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Xene/氮化硼/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1
作者 李宜陶 王静荣 +3 位作者 孙珩斯 陈虎跃 徐海萍 杨丹丹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随着高性能储能电容器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电介质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MXene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在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制备中引起广泛关注,但利用MXene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损耗。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 随着高性能储能电容器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电介质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MXene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在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制备中引起广泛关注,但利用MXene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损耗。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二维纳米片(Ti_(3)C_(2)T_(x)MXene)为填料,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MXene/PVDF复合材料。为抑制其介电损耗,引入具有绝缘性能的氮化硼(BN)纳米片。结果表明,MXene和BN均匀地分散在PVDF中,相较于MXene/PVDF复合材料,MXene/BN/PVDF复合材料在保持较高介电常数的同时,表现出更低的介电损耗和电导率。MXene质量分数为12%时,制备的MXene/PVDF复合材料在10^(2)Hz时具有220的介电常数、1.31×10^(-8)S/cm的电导率和1.52的介电损耗;MXene质量分数为12%、BN质量分数为2%时制备的MXene/BN/PVDF复合材料,其在102 Hz时具有237的高介电常数、1.12×10^(-8)S/cm的电导率和0.39的介电损耗,实现了提高介电常数,降低介电损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MXene 聚偏氟乙烯 三元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HAP/Ag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
2
作者 王玉琳 吴睿 +3 位作者 李鸿瑞 李奕怀 王恒博 张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环丙沙星(CIP)作为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其环境残留已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纳米银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共混法合成了磁性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材料(Fe_(3)O_(4)/HAP/Ag),并将其作为光催化剂用于CIP的... 环丙沙星(CIP)作为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其环境残留已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纳米银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共混法合成了磁性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材料(Fe_(3)O_(4)/HAP/Ag),并将其作为光催化剂用于CIP的降解。通过X射线衍射(XRD)图谱、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红外(IR)光谱对合成样品的物相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环丙沙星降解实验探讨了CIP浓度、催化剂Fe_(3)O_(4)/HAP/Ag及氧化剂过一硫酸盐(PMS)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9 mL环丙沙星溶液,优化的降解实验条件为环丙沙星溶液初始浓度10 mg/L、Fe_(3)O_(4)/HAP/Ag用量50 mg和PMS用量5 mg。在此条件以及200 W光照强度下环丙沙星降解率在60 min时达到70.36%。光照能提高Fe_(3)O_(4)/HAP/Ag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有效降解环丙沙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 纳米银 四氧化三铁 环丙沙星 过一硫酸盐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导热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琴 孙浩焱 +3 位作者 王元元 俞晓晓 董岚 吴子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1-517,共7页
以正十八烷作为基体,通过机械混合方法引入石墨烯这一具有优异导热性能的纳米材料,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从而提升基体正十八烷的导热性能。通过实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并对... 以正十八烷作为基体,通过机械混合方法引入石墨烯这一具有优异导热性能的纳米材料,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从而提升基体正十八烷的导热性能。通过实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化学表征与导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升。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1.5%时,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的固态和液态热导分别达到了0.33 W/(m·K)和0.19 W/(m·K),相较于纯正十八烷,其固态热导提高了83.3%,液态热导则提高了18.7%。这些结果表明,石墨烯作为导热增强剂能够有效提升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尤其在固态下的导热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计量 导热性能 石墨烯 正十八烷 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微晶石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吴鹂霄 燕溪溪 +4 位作者 张素娜 徐一鸣 钱佳颖 乔永民 王利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5-3625,共11页
现有的阳极技术已接近性能极限。微晶石墨作为阳极材料中常用的石墨类材料的一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的负极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课题。采用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水热... 现有的阳极技术已接近性能极限。微晶石墨作为阳极材料中常用的石墨类材料的一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的负极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课题。采用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水热合成法,通过高温煅烧,成功制备了磷掺杂的微晶石墨负极材料。通过磷酸水热法对微晶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实现了磷元素的有效掺杂,并确保了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掺杂元素的稳定附着和均匀分布。结果表明,磷掺杂能够显著提升微晶石墨的化学活性,初次放电比容量实现501.56 mAh/g,在3C高倍率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21.98 mAh/g,相较于原样提升了大约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阳极材料 微晶石墨 磷掺杂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GO/Ag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食品防腐剂
5
作者 吴睿 高文丽 李奕怀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43-1550,共8页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P)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过量使用损害人体健康。该研究通过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GO,并用超声波辅助法制备了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即Fe_(3)O_(4)/GO/Ag作为光催化剂。将该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食品中的对...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P)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过量使用损害人体健康。该研究通过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GO,并用超声波辅助法制备了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即Fe_(3)O_(4)/GO/Ag作为光催化剂。将该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食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FT-IR)和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在光催化实验中,研究并讨论了助催化剂过硫酸氢钾(PMS)浓度、催化剂用量和MeP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在PMS浓度为1mg/m L、催化剂用量为70mg、目标物浓度为10mg/L时取得,光反应120min时降解率最高为71.1%。该研究研发了一种性能较好的光催化剂,建立了一种光催化降解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纳米银 光催化降解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型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侯佳乐 刘雅轩 +5 位作者 刘国玲 李震奇 马峰岭 王瑛 姜涛 吴新锋(导师)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面内热导率,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能够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导热性能。将石墨烯构建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更多的导热通路,进一步提高材料热导率。三维网络型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种类多且流程简单。...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面内热导率,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能够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导热性能。将石墨烯构建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更多的导热通路,进一步提高材料热导率。三维网络型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种类多且流程简单。综述了三维网络型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3D打印法、磁场取向法、电场取向法、冻干取向法和自组装法,介绍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三维网络构建原理、优缺点以及对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阐述了此种材料制备目前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三维网络 热导率 导热复合材料 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氮化硼高分子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艺晓 方宇轩 +3 位作者 侯佳乐 刘国玲 郝旭峰 吴新锋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总结和分析了高导热氮化硼高分子相变材料(PCMs)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混法、自组装成型法、冰模板法、纺丝法和磁取向法,同时探讨了影响热导率与相变潜热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氮化硼 相变材料 热导率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8
作者 唐波 相利学 +4 位作者 代旭明 王二轲 曹帅 王瑛 吴新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92,共6页
介绍了碳纳米管(CNT)导热复合材料的传热机理。综述了各类制备CNT导热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包括电场取向法、磁场取向法、3D打印法、静电纺丝法、化学镀法等。采用取向方法和3D传热网络的构筑,使基体中的CNT形成导热通路或导热网络,显著... 介绍了碳纳米管(CNT)导热复合材料的传热机理。综述了各类制备CNT导热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包括电场取向法、磁场取向法、3D打印法、静电纺丝法、化学镀法等。采用取向方法和3D传热网络的构筑,使基体中的CNT形成导热通路或导热网络,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分析了每种方法制备CNT导热复合材料的特点。最后,对CNT导热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导热系数 制备方法 复合材料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石墨烯高分子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方宇轩 王艺晓 +6 位作者 侯佳乐 李新乐 相利学 代旭明 唐波 王瑛 吴新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3,共8页
分析了以石墨烯为导热填料的高分子相变材料的应用,介绍了包括共混法、自组装法、冷冻干燥法、碳泡沫法及金属泡沫法在内的高导热石墨烯高分子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导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介绍了通过各制备方法... 分析了以石墨烯为导热填料的高分子相变材料的应用,介绍了包括共混法、自组装法、冷冻干燥法、碳泡沫法及金属泡沫法在内的高导热石墨烯高分子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导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介绍了通过各制备方法制备石墨烯高分子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其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相变材料 导热系数 相变潜热 导热性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唐波 相利学 +4 位作者 代旭明 王二轲 姜涛 王瑛 吴新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131,共7页
总结了制备金刚石导热复合材料的主流方式,并介绍了每一种制备方法的制备过程、导热机理等,包括共混法、构筑模板法、电沉积技术、烧结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概述了不同制备方式的成型过程并归纳和归纳了其导热性能... 总结了制备金刚石导热复合材料的主流方式,并介绍了每一种制备方法的制备过程、导热机理等,包括共混法、构筑模板法、电沉积技术、烧结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概述了不同制备方式的成型过程并归纳和归纳了其导热性能。最后,对金刚石导热复合材料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导热性能 铜基 磁控溅射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银纳米线/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综述
11
作者 唐波 相利学 +4 位作者 代旭明 王二轲 石姗姗 王瑛 吴新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2,51,共7页
高频、大功率的现代电子产品趋向于小型化和集成化,热量的积累可能导致先进电子器件失效甚至损坏。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电子器件散热的主要材料。本文主要对以银纳米线为主要填料的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共混法、... 高频、大功率的现代电子产品趋向于小型化和集成化,热量的积累可能导致先进电子器件失效甚至损坏。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电子器件散热的主要材料。本文主要对以银纳米线为主要填料的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共混法、冻干法、涂层法、浇铸法、静电纺丝法、自组装法,旨在为新型热管理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银纳米线 导热系数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睿 梁靓 +1 位作者 李奕怀 郭家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54,共7页
水凝胶是一种具有独特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高含水量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系统探讨了水凝胶的基本概念、分类与制备方法,并深入分析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对水凝胶在生物医学、工业、农业以及... 水凝胶是一种具有独特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高含水量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系统探讨了水凝胶的基本概念、分类与制备方法,并深入分析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对水凝胶在生物医学、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总结了当前水凝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虹吸优化相变-热电系统传热性能研究
13
作者 孙浩焱 王琴 +3 位作者 王元元 刘安邦 俞晓晓 吴子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为克服相变材料(PCM)传热性能较差的缺点,通过传热强化技术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利用热虹吸管(TS)内部工作介质的相变过程实现高于金属的导热性能。将热虹吸管引入PCM-TEG耦合系统来提高热能利用率。实验对比研究了热虹吸管的传热段比... 为克服相变材料(PCM)传热性能较差的缺点,通过传热强化技术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利用热虹吸管(TS)内部工作介质的相变过程实现高于金属的导热性能。将热虹吸管引入PCM-TEG耦合系统来提高热能利用率。实验对比研究了热虹吸管的传热段比例(4∶2∶4和3∶3∶3两种情况)与冷却条件(自然冷却模式与水冷模式)对PCM-TS-TEG耦合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冷却模式下,当热管传热段比例为4∶2∶4时,热管两端的轴向温差为20.91℃,相较于3∶3∶3的工况减小了7.45℃,表现出更好的传热性能。并且在此传热段比例条件下PCM-TS-TEG耦合系统在PCM相变期间输出电能更佳,累计输出86.44 J。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冷模式对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水冷流速为16 r/min时,系统的发电量最高,输出电能为410.28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计量 传热性能 热虹吸管 相变材料 热电器件 热电转换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稳定水基石墨烯/骨胶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研究
14
作者 周传辉 王玺朝 +4 位作者 何国杜 董岚 吴子华 谢华清 王元元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1,共6页
在能源危机背景下,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的纳米流体光热材料体系脱颖而出。石墨烯纳米流体具有高稳定性的优点,在光热吸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石墨烯在基液中易团聚,影响其在石墨烯纳米流体中的更广泛应用。本工作利用球磨法制... 在能源危机背景下,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的纳米流体光热材料体系脱颖而出。石墨烯纳米流体具有高稳定性的优点,在光热吸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石墨烯在基液中易团聚,影响其在石墨烯纳米流体中的更广泛应用。本工作利用球磨法制备石墨烯/骨胶纳米复合材料,两步法制备分散稳定的水基石墨烯/骨胶纳米流体。研究了石墨烯与骨胶之间的质量比对石墨烯/骨胶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石墨烯/骨胶纳米流体的浓度对其光热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与骨胶质量比为1∶4时,纳米流体具有高稳定性浓度,浓度为0.009%时石墨烯/骨胶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效率达到98.46%,较去离子水提高了24.31%。同时,研究发现石墨烯/骨胶纳米流体能够达到分散稳定状态且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骨胶纳米流体 分散稳定性 光吸收效果 光热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Ti合金钎料钎焊制备陶瓷基覆铜板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会彪 金石磊 +2 位作者 马峰岭 李震奇 吴子华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4,共7页
活性金属钎焊覆铜通过将铜板、活性金属钎料和陶瓷基板组合成“三明治”结构,再施以高温实现铜与陶瓷的连接。AgCuTi合金钎料是活性金属钎焊制备覆铜板时的主流钎料,制备的陶瓷基覆铜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较高的结合强度。综述了钎焊... 活性金属钎焊覆铜通过将铜板、活性金属钎料和陶瓷基板组合成“三明治”结构,再施以高温实现铜与陶瓷的连接。AgCuTi合金钎料是活性金属钎焊制备覆铜板时的主流钎料,制备的陶瓷基覆铜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较高的结合强度。综述了钎焊时AgCuTi合金钎料对陶瓷基板和铜板的润湿作用以及产生的界面反应;归纳总结了AgCuTi合金钎料钎焊陶瓷基覆铜板时的应用形式与优缺点,以及陶瓷基覆铜板焊层空洞率与热循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低银、无银钎料研发以及调节工艺参数以减少焊层空洞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Ti合金钎料 陶瓷基覆铜板 润湿能力 界面反应 空洞 热循环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R分子筛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许翔 付文华 +1 位作者 李昊坤 汪玲玲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分子筛是一种重要的结晶多孔材料,因其化学组成可调、酸性强、比表面积大和热/水热稳定性高,在化工、能源和环保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小孔DDR分子筛具有独特的孔道特性,在气体分离和催化反应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对DDR分子筛的合成... 分子筛是一种重要的结晶多孔材料,因其化学组成可调、酸性强、比表面积大和热/水热稳定性高,在化工、能源和环保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小孔DDR分子筛具有独特的孔道特性,在气体分离和催化反应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对DDR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气体分离、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DDR分子筛粉末和膜的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可用于提升DDR分子筛应用性能的理化性质调控策略。总结了DDR分子筛在气体吸附分离、膜分离以及以甲醇制烯烃为代表的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重点突出气体分离效果和催化构效关系。最后,指出了DDR分子筛研究开发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分子筛材料的合理设计提供思路,推动DDR分子筛实现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R分子筛 分子筛膜 合成调控 气体分离 催化 甲醇制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锑协同阻燃剂提高环氧树脂泡沫的阻燃性能
17
作者 陈明奇 李仙会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2,168,共9页
为提升环氧树脂泡沫(EPF)的阻燃性能,采用两步法制备系列阻燃EPF,借助UL-94垂直燃烧测试、极限氧指数(LOI)、热重(TG)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十溴二苯乙烷(DBDPE)/三氧化二锑(Sb2O_(3))能有效抑制EPF燃烧时的热量与质量传递。添... 为提升环氧树脂泡沫(EPF)的阻燃性能,采用两步法制备系列阻燃EPF,借助UL-94垂直燃烧测试、极限氧指数(LOI)、热重(TG)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十溴二苯乙烷(DBDPE)/三氧化二锑(Sb2O_(3))能有效抑制EPF燃烧时的热量与质量传递。添加5%(质量分数)DBDPE和1.7%Sb2O_(3)后,EPF达到UL94 V-0等级,LOI值从22.3%提升至27.3%。在TG测试中,阻燃EPF在氮气气氛、空气气氛下残炭率分别为19.6%和0.9%,成炭效果良好。锥形量热分析表明,阻燃EPF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热释放总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26.2%和38.5%,然而,其烟雾释放量有所增加:烟雾释放速率峰值、平均烟雾释放速率与总烟释放量从纯EPF的0.1170 m^(2)/s,0.031 m^(2)/s,37.3 m^(2)上升至0.2313 m^(2)/s,0.036 m^(2)/s,46.1 m^(2),分别上升了97.7%,16.1%和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泡沫 卤溴阻燃 阻燃性能 十溴二苯乙烷 三氧化二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高层钢结构住宅震振双控设计
18
作者 方博 杨凯 赵昕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论文旨在探讨超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沿海地区面临的风振舒适度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黏滞阻尼技术在地震和风振双激励下的振动控制方法。本文以一座地上44层、地下3层住宅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概况和风洞气动弹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黏... 本论文旨在探讨超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沿海地区面临的风振舒适度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黏滞阻尼技术在地震和风振双激励下的振动控制方法。本文以一座地上44层、地下3层住宅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概况和风洞气动弹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黏滞阻尼减振系统在提高结构舒适性和实现风振/地震双控方面的效果。通过对超高层结构的设计和振动控制手段的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研究发现,黏滞阻尼减振系统不仅能改善风振下的舒适性,还能提高地震时的冗余度,实现了双重振动控制的性能目标,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钢结构住宅 震振双控 黏滞阻尼器 肘节支撑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光热转换和储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玥铭 吴子华 +3 位作者 王嘉伟 王元元 董岚 谢华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32-440,共9页
有机相变材料具有过冷度低、无析出、性能较稳定以及熔点温度与中低温储热系统的应用温度相匹配等优点,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和工业界人士的关注。但有机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低、光热转换效率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太阳能光热转换中的进一步应... 有机相变材料具有过冷度低、无析出、性能较稳定以及熔点温度与中低温储热系统的应用温度相匹配等优点,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和工业界人士的关注。但有机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低、光热转换效率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太阳能光热转换中的进一步应用。将金属基、碳基等材料与有机相变材料进行复合是提高其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常见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并对其制备流程和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不同添加剂和制备方法对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导热系数、相变焓乃至形状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储存 有机复合相变材料 光热转换 相变焓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模拟酶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鹏 陈诚 +1 位作者 赵雪伶 林东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72,共11页
天然酶是人体活细胞产生的微量蛋白质,正是由于酶的存在,生物体的日常运行才能有序进行。目前,酶在生物医药、催化和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天然酶存在易失活、稳定性差、合成困难、纯化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阻碍了其大规模应... 天然酶是人体活细胞产生的微量蛋白质,正是由于酶的存在,生物体的日常运行才能有序进行。目前,酶在生物医药、催化和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天然酶存在易失活、稳定性差、合成困难、纯化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近几十年来,纳米材料模拟酶作为新一代人工酶,由于其稳定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天然酶的替代品。纳米材料模拟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模拟酶在电化学传感领域检测O_(2)^(·-)和丹参酸,还可以检测谷胱甘肽、葡萄糖、胆固醇以及H_(2)O_(2)等生物小分子,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中能够有效检测重金属盐类和农药的含量,纳米模拟酶还能够通过检测特定序列的DNA对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做出提前预防。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将聚焦在纳米模拟酶之间的偶联、反应机理研究、优化酶反应环境和解决底物选择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模拟酶 电化学传感器 谷胱甘肽 葡萄糖 农药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