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的课程整合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军 杨大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7-178,共2页
文章对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这一新式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事关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 文章对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这一新式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事关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研究,对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 课程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版影视作品对青少年和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张军 董玲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影视作为一种最感性、最通俗、最具感召力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项目小组通过课题的调查活动及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指出了当前青少年和大学生对原版影视作品的普遍看法和一些错误的认识。建议政府、... 影视作为一种最感性、最通俗、最具感召力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项目小组通过课题的调查活动及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指出了当前青少年和大学生对原版影视作品的普遍看法和一些错误的认识。建议政府、学校、学生,在此欣赏过程中,帮助大众提高审美情趣、鉴别能力,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作用。在多元文化中,将艺术欣赏、语言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作品 青少年 大学生 调查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义务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3
作者 徐德明 陈伟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5-87,共3页
针对国内外教育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差异,文章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审视探讨了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而且,从微观的层面上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要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创新思维,必须要有自由的教育环境以及合理的课... 针对国内外教育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差异,文章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审视探讨了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而且,从微观的层面上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要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创新思维,必须要有自由的教育环境以及合理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作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创新思维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80
4
作者 杨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6-18,共3页
英国现代学徒制是对古老的学徒制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它通过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成功地实施了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成熟的课程体系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英国... 英国现代学徒制是对古老的学徒制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它通过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成功地实施了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成熟的课程体系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英国现代学徒制以及其将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的特征,并着重探讨了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工读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55-156,共2页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强调译文要从语义到语体使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本文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通过对电影《国王的演讲》翻译实例的分析,阐述了功能对等翻译...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强调译文要从语义到语体使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本文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通过对电影《国王的演讲》翻译实例的分析,阐述了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从而达到电影字幕翻译中形式对等、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的功效,创造性地再现源语电影的语言文体及文化特点,有效地进行文化转移和再创造语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 电影字幕翻译 语义对等 《国王的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华 张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176,共3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的交际功能不断加强;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深化,客观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精通外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以往单一的纯语言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谈起,通过调查的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的交际功能不断加强;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深化,客观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精通外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以往单一的纯语言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谈起,通过调查的形式,列举学生在各阶段所接受的英语文化教育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外语教学 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文化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5-186,共2页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教学始终是外语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系统、有效地实施文化教学是关注的焦点。语言文化学主要是研究文化教学的内容、原则、方法,强调多元互动在语言文化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这种多元...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教学始终是外语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系统、有效地实施文化教学是关注的焦点。语言文化学主要是研究文化教学的内容、原则、方法,强调多元互动在语言文化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这种多元互动的教学中,学习者通过多方面和全方位的语言文化学习,成为既了解外国文化,又深谙本国文化的文化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语言学 外语教学 文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影视艺术与英语教学的多维度发展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9-210,共2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跨文化传播中,电影电视的国际传播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国际的交流给各领域带来了不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艺术欣赏、语言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跨文化传播中,电影电视的国际传播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国际的交流给各领域带来了不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艺术欣赏、语言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西方影视文化艺术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学习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及思想精华、学习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学习英语语言的风格特点、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艺术修养等多维度发展,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英语教学 全球化 多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书评礼貌策略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越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5-187,共3页
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同样适用于阐释书面语中的礼貌语言问题。文章采用描述性和实证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英汉书评所使用的礼貌策略,并提出中英文化在礼貌概念、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所存... 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同样适用于阐释书面语中的礼貌语言问题。文章采用描述性和实证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英汉书评所使用的礼貌策略,并提出中英文化在礼貌概念、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英汉书评中礼貌策略使用不同的主要原因,同时试图为中文书评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礼貌策略 面子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视角下的《泰坦尼克号》字幕翻译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162,共2页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字幕翻译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特殊,其转换策略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从...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字幕翻译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特殊,其转换策略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分析《泰坦尼克号》字幕翻译中的语言、文化、交际等维度的转换策略,以期拓展字幕翻译的研究,为字幕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字幕翻译 多维度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赏原版英文电影 提升跨文化语用能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1,共2页
跨文化语用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以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高低显示出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电影作品是在对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与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浓缩之后演绎出的精华,是对现实社会与生活的概... 跨文化语用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以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高低显示出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电影作品是在对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与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浓缩之后演绎出的精华,是对现实社会与生活的概括和总结。电影作品提供了最真实的语境,有利于语言学习者了解西方文化,体会语言使用的内涵,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语用能力 原版英文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剧《绝望的主妇》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莉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3-104,共2页
根据丹尼尔.贝尔有关"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思想,现代化固然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尤其是人的异化、享乐主义的盛行和信誉危机等。《绝望的主妇》一剧从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群体——家庭主妇们的视角展现出后... 根据丹尼尔.贝尔有关"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思想,现代化固然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尤其是人的异化、享乐主义的盛行和信誉危机等。《绝望的主妇》一剧从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群体——家庭主妇们的视角展现出后工业社会特征最为明显的美国社会中女性情感上的迷惘和精神上的紧张空虚,触发了我们对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再度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社会 绝望的主妇 女性情感 精神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研究
13
作者 许燕平 顾国星 郝程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47,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上海五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系统调研20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期望、就业力现状以及对创业的态度,深入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学校推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及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 本科院校 毕业生 择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副词+形容词”结构的翻译
14
作者 郑莉 徐江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在英语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于ridiculouslyeasy、highly intelligent、warmly supportive这种“副词+形容词”的结构表达。对这样的结构,我们一般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将副词作为形容词的修饰成分来处理,比如上面三例就常常译为“异常... 在英语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于ridiculouslyeasy、highly intelligent、warmly supportive这种“副词+形容词”的结构表达。对这样的结构,我们一般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将副词作为形容词的修饰成分来处理,比如上面三例就常常译为“异常容易”、“非常聪明”、“热情地支持”。然而,有时候这种翻译方法并不适用。笔者根据自身的翻译和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姑且算作此类结构的另类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策略 形容词 结构 副词 翻译方法 修饰成分 教学经验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赏析
15
作者 郑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117,共2页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是根据美国作家雷克.莱尔顿的魔幻小说系列中的一部所拍摄的影片。原作将希腊神话经典翻新为有现代感的故事,既奇幻新鲜又扣人心弦。故事中的奇幻元素与现代社会场景及青少年成长主题的糅合不仅提升了作...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是根据美国作家雷克.莱尔顿的魔幻小说系列中的一部所拍摄的影片。原作将希腊神话经典翻新为有现代感的故事,既奇幻新鲜又扣人心弦。故事中的奇幻元素与现代社会场景及青少年成长主题的糅合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趣味性,还增强了其思想性。同名影片不但充满了令人惊奇的超现实色彩,同时还满是不加渲染的实际,是当今西方文艺创作从古典文化中吸取元素和灵感的又一个成功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 希腊神话 现代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美影视的文化要素解构探讨跨文化语用意识的培养
16
作者 吴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7-158,共2页
英美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声像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对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较之其他传统英语教学方式,英文原声电影在音效制作、视觉艺术、主题情节等方... 英美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声像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对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较之其他传统英语教学方式,英文原声电影在音效制作、视觉艺术、主题情节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拟通过对英美影视文化要素的解构探讨跨文化语用意识的培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影视 文化要素 跨文化语用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喜剧特点及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生活大爆炸》人人影视字幕组译本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黑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143,共2页
随着中西文化间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外影视作品涌入国内,受众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国内观众分享交流的需要,字幕组这一组合应运而生,也随之诞生了具有字幕组特色的字幕翻译。该翻译不同于专业译者的翻译,... 随着中西文化间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外影视作品涌入国内,受众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国内观众分享交流的需要,字幕组这一组合应运而生,也随之诞生了具有字幕组特色的字幕翻译。该翻译不同于专业译者的翻译,具有自己的特色与独特的翻译策略,尤其是对影视作品中情景喜剧的翻译,特点更为明显。近年来广受国内观众喜爱的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人人影视字幕组译本非常典型,通过它可以探讨情景喜剧的特点及对应的字幕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翻译 字幕翻译 情景喜剧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的物质性存在 被引量:4
18
作者 爱娃.多曼斯卡 杨晓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6,共6页
关于过去的物质性存在和最近人文科学中兴起的"回到物本身"(return to things)的思潮是讨论的主题。这种对物本身的兴趣的重现,标志着对建构主义和文本主义的扬弃,而对何为"真实"以及对在何处"重新获得"... 关于过去的物质性存在和最近人文科学中兴起的"回到物本身"(return to things)的思潮是讨论的主题。这种对物本身的兴趣的重现,标志着对建构主义和文本主义的扬弃,而对何为"真实"以及对在何处"重新获得"客体的追求被认为是与现实重建联系的方法。在这种转变的背景下,为了使过去(the past)的研究重新概念化,我们希望重新考察(从存在论上)过去的遗迹的状况和它们在调节有机与无机、人与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中的作用。我认为未来依赖于,对过去感兴趣的学者是否能够正确地修正他们对于过去遗迹的理解,如物和人类、动物及植物的遗留物。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参考海德格尔关于客体对象和事物之间区别的观点,布鲁诺.拉图尔关于物的作用和面向客体对象的民主(object-oriented democracy)的观点,以及唐.伊德的质料诠释学的观点。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将集中用几个在阿根廷失踪的人(已逝或健在)的例子,说明其否定了存在与缺失的对立。失踪的人是他自身过去的一个范式,他既与现在相连,又不相连;既共时,又不共时。因为没有合适的术语来分析存在—缺失(present-absent)二分的矛盾对立性,我力图在二元对立的模式外寻找它们,这个模式在我们对过去(the past)的思考中常用来对存在—缺失的关系作概念化处理。为此,我借用A.G.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存在 过去 存在 缺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英语教学中单词有效记忆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霜 《当代教育论坛》 2014年第6期115-118,共4页
单词记忆枯燥乏味、词汇课程空洞无内容是许多师生的同感。文章从师生角度,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剖析了这一现象。学习效果不佳、授课反应平平主因是学生急功近利,依赖短时记忆能力,未能及时将短时记忆转为永久记忆储存。有的学生则依赖于... 单词记忆枯燥乏味、词汇课程空洞无内容是许多师生的同感。文章从师生角度,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剖析了这一现象。学习效果不佳、授课反应平平主因是学生急功近利,依赖短时记忆能力,未能及时将短时记忆转为永久记忆储存。有的学生则依赖于时间仗,靠拉长战线,长时间疲劳记忆导致记忆效果不佳。教师在单词教学过程当中方法单一,单纯通过听抄翻译词义的方式授课,增加教学负担,学生反应也不好。文章提出根据人的记忆特点,采用高频度短时间反复记忆,用听、说双管齐下的"懒人"方法结合画面感辅助记忆方法加强记忆,加速短时记忆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记忆 永久性记忆存储 疲劳式记忆 传统记忆方法 耳濡目染式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道的隐逸观与隐士形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晓晴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6期10-13,共4页
隐逸作为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现象对古代文人在人格建构、生命价值、生活方式、行为特征以及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根源则在于儒道两家对隐逸观念的建构,儒家以积极入世为思想根本,主张隐逸是隐以待命,是复出前的准备;道家以... 隐逸作为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现象对古代文人在人格建构、生命价值、生活方式、行为特征以及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根源则在于儒道两家对隐逸观念的建构,儒家以积极入世为思想根本,主张隐逸是隐以待命,是复出前的准备;道家以“无为”为宗旨,重视生命的自然而然的状态。基于这种隐逸观念,儒道分别对隐士形象作了不同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隐逸 隐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