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不同微环境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袁蒙飞 赵静 +2 位作者 汪瑜 顾卫华 白建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1291,共11页
以灰尘为研究对象,探究上海市8种微环境包括商场、街边商铺、地铁站、写字楼、高校教室、宿舍、家庭等7种室内环境及其周边道路等室外环境灰尘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的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整合工作/学习和生... 以灰尘为研究对象,探究上海市8种微环境包括商场、街边商铺、地铁站、写字楼、高校教室、宿舍、家庭等7种室内环境及其周边道路等室外环境灰尘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的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整合工作/学习和生活等2类室内暴露情景以及室外暴露情景,综合评估室内外灰尘中重金属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环境灰尘中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其中Zn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重金属,而Cd和Zn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与其他微环境相比,街边商铺室内灰尘重金属的含量最高,污染程度最严重;室外灰尘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程度均与绝大多数室内环境基本相当.手-口摄入是5种职业人群对灰尘中重金属的主要暴露途径,但是不同职业人群的主要暴露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家庭室内灰尘是地铁站、写字楼、商场工作人员的主要暴露源,商铺室内灰尘是街边商铺工作人员的主要暴露源,而宿舍和教室均是高校学生的主要暴露源;5种职业人群的重金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不存在非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室内外灰尘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废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回收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彦 马恩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7-1353,共17页
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与日俱增。大规模生产和批量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对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循环利用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对锂离子电池进行资源化回收,可以极大地缓解有价金属资源的短缺,也有利于环保。制约锂离子... 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与日俱增。大规模生产和批量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对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循环利用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对锂离子电池进行资源化回收,可以极大地缓解有价金属资源的短缺,也有利于环保。制约锂离子电池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落后的回收技术,开发环保和经济性并存的绿色回收方法尤为重要。总结了报废锂离子电池回收再生研究的最新进展,对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成分进行介绍;综述了报废锂离子电池预处理过程中各组分的资源化回收方法,以及有价金属的典型火法、湿法回收,正极和负极的直接再生,回收负极制备新型碳素材料等技术,并对比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分析了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预处理 元素提取 直接再生 资源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处理需求解析
3
作者 侯思雨 庄绪宁 +3 位作者 杨凡 宋小龙 吴雯杰 赵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27-4736,共10页
聚焦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其关键金属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合Weibull分布模型估算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存量,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2012~203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及关... 聚焦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其关键金属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合Weibull分布模型估算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存量,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2012~203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及关键金属资源累计存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空间聚集性,当前广东、浙江、山东、北京、上海、河南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及关键资源累计存量最多,西藏、青海、宁夏、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最少;至2035年,江苏将取代北京成为累计退役量最多的6省份之一,累计退役量为225.46万t,甘肃将取代内蒙古成为累计退役量最少的省份之一,累计退役量为15.36万t.空间聚集性上,当前高-高集聚区为江苏,低-低集聚区有新疆、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吉林,未来高-高集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新增安徽、上海),而低-低集聚区范围将缩小(四川退出).从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处理能力分布上看,当前我国虽总体处理能力过剩但存在空间错位性,未来上海、江苏、河北、广西、天津、广东、浙江、云南、河南再生利用能力将不能满足自身需求,需进一步优化回收处理产能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乘用车 退役动力电池 关键金属资源 时空分布 回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垃圾焚烧全链条环境影响与低碳减排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4
作者 彭晓为 汤双宇 +5 位作者 唐玉婷 马晓茜 白贤祥 宋小龙 范帅康 曹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3,共8页
随着“双碳”政策的提出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深入,垃圾焚烧处理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备受关注。基于2021年深圳市5座垃圾焚烧厂实际运营数据,利用ReCiPe 2016方法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链条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对比了基... 随着“双碳”政策的提出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深入,垃圾焚烧处理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备受关注。基于2021年深圳市5座垃圾焚烧厂实际运营数据,利用ReCiPe 2016方法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链条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对比了基准情景与绿色运输、七段法烟气处理、高参数焚烧、热电联产4个优化情景下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每吨垃圾焚烧全链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_(2)排放当量表征)为122.67 kg,全链条优化后温室气体减排量最高可达到397.34 kg。最后,对不同的垃圾运输、烟气处理、焚烧与余热利用技术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生活垃圾焚烧全链条减污降碳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全链条 生命周期评价 减污降碳 垃圾转运 高参数焚烧 七段法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生命周期评价与协同减排效应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5
作者 王慧爽 宋小龙 +1 位作者 范帅康 毕珠洁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6,133,共7页
探究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环境影响及各优化情景下的协同减排效应,可为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协同减排提供参考。以上海市为例,选用GaBi软件建模,对垃圾焚烧系统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在此基础上设置4种优化情景并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分级指数法进... 探究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环境影响及各优化情景下的协同减排效应,可为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协同减排提供参考。以上海市为例,选用GaBi软件建模,对垃圾焚烧系统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在此基础上设置4种优化情景并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分级指数法进一步探究优化情景带来的协同减排效应。结果显示:(1)在垃圾焚烧处理系统中,焚烧发电可大幅抵消焚烧过程的直接碳排放和物料、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影响;(2)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的多项中间点指标为负值,表现为具有环境效益,从终点指标来看,生态系统质量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垃圾焚烧直接碳排放为其主要贡献来源;(3)焚烧参数优化对所有中间点指标都具备协同减排效应,入炉垃圾塑料再分选则对大部分指标不具备协同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生命周期评价 协同减排 情景优化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不同微环境室内灰尘中有机磷酸酯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周佳敏 赵静 +2 位作者 韦旭 顾卫华 白建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17-2327,共11页
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有机磷酸酯(OPEs)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室内灰尘作为研究对象,在上海市高校(教室、研究生办公室和宿舍)、办公楼、公共场所(商场、街边商铺和地铁站)和家庭等8种不同微环... 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有机磷酸酯(OPEs)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室内灰尘作为研究对象,在上海市高校(教室、研究生办公室和宿舍)、办公楼、公共场所(商场、街边商铺和地铁站)和家庭等8种不同微环境采集样品,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灰尘中10种OPEs(TMPP、EHDPP、TPHP、TPPO、TBOEP、TNBP、TEHP、TCIPP、TDCIPP和TCEP)的含量,并采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模型,结合中国人群的暴露参数,整合生活和工作/学习两类暴露场景,综合评价室内灰尘中OPEs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上海市室内灰尘中OPEs的总含量范围为127—16828 ng·g^(−1),其中研究生办公室和办公楼灰尘中OPEs的总含量比其他微环境高1—2个数量级.绝大多数微环境包括地铁站、商场、街边商铺、宿舍和研究生办公室灰尘中以Cl-OPEs为主,其中TCIPP是主要污染物;在办公楼、家庭和教室中以Alkyl-OPEs为主,其中教室的主要污染物为TNBP和TCIPP,办公楼和家庭的主要污染物为TEHP.职业人群OPEs的主要暴露途径均为手口摄入,但是不同职业人群摄入OPEs的主要暴露源存在差异,生活环境室内灰尘是商场、街边商铺和地铁工作人员以及高校本科生的主要暴露源;工作/学习环境室内灰尘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和高校研究生的主要暴露源.此外,在生活和工作/学习环境中,人类暴露于灰尘中OPEs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室内灰尘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镍资源物质流动与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孟星宇 宗宇航 +2 位作者 张西华 阎文艺 孙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63-6572,共10页
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镍消费国,但镍资源在我国的贸易流动及各省碳排放分布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基于全生... 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镍消费国,但镍资源在我国的贸易流动及各省碳排放分布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将物质流分析法(MFA)和排放因子法(IPCC)相结合,开展了中国2010—2020年镍物质流动分析和不同省份典型镍产品碳排放核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镍物质流从2010年的60×10^(4)t增加至2020年的124×10^(4)t,其中采矿阶段主要源于进口,冶炼阶段由进口为主转变为国内供应为主,产品制造阶段不锈钢占比最大,终端应用阶段镍产品经回收后循环利用。1t精炼镍生产阶段、镍铁生产阶段、硫酸镍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为CO_(2)10.19t、CO_(2)14.01t、CO_(2)28.76t;国内精炼镍、镍铁、硫酸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甘肃、山东、广东等地,时间上碳排放分别呈递增、波动和显著增长趋势。在能源低碳转型背景下,厘清镍资源物质流动和相关产品碳排放分布的关系,有助于完善镍资源管理机制,为实现我国镍工业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及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动 碳排放 全生命周期 物质流分析法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氨气被动采样法的适用性研究及在城市观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韩文叶 周敏 +8 位作者 冯馨蔚 梁波 乔利平 常运华 黄丹丹 朱书慧 杨帆 关杰 黄成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4,共12页
以环境NH_(3)为观测对象,对ALPHA被动采样法的采样吸附膜制备、样品保存和采样时间开展适用性研究,并与主动采样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上海市不同功能区开展了实地观测应用研究。结果显示:酸浸渍法制备的吸附膜NH+4含... 以环境NH_(3)为观测对象,对ALPHA被动采样法的采样吸附膜制备、样品保存和采样时间开展适用性研究,并与主动采样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上海市不同功能区开展了实地观测应用研究。结果显示:酸浸渍法制备的吸附膜NH+4含量均值为(0.27±0.13)μg,比未处理吸附膜的NH+4含量高约8%,且可在膜液比(张/mL)为1:4~8:4范围内增加膜的单次浸渍数量以降低制备过程中的溶剂使用量,酸浸渍法的制备流程及不同膜液比处理方式对空白吸附膜的NH+4含量影响不大。当采样温度为20℃,采样时长为168 h时,该被动法测定环境NH_(3)的方法检出限为0.08μg/m^(3)。密实袋双层密封、4℃冷藏、保存时间小于30 d的保存方式未显著增加空白膜的NH+4含量,适用于空白吸附膜和样品膜的保存。采样时间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使用ALPHA被动采样法测定环境NH_(3)时,采样时间不少于6 d且至少在30 d内进行连续采样。使用ALPHA被动采样法与主动采样方法观测NH_(3)浓度时,观测结果变化趋势较一致,测量结果吻合良好(相关系数为0.87,斜率为1.16),进一步证明了该研究采用的被动NH_(3)采样方法对环境NH_(3)浓度的测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实际观测结果显示,2022年上海市夏季环境NH_(3)平均浓度为(10.01±5.22)μg/m^(3),受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气候影响,NH_(3)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已有研究结果。不同功能区的NH_(3)浓度排序为农业区[(13.36±5.24)μg/m^(3)]>工业区[(11.22±5.24)μg/m^(3)]>城区[(10.35±4.39)μg/m^(3)]>生态区[(4.28±2.4)μg/m^(3)],说明虽然与农业活动相关的监测站点NH_(3)浓度高值显著,但城区和工业区的非农业源排放对NH_(3)浓度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ALPHA被动采样方法能较好地捕捉城市不同功能区的NH_(3)浓度特征,可满足城市环境NH_(3)浓度观测应用,适用性验证及实际应用结果可为区域和城市NH_(3)的精准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 被动采样法 适用性 城市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离子对铜旋流电沉积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黄兆琴 吉栋梁 +1 位作者 许剑峰 张承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6,共8页
含铜的废水及含铜固体废物的酸性浸出液中往往会有大量杂质铁离子,在传统铜电沉积工艺过程中,铜离子需保持较高的浓度,杂质离子需维持较低的水平。旋流电沉积技术可以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低浓度溶液进行高效的选择性回收目标金属... 含铜的废水及含铜固体废物的酸性浸出液中往往会有大量杂质铁离子,在传统铜电沉积工艺过程中,铜离子需保持较高的浓度,杂质离子需维持较低的水平。旋流电沉积技术可以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低浓度溶液进行高效的选择性回收目标金属离子,并且能够显著提高金属的回收率和纯度。本文针对低浓度铜离子的酸性溶液,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旋流电沉积过程中不同浓度铁离子就旋流速度对其旋流电沉积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旋流电沉积过程中Fe^(3+)浓度会影响铜的还原性,Fe^(3+)在浓度0.50 g/L以下时,其对铜的电沉积起到了一定的阴极去极化作用,但进一步增加Fe^(3+)浓度铜还原会受到抑制作用;当Fe^(3+)浓度在0.20~2.00 g/L之间时,电流效率明显随着旋流速度的升高而增加,在Fe^(3+)浓度为0.40 g/L时,其在旋流速度为500 L/h时电流效率最高可达到80%;当旋流速度提高时,电沉积产物铜的微观结构会由附着小颗粒的长条块状转变为六角形或多边形片状、长条块状并存。本实验分析在酸性溶液中铁离子对旋流电沉积铜的影响,为低浓度含铜酸性废水或浸出液固体废物中铜的回收及提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电沉积 铁离子 电流效率 固体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耦合陶瓷膜间接法强化脱除甲苯
10
作者 陈钦 彭琳芝 周全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1-81,共11页
利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耦合陶瓷膜间接法强化脱除甲苯,考察分析了不同吸收液体系(H_(2)O_(2)、Fe^(2+)/Mn^(2+)、芬顿试剂为吸收液)下甲苯的脱除率,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芬顿体系、Mn^(2+)体系、Fe^(2+)体系、H_(2)O_(2... 利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耦合陶瓷膜间接法强化脱除甲苯,考察分析了不同吸收液体系(H_(2)O_(2)、Fe^(2+)/Mn^(2+)、芬顿试剂为吸收液)下甲苯的脱除率,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芬顿体系、Mn^(2+)体系、Fe^(2+)体系、H_(2)O_(2)体系对甲苯的脱除率依次降低,在各自最佳试验条件下,甲苯脱除率分别达到了99.71%、99.35%、98.56%、98.23%,矿化率均在93.47%以上。降解产物及机理分析表明,体系中存在的大量·OH和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溶解氧同时参与了甲苯的降解过程,但以·OH发挥的作用为主,甲苯经过系列脱氢、加成、开环以及断链的化学反应,最终降解形成CO_(2)和水,其中部分CO_(2)会溶于水生成CO_(3)^(2−)和HC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陶瓷膜 气液分散体系 芬顿体系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法对塑料废物可持续管理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晴 蔡加锋 +3 位作者 顾卫华 彭圣娟 赵静 白建峰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4,共7页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废旧塑料因其高疏水性和化学惰性而难以被自然降解,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塑料废物可持续管理刻不容缓。生物降解是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处理塑料废物的最佳方法之一,近年来,广泛的研究...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废旧塑料因其高疏水性和化学惰性而难以被自然降解,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塑料废物可持续管理刻不容缓。生物降解是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处理塑料废物的最佳方法之一,近年来,广泛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具有塑料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和酶的鉴定上。本文综述了6种常见的塑料以及它们近期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总结了塑料降解的表征方法并探讨了其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微生物降解 塑料降解酶 表征方法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微塑料和重金属铅对蚯蚓的联合毒性效应
12
作者 王欣雨 赵静 +1 位作者 顾卫华 白建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5-2343,共9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重金属是电子废物拆解地土壤环境中两类最主要的特征污染物.为探究MPs和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选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作为模式动物,聚乙烯微塑料(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PE-MPs)和重金...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重金属是电子废物拆解地土壤环境中两类最主要的特征污染物.为探究MPs和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选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作为模式动物,聚乙烯微塑料(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PE-MPs)和重金属铅(Pb)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MPs单独以及MPs-Pb复合污染对蚯蚓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MPs-Pb复合暴露21 d后显著增加了蚯蚓体内Pb的积累量.与MPs单独暴露相比,高浓度MPs(5000 mg·kg^(−1))和Pb复合暴露对蚯蚓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蚯蚓运动活跃度显著上升,同时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也受到显著抑制,说明MPs-Pb复合暴露可能造成了蚯蚓乙酰胆碱相关的神经行为毒性.MPs-Pb复合暴露组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并导致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增加造成了严重的脂质过氧化,表明MPs-Pb复合暴露可能诱导了蚯蚓氧化应激反应,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研究结果可为电子废物拆解地土壤环境中MPs与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赤子爱胜蚓 氧化应激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去离子提锂技术中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泽秋 蔡黎淼 +5 位作者 关杰 李瞻洋 王昊 郭耀广 徐兴涛 潘丽坤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76,共19页
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开发高效的锂提取技术变得及其重要。然而,由于其高能耗和可能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传统的锂提取和回收技术具有实际应用和发展的局限性。电容去离子(CDI)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锂提取技术,在效率、... 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开发高效的锂提取技术变得及其重要。然而,由于其高能耗和可能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传统的锂提取和回收技术具有实际应用和发展的局限性。电容去离子(CDI)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锂提取技术,在效率、成本效益和能源消耗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综述从文献计量入手,剖析了CDI提锂的关键研究主题,进而全面总结了在CDI提锂技术中电极材料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使用这些材料构建的各种CDI系统类型。本研究详细阐明了CDI系统中用于锂资源回收的主要电极材料——水系锂离子电极材料(包括LiFePO_(4)、LiMn_(2)O_(4)、LiNi_(1/3)Co_(1/3)Mn_(1/3)O_(2)等)及其修饰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MOF等)。此外,本文讨论了通过不同的电容去离子(CDI)系统提高锂提取效率,并评估了各种先进电极材料在这些系统中的性能。文末强调了机器学习在CDI提锂领域的应用潜力,并期望本研究将为未来开发基于CDI的高效锂提取系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锂离子提取 电化学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聚丙烯塑料的有效降解
14
作者 唐静 彭圣娟 +3 位作者 顾卫华 白建峰 赵静 马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3,共8页
目前聚丙烯塑料生物降解相关研究还处在代谢菌株资源分离阶段,可研究和应用的聚丙烯塑料降解菌株严重缺乏。利用前期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聚丙烯塑料颗粒降解,发现14 d后聚丙烯塑料表面存在明显被微生物侵蚀的痕迹。... 目前聚丙烯塑料生物降解相关研究还处在代谢菌株资源分离阶段,可研究和应用的聚丙烯塑料降解菌株严重缺乏。利用前期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聚丙烯塑料颗粒降解,发现14 d后聚丙烯塑料表面存在明显被微生物侵蚀的痕迹。探究了聚丙烯塑料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情况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并且聚丙烯的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出现了抑制作用,同时红外分析检测到短链烃类物质的生成,说明对聚丙烯塑料实现了断链降解。该结论为后续深入分析枯草芽孢杆菌降解聚丙烯塑料的机理、进一步升级改造全细胞降解体系、实现废弃聚丙烯塑料高效绿色降解及回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K-PRB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方新愿 顾卫华 +1 位作者 白建峰 朱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3-64,共12页
电动力学-可渗透反应墙(EK-PRB)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原位修复方法,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该技术结合了EK的迁移驱动作用和PRB的降解拦截功能,有效突破了传统PRB技术受地下水流向限制的技术瓶颈。系统评估了EK-PRB技术在... 电动力学-可渗透反应墙(EK-PRB)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原位修复方法,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该技术结合了EK的迁移驱动作用和PRB的降解拦截功能,有效突破了传统PRB技术受地下水流向限制的技术瓶颈。系统评估了EK-PRB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和新兴趋势,旨在为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收集和分析学术文献,详细阐述了EK-PRB技术的运行机制、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其效果的关键因素。重点讨论了这些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对在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应用该技术至关重要。研究指出,尽管EK-PRB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能耗增加和处理效果不稳定等挑战。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优化策略改进EK-PRB系统,包括开发新型、经济高效的反应材料,以及调整电极配置和电场参数。这些优化策略有望显著提升EK-PRB技术的运行效率和经济可行性,促进其在工程应用中的进一步完善。凭借其独特的优势,EK-PRB技术为解决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EK-PRB系统的改进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展望,研究结果可为EK-PRB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综述 电动力学-可渗透反应墙 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驱动强化沼渣高效脱水及燃烧性能提升的探究
16
作者 钱虔 关杰 +6 位作者 张晓娇 郭耀广 陈帅 袁昊 戴珏 许芹 吴彦霖 《中国沼气》 2025年第4期22-29,共8页
沼渣的高效脱水是实现沼渣资源化利用的前置条件。基于传统工艺及微波驱动强化条件,从脱水效率、组分热值、燃烧机理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目标温度下,微波干燥较传统干燥的加热时间减少20 min;沼渣经微波干燥后... 沼渣的高效脱水是实现沼渣资源化利用的前置条件。基于传统工艺及微波驱动强化条件,从脱水效率、组分热值、燃烧机理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目标温度下,微波干燥较传统干燥的加热时间减少20 min;沼渣经微波干燥后含水率仅1.71%;微波干燥对沼渣热值提升效果明显,可至9.02 MJ·kg^(-1),沼渣内含碳量增加至30.02%;经过微波干燥后的沼渣可燃性指数提高至31.33%·℃^(-2)min^(-1),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至1.89×10-7%2·℃^(-3)min^(-2)。微波干燥脱水效率更高,并对沼渣的热值和燃烧性能有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脱水 微波干燥 燃烧特性 厌氧发酵 沼渣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基材料:水污染修复及能源再生催化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彭志强 马恩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45-3058,共14页
近年来,普鲁士蓝(PB)、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及其复合物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过渡金属活性位点、多金属性和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在污水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在资源再生(如电催化制氢、制氧)、环保领域(如光催化降解有机物... 近年来,普鲁士蓝(PB)、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及其复合物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过渡金属活性位点、多金属性和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在污水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在资源再生(如电催化制氢、制氧)、环保领域(如光催化降解有机物以及二氧化碳还原)体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PB基材料(PB、PBAs和其复合物及衍生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归纳了其在高级催化氧化、电催化以及光催化的应用机制,分析了PB基材料的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普鲁士蓝类似物 高级催化氧化 电催化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与PSO-BP神经网络的危险废物出口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王兆龙 彭雨卉 +3 位作者 姚沛帆 孙峙 张西华 郑洋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619-5626,共8页
为提高出口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构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与粒子群优化BP(PSO-BP)神经网络的危险废物出口风险预警系统.基于历史数据的多维指标,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危险废物出口风险进行分类,并运用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 为提高出口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构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与粒子群优化BP(PSO-BP)神经网络的危险废物出口风险预警系统.基于历史数据的多维指标,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危险废物出口风险进行分类,并运用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提高风险预测的精度和收敛效率.实验结果表明,K-means聚类的风险分类与专家标注的一致性达93.2%,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揭示数据的内在风险结构;PSO-BP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率达92.5%,均方误差降低至0.012,相较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显著提升,训练收敛速度提高40%.基于上述模型,本研究开发了一套危险废物出口风险预警系统,实现数据采集、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与预警可视化等功能,并以30类危险废物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现与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危险废物出口数据,依据风险预测结果提供动态预警,从而有效提升危险废物出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出口风险 K-MEANS聚类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功能菌群应用于铁尾矿生态改良及修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诺 王小丫 +1 位作者 刘海龙 郑春丽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5-1051,共7页
针对铁尾矿高盐碱、低营养、保水性差、难以有效利用等缺点,通过菌群体系对铁尾矿的生态功能进行改良和恢复,同时选用紫花苜蓿作为先锋植物,通过分析植株的生长指标研究复合菌群对铁尾矿的改良和修复效果.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剂处理组的... 针对铁尾矿高盐碱、低营养、保水性差、难以有效利用等缺点,通过菌群体系对铁尾矿的生态功能进行改良和恢复,同时选用紫花苜蓿作为先锋植物,通过分析植株的生长指标研究复合菌群对铁尾矿的改良和修复效果.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剂处理组的紫苜蓿株高较对照组平均提高了63.99%,尾矿pH值在紫花苜蓿中有所下降;脲酶、过氧化氢酶及有效磷等组分含量增长明显.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处理组中固氮相关菌群丰度如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较未处理组提高1倍左右.因此,复合功能菌群可有效改善铁尾矿的酸碱性和营养物质含量,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固氮微生物群落丰度,增强代谢能力和固氮潜力,有助于形成类土矿物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功能菌 铁尾矿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生物炭的构建及其吸附水中四环素性能研究
20
作者 董昊 郭季航 +4 位作者 杭行平 倪从兵 赵诣 宋玮 陈帅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3-2098,共6页
以芦苇秸秆为原材料,磷酸为活化剂,在管式炉内按一步热解与两步热解方式制备芦苇生物炭,探究磷酸的最佳浸渍浓度及两种热解方法制备的改性芦苇生物炭产率、表面结构、官能团种类、元素分布、化学性质与吸附四环素(TC)性能的差异,通过吸... 以芦苇秸秆为原材料,磷酸为活化剂,在管式炉内按一步热解与两步热解方式制备芦苇生物炭,探究磷酸的最佳浸渍浓度及两种热解方法制备的改性芦苇生物炭产率、表面结构、官能团种类、元素分布、化学性质与吸附四环素(TC)性能的差异,通过吸附模型的拟合分析,探讨对TC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使用一步热解法将芦苇秸秆浸渍在10 mol/L的磷酸溶液中并在热解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芦苇生物炭各方面性能较为优异,产率高达80%,比表面积为1 529.03 m^(2)/g,具有高度的芳香化特性;在2 h内对200 mL浓度为30 mg/L的TC去除率达94%,吸附机制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吻合,吸附等温线遵循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磷酸活化 生物炭 四环素 吸附模型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