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螺旋CT构建人体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9
1
作者 马如宇 铁瑛 +2 位作者 薛文东 戴尅戎 王成焘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 利用作者所在研究所自行开发的两种图像处理软件GETCT和MedGraphics,构建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CT图像处理、截面轮廓线信息处理、数字有限元分析。结果 准确快速的建立了人体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利用上述两种软... 目的 利用作者所在研究所自行开发的两种图像处理软件GETCT和MedGraphics,构建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CT图像处理、截面轮廓线信息处理、数字有限元分析。结果 准确快速的建立了人体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利用上述两种软件以及一些现有的软件可以准确 ,快速地构建人体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并进行计算。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构建骨盆有限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有限元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组织工程材料-小肠粘膜下层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顾延 戴尅戎 +1 位作者 薛文东 顾冬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 对体内组织工程材料-小肠粘膜下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方法 用岛津AG20KNA材料试验机对完成所有处理的SIS进行测试。结果 管壁不剖开组的屈服应力为7.72±0.70MPA,应变为42.66±14.69;... 目的 对体内组织工程材料-小肠粘膜下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方法 用岛津AG20KNA材料试验机对完成所有处理的SIS进行测试。结果 管壁不剖开组的屈服应力为7.72±0.70MPA,应变为42.66±14.69;剖开管壁,平行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为7.57±1.94MPA,应变为42.34±8.29;剖开管壁,垂直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为3.91±0.91MPA,应变为71.59±3.64。结论SIS 在纵轴方向(无论是否剖开管壁)的抗拉强度相当于肌腱和韧带组织的1/7到1/14。SIS具有各向异性的力学特点,无论管壁剖开与否,沿SIS管腔纵轴方向拉伸两组的屈服应力和最大应力比剖开管壁,垂直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和最大应力大两倍。而垂直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变和最大应变较大,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组织工程 小肠粘膜下层 力学性能 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CTLA-4基因的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朱乃硕 张玮 +6 位作者 段飞 陆琪 汤亭亭 朱琪泉 陈永青 于善谦 戴克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9-352,共4页
CTLA4是主要表达于成熟T细胞表面的蛋白分子,与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负调控有关,目前有关CTLA4的分子生物学资料多为外国提供,为了掌握中国人CTLA4基因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对50例中国人(其中25例为正常人... CTLA4是主要表达于成熟T细胞表面的蛋白分子,与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负调控有关,目前有关CTLA4的分子生物学资料多为外国提供,为了掌握中国人CTLA4基因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对50例中国人(其中25例为正常人,25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CTLA4基因V区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中4例正常人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CTLA4V区的DNA序列与国外报道有两个位点存在差异,其中第54位密码子处中国人为ATG(甲硫氨酸),第110位密码子处为ACC(苏氨酸),进一步对正常人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在所分析的人群中不存在多态性,表明CTLA4分子具有高度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 PCR-SSCP 多态性 序列测定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基因转染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羊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陆斌 汤亭亭 +2 位作者 岳冰 戴尅戎 楼觉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BMP-2基因转染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羊股骨头坏死后的局部生物力学变化。方法11只羊共22侧后肢,其中3只(6侧)作为正常对照,8只(16侧)通过结扎旋股内外侧动脉和液氮灌注等方法建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动物模型。8只模... 目的观察BMP-2基因转染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羊股骨头坏死后的局部生物力学变化。方法11只羊共22侧后肢,其中3只(6侧)作为正常对照,8只(16侧)通过结扎旋股内外侧动脉和液氮灌注等方法建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动物模型。8只模型羊中,3只(6侧)不处理作为空白对照;5只共10侧植入分别复合BMP-2基因或β-gal基因转染的自体MSCs的β-磷酸三钙多孔材料,其中左侧为BMP-2治疗组,右侧为β-gal对照组,植入后第16周将所有动物处死,取植入区松质骨标本和软骨下骨进行压缩试验。结果BMP-2组植入区松质骨标本的最大抗压强度为(38.35±4.16)MPa,弹性模量为(86.85±7.28)MPa;软骨下骨的最大抗压强度为(80.76±5.32)MPa,弹性模量为(126.65±10.88)MPa。这些参数均与正常骨接近,显著大于未治疗组和β-gal组(均为P<0.05)。结论BMP-2基因转染自体干细胞可促进坏死股骨头修复,改善植入区松质骨和软骨下骨的力性能,防止股骨头软骨面的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转染 骨髓间质干细胞 磷酸三钙 最大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应力遮挡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开友 戴克戎 薛文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24-228,共5页
将螺孔部衬有不同数量、不同厚度聚乙烯垫圈的316L不锈钢接骨板置于20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拟骨中段。分别在固定后不同时期测定不同载荷下接骨板内二螺孔间的外表面及接骨板对侧模拟骨中段的应变值,从而计算出应力遮挡率。结果... 将螺孔部衬有不同数量、不同厚度聚乙烯垫圈的316L不锈钢接骨板置于20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拟骨中段。分别在固定后不同时期测定不同载荷下接骨板内二螺孔间的外表面及接骨板对侧模拟骨中段的应变值,从而计算出应力遮挡率。结果发现,有垫与无垫接骨板组在术后10周内的应力遮挡率无统计学差异,10周以后两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无垫组保持不变,有垫组的应力遮挡率逐渐下降。在垫圈厚度相同时,衬垫数量越多(本实验最多采用4孔4垫),后期应力遮挡率下降越明显。表明应力遮挡率的变化与垫圈数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板 内固定 应力松驰 骨应力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松质骨连接性参数改变与计算机辅助测量 被引量:11
6
作者 戴克戎 汤亭亭 +2 位作者 薛文东 吴小涛 黄遂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松质骨连接性参数主要指小梁骨的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 ,是反映松质骨显微构筑的重要参数 ,而松质骨的构筑情况可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本研究旨在观察骨质疏松症小梁骨连接性参数的改变 ,并介绍一种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方法 对老... 目的 松质骨连接性参数主要指小梁骨的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 ,是反映松质骨显微构筑的重要参数 ,而松质骨的构筑情况可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本研究旨在观察骨质疏松症小梁骨连接性参数的改变 ,并介绍一种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方法 对老年人和青年人股骨头负重区与非负重区、卵巢切除后 7周大鼠椎体骨以及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的椎体标本 ,进行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的测量。并发展了小梁骨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的计算机图像自动分析系统。即采用 5 μm硬组织切片将其光镜图像输入计算机 ,用我们自行编制的程序进行分析 ,结果与人工计量方法比较 ,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分别为 r=0 .95 ,r=0 .99)。结果 与青年人相比 ,老年人股骨头标本的节点数明显下降 ,游离末端数明显上升(均为 P<0 .0 5 ) ,卵巢切除 3个月后椎体小梁骨的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而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这些参数有一定的改善 ,其中骨小梁节点数和末治疗组比较 ,其增加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骨小梁节点数的下降和游离末端的增加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特征 ,这两个参数的计测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疗效评定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松质骨 连接性参数 计算机辅助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与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1
7
作者 辛兵 侯筱魁 李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脊柱内固定节段对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设计山羊长节段及短节段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对固定6 个月后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短节段组出现了软骨基质的... 目的:研究不同脊柱内固定节段对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设计山羊长节段及短节段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对固定6 个月后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短节段组出现了软骨基质的破坏,部分软骨细胞呈现出活跃的分泌功能,符合软骨早期退变的表现;长节段组软骨基质的破坏加剧,软骨细胞也出现了较严重的退变表现,符合软骨晚期退变的表现。两组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都出现了退变现象。结论:脊柱内固定导致了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长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早期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退变,相比之下短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邻近运动节段 关节突关节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文强 戴尅戎 王成焘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作者在文中先给出了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并对其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分析了基于CT的导航系统、基于X线荧光透视的导航系统以及开放式的导航系统的功能特点 ,并指出了各类关键技术的临床适... 作者在文中先给出了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并对其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分析了基于CT的导航系统、基于X线荧光透视的导航系统以及开放式的导航系统的功能特点 ,并指出了各类关键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系统 计算机辅助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与骨量、骨结构及力学性能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郝永强 戴尅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程度与骨量、骨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相互关系,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2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OPFM)与一般性骨折组(CFM),每组各65只。手术方法建... 目的探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程度与骨量、骨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相互关系,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2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OPFM)与一般性骨折组(CFM),每组各65只。手术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与一般性骨折的实验模型,于术后1、2、4、6、8、12、16周作骨痂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与力学性能测试等观察。结果①骨痂组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发现:OPFM组成熟小梁骨占骨痂面积比CFM组小,且小梁骨厚度变薄、小梁骨间距较宽;同时骨小梁动力学参数显示:OPFM组骨小梁表面荧光标记百分比(LS)较CFM组低,而骨矿化沉积率(MAR)却较高。②骨密度(BMD)测定显示:两组BMD值8周时均达到高峰(P>0.5),随后均降低,OPFM组下降尤为明显;12周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骨痂组织扭转力学强度测试结果表明:8、12周OPFM组扭转强度均较CFM组低。结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的有机成份组成、显微结构、骨矿代谢与骨量的异常改变导致了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是再次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愈合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密度 力学性能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愈合程度 力学性能测试 骨结构 骨量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实验研 扭转强度 骨小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因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及组织中BMP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亭亭 岳冰 +3 位作者 陆斌 郁朝锋 楼觉人 戴尅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8,163,共4页
目的观察增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数量及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含量的影响,分析MSCs数量和 BMP2含量变化与老年人骨量丢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间的关系。方法取... 目的观察增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数量及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含量的影响,分析MSCs数量和 BMP2含量变化与老年人骨量丢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间的关系。方法取3种年龄层次的大鼠 (1月龄、9月龄、24月龄),抽取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计算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dfibroblastic,CFU-F)的数量;应用ELISA技术定量检测大鼠外周血以及股骨皮质骨中 BMP2的含量。结果 MSCs数量随增龄显著减少。1月龄组皮质骨中以及血清中BMP2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9月龄与24月龄大鼠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骨髓中MSCs的数量随增龄而减少。外周血和皮质骨中BMP2的含量随增龄而减少。骨髓MSCs数量的减少及组织BMP2含量的降低可能是老年骨量丢失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 干细胞数量 组织 大鼠 年龄因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 MSCs 集落形成单位 骨量丢失 cells ELISA 皮质骨 含量变化 年龄层次 体外培养 纤维细胞 鼠外周血 定量检测 4月龄 增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髂骨松质骨中微量元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廖文胜 戴尅戎 +2 位作者 汤亭亭 陈永强 朱振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中微量元素与髋部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自髂前上棘后方 2cm之髂嵴处以髂骨活检器钻取骨组织。 16例患者的髂骨标本用于无机元素分析。其中 8例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包括男性 2例 ,女性 6例 ,平... 目的 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中微量元素与髋部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自髂前上棘后方 2cm之髂嵴处以髂骨活检器钻取骨组织。 16例患者的髂骨标本用于无机元素分析。其中 8例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包括男性 2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 74 83± 9 43岁。 8例为成年暴力性骨折患者 ,包括男性 2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 41 38± 3 42岁。以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髂骨活检标本的钙、镁和锰含量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P <0 0 1和P<0 0 5 )。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铜含量也较成年女性对照组低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微量元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文胜 戴克戎 汤亭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84-86,共3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与绝经后雌激素降低所致的骨转换加快,骨吸收增加关系密切。目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其中针对绝经后低雌激素状态采用的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re-pl...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与绝经后雌激素降低所致的骨转换加快,骨吸收增加关系密切。目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其中针对绝经后低雌激素状态采用的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雌激素替代疗法 绝经后妇女 骨吸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冠心病 骨量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硬脊膜粘连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樊天佑 侯筱魁 黄河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新西兰兔 5 7只 ,行L2、L5椎板切除 ,114个节段分 3组 ,分别植入不同材料 :分子量 1 0× 10 6透明质酸钠组 ;分子量 1 5× 10 6透明质酸钠组 ;生理...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新西兰兔 5 7只 ,行L2、L5椎板切除 ,114个节段分 3组 ,分别植入不同材料 :分子量 1 0× 10 6透明质酸钠组 ;分子量 1 5× 10 6透明质酸钠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 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 ,分别作图像分析和生化定量检查。结果 :分子量 1 0× 10 6透明质酸钠虽有抗炎和预防粘连的部分作用 ,但不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渗出和减少瘢痕的形成 ,而分子量为 1 5×10 6透明质酸钠不仅具有抗炎作用 ,而且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渗出 ,促进组织修复 ,减少瘢痕形成。结论 :两种透明质酸钠均具有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作用 ,但以分子量 1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脊膜粘连 预防 透明质酸钠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种骨性髋臼关节面三维几何形态模型的对照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顾冬云 戴尅戎 +1 位作者 胡鑫 习俊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更接近人体骨性髋臼关节面的三维模型。方法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髋臼的点云数据 ,分别用球面和旋转椭球面逐步逼近骨性髋臼关节面 ,建立球面和旋转椭球面的二种参数化匹配模型 ,并对二种模型参数与匹配误差作统计学分... 目的 建立一种更接近人体骨性髋臼关节面的三维模型。方法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髋臼的点云数据 ,分别用球面和旋转椭球面逐步逼近骨性髋臼关节面 ,建立球面和旋转椭球面的二种参数化匹配模型 ,并对二种模型参数与匹配误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旋转椭球面模型的匹配误差显著小于球面模型的匹配误差 ,旋转椭球面模型的长、短轴与球面模型的半径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髋臼关节面 三维几何形态模型 反求工程 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董凡 戴尅戎 侯筱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41-43,共3页
椎间盘营养生理研究进展董凡,戴戎,侯筱魁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其营养代谢情况也与体内其它组织有较大差异。国外自60年代起对椎间盘的营养通路进行观察,70年代开始研究椎间盘的营养代谢机制,进入80年代后有关研究... 椎间盘营养生理研究进展董凡,戴戎,侯筱魁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其营养代谢情况也与体内其它组织有较大差异。国外自60年代起对椎间盘的营养通路进行观察,70年代开始研究椎间盘的营养代谢机制,进入80年代后有关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已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生理学 营养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骨板固定及取出后局部骨量、骨结构和骨强度变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振安 戴克戎 +1 位作者 裘世静 陈永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了解坚硬接骨板固定及取出后局部骨量、骨结构和骨强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兔72只。8只正常对照。64只在左胫骨作不锈钢板固定,其中40只于术后2月取钢板,然后在取钢板当时及取钢板后1、2、3和4个月分别有8... 目的:了解坚硬接骨板固定及取出后局部骨量、骨结构和骨强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兔72只。8只正常对照。64只在左胫骨作不锈钢板固定,其中40只于术后2月取钢板,然后在取钢板当时及取钢板后1、2、3和4个月分别有8只动物处死。另有24只动物不取钢板,至内固定后3、4和6月分期处死。取材作光镜、定量组织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及力学测试等观察。结果:坚硬接骨板固定可诱发局部骨质疏松,表现为固定骨段骨量下降、骨结构(胶原纤维定向排列)紊乱,导致骨强度下降。接骨板取出后,局部骨质疏松可逐步逆转,但骨量恢复较快,而骨结构恢复较迟,后者又可导致骨强度恢复延迟。结论:除骨量丧失外,骨结构紊乱是坚硬接骨板固定及取出后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接骨板 骨强度 骨量 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PTH_((1-34))治疗OVX大鼠骨质疏松延后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志锋 金慰芳 +3 位作者 顾淑珠 高建军 周轶 王洪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卵巢摘除(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停药后效应。方法应用双侧卵巢摘除方法建立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给予皮下注射20μgkgdrhPTH(134)治疗8周,观察其骨量、骨生物力学、骨...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卵巢摘除(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停药后效应。方法应用双侧卵巢摘除方法建立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给予皮下注射20μgkgdrhPTH(134)治疗8周,观察其骨量、骨生物力学、骨小梁形态计量及骨代谢相关血、尿生化指标,综合评价PTH对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停药8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外源性PTH(134)治疗能显著增加模型大鼠的骨量、骨力学性能,改善骨微结构、增加骨转换。用药组的骨密度、股骨三点弯曲与腰椎压缩最大载荷、腰椎骨小梁百分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血ALP(P<0.05~0.01)与尿Pyd(P<0.05)保持高水平;PTH停药8周后大鼠股骨与腰椎骨密度、股骨三点弯曲与腰椎压缩最大载荷及腰椎骨小梁百分面积均较停药前显著降低(P<0.05~0.001),但仍显著高于OVX对照组(P<0.05~0.001)。结论外源性PTH(134)可显著增加OVX大鼠的骨量,提高骨力学性能,改善骨微结构,对卵巢摘除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停药后出现骨量的快速丢失,骨力学性能下降等变化,但仍显示出其对OVX大鼠骨骼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 大鼠 骨质疏松 治疗作用 停药效应 绝经后骨质疏松 OVX大鼠 治疗作用 药后效应 骨小梁形态计量 步研究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 力学性能下降 腰椎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大鼠卵巢切除后骨量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遂柱 王宏耀 +2 位作者 赵永强 廖文胜 戴克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7-40,46,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卵巢切除后大鼠骨量丢失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卵巢切除后 3个月开始接受不同剂量生长激素治疗 ,8周后处死。采用骨密度测定 ,骨组织计量学分析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等观察生长激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卵巢切除后大鼠骨量丢失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卵巢切除后 3个月开始接受不同剂量生长激素治疗 ,8周后处死。采用骨密度测定 ,骨组织计量学分析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等观察生长激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结果 生长激素使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密度增加 ,股骨中段皮质骨显著增厚 ,腰椎体小梁骨体积增加而且小梁连结性明显改善。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 1合成增加。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大鼠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量并改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组织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下关节压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荣光 盛为 戴克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6-159,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10具新鲜尸体距下关节压力的分布。利用压敏片测得600N负荷下中立位距下关节的接触压力。结果表明距下关节平均接触压力为19.31.38kgf/cm2,前中关节面和后关节面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 本实验研究了10具新鲜尸体距下关节压力的分布。利用压敏片测得600N负荷下中立位距下关节的接触压力。结果表明距下关节平均接触压力为19.31.38kgf/cm2,前中关节面和后关节面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压敏片图形显示大部分负荷由后关节面外侧部分传递。文中还讨论了这些结果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 压力分布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峻 候筱魁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髌骨的生物力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髌股关节之间的运动十分复杂 ,对合不良被认为和膝前痛密切相关。作者从髌骨在伸膝机制中的作用、髌骨软骨的特性与髌股关节活动的匹配性、髌股关节面在伸屈膝过程中的接触区域变化、髌股关节作... 髌骨的生物力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髌股关节之间的运动十分复杂 ,对合不良被认为和膝前痛密切相关。作者从髌骨在伸膝机制中的作用、髌骨软骨的特性与髌股关节活动的匹配性、髌股关节面在伸屈膝过程中的接触区域变化、髌股关节作用力和压应力、髌骨的运动轨迹五个方面阐述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并分析了一些问题、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髌股关节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