人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残肢痛、幻肢痛和幻肢觉。残端神经瘤形成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外周发病机制,针对痛性神经瘤进行毁损治疗简单易行。旨在研究超声引导下残端神经瘤毁损治疗截肢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 目的:截肢后疼痛是截肢术后病人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残肢痛、幻肢痛和幻肢觉。残端神经瘤形成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外周发病机制,针对痛性神经瘤进行毁损治疗简单易行。旨在研究超声引导下残端神经瘤毁损治疗截肢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短期与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截肢后残肢痛和/或幻肢痛的病人共53例,其中36例病人最终纳入分析。治疗前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截肢位置、病程、残肢痛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是否伴有幻肢痛。在末次治疗后随访至12个月,记录末次治疗后2周、6月和12月后残肢痛的NRS评分、残肢爆发痛发作次数、幻肢痛的变化,并观察治疗的并发症。结果:共36例病人,治疗后残肢痛NRS评分和幻肢痛均较治疗前缓解,爆发痛的发作次数降低。在术后2周时有效率86.1%,术后6月和12月时有效率均为77.8%。所有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截肢后疼痛的病人,可以用超声技术寻找是否有残端神经瘤;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射毁损痛性神经瘤能有效缓解截肢病人的残端疼痛和幻肢痛(随访12个月),且操作简单、安全、无辐射,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后疼痛 神经瘤 射频消融 无水乙醇 超声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14
4
作者 浦少锋 孙玲玲 +3 位作者 徐永明 吴军珍 吕莹莹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一般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成人AHZ发展成PHN的比例可高达10%~50%[2],PHN相关的疼痛症状通常分为三大类:持续性自发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一般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成人AHZ发展成PHN的比例可高达10%~50%[2],PHN相关的疼痛症状通常分为三大类:持续性自发性疼痛;阵发性枪击样、电击样疼痛;机械性痛觉超敏和机械性痛觉过敏[3]。PHN引起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状态,对病人生活治疗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4]。如何有效治疗PHN,是临床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口服普瑞巴林、曲马多等镇痛药物[5,6]或硬膜外阻滞、神经阻滞、神经射频调节等[7~10],或其他辅助药物如维生素C等[11]。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操作复杂及操作本身引起的并发症等弊端[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自发性疼痛 辅助药物 电击样 神经病理性疼痛 硬膜外阻滞 药物不良反应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军珍 浦少锋 +4 位作者 徐永明 周瑾 吕莹莹 李晨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在治疗腰背痛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行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medial branch block,MBB)的腰背痛病人64例。对所有病人行超声引导下腰椎L;-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按照... 目的:观察改良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在治疗腰背痛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行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medial branch block,MBB)的腰背痛病人64例。对所有病人行超声引导下腰椎L;-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按照L;+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不同的阻滞技术,分为常规两针两点组(TT组)和改良一针两点组(OT组),每组32例。记录每例病人单侧操作需要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和治疗后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以治疗后2周VAS评分下降50%和ODI评分下降40%为治疗有效,计算单次治疗有效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腰椎L;-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OT组阻滞时间快于TT组(P<0.05),两组病人单次治疗后1小时和治疗后2周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OT组在治疗后1小时和2周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TT组(P<0.05)。OT组和TT组病人单次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和47%(P<0.05)。OT组病人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TT组2例病人在穿刺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过程中出现下肢神经刺激症状。结论:改良“一针两点法”有效解决了目前超声引导下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困难,短期内可显著改善腰背痛病人VAS评分和ODI评分,但还需大样本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腰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后入路腹腔神经丛阻滞一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达强 吕莹莹 杜冬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39-1040,共2页
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患者往往出现顽固的背痛,剧烈的疼痛甚至影响患者平卧,患者常常使用各类镇痛药物,但是效果不太理想。此类背痛往往因为胰腺或者腹膜后间隙转移病灶或者淋巴结压迫腹腔神经丛所致,腹腔神经丛阻滞或者化学损毁可以缓... 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患者往往出现顽固的背痛,剧烈的疼痛甚至影响患者平卧,患者常常使用各类镇痛药物,但是效果不太理想。此类背痛往往因为胰腺或者腹膜后间隙转移病灶或者淋巴结压迫腹腔神经丛所致,腹腔神经丛阻滞或者化学损毁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丛阻滞 胰腺肿瘤 超声内镜 慢性胰腺炎 镇痛药物 腹腔神经丛 病灶 椎体 低回声 腹膜后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